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气床垫用手动旋转切换式气泵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486422阅读:72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充气床垫用手动旋转切换式气泵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充气床垫用气泵领域技术,尤其是指一种结构合理、 充气速度快的充气床垫用手动旋转切换式气泵。
背景技术
气泵是充气床垫的关键部件,其被安装于充气床垫之软性囊体的内侧 边,利用该气泵可对充气床垫进行快速充气、保压和快速泄气等操作,以 实现充气床垫的充气展开而作床垫使用及泄气縮小空间体积而利于收藏等 功能,使充气床垫被广泛用于野外旅游或家庭来客临时搭床使用等。
目前,市面上所见的充气床垫用气泵的结构主要包括有外壳和设置于 外壳中的马达、叶轮、电磁阀、滑座、气阀。以及,于外壳侧面和底面上 分别设置有气孔和气槽,前述气阀封于该气孔上,前述滑座正对于该气槽。 其中的气阔连接于电磁阀之动作杆的一端,滑座连接于电磁阀之动作杆的 另一端。由马达带动叶轮高速旋转产生气流,由电磁阀控制气阀对气孔的 打开和关闭,电磁阀同时带动滑座滑动以切换气流的流向,而分别形成充 气流和泄气流,利用其充气流以将外部空气充入床垫中,利用其泄气流而 将床垫中的空气抽出,从而实现充气床垫的充气和泄气功能。
前述习知的气泵结构虽然能实现充气床垫的充气和泄气功能,但其仍 存在有诸多有待改善之处,特别是存在有结构的不合理之处。具体而言, 由于其气阀和滑座的动作均系由电磁阀的同一动作杆来带动,使得其气孔 和气槽分别被设置于外壳的侧面和底面,如此所产生的问题是,充气的过程中,气流需要经由底面转而流向侧面,气流的路径并非直接正对而需要 绕道转弯,藉而增加了气流的路径长度和阻力,延长了气流于气泵中流动 时间,影响到气泵的充气速度。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存在之缺失,其主要目的是提供 一种结构合理、充气速度快的充气床垫用手动旋转切换式气泵,以克服前 述现有技术的不足。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之技术方案 一种充气床垫用手动旋转切换式气泵,包括
一外壳,该外壳中具有一容置空腔,外壳上设置有第一气口和第二气 口,该第一气口与容置空腔连通且露出于床垫外,第二气口则连通于容置 空腔与床垫内腔之间;
一可旋转的机架,该机架横向枢装于前述容置空腔中,机架表面上设 置有延伸出前述外壳的操作柄部,机架中的一端平行设置有第一风室和第 二风室,第一风室通过第一过风口与第二风室互通,该第二风室通过第二
过风口与前述第一气口互通;于机架的侧面上设置有用以切换第一风室或 第二风室与第二气口交错连通的第一导风槽和第二导风槽,该第一导风槽 和第二导风槽并排分布于以机架的枢接轴为中心的同一圆周上,该第一导 风槽与该第一风室连通,该第二导风槽与该第二风室连通;以及,于机架 上设置有一抵推坡面;
一电机,该电机位于前述容置空腔中,电机的转轴上安装有叶轮,该 叶轮位于前述第一风室中;200920053396.0
一气阀,其被安装于第二气口端,并开合式封堵于第二气口上; 充气时,通过转动机架,使机架上的第一导风槽正对连通第二气口, 此时,气阀被打开,电机带动叶轮高速旋转形成进气流,该进气流依次经 由第一气口、第二风室、第一风室、第一导风槽和第二气口后被充入床垫 内腔中;
抽气时,过拨动操作手柄以带动机架绕其枢接转轴旋转,使机架上的 第二导风槽正对连通第二气口,同时机架在旋转的过程中,利用其抵推坡 面将气阀顶起而打开第二气口,此时,电机带动叶轮高速旋转形成出气流, 该出气流依次经由第二气口、第二导风槽、第二风室、第一风室、第一导 风槽和第一气口后排出床垫外。
作为一种优选选方案,所述第一气口与第二气口直线正对。 作为一种优选选方案,所述电机位于第一气口与第二气口之间。 作为一种优选选方案,所述外壳内固装有一竖向盖板,当机架旋转至 其第二导风槽与第二气气口连通时,该盖板封盖住前述第二过风口;当机 架旋转至其第一导风槽与第二气口连通时,该盖板打开第二过风口。
