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提高顶管管节整体性的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6524593发布日期:2019-01-05 10:13阅读:187来源:国知局
一种提高顶管管节整体性的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隧道施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提高顶管管节整体性的方法。



背景技术:

在一些顶管工程中,左右隧道间距很小(如10cm),当一条隧道完成后,另外一条隧道在顶管施工过程中,会对周边的土体产生挤压,从而对旁边先完成的隧道的结构产生一个侧向力,这有可能导致先完成的隧道中受到侧向力的管节与其他管节产生不均匀偏移,甚至发生隧道整体破坏的事故,因此必须采取办法提高先施工的隧道的结构的整体性,以抵抗后施工隧道施工过程产生的侧向力。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旨在提供一种提高顶管管节整体性的方法,可以有效提高隧道结构的整体性,以抵抗后施工隧道施工过程产生的侧向力,尤其适用于左右隧道间距很小的顶管工程。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提高顶管管节整体性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在顶管管节的制作过程中,在各个顶管管节的管壁上预留若干贯通所述顶管管节两端的预应力孔洞,且各个顶管管节的预应力孔洞的位置一一对应;

s2、利用步骤s1制作得到的顶管管节,采用顶管施工的方式完成隧道的施工;

s3、分别用预应力锚索穿过各个顶管管节中位置对应的预应力孔洞,各根预应力锚索的两端分别露出先施工的隧道的两端;

s4、在隧道的两端同时张拉预应力锚索;

s5、采用预应力先张拉法,最终将预应力锚索张拉到预应力设计控制值;

s6、往预应力孔洞内浇筑混凝土,隧道的结构在预应力锚索的作用下大大提高了整体性。

进一步地,步骤s1中,具体是环绕顶管管节的管壁均匀预留若干贯通顶管管节两端的预应力孔洞。

进一步地,步骤s3中,在预应力锚索的锚索头上安装锥形扩孔器,利用锥形扩孔器将预应力锚索穿过顶管管节中预留的预应力孔洞。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本发明可以有效提高隧道结构的整体性,以抵抗后施工隧道施工过程产生的侧向力,尤其适用于左右隧道间距很小的顶管工程。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中步骤s1预制制得的顶管管节正面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中步骤s3完成后的隧道俯视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中预应力锚索装上锥形扩孔器的安装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描述,需要说明的是,以下实施例以本技术方案为前提,给出了详细的实施方式和具体的操作过程,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限于本实施例。

一种提高顶管管节整体性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如图1所示,在顶管管节100的制作过程中,在各个顶管管节100的管壁上预留若干贯通所述顶管管节100两端的预应力孔洞101,且各个顶管管节的预应力孔洞101的位置一一对应;

在实际应用中,如图2所示,隧道通常由多个顶管管节100组成,需要保证各个顶管管节的预应力孔洞的位置一一对应,便于预应力锚索能够顺利穿过各个顶管管节从而穿过整个隧道;

s2、利用步骤s1制作得到的顶管管节100,采用顶管施工的方式完成先施工的隧道200的施工;

s3、分别用预应力锚索102穿过各个顶管管节100中位置对应的预应力孔洞101,各根预应力锚索102的两端1021分别露出先施工的隧道200的两端;

s4、在先施工的隧道200的两端同时张拉预应力锚索102的两端1021;

s5、采用预应力先张拉法,最终将预应力锚索102张拉到预应力设计控制值;

s6、往预应力孔洞101内浇筑混凝土,先施工的隧道200的结构在预应力锚索102的作用下大大提高了整体性,从而可以有效抵抗后施工的隧道在施工过程产生的侧向力,尤其适用于左右隧道间距很小的顶管工程。

进一步地,步骤s1中,具体是环绕顶管管节100的管壁均匀预留若干贯通顶管管节两端的预应力孔洞101,如图1所示。

进一步地,步骤s3中,在预应力锚索102的锚索头上安装锥形扩孔器103,利用锥形扩孔器103将预应力锚索102穿过顶管管节100中预留的预应力孔洞101,如图3所示。

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可以根据以上的技术方案和构思,给出各种相应的改变和变形,而所有的这些改变和变形,都应该包括在本发明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提高顶管管节整体性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在顶管管节的制作过程中,在各个顶管管节的管壁上预留若干贯通顶管管节两端的预应力孔洞,且各个顶管管节的预应力孔洞的位置一一对应;S2、利用制作得到的顶管管节,采用顶管施工的方式完成隧道的施工;S3、分别用预应力锚索穿过各个顶管管节中位置对应的预应力孔洞,各根预应力锚索的两端分别露出先施工的隧道的两端;S4、在隧道的两端同时张拉预应力锚索;S5、采用预应力先张拉法,最终将预应力锚索张拉到预应力设计控制值;S6、最后往预应力孔洞内浇筑混凝土。本发明能有效提高隧道结构的整体性,以抵抗后施工隧道施工过程产生的侧向力,尤其适用于左右隧道间距很小的顶管工程。

技术研发人员:竺维彬;黄辉;肖瑞传;温晓虎;仇培云;黄威然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广州轨道交通建设监理有限公司;广州地铁集团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8.08.29
技术公布日:2019.01.0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