涡轮机转子组装体和涡轮机转子组装体的叶片止动板以及叶片止动板的组装方法_2

文档序号:9713277阅读:来源:国知局
规定角度。在一实施方式中,在从转子盘2的轴向的端面观察时,轴向槽3为具有多级地挖成V字形的台阶壁的槽,从底部向转子盘2外周部扩开。另外,轴向槽3设置成贯通转子盘2,可以与转子盘2的轴向平行地设置,也可以相对于转子盘2的轴向具有规定角度地设置。
[0057]在动叶片组5n中,各个动叶片5分别隔开一定间隔地排列设置在遍及转子盘2的全周设置的轴向槽3中。动叶片5基本上由形成为能够嵌合于轴向槽3的叶片根部51、叶片部台部52、以及叶片部53构成。在一实施方式中,叶片根部51形成为台阶状且顶端变细状,以能够嵌合于轴向槽3。
[0058]并且,叶片止动板4是如图2所示的薄板厚的板体,具有:嵌合于轴向槽3中的底部侧的槽部的基部41、以及在基部41的两端从轴向槽3向轴向突出设置的一对端部。叶片止动板4的一对端部形成向转子盘2的径向,即半径方向的外侧弯折而与转子盘2的轴向端面抵接的弯折部42、42。与基部41的宽度尺寸相比,弯折部42、42的宽度方向上的尺寸较大,所述宽度方向是指横切基部41的轴的方向。
[0059]并且,该弯折部42、42中的至少一方的弯折部42具有指向转子盘2的半径方向的外侧和内侧而从基部41突出的内外弯折部(外弯折部42ο和内弯折部42i)。外弯折部42ο在利用位于弯折部42与基部41的边界位置的弯折线弯折叶片止动板4时,指向转子盘2的半径方向外侧而从基部41突出。另一方面,内弯折部42i在利用位于弯折部42与基部41的边界位置的弯折线弯折叶片止动板4时,指向转子盘2的半径方向内侧而从基部41突出。另外,在图2所例示的实施方式中,叶片止动板4具有一对内弯折部42i。
[0060]基部41具有与形成于转子盘2的轴向槽3的槽长对应的长度。即,基部41具有与轴向槽3的轴向的尺寸大致相同的尺寸。另外,该基部41和两端的弯折部42、42偏向与轴向槽3的相对于轴向的形成角度相同的角度。
[0061]接下来,说明像上述那样构成的涡轮机转子组装体1的组装顺序,即动叶片5的组装顺序。
[0062]如图3所示,首先,在将动叶片5组装到转子盘2上之前,将叶片止动板4安装在排列设置于转子盘2的外周的轴向槽3中。
[0063]作为第一工序,为了将叶片止动板4安装在各轴向槽3中,利用弯折部42和基部41的边界的弯折线弯折叶片止动板4。此时,将基部41的弯折部42、42中的、具有外弯折部42ο和内弯折部42i的弯折部42向半径方向的外侧弯折。由此,外弯折部42ο向半径方向的外侧突出,内弯折部42i向半径方向的内侧突出。
[0064]接下来,作为第二工序,将叶片止动板4的基部41从上方插入轴向槽3内,使基部41嵌入轴向槽3。另外,在一实施方式中,基部41和轴向槽3的长度尺寸大致相同,轴向槽3由具有多级地挖成V字形的台阶壁的槽构成。在该情况下,能够将基部41嵌合在基部41的宽度尺寸和轴向槽3的槽宽度大致相同的位置的轴向槽3中。
[0065]另外,在将基部41嵌合到轴向槽3内时,弯折部42的外侧弯折部42ο和一对内侧弯折部42i成为与转子盘2的轴向端面抵接的状态,与仅有外侧弯折部42ο抵接的情况相比,能够以较宽的面积支承轴向端面,能够对抗施加于动叶片5的偏移力而适当地支承动叶片5。另外,此时,叶片止动板4的另一方的弯折部42成为未被弯折的状态。
[0066]接下来,作为第三工序,如图4所示,将动叶片5的叶片根部51从叶片止动板4的未被弯折的一方的端部侧插入轴向槽3。由此,能够以避免叶片止动板4与动叶片5的叶片根部51干涉的状态,将叶片根部51嵌合于形成为台阶状且顶端变细状的轴向槽3内(参照图5)。
[0067]并且,作为第四工序,最终通过使叶片止动板4的未被弯折一方的弯折部42向径向外侧弯折,从而成为动叶片5的叶片根部51和轴向槽3嵌合的嵌合部位被叶片止动板4的双方的弯折部42、42夹持的状态,至少能够充分承受沿转子盘2的轴向施加的外力(参照图6)。
[0068]特别地,对于动作流体从上游侧向下游侧通过涡轮机动叶片组5η时施加于动叶片5的叶片部53的外力,在下游侧,动叶片5成为下游侧的外侧弯折部42ο和内侧弯折部42i与转子盘2的轴向端面抵接的状态,因此与仅有外侧弯折部42ο抵接的情况相比,能够以更广的面积抵抗施加在动叶片5上的偏移力,能够更好地支承动叶片5。
[0069](第二实施方式)
[0070]本发明也能够利用第二实施方式实施。
[0071]在第二实施方式中,如图7所示,叶片止动板4的从轴向槽3向轴向突出的端部中的、仅一方的弯折部42具有如第一实施方式所示那样的向半径方向的外侧突出的外弯折部42ο和向半径方向的内侧突出的内弯折部42i。另外,另一方的弯折部,S卩,设于转子盘2轴向上游侧的弯折部42在外弯折部42ο具有向外弯折部42ο的长度方向突出的突出部即第二内弯折部42i2。
