抽油机井口盘根盒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756670阅读:374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油田抽油机辅助设备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本发明涉及一种抽油机井口盘根盒。



背景技术:

盘根盒是抽油机井口的光杆密封装置,是防止石油外溢的重要组成部分,盘根盒套设在抽油机光杆的外部,盘根盒内部的盘根紧贴光杆外壁,以起到密封的作用,盘根盒的下端固定于井口装置上,在抽油作业时,抽油机光杆相对盘根盒上下反复运动。

盘根盒在安装过程中,抽油机光杆与井口装置易发生偏移,即光杆与井口的中心线偏移,常规的盘根盒不具备调整抽油机光杆与井口装置的偏心,造成抽油过程中,抽油光杆与盘根盒之间发生偏磨,随着抽油机带动光杆上下反复运动,光杆与盘根盒之间发生偏磨,使盘根盒的盘根很快磨损,造成原油泄漏。此时要关停抽油机,拆卸盘根盒,更换新的盘根,需要频繁的更换盘根,缩短盘根的使用寿命,造成油井的短期停产,增加了作业次数和停井时间,从而造成采油效率降低,生产成本增加。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解决至少上述问题,并提供至少后面将说明的优点。

本发明还有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抽油机井口盘根盒,其通过在盘根盒与采油接头之间设置调偏机构,保证光杆和盘根盒同中心的安装至采油口,避免光杆与盘根盒的偏离,在抽油过程中,光杆的上下移动在第一圆盘、第二圆盘和圆环的配合作用下也只能竖直的上下移动,不会与盘根盒发生偏移,避免光杆对盘根的偏磨,延长盘根盒的使用寿命;同时在壳体内壁设置蛇形凹槽以及在壳体外部连接缓冲机构,使得从井口下溢出至壳体内部的油循环的流动,避免过多的溢油向上污染盘根盒,甚至从盘根盒上部漏出的问题。

为了实现根据本发明的这些目的和其它优点,提供了一种抽油机井口盘根盒,其包括:

密封机构,其包括套设于光杆外部上的密封盘根盒、设置于所述密封盘根盒内的密封盘根以及能够将所述密封盘根压紧在所述密封盘根盒内以使得所述密封盘根与光杆密封接触的压帽;

调偏机构,其包括:

壳体,其为套设在光杆外部的两端敞开的中空筒体结构,所述壳体的上端与所述密封盘根盒的下端密封固定连接并与所述密封盘根盒同轴线设置,下端与采油树的接头密封可拆卸连接;所述壳体的内壁上设有沿其轴向方向延伸的蛇形凹槽;

第一圆盘,其水平固定在所述壳体的靠近其上端的内壁上,所述壳体的轴线过所述第一圆盘的圆心,所述第一圆盘的中部开设有与其同圆心的且直径大于光杆的第一圆形通孔;所述第一圆形通孔的圆周壁上设有一层橡胶垫;

第二圆盘,其水平设置在所述壳体的靠近其下端的内壁上,所述壳体的轴线过所述第二圆盘的圆心,所述第二圆盘由两个半圆形板体构成,任一所述半圆形板体的弧形边与所述壳体的内壁铰接,使得所述半圆形板体可相对所述壳体上下转动,所述半圆形板体向上转动的极限位置为水平位置,此时两个所述半圆形板体形成水平的平面,向下转动的极限位置为与竖直方向成30°夹角,所述半圆形板体的直边中部设有与其同圆心的且直径大于光杆的半圆形凹槽,当两个所述半圆形板体向上转动至极限位置形成水平的平面时,两个所述半圆形凹槽形成第二圆形通孔;任一所述半圆形凹槽的内壁上设有一层橡胶垫;两个所述半圆形板体的上表面均设有两个卡槽;

圆环,其水平设置在所述第一圆盘和所述第二圆盘之间,所述壳体的轴线过所述圆环的圆心,所述圆环可拆卸的固定在光杆外部;当两个所述半圆形板体向下转动至极限位置时,所述圆环可通过两个所述半圆形板体之间的空隙;所述圆环沿其圆周方向均匀设有四个第三通孔,当两个所述半圆形板体向上转动至极限位置时,一个所述第三通孔对应一个所述卡槽;任一所述第三通孔的圆周壁上转动设有多个滚动珠;

