隧道二次衬砌模板台车维修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6216585发布日期:2018-12-08 08:28阅读:1358来源:国知局
隧道二次衬砌模板台车维修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属于施工设备维修领域,具体的是隧道二次衬砌模板台车维修方法。

背景技术

二次衬砌模板台车广泛使用于隧道二次衬砌施工中,其通常由以下几部分构成:弧形模板单元、位于模板单元内侧门架以及连接门架与支撑模板单元的多个液压缸。模板单元通常包括沿其环向位于拱顶部的顶模板、位于两侧的侧模板和位于两侧底部的角模板;所述侧模板一端与对应顶模板一端铰接,另一端与对应角模板一端铰接;所述门架包括顶部的横梁和底部两侧的支腿;所述支腿顶端与横梁相连接。

在二次衬砌浇筑中,二次衬砌模板台车因门架支腿底部支撑不牢固,造成门架支腿底部向内侧发生移动,从而造成门架横梁扭曲变形,导致台车无法继续使用。因此,必须对台车门架横梁进行更换维修,对支腿进行校正。目前,通常采用的操作方式为:将二次衬砌模板台车用装载机牵引至洞外整体拆除,由专业人员至现场指导将横梁切割校正,然后将校正完毕的横梁补焊钢板维修,最后将二次衬砌模板台车拼装完成后牵引至原位置。该维修方法虽然解决的横梁变形的问题,但是,其维修时间长,不利于二次衬砌模板台车的快速修复。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隧道二次衬砌模板台车维修方法,以缩短二次衬砌模板台车的维修时间,提高二次衬砌模板台车的维修效率。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隧道二次衬砌模板台车维修方法,所述二次衬砌台车包括弧形模板单元和位于模板单元内侧用于支撑模板单元的门架;所述模板单元沿其环向包括位于拱顶部的顶模板、位于两侧的侧模板和位于两侧底部的角模板;所述侧模板一端与对应顶模板一端铰接,另一端与对应角模板一端铰接;所述门架包括顶部的横梁和底部两侧的支腿;所述支腿顶端与横梁相连接;包括顺序进行的以下步骤:

步骤一、在角模板底部与仰拱回填混凝土顶面之间塞入垫块,使角模板底部支撑于仰拱回填混凝土顶面;在隧道二次衬砌台车的两端,将角模板与侧模板、侧模板与顶模板的铰接处进行临时固定;

步骤二、解除模板单元与门架之间的连接;

步骤三、沿隧道纵向将门架移出模板单元,使门架与模板单元完全分离;

步骤四、进行门架维修;

步骤五、将已维修完毕的门架移至原位置;

步骤六、将门架与模板单元相连接;

步骤七、解除角模板与侧模板、侧模板与顶模板的铰接处之间的临时固定。

进一步的,步骤一中,在铰接处设置连接钢板,所述连接钢板与拼接处两侧的模板焊接连接以实现临时固定。

进一步的,在步骤三之后,且步骤四之前,设置斜撑,所述斜撑一端支撑于仰拱回填混凝土顶面,另一端支撑于模板单元内侧。

进一步的,所述斜撑支撑于侧模板。

进一步的,步骤四中,待门架移出到位,进行维修前,矫正门架的支腿。

进一步的,采用手拉葫芦矫正门架的支腿。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通过使模板单元与门架分离,单独移出门架进行门架修复,与整体移动二次衬砌模板台车相比,首先,牵引更方便省力,节约了人力和牵引设备;其次,门架占用隧道的高度和宽度更小,单独移出门架后,在隧道内部更容易找寻到足够的空间用于门架修复作业,利于缩短人力和牵引设备的投入,同时还缩短维修周期;最后,移出门架时,模板单元留置于原位置,为修复后的门架提供准确的位置,缩短了门架复位的调整时间,提高了维修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隧道二次衬砌模板台车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移出门架后模板单元结构示意图。

图中,模板单元1、顶模板11、侧模板12、角模板13、门架2、横梁21、支腿22、连接钢板3、斜撑4。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说明如下:

隧道二次衬砌模板台车维修方法,如图1所示,所述二次衬砌模板台车包括弧形模板单元1和位于模板单元1内侧用于支撑模板单元1的门架2;所述模板单元1沿其环向包括位于拱顶部的顶模板11、位于两侧的侧模板12和位于两侧底部的角模板13;所述侧模板12一端与对应顶模板11一端铰接,另一端与对应角模板13一端铰接;所述门架2包括顶部的横梁21和底部两侧的支腿22;所述支腿22顶端与横梁21相连接;包括顺序进行的以下步骤:

