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模拟地层径向流的出防砂实验装置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10348433阅读:379来源:国知局
一种模拟地层径向流的出防砂实验装置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属于石油与天然气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模拟地层径向流的出防砂实验
目.0
【背景技术】
[0002]油田上油气井在生产过程中,由于生产压差过大或砂岩油气层岩石胶结疏松等原因,使地层砂流入井筒,堵塞油气通道,造成产量下降或停产,同时流入井筒的地层砂会磨损设备,降低设备寿命,因此为油气井设计合理的防砂措施尤为重要。其中机械防砂法中要提前确定防砂管的防砂效果,这对实际生产显得十分重要。目前实验室室内常用的检测防砂管效果有如下缺点:
[0003](I)实验设备体积过于庞大,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繁琐,工作量大;
[0004](2)实验过程中要一大段防砂管进行实验,浪费材料,防砂管外模拟地层砂的厚度大概只有10cm,无法实际模拟整个出砂地层状况,且无法监测距离不同防砂管的流体压力和观察设备内流体出砂情况。
[0005]因此,需要研制出一种实验过程简单,能准确模拟地层出砂的实验装置,该装置能模拟地层流体径向流,实时监测距离不同防砂管的流体压力和观察装置内流体出砂情况,此外只需一个防砂管防砂单元即可检测出防砂管的防砂效果。

【发明内容】

[0006]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模拟地层出防砂实验提供一种实验装置,能模拟地层径向流情况,更好通过室内实验模拟出地下流体流经地层时的携砂情况和距离不同井眼处的流压分布情况,为更好的检测防砂装置。
[0007]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0008]—种模拟地层径向流的出防砂实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整个装置长约2米,从左往右依次有进油口、进口压盖、罐体、出口压盖、出油口,所述的进口压盖与出口压盖通过螺栓同罐体连接密封,进口压盖与出口压盖还分别有一个密封圈,使该装置有良好的密封性,所述的罐体上方有3个压力传感器,罐体中间分布3个观察窗,压力传感器能实时监测罐体内压力分布情况,观察窗可实时观察罐体内流体流动和携砂情况,所述的出口压盖靠近罐体一侧中间有个圆形凹槽,凹槽内为防砂装置单元,所述的出油口上方有一个控制阀门,控制出液量。
[0009]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0010]由上述的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检测钻井液性能对岩石影响的实验装置,该装置实验简单,能模拟地层径向流情况,原理简单,操作方便,满足实验要求。
【附图说明】
[0011]图1为本实用新型装置结构示意图;
[0012]图2为本实用新型装置主视图;
[0013]图中:进油口1、进口压盖2、密封圈3、压力传感器4、罐体5、防砂装置单元6、螺栓7、出口压盖8、控制阀门9、出油口 10、观察窗11。
【具体实施方式】
[0014]如图1和图2所示,为本实用新型装置结构示意图和本实用新型装置主视图,它包括进油口 1、进口压盖2、密封圈3、压力传感器4、罐体5、防砂装置片6、螺栓7、出口压盖8、控制阀门9、出油口 10、观察窗11,整个装置长约2米,从左往右依次有进油口、进口压盖、罐体、出口压盖、出油口,所述的进口压盖与出口压盖通过螺栓同罐体连接密封,进口压盖与出口压盖还分别有一个密封圈,所述的罐体上方有3个压力传感器,罐体中间分布3个观察窗,所述的出口压盖靠近罐体一侧中间有个圆形凹槽,凹槽内为防砂装置片,所述的出油口上方有一个控制阀门。
[0015]本实用新型中涉及的未说明部分与现有技术相同或采用现有技术加以实现。
【主权项】
1.一种模拟地层径向流的出防砂实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整个装置长约2米,从左往右依次有进油口(1)、进口压盖(2)、罐体(5)、出口压盖(8)、出油口(10),所述的进口压盖(2)与出口压盖(8)通过螺栓(7)同罐体(5)连接密封,进口压盖(2)与出口压盖(8)还分别有一个密封圈(3),所述的罐体(5)上方有3个压力传感器(4),罐体(5)中间分布3个观察窗(11),所述的出口压盖(8)靠近罐体(5)—侧中间有个圆形凹槽,凹槽内为防砂装置单元(6),所述的出油口( 1)上方有一个控制阀门(9)。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模拟地层径向流的出防砂实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整个装置长约2米,从左往右依次有进油口、进口压盖、罐体、出口压盖、出油口,所述的进口压盖与出口压盖通过螺栓同罐体连接密封,进口压盖与出口压盖还分别有一个密封圈,所述的罐体上方有3个压力传感器,实时监测记录罐体内压力,罐体中间分布3个观察窗,用于观察罐体内流体携砂情况,所述的出口压盖靠近罐体一侧中间有个圆形凹槽,凹槽用于安装防砂装置单元,所述的出油口上方有一个控制阀门,控制出油口流体流量,该装置模拟井周流体径向流入井筒的携砂情况及检测防砂装置防砂效果。
【IPC分类】E21B49/00
【公开号】CN205260030
【申请号】CN201521111495
【发明人】刘凯铭, 汪伟
【申请人】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公开日】2016年5月25日
【申请日】2015年12月30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