作为一种优选选方案,所述抵推坡面为具有两波峰和一波谷的波浪状。 作为一种优选选方案,所述电机固装于机架上,随机架同步转动。 作为一种优选选方案,所述气阀包括支架、复位弹簧和橡胶片,其中, 该支架包括有平板部和垂直于平板部延伸的支杆部,该橡胶片固装于平板 部上,随平板部密闭性封堵于前述第二气口上,该支杆部的延伸尾端穿过 第二气口处的定位孔后抵靠于前述抵推斜坡面上,复位弹簧配装于支杆部 上, 一端抵于支杆部的延伸尾端,另一端抵于外壳的内表面上,提供支架 保持封堵住第二气口之趋势的弹性力。本实用新型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其有益效果在于,主要系通过转动 机架来切换第一风室或第二风室与第二气口交错连通,然后利用机架上的 抵推坡面来顶开气阀,由此来实现气泵之不同工作模式的切换。相对于传 统之单独通过电磁阀的从动杆来同时完成滑块和气阀之动作的结构而言, 本实用新型的结构更为合理,而使得第一气口与第二气口的布局更具灵活 性,藉此,可将第一气口和第二气口分别设置于外壳的上端面和下端面, 实现直线正对。从而,有利于縮短进气流的气流路径,使进气更为直接而 迅速,提升产品的充气速度和工作效率。
以下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例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之实施例的组装立体示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之实施例的分解图3是本实用新型之实施例的一截面示图,图中气泵处于充气模式; 图4是图3中M—M位置处的截面图5是图4的另一状态示图,图中气泵处于保压模式; 图6是图3的另一状态示图,图中气泵处于抽气模式;
图7是图6中N—N位置处的截面图8是本实用新型之实施例的局部放大立体示图9是本实用新型之实施例的另一视角的局部放大立体示图。
附图标识说明
10、外壳 11、盖板
101、容置空腔 102、第一气口103、第二气口 21、支架 212、支杆部 23、橡胶片 301、第一过风口 31、操作柄部 33、第二风室 35、第二导风槽 40、电机
20、气阀 211、平板部 22、复位弹簧 30、机架 302、第二过风口 32、第一风室 34、第一导风槽 36、抵推坡面 41、叶轮
具体实施方式
首先,请参照图1至图9所示,其显示出了本实用新型之较佳实施例 的具体结构,其包括有被安装于床垫之软性囊体内侧边的气泵外壳10,于 该外壳10中具有一容置空腔101,外壳的上端面上设置有第一气口 102, 与该上端面直线正对的底端面上设置有第二气口 103,由该第一气口 102与 容置空腔101连通且露出于床垫外,该第二气口 103连通容置空腔101与 床垫内腔。以及,于该第二气口 103端设置有一开合式封堵住第二气口 103 的气阀20。以及于该容置空腔101中设置有位于第一气口 102与第二气口 103之间的机架30和电机40。
其中,该机架30横向枢装于前述容置空腔101中,机架30表面上设置有 延伸出前述外壳10的操作柄部31 ,机架30中的一端平行设置有第一风室32 和第二风室33,第一风室32通过第一过风口301与第二风室33互通,该第二 风室33通过第二过风口302与前述第一气口102互通;于机架10的侧面上设置有用以切换第一风室32或第二风室33与第二气口 103交错连通的第一导 风槽34和第二导风槽35,该第一导风槽34和第二导风槽35并排分布于以机 架30的枢接轴为中心的同一圆周上,该第一导风槽34与该第一风室32连通, 该第二导风槽35与该第二风室33连通。以及,于机架30上设置有一抵推坡 面36,该抵推坡面36最好为具有两波峰和一波谷的波浪状。
该电机40横向固装于前述机架30的另一端中,电机40的转轴上安装有 叶轮41,该叶轮41位于前述第一风室32中;
