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安全阀的制作方法_2

文档序号:9576719阅读:来源:国知局
簧2是夹在调压螺丝I与弹簧座3之间,弹簧座3在阀壳9内由复位弹簧2和阀芯6推动可沿轴向滑动,阀芯6推动弹簧座3朝向调压螺丝I处移动可使安全阀开启,复位弹簧2推动弹簧座3朝向阀套5处移动可使安全阀关闭。
[0041]接头4是用于与煤矿综采液压支架的油缸插接连接,接头4上设有一个工作口 41、卸荷腔42和卸荷孔43,工作口 41是从接头4的插接端的端面沿轴向朝向接头4内部延伸形成的圆孔,卸荷腔42是在接头4内部从工作口 41处沿轴向朝向接头4的另一端的端面处延伸形成的台阶孔,卸荷腔42与工作口 41同轴,卸荷孔43是在接头4的侧壁上沿径向贯穿接头4的圆孔,卸荷孔43与卸荷腔42连通,卸荷孔43并在接头4的侧壁上沿周向均布多个,使从工作口 41进入安全阀的油液向外流出。
[0042]本安全阀的阀套5和阀芯6构成阀芯组件,阀芯组件上并设有用于阀壳9和接头4之间密封以及用于阀套5与阀芯6之间密封的密封结构。阀套5位于接头4和阀壳9内,阀套5与阀壳9和接头4为同轴,阀套5 —端插入接头4的卸荷腔42中,另一端插入阀壳9的内孔中,阀套5内设有容纳阀芯6的内腔体,阀套5位于接头4内的部位设有将阀套5的内腔体与接头4的卸荷腔42和卸荷孔43连通的第一过液孔51,阀套5位于阀壳9内的部位设有将阀套5的内腔体与接头4的卸荷腔42和卸荷孔43连通的第二过液孔52,第一过液孔51与第二过液孔52之间间隔一定的距离,且第一过液孔51和第二过液孔52在阀套5的侧壁上沿周向均布多个。阀芯6是位于接头4与阀套5内,阀芯6与阀套5同轴,阀芯6在阀套5内沿轴向为可移动的,阀芯6内设有与接头4的工作口 41连通的内腔体,阀芯6的侧壁上设有用于将其内腔体与阀套5的内腔体连通的过液孔。
[0043]阀芯组件的密封结构包括在阀芯6与阀套5之间设置的第一密封结构,该第一密封结构在沿阀套5的轴向上是位于第一过液孔51与第二过液孔52之间,第一密封结构包括套在阀芯6上的第一密封圈7和套在第一密封圈7上的第二密封圈8,第一密封圈7的内圆周面与阀芯6的外圆周面贴合,第二密封圈8对第一密封圈7施加径向压力使第一密封圈7与阀芯6紧密接触,第一密封圈7的外圆周面上还设有容纳第一密封圈7的定位槽71。由于阀芯6为可移动的,阀芯6的侧壁上并设置有过液孔,通过在阀芯6与阀套5之间设置由相配合的第一密封圈7和第二密封圈8构成的第一密封结构,第一密封圈7为外圆周面设有定位槽71的异形圈,在阀芯6的内腔体中进入压力液体使阀芯6推动弹簧座3移动时,压力液体同时进入阀芯6的过液孔中,当阀芯6移动使过液孔与第一密封圈7对齐时,压力液体会对第一密封圈7的内圆周面形成冲蚀,对第一密封圈7产生压力,进而会使第一密封圈7有沿径向膨胀的趋势,而第二密封圈8嵌入定位槽71中对第一密封圈7形成挤压,避免第一密封圈7发生膨胀,从而使第一密封圈7与阀芯6接触的更紧密,减弱从阀芯6的过液孔内溢出的压力液体对第一密封圈7的内圆周面的冲蚀,从而可以提高密封结构的密封可靠性和使用寿命,最终可以提高密封性能。
[0044]具体地说,第一密封圈7为采用尼龙材质制成的异形圈,优选采用高强度尼龙,尼龙材质的第一密封圈7具有强度高、精度高和耐磨性好的优点,具有较高的使用寿命和密封效果。第二密封圈8为采用橡胶材质制成的O型密封圈,具有一定的弹性。如图5和图7所示,第一密封圈7为圆环形,其内圆周面为与阀芯6接触的圆柱面,第一密封圈7沿轴向的宽度大于第二密封圈8的宽度,第一密封圈7的外直径小于第二密封圈8的外直径,且第一密封圈7的外直径大于第二密封圈8的内直径。定位槽71为在第一密封圈7的外圆周面上沿整个周向延伸的环形定位槽,且定位槽71的纵截面形状为弧形,其弧度为120度左右,以适应第二密封圈8的形状。第一密封圈7的定位槽71处的最小直径与第二密封圈8的内直径大致相同或略大于第二密封圈8的内直径,这样可以使第二密封圈8与第一密封圈7紧密接触。第一密封圈7和第二密封圈8形成复合密封结构,第二密封圈8对第一密封圈7施加压力使第一密封圈7与阀芯6可靠密封。
