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下电气设备红外报警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894633发布日期:2018-07-07 21:55阅读:276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红外报警装置,具体涉及一种井下电气设备红外报警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煤矿科技的进步和发展,人们对煤矿的安全生产越来越重视,在煤矿安全生产中机电安全是不可忽视的问题。在井下电气设备繁多,现在井下电气设备是依靠人为管理,上述方式一方面会导致人为的随意打开机电设备或人员误靠近机电设备而发生危险,另一方面会浪费大量地的人力,提高煤矿生产成本。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解决了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能够防止人为随意打开机电设备或人员误靠近机电设备的井下电气设备红外报警装置。

本实用新型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井下电气设备红外报警装置,包括单片机U1,所述单片机U1的RST脚接复位电路,单片机U1的P3.0脚接人体红外探头检测电路,单片机的XRAL2脚与XTAL1脚之间接晶振电路,单片机U1的P1.0脚至P1.5脚上分别连接灯光报警电路,单片机U1的P3.7脚接声音报警电路。

进一步地,所述复位电路包括电阻R8、电容C3、复位按钮S,所述复位按钮S一端同时接单片机U1的RST脚及VCC端,复位按钮S另一端接电阻R8的一端,电阻R8另一端接地,电容C3一端接VCC端,电容C3另一端接地。

进一步地,所述人体红外探头检测电路包括人体红外探头tantou、电容C4、电容C6、电阻R9、电阻R10、三极管Q、非门U,所述人体红外探头tantou的D端接VCC端,S端与电容C4的一端连接,G端接地,电容C4另一端同时接电阻R10一端及三极管Q的基极,电阻R10另一端接电容C6一端,三极管Q的集电极接电容C6的一端,三极管Q的发射极接地,电阻R9一端接VCC端,另一端与电容C6的一端连接,电容C6的另一端通过非门U与单片机U1的P3.0脚连接,电容C5一端接VCC端,电容C5另一端接地。

进一步地,所述晶振电路包括电容C1、电容C2、晶振Y1,所述晶振Y1一端同时接电容C1的一端及单片机U1的XTAL2脚,晶振Y1的另一端同时接电容C2的一端及单片机U1的XTAL1脚,电容C1另一端接地,电容C2另一端接地。

进一步地,所述灯光报警电路包括电阻R1、电阻R2、电阻R3、电阻R4、电阻R5、电阻R6、发光二极管VD1、发光二极管VD2、发光二极管VD3、发光二极管VD4、发光二极管VD5、发光二极管VD6,所述电阻R1一端与单片机U1的P1.0脚连接,电阻R1另一端与发光二极管VD1的负极连接,发光二极管VD1正极接VCC端,所述电阻R2一端与单片机U1的P1.1脚连接,电阻R2另一端与发光二极管VD2的负极连接,发光二极管VD2正极接VCC端,所述电阻R3一端与单片机U1的P1.2脚连接,电阻R3另一端与发光二极管VD3的负极连接,发光二极管VD3正极接VCC端,所述电阻R4一端与单片机U1的P1.3脚连接,电阻R4另一端与发光二极管VD4的负极连接,发光二极管VD4正极接VCC端,所述电阻R5一端与单片机U1的P1.4脚连接,电阻R5另一端与发光二极管VD5的负极连接,发光二极管VD5正极接VCC端,所述电阻R6一端与单片机U1的P1.5脚连接,电阻R6另一端与发光二极管VD6的负极连接,发光二极管VD6正极接VCC端。

进一步地,所述声音报警电路包括电阻R7、发光二极管VD7、扬声器speaker,所述电阻R7一端同时接单片机U1的P3.7脚及VCC端,电阻R7另一端接发光二极管VD7正极,发光二极管VD7负极接扬声器speaker一端,扬声器speaker另一端接地。

本实用新型利用人体红外探头检测到有人靠近电气设备,则通过人体红外探头检测电路将检测信号传递给单片机,单片机则去干扰延时后进行声光报警。一般人体都有恒定的体温,一般在37度左右,所以会发出特定波长10UM左右的红外线,被动式人体红外探头就是靠探测人体发射的10UM左右的红外线而进行工作的。红外感应源通常采用热释电元件,在接收到人体红外辐射温度发生变化时就会失去电荷平衡,向外释放电荷,电路经检验处理后即可产生报警信号。当有人试图打开机电设备或人员误靠近机电设备时,能自动进行声光报警,以警告人员注意安全。本实用新型不仅对矿山机电安全运行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同时降低了煤矿的生产成本。