四个连杆,其竖直设置在所述壳体和光杆之间,四个所述连杆以壳体的轴线为中心沿圆周方向均匀排布,任一所述连杆的上端与所述第一圆盘下表面固定连接,下端穿过一个所述第三通孔向下延伸并可卡设在一个所述卡槽中。

优选的是,所述的抽油机井口盘根盒,还包括:缓冲机构,其包括设置在所述壳体上部且与其内部连通的出油口、设置在所述壳体下部且与其内部连通的进油口、油管以及设置在所述油管中部且与所述油管连通的球形油罐,所述油管的一端与所述出油口连通,另一端与所述进油口连通,形成所述壳体内部溢油流动的循环路径。

优选的是,所述的抽油机井口盘根盒,一个所述半圆形板体的直边上设有两个磁铁,所述磁铁位于所述凹槽两边,另一个所述半圆形板体的直边上设有与两个所述磁铁相对应的铁块。

优选的是,所述的抽油机井口盘根盒,两个所述半圆形板体的下表面均设有凸块。

优选的是,所述的抽油机井口盘根盒,所述第一圆盘、所述第二圆盘与所述壳体的内径比为1:1:1。

优选的是,所述的抽油机井口盘根盒,所述第一圆盘的直径、所述第一圆形通孔直径、所述第二圆形通孔的直径、所述圆环外径、所述圆环内径与所述光杆直径比为1.4:1.1:1.1:1.2:1:1。

优选的是,所述的抽油机井口盘根盒,所述油管与所述出油口和所述进油口连接处均设有密封垫。

本发明至少包括以下有益效果:

1、本发明其通过在盘根盒与采油接头之间设置调偏机构,保证光杆和盘根盒同中心的安装至采油口,避免光杆与盘根盒的偏离,在抽油过程中,光杆的上下移动在第一圆盘、第二圆盘和圆环的配合作用下也只能竖直的上下移动,不会与盘根盒发生偏移,避免光杆对盘根的偏磨,延长盘根盒的使用寿命;同时在壳体内壁设置蛇形凹槽以及在壳体外部连接缓冲机构,使得从井口下溢出至壳体内部的油循环的流动,避免过多的溢油向上污染盘根盒,甚至从盘根盒上部漏出的问题;

2、将圆环固定在光杆外部,并将两个半圆形板体向下移动至极限位置,保持圆环上的一个第三通孔对应一个连杆,然后将光杆的上端向上移动依次穿过两个半圆形板体之间的空隙、第一圆形通孔、密封机构中部预留的通过孔,使得光杆的上端位于密封机构的上部,四个连杆分别穿过四个第三通孔并使得圆环位于第一圆盘和两个半圆形板体之间,将两个半圆形板体向上移动至极限位置,将四个连杆的下端分别卡设在四个卡槽中,并通过两个半圆形板体相对的侧边上的磁铁和铁块的吸力对两个半圆形板体定位,同时实现对四个连杆的定位,四个竖直设置的连杆将第一圆盘、圆环和第二圆盘同轴的连接在一起,保证盘根盒与光杆的同中心;将壳体下端与采油树的接头密封连接,壳体与井口同轴线,即完成了盘根盒、光杆与井口三者同中心的安装,避免盘根盒与光杆的偏离;

抽油过程中,抽油机带动光杆往复运动,从而带动圆环相对连杆、第一圆盘和第二圆盘的往复运动,圆环在四个连杆的束缚下始终保持竖直方向上的往复运动,从而保证光杆竖直方向上的运动,不会相对盘根盒发生偏移,避免对盘根盒的偏磨,大大延长了盘根盒的使用寿命,同时也避免了盘根盒磨损后发生的漏油事故;

3、壳体内壁上开设蛇形凹槽,能够在发生事故时对从井口向壳体中溢出的油起到一定的缓冲作用,避免溢出的油向上移动造成对密封机构的污染,甚至从密封机构中漏出,减少事故损害,设置的缓冲机构,能够形成溢油的循环路径,能够对紧急井口漏油事故起到延长施救的准备时间;进一步降低事故损害;

