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排量抽油泵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477104阅读:18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变排量抽油泵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油田抽油用的设备,特别是一种变排量抽油泵。
背景技术
有的抽油井在开抽初期产液量高,原油粘度低,如蒸汽吞吐后开采的稠油井,需要 大排量生产,由于开抽初期原油粘度低,也不需要抽油泵有反馈力来帮助抽油泵下行,在开 井后期产液量下降,原油粘度升高,需要抽油泵的排量变小,同时也需要抽油泵有反馈力来 帮助其下行,普通抽油泵适应不了这种变化和要求。中国专利申请89206034. 4《变排量稠 油泵》是为这个要求设计的,由于它的设计方案不能采用常用的脱接装置,只好专门设计了 一套脱接装置(6),为了适应发明要求,这套脱接装置是在下始点脱和接,通过交替碰泵实 现对和接,这种脱接方法在现场不容易正确完成,由于在开抽前要反复多次调整抽油杆长 度,使其满足抽油杆上部与井口的配合长度,操作工人有时记错调整和碰泵次数,不能准确 知道脱接装置处于脱或接的状态,使油井不能准确按预期生产,通过随后开井后的生产数 据来分析判断脱接装置处于什么状态的办法也存在很大的不足之处。并且所有脱接装置都 不可能一次对接操作就能真正对接,有时需要多次接触才能对接成功,而且中国专利申请 89206034. 4《变排量稠油泵》中的脱接装置的脱开方式同样不可能一次性操作就能脱开。 因此,变排量抽油技术可靠性差,不能满足如蒸汽吞吐后开采的稠油井的需要。
三、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设计一种变排量抽油泵,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高变排量 的可靠性,延长油井生产周期,提高经济效益。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由大泵筒、大柱塞、连接管、出油阀、脱接装置、 进油阀、小泵筒、小柱塞组成,大泵筒下部与连接管上部连接,连接管下部与进油阀上部连 接,进油阀下部与小泵筒上部连接,大柱塞下部与出油阀上部连接,出油阀下部与脱接装置 的上体连接,脱接装置的下体与小柱塞上部连接,脱接装置的上体与脱接装置的下体对接 成一体,出油阀与脱接装置的上体之间有进油口,大泵筒与大柱塞配合,小泵筒与小柱塞配 合,脱接装置的上体的直径小于大泵筒的内径,脱接装置的上体可以通过大泵筒,连接管的 内径大于大泵筒的内径,使其大泵筒下部与连接管上部连接处形成释放台肩,释放台肩与 脱接装置的下体的释放套之间的长度大于抽油泵的冲程,脱接装置的下体的释放套外径小 于连接管的内径,脱接装置的下体的释放套外径大于大泵筒的内径,脱接装置的上体和脱 接装置的下体可在释放台肩处脱开。小泵筒下部安装隔压阀。大泵筒中部有泄油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大泵筒与连接管的组合,形成了脱接装置的释放台肩, 可以采用常用的脱接装置实现抽油泵排量的改变,由于常用的脱接装置的下体外径大于释 放台肩的内径,因此,只有将脱接装置上提到释放台肩后才能释放,只要将脱接装置上提至释放台肩就能释放,这两个要求在现场可以实现,因此,本实用新型可以可靠的改变抽油泵 的排量,延长油井生产周期,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

附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脱接装置对接时的示意图。附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脱接装置脱开时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进行说明。由大泵筒1、大柱塞2、连接管3、出油阀4、脱接装置5、进油阀6、小泵筒7、小柱塞 8组成,大泵筒1下部与连接管3上部连接,连接管3下部与进油阀6上部连接,进油阀6下 部与小泵筒7上部连接,大柱塞2下部与出油阀4上部连接,出油阀4下部与脱接装置5的 上体5s连接,脱接装置5的下体5x与小柱塞8上部连接,脱接装置5的上体5s与脱接装 置5的下体5x对接成一体,出油阀4与脱接装置5的上体5s之间有进油口 12,大泵筒1与 大柱塞2配合,小泵筒7与小柱塞8配合,脱接装置5的上体5s的直径小于大泵筒1的内 径,脱接装置5的上体5s可以通过大泵筒1,连接管3的内径大于大泵筒1的内径,使其大 泵筒1下部与连接管3上部连接处形成释放台肩11,释放台肩11与脱接装置5的下体5x 的释放套5t之间的长度大于抽油泵的冲程,如泵的冲程为6m,则释放台肩11与脱接装置5 的下体5x的释放套5t之间的长度要大于6m,保证小排量抽油时脱接装置5的下体5x的释 放套5t不会到达释放台肩11处,为适应这一要求,大泵筒1设为短泵筒,大柱塞2设为长 柱塞,脱接装置5的下体5x的释放套5t外径小于连接管3的内径,脱接装置5的下体5x 的释放套5t外径大于大泵筒1的内径,脱接装置5的上体5s和脱接装置5的下体5x可在 释放台肩11处脱开。