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于钻孔测斜仪的防水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330997阅读:552来源:国知局
应用于钻孔测斜仪的防水装置的制造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械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应用于钻孔测斜仪的防水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测斜仪电缆与测头传感器连接存在长时间使用后密封圈渗水问题或连接工序费时长的问题,具体为:

一、现有测斜仪电缆与测头传感器连接处采用四边用顶丝固紧,然后封胶,但是这种连接方式在使用一段时间后易出现胶液老化,在老化处会出现渗水。

二、现有测斜仪电缆与测头传感器连接处采用灌胶防水的方式实现连接,这种方式尽管能避免长时间使用后出现的渗水现象,但是每次灌胶需等待胶干后才能进入下道工序,大大增加了装配时间。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应用于钻孔测斜仪的防水装置,从而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前述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述应用于钻孔测斜仪的防水装置,所述装置包括:锁簧螺母、尾部弹簧、锁紧环组、密封胶环、穿线铜环、联套、密封帽和柱头;电缆依次穿过所述锁簧螺母、所述尾部弹簧、所述锁紧环组和所述密封胶环后,与设置在所述联套中的穿线铜环连接,所述锁簧螺母与所述联套的进线端连接,所述锁紧环组和所述密封胶环限位设置在所述联套内,所述尾部弹簧限位在所述锁簧螺母内,所述密封帽套在所述联套的外壁上且设置在所述联套的工作端与所述锁簧螺母之间,所述柱头与所述密封帽连接。

优选地,所述锁紧环组包括第一锁紧环和第二锁紧环,所述第一锁紧环与所述尾部弹簧接触,所述第二锁紧环与所述密封胶环接触,所述第二锁紧环朝向所述密封胶环的一侧为V型槽,所述密封胶环限位在所述V型槽内。

优选地,所述尾部弹簧的两个端头的横截面均为水平面,且靠近所述锁紧环组的尾部弹簧端头的横截面直径D大于远离所述锁紧环组的尾部弹簧端头的横截面直径d,所述横截面直径为d的尾部弹簧端头穿过所述锁簧螺母,所述横截面直径为D的尾部弹簧端头限位在所述锁簧螺母内。

更优选地,所述锁簧螺母的外部形状轮廓为第一凸型结构,所述第一凸型结构包括上部的突起结构和下部的底座,所述突起结构的内径大于所述底座的内径,且小于所述尾部弹簧端头的横截面直径D;所述底座的内径大于所述尾部弹簧端头的横截面直径d,所述突起结构的外径小于所述底座的外径。

更优选地,所述突起结构的外壁上设置外螺纹Ⅰ,所述联套的进线端端口设置内螺纹Ⅰ,所述外螺纹Ⅰ与所述内螺纹Ⅰ匹配。

更优选地,所述锁紧环组中每个锁紧环的直径均大于所述尾部弹簧端头的横截面直径D。

优选地,所述密封胶环的内径与所述电缆相同,设所述联套中所述密封胶环所处区域为区域M,所述密封胶环的外径与所述区域M的内径相同。

优选地,所述穿线铜环设置n个导线通孔和1个钢丝通孔,所述电缆中每股导线与导线通孔一一对应设置,所述电缆中的固定钢丝穿过所述钢丝通孔限位在所述穿线铜环侧壁的限位孔中,所述n大于等于1。

更优选地,所述限位孔为带锁紧顶丝的限位孔。

优选地,所述密封帽的外部形状轮廓为第二凸型结构,所述联套的工作端外壁上设置凸台,所述第二凸型结构限位在所述凸台与所述锁簧螺母之间;

所述第二凸型结构包括限位突起结构和连接结构,所述限位突起结构的内径小于所述凸台的外径,所述凸台的外径小于所述连接结构的内径,所述限位突起结构的外径小于所述连接结构的外径;

所述柱头插入所述联套的工作端且与所述连接结构连接,所述柱头与所述凸台之间设置密封环,所述密封环固定在所述柱头的外壁上;

所述连接结构的内侧壁上设置内螺纹Ⅱ,所述柱头的外侧壁上设置外螺纹Ⅱ,所述内螺纹Ⅱ与所述外螺纹Ⅱ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因将密封胶环设置在联套内,因此不会出现密封胶环主动脱落的现象。

(2)本实用新型所述防水装置为一体式成型,未有孔洞与装置内部相通,所以不存在进水的可能。

(3)本实用新型所述防水装置在耐压水罐中加压到2Mpa,测试48h后,仍密封完好,内部结构无渗水现象,符合工艺要求的100M水深(1Mpa)的技术要求。

附图说明

图1是应用于钻孔测斜仪的防水装置的分拆示意图;

