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钻机底座的下层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325630阅读:27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新型钻机底座的下层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石油及其它资源勘探开发活动中使用的一种结构性钢性基础设 备,尤其是一种钻机底座的下层结构。
背景技术
目前,用于钻井的钻机底座丛式井移运方式一般有两种一种是采用拆卸分块运 输,然后再安装;另一种是采用液压油缸和导轨配合步进式移动。这两种方式都不能够实现 整体较长距离连续移动,移运效率较低。钻机底座分为上、中、下三层结构,其中下层结构作 为钻机底座的承重基础。目前市场上没有适于在外力的牵引下带动整个钻机底座及底座所 负载的井架实现较长距离的连续移动的钻机底座的下层结构。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钻机底座的下层结构,便于在外力的牵引下带动 整个钻机底座及其所负载的井架实现较长距离的连续移动,提高移运效率。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一种新型钻机底座的下层结构,包括平行并排设置的 左基座和右基座,左、右基座的前部之间固连有前连接架,左、右基座的后部之间固连有后 连接架,左、右基座的中部对称位置处分别设有受力孔,左、右基座的后部皆与一绞车架固
定连接,所述绞车架的顶部与所述左、右基座的顶部高度相等且绞车架的中部设有V型开□。所述受力孔的形状为圆形。所述左、右基座的前部皆为半圆弧形结构,所述左、右基座上由前至后分别设有至 少两个圆柱形耳座。所述受力孔处的左、右基座上设有加强板。所述后连接架在垂直方向上平行设有两条。本发明具有如下的优点1.本发明结构简单,使用方便。使用时,所述左、右基座以及绞车架放置在钻机的 基础上。当钻机进行丛式井作业完成一 口井的作业需要移动一段距离时,无须拆卸井架、底 座和其它零部件,只须在左、右基座上的受力孔内穿入受力杠,并使外置的动力装置通过滑 轮组和钢丝绳牵引受力杠,即可使受力杠带动本发明向前移动至预设位置。总之,本发明适 于在外力的牵引下带动整个钻机底座及其所负载的井架实现较长距离的连续移动,提高了 移运工作效率。2.受力孔的形状为圆形,受力面为弧面,没有棱,适于受力,移运时不会因设有棱 而使棱线处的受力孔孔壁受损。3.左、右基座的前部皆为半圆弧形结构,使本发明在向前移运时容易将杂物压在 基座下面,而不是将杂物向前推送、堆积,因此移运时的阻力更小。圆柱形耳座的设置便于 悬挂绳子。
4.受力孔处的基座上设有加强板,增强了基座的强度,使基座更适于反复移运。5.后连接架在垂直方向上平行设有两条,在整体上增强了本发明的强度。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的俯视图;图3是图1的A-A剖视图;图4是图1去掉绞车架后的右视图;图5是本发明中绞车架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发明在移运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如图1至图5所示,本发明的一种新型钻机底座的下层结构,包括平行并排设置的 左基座1和右基座2,左、右基座1、2的前部之间固连有前连接架11,左、右基座1、2的后 部之间固连有后连接架,后连接架在垂直方向上平行设有两条,上部为后高位连接架8,下 部为后低位连接架9,后低位连接架9的高度大于井口设备的高度,避免移动时碰撞井口设 备。左、右基座1、2的中部对称位置处分别设有受力孔3,左、右基座1、2的后部皆与一绞车 架4固定连接,所述绞车架4的顶部与所述左、右基座1、2的顶部高度相等且绞车架4的中 部设有V型开口 4A。所述受力孔3的形状为圆形。所述左、右基座1、2的前部皆为半圆弧 形结构5,所述左、右基座1、2上由前至后分别设有三个圆柱形耳座6,使用时圆柱形耳座6 用于悬挂绳子,便于对左、右基座1、2进行吊运、安装、拆卸等工作。所述受力孔3处的左、 右基座1、2上设有加强板7,如图3所示加强板7围成盒式结构,从而增强左、右基座1、2的 强度。所述前连接架11、后高位连接架8、后低位连接架9以及绞车架4皆通过销轴耳座12 与左、右基座1、2连接在一起。使用时,所述左、右基座1、2以及绞车架4放置在钻机的基础上。如图6所示,当 钻机进行丛式井作业完成一 口井的作业需要移动一段距离时,无须拆卸井架、底座和其它 零部件,只须在左、右基座1、2上的受力孔3内穿入受力杠15,并使外置的动力装置18通过 滑轮组16和钢丝绳17牵引受力杠15,即可使受力杠15带动本发明向前移动至预设位置。 因后低位连接架9的高度大于井口设备的高度且绞车架4的中部设有避让井口设备的V型 开口 4A,因此本发明移动时不会被井口设备所阻挡。总之,本发明适于在外力的牵引下带动 整个钻机底座及其所负载的井架实现较长距离的连续移动,提高了移运工作效率。
权利要求
一种新型钻机底座的下层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平行并排设置的左基座和右基座,左、右基座的前部之间固连有前连接架,左、右基座的后部之间固连有后连接架,左、右基座的中部对称位置处分别设有受力孔,左、右基座的后部皆与一绞车架固定连接,所述绞车架的顶部与所述左、右基座的顶部高度相等且绞车架的中部设有V型开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钻机底座的下层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受力孔的形状 为圆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新型钻机底座的下层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左、右基座的前 部皆为半圆弧形结构,所述左、右基座上由前至后分别设有至少两个圆柱形耳座。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新型钻机底座的下层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受力孔处的左、 右基座上设有加强板。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新型钻机底座的下层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后连接架在垂 直方向上平行设有两条。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新型钻机底座的下层结构,包括平行并排设置的左基座和右基座,左、右基座的前部之间固连有前连接架,左、右基座的后部之间固连有后连接架,左、右基座的中部对称位置处分别设有受力孔,左、右基座的后部皆与一绞车架固定连接,所述绞车架的顶部与所述左、右基座的顶部高度相等且绞车架的中部设有V型开口。当钻机进行丛式井作业完成一口井的作业需要移动一段距离时,无须拆卸井架、底座和其它零部件,只须在左、右基座上的受力孔内穿入受力杠,并使外置的动力装置通过滑轮组和钢丝绳牵引受力杠,即可使受力杠带动本发明向前移动至预设位置,大大提高了移运工作效率。
文档编号E21B7/02GK101881135SQ20101021107
公开日2010年11月10日 申请日期2010年6月28日 优先权日2010年6月28日
发明者吴彦锋, 张子胜, 张建军, 戴相富, 李张英, 王维忠, 董生政, 赵亚玲, 郑晓刚, 韩洪波 申请人:中原特种车辆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