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掘进机承重轮的注油润滑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307514阅读:791来源:国知局
一种掘进机承重轮的注油润滑系统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属于掘进机设备,具体涉及一种掘进机承重轮的注油润滑系统。



背景技术:

现有掘进机的承重轮的润滑注油方式多为一次性在轮体内注满润滑油脂,或在承重轮轴端面或轮体上加工注油口的方式注油。在正常使用情况下,通过轮体注油只能将整只承重轮拆下后才能进行保养作业,这种方式与一次性在轮体内注满油脂的方式一样,达不到日常维护的效果,不能做到随时注油保养。

现有的注油润滑系统的注油口位置一般是位于承重轮轮轴的中心,从轮轴的中心向内开凿注油通道直至油仓及浮动密封结构。由于掘进机经常在高颗粒污染、高粉尘污染、高水位的环境中工作,承重轮的安装位置很低,注油口可能长期浸泡在该环境下的积水中。注油口、油路通道易生锈、堵塞,不仅污染润滑油脂,更起不到正常润滑保养作用,承重轮不能正常转动进而导致轮体过度磨损、变形,最终承重轮损坏。一旦损坏,由于矿井下空间狭小,通过拆卸对应侧行走部来更换已损坏承重轮更是一项高强度、低效率的工作。必须停机,导致巨大的经济损失。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种可避免油路通道生锈和堵塞,可随时注油保养,维护方便、效率高的掘进机承重轮的注油润滑系统。

本实用新型解决问题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掘进机承重轮的注油润滑系统,包括在承重轮上、与轮轴的配合面位置处设置的油仓,以及在承重轮的两个端面、与轮轴装配位置处设置的两个浮动密封结构,还包括在行走履带架上开设的注油通道、在承重轮轮轴内开设有第一进油通道、与第一进油通道连通的迂回油路,所述迂回油路分别与油仓及浮动密封结构连通;

所述注油通道的进口高于承重轮中心线,所述第一进油通道的进油口与注油通道的出口密封对接。

上述方案中,注油通道的进口高于承重轮中心线,注油位置高,避免了注油口长期浸泡在积水中而导致的生锈和通道堵塞。

具体的,所述迂回油路包括与第一进油通道垂直的第二进油通道、在第二进油通道上分叉连接且间隔设置的第三进油通道、第四进油通道和第五进油通道;

所述第三进油通道与靠近第一进油通道的浮动密封结构连通,所述第五进油通道与远离第一进油通道的浮动密封结构连通;

所述第四进油通道与油仓连通。

进一步的,在第二进油通道与第五进油通道的交叉处连接有溢流通道,该溢流通道同时与第二进油通道和第五进油通道连通;

在行走履带架上开设有出油通道,所述溢流通道的出油口与出油通道密封对接,所述出油通道的出口高于承重轮中心线。

该当注油充足后,多余的油脂会从溢流通道中流出,起到信号指示作用,同时还可以带出一部分杂质。

进一步的,所述出油通道的出口距离承重轮中心的垂直高度为83~103mm。

优选的,所述出油通道的出口距离承重轮中心的垂直高度为93mm。

进一步的,所述注油通道的进口距离承重轮中心的垂直高度为118~138mm。

优选的,所述注油通道的进口距离承重轮中心的垂直高度为128mm。

所述注油通道的进口设有端盖和油杯。

本实用新型的显著效果是:

1.抬高注油通道进口和出油通道出口位置,并配合油路通道的重新设计,避免了承重轮长期浸泡在积水中而导致的油路通道生锈和堵塞,在不拆装承重轮的情况下,可随时注油保养,维护方便、效率高。

2.溢流通道的设计可以起到信号指示作用,同时还可以带出一部分杂质,给维护带来了方便。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掘进机局部侧视图。

图2为图1中的C-C剖视图。

图3为图1中的D-D剖视图。

图4为承重轮和轮轴装配主视图。

图5为图4中的E-E剖视图。

图6为轮轴主视图。

图7为轮轴俯视图。

图中:1-行走履带架,2-承重轮,3-螺塞,4-端盖,5-油杯,6-衬套,7-浮动密封结构,9-油仓,20-轮轴,21-注油通道,22-第一进油通道,23-第二进油通道,24-第三进油通道,25-第四进油通道,26-第五进油通道,27-溢流通道,28-出油通道。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7所示,一种掘进机承重轮的注油润滑系统,包括在承重轮2上、与轮轴20的配合面位置处设置的油仓9,以及在承重轮2的两个端面、与轮轴20装配位置处设置的两个浮动密封结构7。承重轮2与轮轴20之间设有衬套6,衬套6与轮轴20之间留有润滑间隙,润滑间隙内被油脂填充,润滑间隙内的油脂由油仓9提供。当润滑间隙内的油脂被消耗后,通过油仓9得到供给补充。

还包括在行走履带架1上开设的注油通道21、在承重轮2轮轴20内开设有第一进油通道22、与第一进油通道22连通的迂回油路。所述注油通道21的进口设有端盖4和油杯5。

所述迂回油路包括与第一进油通道22垂直的第二进油通道23、在第二进油通道23上分叉连接且间隔设置的第三进油通道24、第四进油通道25和第五进油通道27。所述第三进油通道24与靠近第一进油通道22的浮动密封结构7连通。所述第五进油通道26与远离第一进油通道22的浮动密封结构7连通。所述第四进油通道25与油仓9连通。

在第二进油通道23与第五进油通道26的交叉处连接有溢流通道27,该溢流通道27同时与第二进油通道23和第五进油通道26连通。

所述第一进油通道22的进油口与注油通道21的出口密封对接。

在行走履带架1上开设有出油通道28。出油通道28出口设有螺塞3。所述溢流通道27的出油口与出油通道28密封对接。

所述注油通道21的进口高于承重轮2中心线。所述注油通道21的进口距离承重轮2中心的垂直高度为118~138mm。优选为128mm。

所述出油通道28的出口高于承重轮2中心线。所述出油通道28的出口距离承重轮2中心的垂直高度为83~103mm。优选为93mm。

在日常保养维护作业中,先去除螺塞3和端盖4。用准备好的注油枪或注油泵对准油杯5进行注油,油脂从注油通道21经第一进油通道22进入承重轮轮轴20内的第二进油通道23,再通过第三进油通道24和第五进油通道26分别到达浮动密封结构7处进行润滑;通过第四进油通道25到达油仓9补充损失油脂。当油脂补充完毕后,多余油脂沿图7中溢流通道27经出油通道28处溢出,即为注油完成。为保证承重轮2内部清洁,最好当出油通道出口处溢出油脂较为干净时,再停止注油作业。之后拧紧螺塞3和端盖4,完成维护保养作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