[0072]该第二内弯折部42i2在完成与第一实施方式同样的工序(第一工序?第四工序)后,向径向内侧弯折(参照图8)。
[0073]S卩,在相对于轴向槽3安装前,利用一方的弯折部42与基部41的边界的弯折线弯折叶片止动板4(第一工序),从轴向槽3的上方插入该状态的叶片止动板4(第二工序),使动叶片5的叶片根部51从叶片止动板4的未被弯折的一方的端部侧插入并嵌合于轴向槽3(第三工序),将叶片止动板4的未被弯折的另一方的弯折部42向径向外侧弯折(第四工序)。并且,最终,另一方的弯折部42的第二弯折部42 i 2向径向内侧弯折。
[0074]如此,第二内弯折部42i2作为指向径向内侧而突出的突出部,成为与转子盘2的轴向端面抵接的状态,动叶片5的叶片根部51与轴向槽3嵌合的嵌合部位成为被叶片止动板4的双方的弯折部42、42夹持的状态,至少相对于沿转子盘2的轴向施加的外力,能够进一步提高防止偏移的效果(参照图9)。
[0075]以上,在本发明的涡轮机转子组装体I中,表示了第一、第二实施方式,说明了其结构、组装工序。在任一实施方式中,本发明利用叶片止动板4,通过使从轴向槽3向轴向突出的弯折部42、42向径向外侧内侧突出,至少能够充分承受沿转子盘2的轴向施加的外力。
[0076]工业实用性
[0077]本发明不仅能够应用于轴流涡轮机的涡轮机转子组装体,还能够应用于固定各种旋转机械的叶片。
【主权项】
1.一种涡轮机转子组装体,具备:转子盘、形成于该转子盘的外周的多个轴向槽、以及沿着所述转子盘的周向排列且经由叶片止动板植设在所述轴向槽内的动叶片组,该涡轮机转子组装体的特征在于, 所述叶片止动板具有: 嵌合在所述轴向槽内的基部;以及 弯折部,该弯折部被设置为在该基部的两端从所述轴向槽向轴向突出,并向所述转子盘的径向弯折而与所述转子盘的轴向端面抵接, 所述两端的至少一方的所述弯折部具有内外弯折部,该内外弯折部指向所述转子盘的半径方向的外侧和内侧而突出到所述轴向端面。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涡轮机转子组装体,其特征在于, 所述内外弯折部至少配置在通过动叶片组的动作流体的下游侧。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涡轮机转子组装体,其特征在于, 在从旋转轴向观察时,所述内外弯折部的径向外侧弯折部形成为大致方形,所述内外弯折部的径向内侧弯折部形成有从所述外侧弯折部向内侧突出的突出部。4.一种涡轮机转子组装体的叶片止动板,该涡轮机转子组装体具备:转子盘、形成于该转子盘的外周的多个轴向槽、以及沿着所述转子盘的周向排列且经由叶片止动板植设在所述轴向槽内的动叶片组,所述动叶片组经由叶片根部固定于所述转子盘,该涡轮机转子组装体的叶片止动板的特征在于,具有: 基部,该基部具有与所述轴向槽的槽长对应的长度,并构成为嵌合在所述轴向槽内; 一对端部,该一对端部设于该基部的两端,在与所述基部之间的边界位置,通过弯折而与所述转子盘的轴向端面抵接, 所述一对端部中的至少一方的端部具有从该端部与所述基部的所述边界位置向所述基部内侧突出的突出部。5.一种涡轮机转子组装体的叶片止动板的组装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组装权利要求1所述的涡轮机转子组装体时,具有: 通过使所述叶片止动板的一方的端部向半径方向的外侧弯折而形成向外侧和内侧突出的所述内外弯折部的第一工序; 使所述叶片止动板的所述基部从上方嵌入所述轴向槽内的第二工序; 使动叶片的叶片根部从所述叶片止动板的另一方的端部侧插入所述轴向槽的第三工序;以及 弯折该另一方的端部而使动叶片经由所述叶片止动板固定于所述轴向槽的第四工序。
【专利摘要】一种涡轮机转子组装体(1),具备:转子盘(2)、形成于转子盘(2)的外周的多个轴向槽(3)、以及沿着转子盘(2)的周向排列且经由叶片止动板(4)植设于轴向槽(3)内的动叶片组(5n),叶片止动板(4)具有:嵌合于轴向槽(3)内的基部(41);以及弯折部(42),该弯折部(42)被设置为在基部(41)的两端从轴向槽(3)向轴向突出,并向转子盘(2)的径向弯折而与转子盘(2)的轴向端面抵接,两端的至少一方的弯折部(42)具有指向转子盘(2)的半径方向的外侧和内侧而突出的内外弯折部(42o,42i)。
【IPC分类】F01D5/30
【公开号】CN105473824
【申请号】CN201480046021
【发明人】杉本浩一, 茨木诚一, 平谷文人
【申请人】三菱重工业株式会社
【公开日】2016年4月6日
【申请日】2014年7月29日
【公告号】EP3023590A1, WO2015075970A1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