[0045]作为优选的,阀芯组件的密封结构还包括在阀芯6与阀套5之间设置的第二密封结构。如图1和图6所示,第二密封结构与第一密封结构相同,也是采用上述的第一密封圈7和第二密封圈8构成,具有与第一密封结构相同的使用效果,不过根据第一密封结构和第二密封结构所在位置,第一密封结构的两个密封圈的尺寸与第二密封结构的两个密封圈的尺寸大小有区别。第一密封结构是位于阀套5的插入阀壳9内的部位处,靠近第二过液孔52,第二密封结构是位于阀套5的插入接头4内的部位处,且第二密封结构位于第一过液孔51与阀套5的端面之间。由于阀套5沿轴向在两处设置有过液孔,相应阀芯6上沿轴向至少也要设置两处分别与阀套5上的第一过液孔51和第二过液孔52对应的过液孔,因此,在阀套5与阀芯6之间设置第一密封结构和第二密封结构,从而可以进一步提高安全阀密封结构的密封性能,提高密封效果。
[0046]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安全阀的阀套5中心设置的容纳阀芯6的内腔体是从一端面开始沿阀套5的轴向延伸至另一端面的台阶孔,内腔体包括与第一过液孔51连通的大径腔53和与第二过液孔52连通的小径腔55,大径腔53的直径大于小径腔55的直径。第一过液孔51是设置在阀套5的包围大径腔53的侧壁上,第一过液孔51为贯穿阀套5侧壁的圆孔,且第一过液孔51在阀套5侧壁上朝向外侧的卸荷孔43所在位置倾斜延伸,即第一过液孔51的轴线与阀套5的轴线相交,两者之间的夹角小于90度,接头4的卸荷孔43正对第一过液孔51。第二过液孔52是设置在阀套5的包围小径腔55的侧壁上,第二过液孔52为贯穿阀套5侧壁的圆孔,且第二过液孔52的轴线与阀套5的轴线相垂直。
[0047]如图2所示,阀套5的内腔体还包括位于大径腔53与小径腔55之间的中径腔54,中径腔54的直径小于大径腔53的直径,大于小径腔55的直径,大径腔53、中径腔54和小径腔55三者为同轴。在阀套5内,中径腔54与大径腔53形成一个第一内壁面516,小径腔55与中径腔54之间形成一个第二内壁面517,第一内壁面516和第二内壁面517为与阀套5轴线垂直的圆平面。另外,大径腔53的长度最大,小径腔55的长度次之,中径腔54的长度最小。
[0048]如图1和图3所示,本安全阀的阀芯6包括插入阀套5的大径腔53中的大径体64和插入阀套5的小径腔55中的小径体65,大径体64和小径体65均为圆柱形。大径体64的外直径与大径腔53的直径大小相等,小径体65的外直径与小径腔55的直径大小相等,第一密封结构的第一密封圈7套在小径体65上,第二密封结构的第一密封圈7套在大径体64上。大径体64和小径体65为同轴且为一体加工成型,形成一体结构的阀芯6,由于大径体64的外直径大于小径体65的外直径,从而大径体64与小径体65连接的端面形成止位面69,该止位面69为与第一内壁面516平行且相邻的圆平面。在阀套5的大径腔53中,第一内壁面516与止位面69之间的空间为平衡腔56。
[0049]如图3所示,阀芯6的大径体64上设有用于连通大径腔53与阀芯6内腔体的第三过液孔61,小径体65上设有用于连通小径腔55与阀芯6内腔体的第四过液孔62,小径体65上还设有用于连通大径腔53与阀芯6内腔体的第五过液孔63,且第五过液孔63位于第四过液孔62与大径
当前第2页1 2 3 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