该气阀20包括有支架21、复位弹簧22和橡胶片23,其中,该支架21具 体包括有平板部211和垂直于平板部211延伸的支杆部212,该橡胶片23固装 于平板部211上,随平板部211密闭性封堵于前述第二气口103上,该支杆部 212的延伸尾端穿过第二气口 103处的定位孔后抵靠于前述抵推坡面36上, 复位弹簧22配装于支杆部212上, 一端抵于支杆部212的延伸尾端,另端 抵于外壳10的内表面上,提供支架21保持封堵住第二气口103之趋势的弹性 力。
此外,如图8,本实施例中的机架上增加设置有盖板ll,,机架30旋转 至其第二导风槽33与第二气口103连通时,该盖板ll封盖住前述第二过风口 302,以防止出气流由该第二过风口302处散失;当机架30旋转至其第一导 风槽32与第二气口103连通时,该盖板11打开第二过风口302,以便于气流 经由该第二过风口302进入第二导风槽33中,形成所需的进气流。
然后,详述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如下
通常而言,本实用新型之气泵具有充气、保压和抽气三种工作模式。其中,充气模式系将外界的空气快速充打入床垫内腔中,以使床垫膨 胀而便于作床垫使用。其在充气时,用户通过拨动操作柄部31来带动机架
30绕其枢接转轴旋转,使机架30上的第一导风槽34正对连通第二气口103, 此时,电机40带动叶轮41高速旋转形成进气流,该进气流冲开气阀20或由 抵推坡面36将气阀20顶开而打开第二气口103,外部空气依次经由第一气口 102、第二风室33、第一风室32、第一导风槽34和第二气口103后被充入床 垫内腔中(如图3和图4中箭头所示),实现充气功能。
保压模式系保持床垫的膨胀状态,当前述充气完成而使床垫充分膨胀 时,用户通过拨动操作柄部31而使电机40停止运转,如图5,此时,由于床 垫内腔中的气压远大于外界的气压,因此在气压差作用下,该气阀20紧紧 封堵住第二气口103,实现保压功能。
抽气模式系将床垫内腔中的空气抽出,当用户不需要作为床垫使用而 收藏充气床垫时,用户通过拨动操作柄部31来带动机架30绕其枢接转轴旋 转,如图6和图7,使机架30上的第二导风槽35正对连通第二气口103。同时, 机架30在旋转的过程中,利用其抵推坡面36将气阀顶起而打开第二气口 103,此时,电机40带动叶轮41高速旋转形成出气流,该出气流依次经由第 二气口103、第二导风槽35、第二风室33、第一风室32、第一导风槽34和第 一气口102后排出床垫外(如图6和图7中箭头所示),实现抽气功能。此外, 该出气流还可带走电机40的热量,具有散热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重点在于,主要系通过转动机架来切换第一风室或第— 风室与第二气口交错连通,然后利用机架上的抵推坡面来顶开气阀,由此 来实现气泵之不同工作模式的切换。相对于传统之单独通过电磁阀的从动 杆来同时完成滑块和气阀之动作的结构而言,本实用新型的结构更为合理,而使得第一气口与第二气口的布局更具灵活性,藉此,可将第一气口和第 二气口分别设置于外壳的上端面和下端面,实现直线正对。从而,有利于 縮短进气流的气流路径,使进气更为直接而迅速,提升产品的充气速度和 工作效率。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 技术范围作任何限制,故凡是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 作的任何细微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 围内。