4、第一圆形通孔和第二圆形通孔的直径均大于光杆,避免光杆的往复运动对第一圆盘和第二圆盘的磨损,第一圆形通孔的圆周壁上和两个半圆形凹槽的内壁上均设有一层橡胶垫,使得光杆与第一圆盘、第二圆盘与弹性接触;橡胶垫可定期更换,保证调偏机构的正常使用;

5、第三通孔的圆周壁上卡设有多个可转动的滚动珠,使得圆环与四个连杆的转动接触,减少圆环相对四个连杆往复运动过程时的摩擦力,减少圆环和连杆彼此之间的磨损,延长本发明的使用寿命;

6、两个半圆形板体下表面设置的凸块,方便人为对两个半圆形板体的转动操作,磁铁与铁块的吸合设计简单,操作简便省力,且定位效果好。

本发明的其它优点、目标和特征将部分通过下面的说明体现,部分还将通过对本发明的研究和实践而为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理解。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以令本领域技术人员参照说明书文字能够据以实施。

应当理解,本文所使用的诸如“具有”、“包含”以及“包括”术语并不配出一个或多个其它元件或其组合的存在或添加。

需要说明的是,下述实施方案中所述实验方法,如无特殊说明,均为常规方法,所述试剂和材料,如无特殊说明,均可从商业途径获得。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术语“横向”、“纵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并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如图1所示,本发明提供一种抽油机井口盘根盒,其包括:

密封机构1,其包括套设于光杆6外部上的密封盘根盒11、设置于所述密封盘根盒11内的密封盘根12以及能够将所述密封盘根12压紧在所述密封盘根盒11内以使得所述密封盘根12与光杆6密封接触的压帽13;

调偏机构2,其包括:

壳体21,其为套设在光杆6外部的两端敞开的中空筒体结构,所述壳体21的上端与所述密封盘根盒11的下端密封固定连接并与所述密封盘根盒11同轴线设置,下端与采油树的接头5密封可拆卸连接;所述壳体21的内壁上设有沿其轴向方向延伸的蛇形231;

第一圆盘22,其水平固定在所述壳体21的靠近其上端的内壁上,所述壳体21的轴线过所述第一圆盘22的圆心,所述第一圆盘22的中部开设有与其同圆心的且直径大于光杆6的第一圆形通孔221;所述第一圆形通孔221的圆周壁上设有一层橡胶垫;

第二圆盘,其水平设置在所述壳体21的靠近其下端的内壁上,所述壳体21的轴线过所述第二圆盘的圆心,所述第二圆盘由两个半圆形板体23构成,任一所述半圆形板体23的弧形边与所述壳体21的内壁铰接,使得所述半圆形板体23可相对所述壳体21上下转动,所述半圆形板体23向上转动的极限位置为水平位置,此时两个所述半圆形板体23形成水平的平面,向下转动的极限位置为与竖直方向成30°夹角,所述半圆形板体23的直边中部设有与其同圆心的且直径大于光杆6的半圆形231,当两个所述半圆形板体23向上转动至极限位置形成水平的平面时,两个所述半圆形231形成第二圆形通孔;任一所述半圆形231的内壁上设有一层橡胶垫;所述半圆形板体23的上表面均设有两个卡槽;

圆环24,其水平设置在所述第一圆盘22和所述第二圆盘之间,所述壳体21的轴线过所述圆环24的圆心,所述圆环24可拆卸的固定在光杆6外部;当两个所述半圆形板体23向下转动至极限位置时,所述圆环24可通过两个所述半圆形板体23之间的空隙;所述圆环24沿其圆周方向均匀设有四个第三通孔,当两个所述半圆形板体23向上转动至极限位置时,一个所述第三通孔对应一个所述卡槽;任一所述第三通孔的圆周壁上转动设有多个滚动珠;

