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合支护墙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408544阅读:14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复合支护墙板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结构是一种用于土木建筑中的支护结构。尤其是一种预制预应力 管桩和搅拌体复合后形成的复合支护墙结构。
背景技术
本人申请的预制管桩复合支护墙板(专利号200620125443. 4),具有支护刚 度大、经济可靠、施工方便、挡土、阻水合二为一、占用场地小等诸多优点,但 是,由于管桩为预制构件,支护墙板的强度和刚度调节不是很灵活。
发明内容
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复合支护墙板,从而使管桩的直径 可以进一步缩小,支护结构强度调节灵活、方便。
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复合支护墙板包括预制预应力管桩、搅拌体;搅拌 体位于并排的预制预应力管桩之间和管芯内,将相邻的预制预应力管桩连为一体, 形成前排复合支护墙板,在复合支护墙板的外侧有强度调节支护,强度调节支护 包括预制预应力管桩和位于预制预应力管桩管芯中和管桩周围的搅拌体组成,复 合支护墙和强度调节支护通过盖梁进行连接。搅拌体材料是由水泥、膨胀土、粉 煤灰与土体搅拌后形成的。
强度调节支护与前排支护墙板有所不同,其搅拌体可以不连续,甚至可以将 搅拌体取消,而直接将管桩压入土中。盖梁的作用是将支护墙板和强度调节支护 连成一体,是钢筋混凝土现浇构件,预制预应力管桩复合支护墙结构的其制作方 法是采用深层搅拌桩机对土体进行搅拌,同时掺入水泥、膨润土等掺和料,土体 与掺和料搅拌后形成了搅拌体;在搅拌体结硬前,将预制管桩压入(或打入)搅 拌体中,当强度调节支护中没有搅拌体时,可预先直接把管桩压入(或打入)土 中,在前排支护墙板和强度调节支护完成后,即施工盖梁,将前排支护墙板和强 度调节支护连为一体。从而形成复合支护墙板。
有益效果管桩可以工厂化生产,生产速度快,混凝土强度高,桩身质量可 靠,有预应力、刚度大,在管桩沉入搅拌体后依靠充填在管桩周围(管桩与管桩 之间和管芯内)的搅拌体,将相邻的管桩连成一个整体,形成了前排复合支护墙 板,又因有了强度调节支护,使得支护结构调节灵活,强度调节支护调节范围大, 可以从0调节到与前排支护墙板等强度,通过盖梁的连接,使两者形成了一个整 体。具有诸多优点
① .支护结构的刚度大,抗变形能力强,支护效果好;
② .支护墙板的挡土和阻水合二为一;
③ .支护结构经济可靠;
④ .管桩为预制件,其强度高、施工速度快、质量可靠;
.强度调节支护使得整个支护结构的强度调节灵活、方便,调节范围大可 以从0调节到与前排支护墙板等强度。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复合支护墙板平面示意图,其中包括预制预应力管桩1、 搅拌体2、盖梁3、复合支护墙板A、强度调节支护B。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的复合支护墙板包括预制预应力管桩1、搅拌体2;搅拌体2位 于并排的预制预应力管桩1之间和管芯内,将相邻的预制预应力管桩1连为一体, 形成前排复合支护墙板A,在复合支护墙A的外侧有强度调节支护B,强度调节支 护B包括预制预应力管桩1和位于预制预应力管桩1中的搅拌体2组成,复合支 护墙A和强度调节支护B通过盖梁3进行连接。搅拌体材料是由水泥、膨胀土、 粉煤灰与土体搅拌后形成的。
基坑开挖深度为9.8m,釆用预制预应力管桩复合支护墙结构进行基坑支护。 管桩外径为600mm。前排支护墙板(A)的净间距为400mm,强度调节支护B的净间 距为1400mm ,桩身混凝土 C60,配筋为16①12.7。制作时,先采用深层搅拌桩 机对土体进行搅拌,同时掺入水泥和膨润土,在搅拌结束,搅拌体结硬前,用静 压桩机将预制管桩压入搅拌体后,再用盖梁(3)将支护墙板A和强度调节支护B 连为一体形成复合支护结构。
权利要求1.一种复合支护墙板,其特征在于该支护墙结构包括预制预应力管桩(1)、搅拌体(2);搅拌体(2)位于并排的预制预应力管桩(1)之间和管芯内,将相邻的预制预应力管桩(1)连为一体,形成前排复合支护墙板(A),在复合支护墙板(A)的外侧有强度调节支护(B),强度调节支护(B)包括预制预应力管桩(1)和位于预制预应力管桩(1)管芯内和管桩周围的搅拌体(2)组成,复合支护墙板(A)和强度调节支护(B)通过盖梁(3)进行连接。
专利摘要复合支护墙板是一种用于土木建筑中的预制预应力管桩和搅拌体复合后形成的复合支护墙结构,该支护墙结构包括预制预应力管桩(1)、搅拌体(2);搅拌体(2)位于并排的预制预应力管桩(1)之间和管芯内,将相邻的预制预应力管桩(1)连为一体,形成前排复合支护墙板(A),在复合支护墙板(A)的外侧有强度调节支护(B),强度调节支护(B)包括预制预应力管桩(1)和位于预制预应力管桩(1)中的搅拌体(2)组成,复合支护墙板(A)和强度调节支护(B)通过盖梁(3)进行连接。搅拌体材料是由水泥、膨胀土、粉煤灰与土体搅拌后形成的,从而使管桩的直径可以进一步缩小,支护结构强度调节灵活、方便。
文档编号E02D5/00GK201187055SQ20082003262
公开日2009年1月28日 申请日期2008年2月22日 优先权日2008年2月22日
发明者海 卫, 卫龙武, 王彦文, 彤 郭 申请人:卫龙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