权利要求1、一种充气床垫用手动旋转切换式气泵,其特征在于包括一外壳,该外壳中具有一容置空腔,外壳上设置有第一气口和第二气口,该第一气口与容置空腔连通且露出于床垫外,第二气口则连通于容置空腔与床垫内腔之间;一可旋转的机架,该机架横向枢装于前述容置空腔中,机架表面上设置有延伸出前述外壳的操作柄部,机架中的一端平行设置有第一风室和第二风室,第一风室通过第一过风口与第二风室互通,该第二风室通过第二过风口与前述第一气口互通;于机架的侧面上设置有用以切换第一风室或第二风室与第二气口交错连通的第一导风槽和第二导风槽,该第一导风槽和第二导风槽并排分布于以机架的枢接轴为中心的同一圆周上,该第一导风槽与该第一风室连通,该第二导风槽与该第二风室连通;以及,于机架上设置有一抵推坡面;一电机,该电机位于前述容置空腔中,电机的转轴上安装有叶轮,该叶轮位于前述第一风室中;一气阀,其被安装于第二气口端,并开合式封堵于第二气口上;充气时,通过转动机架,使机架上的第一导风槽正对连通第二气口,此时,气阀被打开,电机带动叶轮高速旋转形成进气流,该进气流依次经由第一气口、第二风室、第一风室、第一导风槽和第二气口后被充入床垫内腔中;抽气时,通过转动机架,使机架上的第二导风槽正对连通第二气口,同时机架在旋转的过程中,利用其抵推坡面将气阀顶起而打开第二气口,此时,电机带动叶轮高速旋转形成出气流,该出气流依次经由第二气口、第二导风槽、第二风室、第一风室、第一导风槽和第一气口后排出床垫外。
2、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充气床垫用手动旋转切换式气泵,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气口与第二气口直线正对。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充气床垫用手动旋转切换式气泵,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位于第一气口与第二气口之间。
4、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充气床垫用手动旋转切换式气泵,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内固装有一竖向盖板,当机架旋转至其第二导风槽与第二气气口连通时,该盖板封盖住前述第二过风口;当机架旋转至其第--3风槽与第二气口连通时,该盖板打开第二过风口。
5、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充气床垫用手动旋转切换式气泵,其特征在于所述抵推坡面为具有两波峰和一波谷的波浪状。
6、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充气床垫用手动旋转切换式气泵,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固装于机架上,随机架同步转动。
7、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充气床垫用手动旋转切换式气泵,其特征在于所述气阀包括支架、复位弹簧和橡胶片,其中,该支架包括有平板部和垂直于平板部延伸的支杆部,该橡胶片固装于平板部上,随平板部密闭性封堵于前述第二气口上,该支杆部的延伸尾端穿过第二气口处的定位孔后抵靠于前述抵推斜坡面上,复位弹簧配装于支杆部上, 一端抵于支杆部的延伸尾端,另一端抵于外壳的内表面上,提供支架保持封堵住第二气口之趋势的弹性力。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充气床垫用手动旋转切换式气泵,气泵外壳上设置有第一气口和第二气口,一气阀开合式封堵于第二气口上,其通过转动外壳中的机架来切换机架中第一风室或第二风室与第二气口交错连通,然后利用机架上转动过程中的抵推坡面来顶开气阀,由此来实现气泵之充气、保压和抽气三种工作模式的切换。相对于传统之单独通过电磁阀的从动杆来同时完成滑块和气阀之动作的结构而言,本实用新型的结构更为合理,而使得第一气口与第二气口的布局更具灵活性,藉此,可将第一气口和第二气口分别设置于外壳的上端面和下端面,实现直线正对。从而,有利于缩短进气流的气流路径,使进气更为直接而迅速,提升产品的充气速度和工作效率。
文档编号F04B35/04GK201391430SQ20092005339
公开日2010年1月27日 申请日期2009年3月26日 优先权日2009年3月26日
发明者蔡俊宗 申请人:东莞虎邦五金塑胶制品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