附图说明

现在参考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其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电路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图1所示,一种井下电气设备红外报警装置,包括单片机U1(W79E2051),所述单片机U1(W79E2051),所述单片机U1(W79E2051)的RST脚接复位电路,单片机U1(W79E2051)的P3.0脚接人体红外探头检测电路,单片机的XRAL2脚与XTAL1脚之间接晶振电路,单片机U1(W79E2051)的P1.0脚至P1.5脚上分别连接灯光报警电路,单片机U1(W79E2051)的P3.7脚接声音报警电路。

进一步地,所述复位电路包括电阻R8、电容C3、复位按钮S,所述复位按钮S一端同时接单片机U1(W79E2051)的RST脚及VCC端,复位按钮S另一端接电阻R8的一端,电容C3一端接VCC端,电容C3另一端接地,电阻R8另一端接地。

进一步地,所述人体红外探头检测电路包括人体红外探头tantou(GUR5)、电容C4、电容C6、电阻R9、电阻R10、三极管Q、非门U,所述人体红外探头tantou(GUR5)的D端接VCC端,S端与电容C4的一端连接,G端接地,电容C4另一端同时接电阻R10一端及三极管Q的基极,电阻R10另一端接电容C6一端,三极管Q的集电极接电容C6的一端,三极管Q的发射极接地,电阻R9一端接VCC端,另一端与电容C6的一端连接,电容C6的另一端通过非门U与单片机U1(W79E2051)的P3.0脚连接,电容C5一端接VCC端,电容C5另一端接地。

进一步地,所述晶振电路包括电容C1、电容C2、晶振Y1,所述晶振Y1一端同时接电容C1的一端及单片机U1(W79E2051)的XTAL2脚,晶振Y1的另一端同时接电容C2的一端及单片机U1(W79E2051)的XTAL1脚,电容C1另一端接地,电容C2另一端接地。

进一步地,所述灯光报警电路包括电阻R1、电阻R2、电阻R3、电阻R4、电阻R5、电阻R6、发光二极管VD1、发光二极管VD2、发光二极管VD3、发光二极管VD4、发光二极管VD5、发光二极管VD6,所述电阻R1一端与单片机U1(W79E2051)的P1.0脚连接,电阻R1另一端与发光二极管VD1的负极连接,发光二极管VD1正极接VCC端,所述电阻R2一端与单片机U1(W79E2051)的P1.1脚连接,电阻R2另一端与发光二极管VD2的负极连接,发光二极管VD2正极接VCC端,所述电阻R3一端与单片机U1(W79E2051)的P1.2脚连接,电阻R3另一端与发光二极管VD3的负极连接,发光二极管VD3正极接VCC端,所述电阻R4一端与单片机U1(W79E2051)的P1.3脚连接,电阻R4另一端与发光二极管VD4的负极连接,发光二极管VD4正极接VCC端,所述电阻R5一端与单片机U1(W79E2051)的P1.4脚连接,电阻R5另一端与发光二极管VD5的负极连接,发光二极管VD5正极接VCC端,所述电阻R6一端与单片机U1(W79E2051)的P1.5脚连接,电阻R6另一端与发光二极管VD6的负极连接,发光二极管VD6正极接VCC端。

进一步地,所述声音报警电路包括电阻R7、发光二极管VD7、扬声器speaker,所述电阻R7一端同时接单片机U1(W79E2051)的P3.7脚及VCC端,电阻R7另一端接发光二极管VD7正极,发光二极管VD7负极接扬声器speaker一端,扬声器speaker另一端接地。

本实用新型在人体红外探头被遮蔽时,将有一个脉冲产生,经过放大电路,把脉冲信号送给单片机U1(W79E2051),当单片机U1(W79E2051)接到信号后,则通过晶振电路进行延时抖动,这个原理就是去干扰,因为元件很敏感,有一个东西就会产生报警的话就有误报警,为了防止误报警的产生才进行延时去抖动。当单片机U1(W79E2051)检测到这个脉冲确实是有人闯入,同时驱动喇叭和指示灯进行报警,达到声光同时报警的效果,让监控人员发现,直至按复位按钮。本实用新型可达到防止人为随意操作机电设备或人员误靠近机电设备而产生危险,对矿山机电安全运行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以上所揭露的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当然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实用新型之权利范围,因此依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所作的等同变化,仍属本实用新型所涵盖的范围。应当理解,以上的描述意图在于说明而非限制。例如,上述实施例(和/或其方面)可以彼此组合使用。此外,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启示可以做出很多改型以适于具体的情形或材料而没有偏离本实用新型的范围。通过阅读上述描述,权利要求的范围和精神内的很多其它的实施例和改型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是显而易见的。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