图2是图1中锁簧螺母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1中尾部弹簧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1中锁紧环组中两个锁紧环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1中密封胶环的示意图;

图6是图1中图5的俯视图:

图7是图1中穿线铜环的侧视图;

图8是图1中联套的示意图;

图9是图1中密封帽的主视示意图;

图10是图1中密封帽的右视示意图;

图11是图1中柱头的主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实施例

参照图1,本实施例所述应用于钻孔测斜仪的防水装置,所述装置包括:锁簧螺母1、尾部弹簧2、锁紧环组、密封胶环4、穿线铜环5、联套6、密封帽7和柱头8;

电缆依次穿过所述锁簧螺母1、所述尾部弹簧2、所述锁紧环组和所述密封胶环4后,与设置在所述联套6中的穿线铜环5连接,所述锁簧螺母1与所述联套6的进线端连接,所述锁紧环组和所述密封胶环4限位设置在所述联套6内,所述尾部弹簧2限位在所述锁簧螺母1内,所述密封帽套7在所述联套6的外壁上且设置在所述联套6的工作端与所述锁簧螺母1之间,所述柱头8与所述密封帽7连接。

更详细的解释说明为:

(一)参照图2和图3,所述尾部弹簧2的两个端头的横截面均为水平面,且靠近所述锁紧环组的尾部弹簧端头的横截面直径D大于远离所述锁紧环组的尾部弹簧端头的横截面直径d,所述横截面直径为d的尾部弹簧端头穿过所述锁簧螺母1,所述横截面直径为D的尾部弹簧端头限位在所述锁簧螺母1内。

(二)参照图4,所述锁紧环组包括第一锁紧环3-1和第二锁紧环3-2,所述第一锁紧环3-1与所述尾部弹簧2接触,所述第二锁紧环3-2与所述密封胶环4接触,所述第二锁紧环3-2朝向所述密封胶环4的一侧为V型槽,所述密封胶环4限位在所述V型槽内。

(三)参照图2,所述锁簧螺母的外部形状轮廓为第一凸型结构,所述第一凸型结构包括上部的突起结构和下部的底座,所述突起结构的内径大于所述底座的内径,且小于所述尾部弹簧端头的横截面直径D;所述底座的内径大于所述尾部弹簧端头的横截面直径d,所述突起结构的外径小于所述底座的外径。

所述突起结构的外壁上设置外螺纹Ⅰ,所述联套的进线端端口设置内螺纹Ⅰ,所述外螺纹Ⅰ与所述内螺纹Ⅰ匹配。

所述锁紧环组中每个锁紧环的直径均大于所述尾部弹簧端头的横截面直径D。

(四)参照图5和图6,所述密封胶环4的内径与所述电缆相同,设所述联套6中所述密封胶环4所处区域为区域M,所述密封胶环4的外径与所述区域M的内径相同。

(五)参照图7,所述穿线铜环5设置n个导线通孔和1个钢丝通孔,所述电缆中每股导线与导线通孔一一对应设置,所述电缆中的固定钢丝穿过所述钢丝通孔限位在所述穿线铜环侧壁的限位孔中,所述n大于等于1。

所述限位孔为带锁紧顶丝的限位孔。

(六)参照图9和图10,所述密封帽7的外部形状轮廓为第二凸型结构,所述联套6的工作端外壁上设置凸台,所述第二凸型结构限位在所述凸台与所述锁簧螺母1之间;

所述第二凸型结构包括限位突起结构和连接结构,所述限位突起结构的内径小于所述凸台的外径,所述凸台的外径小于所述连接结构的内径,所述限位突起结构的外径小于所述连接结构的外径;

所述柱头8插入所述联套6的工作端且与所述连接结构连接,参照图11,所述柱头8与所述凸台之间设置密封环8-1,所述密封环8-1固定在所述柱头8的外壁上;

所述连接结构的内侧壁上设置内螺纹Ⅱ,所述柱头的外侧壁上设置外螺纹Ⅱ,所述内螺纹Ⅱ与所述外螺纹Ⅱ连接。

通过采用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上述技术方案,得到了如下有益的效果:(1)本实用新型因将密封胶环设置在联套内,因此不会出现密封胶环主动脱落的现象。

(2)本实用新型所述防水装置为一体式成型,未有孔洞与装置内部相通,所以不存在进水的可能。

(3)本实用新型所述防水装置在耐压水罐中加压到2Mpa,测试48h后,仍密封完好,内部结构无渗水现象,符合工艺要求的100M水深(1Mpa)的技术要求。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