步骤一、在角模板13底部与仰拱回填混凝土顶面之间塞入垫块,使角模板13底部支撑于仰拱回填混凝土顶面;在隧道二次衬砌模板台车的两端,将角模板13与侧模板12、侧模板12与顶模板11的铰接处进行临时固定;

步骤二、解除模板单元1与门架2之间的连接;

步骤三、沿隧道纵向将门架2移出模板单元1,使门架2与模板单元1完全分离;

步骤四、进行门架2维修;

步骤五、将已维修完毕的门架2移至原位置;

步骤六、将门架2与模板单元1相连接;

步骤七、解除角模板13与侧模板12、侧模板12与顶模板11的铰接处之间的临时固定。

本发明,通过使模板单元1与门架2分离,单独移出门架2进行门架2修复,与整体移动二次衬砌模板台车相比,首先,牵引更方便省力,节约了人力和牵引设备;其次,门架2占用隧道的高度和宽度更小,单独移出门架2后,在隧道内部更容易找寻到足够的空间用于门架2修复作业,利于缩短人力和牵引设备的投入,同时还缩短维修周期;最后,移出门架2时,模板单元1留置于原位置,为修复后的门架2提供准确的位置,缩短了门架2复位的调整时间。

步骤一中,在角模板13底部与仰拱回填混凝土顶面之间塞入垫块,其目的在于使角模板13自支撑于仰拱回填混凝土顶面,垫块可以为钢板,也可以为木楔,还可以是钢板与木楔组合使用,其根据角模板13与仰拱回填混凝土顶面之间的具体间距等决定,以满足角模板13牢固支撑于仰拱回填混凝土顶面,两者之间不产生位移为准。

由于在二次衬砌模板台车使用时,侧模板12与顶模板11之间,侧模板12与角模板13之间相互铰接,为了避免因铰接点处发生相对位移,造成模板单元1坍塌,故,在步骤一中,将角模板13与侧模板12、侧模板12与顶模板11的铰接处进行临时固定,以使铰模板13与侧模板12之间不会发生相对转动,侧模板12与顶模板11之间也不会发生相对转动。

步骤二中,解除角模板13、侧模板12以及顶模板11与门架2之间的连接。模板单元1的各个组成部分与门架2之间通常采用液压缸等进行连接,具体操作时,松开液压缸与门架2之间的连接螺栓,使液压缸保留在模板单元1上。

角模板13与侧模板12、侧模板12与顶模板11的铰接处进行临时固定,在解除角模板13、侧模板12以及顶模板11与门架2之间的连接之前进行,使得在临时固定时,门架2依旧对模板单元1起到支撑作用,能够有效防止因震动等原因造成模板单元1坍塌,提高模板单元1加固的稳定性。

步骤三中,门架1移出模板单元1后,由于其占用隧道空间相对于整个台车相比较小,在隧道内有足够的空间用于门架1检修,故,门架1无需移出隧道,可根据需要在隧道内的合适位置进行检修。

可以采用两块夹套套装于铰接处实现临时固定,但是夹套安装不便,优选的,如图2所示,步骤二中,在铰接处设置连接钢板3,所述连接钢板3与铰接处两侧的模板焊接连接以实现临时固定。

通过连接钢板3与铰接处两侧的模板焊接连接实现临时固定,操作简单易行。当位于角模板13与侧模板12的铰接处时,铰接处两侧的模板分别为对应的角模板13和侧模板12。当位于侧模板12与顶模板11的铰接处时,铰接处两侧的模板分别为对应的侧模板12和顶模板11。

为了对模板单元1增强防护,避免因震动等原因导致模板单元1临时固定失效或者整体偏斜等,优选的,在步骤三之后,步骤四之前,如图2所示,设置斜撑4,所述斜撑4一端支撑于仰拱回填混凝土顶面,另一端支撑于模板单元1内侧。模板单元1内侧是指模板单元1围成的拱形包围的区域内。

斜撑4可以支撑于角模板13,优选的,所述斜撑4支撑于侧模板12。为了斜撑4自身的稳定性,斜撑4与水平面呈45°安装为宜。

步骤四中,待门架2移出到位,进行维修前,矫正门架2的支腿22。

优选的,采用手拉葫芦矫正门架2的支腿22。

利用手拉葫芦一端固定于隧道两侧衬砌,另一端作用于支腿22,将支腿22向两侧拉开,调整更方便省力。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