四个连杆3,其竖直设置在所述壳体21和光杆6之间,四个所述连杆3以壳体21的轴线为中心沿圆周方向均匀排布,任一所述连杆3的上端与所述第一圆盘22下表面固定连接,下端穿过一个所述第三通孔向下延伸并可卡设在一个所述卡槽中。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本发明其通过在盘根盒11与采油接头5之间设置调偏机构2,保证光杆6和盘根盒11同中心的安装至采油口,避免光杆6与盘根盒11的偏离,在抽油过程中,光杆6的上下移动在第一圆盘22、第二圆盘和圆环24的配合作用下也只能竖直的上下移动,不会与盘根盒11发生偏移,避免光杆6对盘根12的偏磨,延长盘根盒11的使用寿命。

在另一种技术方案中,所述的抽油机井口盘根盒,还包括:缓冲机构4,其包括设置在所述壳体21上部且与其内部连通的出油口41、设置在所述壳体21下部且与其内部连通的进油口42、油管43以及设置在所述油管43中部且与所述油管43连通的球形油罐44,所述油管43的一端与所述出油口41连通,另一端与所述进油口42连通,形成所述壳体21内部溢油流动的循环路径。缓冲机构4与壳体21内壁上蛇形231的设置,使得从井口下溢出至壳体21内部的油循环的流动,避免过多的溢油向上污染盘根盒11,甚至从盘根盒11上部漏出的问题。

在另一种技术方案中,所述的抽油机井口盘根盒,一个所述半圆形板体23的直边上设有两个磁铁,所述磁铁位于所述231两边,另一个所述半圆形板体23的直边上设有与两个所述磁铁相对应的铁块。磁铁与铁块的吸合设计简单,操作简便省力,且定位效果好。

在另一种技术方案中,所述的抽油机井口盘根盒,两个所述半圆形板体23的下表面均设有凸块232。方便人为对两个半圆形板体23的转动操作。

在另一种技术方案中,所述的抽油机井口盘根盒,所述第一圆盘22、所述第二圆盘与所述壳体21的内径比为1:1:1。

在另一种技术方案中,所述的抽油机井口盘根盒,所述第一圆盘22的直径、所述第一圆形通孔221直径、所述第二圆形通孔的直径、所述圆环24外径、所述圆环24内径与所述光杆6直径比为1.4:1.1:1.1:1.2:1:1。

在另一种技术方案中,所述的抽油机井口盘根盒,所述油管43与所述出油口41和所述进油口42连接处均设有密封垫。

本发明的安装及工作原理:将圆环24固定在光杆6外部,并将两个半圆形板体23向下移动至极限位置,保持圆环24上的一个第三通孔对应一个连杆3,然后将光杆6的上端向上移动依次穿过两个半圆形板体23之间的空隙、第一圆形通孔221、密封机构1中部预留的通过孔,使得光杆6的上端位于密封机构1的上部,四个连杆3分别穿过四个第三通孔并使得圆环24位于第一圆盘22和两个半圆形板体23之间,将两个半圆形板体23向上移动至极限位置,将四个连杆3的下端分别卡设在四个卡槽中,并通过两个半圆形板体23相对的侧边上的磁铁和铁块的吸力对两个半圆形板体23定位,同时实现对四个连杆3的定位,四个竖直设置的连杆3将第一圆盘22、圆环24和第二圆盘同轴的连接在一起,保证盘根盒11与光杆6的同中心;将壳体21下端与采油树的接头5密封连接,壳体21与井口同轴线,即完成了盘根盒11、光杆6与井口三者同中心的安装,避免盘根盒11与光杆6的偏离;

抽油过程中,抽油机带动光杆6往复运动,从而带动圆环24相对连杆3、第一圆盘22和第二圆盘的往复运动,圆环24在四个连杆3的束缚下始终保持竖直方向上的往复运动,从而保证光杆6竖直方向上的运动,不会相对盘根盒11发生偏移,避免对盘根盒11的偏磨,大大延长了盘根盒11的使用寿命,同时也避免了盘根盒11磨损后发生的漏油事故。

这里说明的设备数量和处理规模是用来简化本发明的说明的。对本发明的应用、修改和变化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是显而易见的。

尽管本发明的实施方案已公开如上,但其并不仅仅限于说明书和实施方式中所列运用,它完全可以被适用于各种适合本发明的领域,对于熟悉本领域的人员而言,可容易地实现另外的修改,因此在不背离权利要求及等同范围所限定的一般概念下,本发明并不限于特定的细节和这里示出与描述的图例。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