如大泵筒1为070泵,小泵筒7为044泵,连接管3采用内径为076 油管,直径差为6mm,可以做为脱接装置的释放台肩。小泵筒7下部安装隔压阀9,目的是为了增大小排量时的反馈力,使本实用新型的 抽稠能力增加。隔压阀9为单向阀,小柱塞8下部的液体可以排出,套管内的液体不能进入, 目的是将小柱塞与泵筒之间的漏失液排至套管内。大泵筒1中部有泄油孔10,检泵作业时抽油管柱可以泄油,避免带喷作业。当大 柱塞2与大泵筒1配合抽油时,泄油孔10始终被大柱塞2挡住,可以正常抽油,这是由大泵 筒是短泵筒,大柱塞2是长柱塞决定的。当检泵作业时,大柱塞2被提出大泵筒1,大泵筒1 与油井套管联通,大泵筒1之上的油管内的液体泄流至油井套管内,因此,下入本实用新型 的抽油管柱不需要安装泄油器。下井时,大泵筒1、连接管3、脱接装置5的下体5x、进油阀6、小泵筒7、小柱塞8、 隔压阀9随油管柱下入井内,大柱塞2上部与抽油杆柱连接,大柱塞2、出油阀4、脱接装置5 的上体5s随抽油杆下入,脱接装置5的下体5x与脱接装置5的上体5s接触时要对接成一 体,如图1所示,但开井初期不需要对接,上提抽油杆至脱接装置5到达释放台肩11处,脱 接装置5脱开成上下两体,脱接装置5的下体5x和小柱塞8下落至底部,下放抽油杆至如 图2所示状态,使抽油杆与抽油机连接抽油,此时为大泵排量,没有反馈力,可以适应油井 初期生产。当油井供液能力下降或粘度增加后,需要本实用新型的排量变小和具有反馈力
4时,井口下放抽油杆,脱接装置5的下体5x与脱接装置5的上体5s接触对接成一体,如图1 状态,再开抽生产,使脱接装置5在释放台肩11之下运行,抽油杆就会带动大柱塞1、小柱塞 8同时运行抽油,此时本实用新型的排量为大泵减小泵的排量,下冲程时泵内压力高,泵外 压力低,由于大柱塞2的面积大于小柱塞8的面积,因此,大柱塞2上端面承受高压的面积 大于大柱塞2下端面承受高压的面积,在面积差和压力作用下产生一个向下的力,这个力 称为反馈力,此力帮助抽油杆下行,从而克服稠油对抽油杆的摩擦阻力,使稠油井能正常生 产。由于有隔压阀9,小柱塞8下端面没有压力,所以,反馈力为大柱塞2的面积与小柱塞8 的面积之差乘以泵的排出口压力,因此,反馈力只与泵深有关,泵深决定后,反馈力就恒定, 与油井动液面无关,动液面不会减少反馈力。大泵筒1中部的泄油孔10也可用于注蒸汽。抽油泵的冲程是指柱塞往复运动的行程。
权利要求一种变排量抽油泵,由大泵筒(1)、大柱塞(2)、连接管(3)、出油阀(4)、脱接装置(5)、进油阀(6)、小泵筒(7)、小柱塞(8)组成,大泵筒(1)下部与连接管(3)上部连接,连接管(3)下部与进油阀(6)上部连接,进油阀(6)下部与小泵筒(7)上部连接,大柱塞(2)下部与出油阀(4)上部连接,出油阀(4)下部与脱接装置(5)的上体(5s)连接,脱接装置(5)的下体(5x)与小柱塞(8)上部连接,脱接装置(5)的上体(5s)与脱接装置(5)的下体(5x)对接成一体,出油阀(4)与脱接装置(5)的上体(5s)之间有进油口(12),大泵筒(1)与大柱塞(2)配合,小泵筒(7)与小柱塞(8)配合,脱接装置(5)的上体(5s)的直径小于大泵筒(1)的内径,脱接装置(5)的上体(5s)可以通过大泵筒(1),其特征是连接管(3)的内径大于大泵筒(1)的内径,使其大泵筒(1)下部与连接管(3)上部连接处形成释放台肩(11),释放台肩(11)与脱接装置(5)的下体(5x)的释放套(5t)之间的长度大于抽油泵的冲程,脱接装置(5)的下体(5x)的释放套(5t)外径小于连接管(3)的内径,脱接装置(5)的下体(5x)的释放套(5t)外径大于大泵筒(1)的内径,脱接装置(5)的上体(5s)和脱接装置(5)的下体(5x)可在释放台肩(11)处脱开。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排量抽油泵,其特征是小泵筒(7)下部安装隔压阀(9)。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排量抽油泵,其特征是大泵筒(1)中部有泄油孔(10)。
专利摘要一种变排量抽油泵,大泵筒、连接管、进油阀、小泵筒依次连接,大柱塞、出油阀、脱接装置依次连接,出油阀与脱接装置的上体之间有进油口,脱接装置的上体的直径小于大泵筒的内径,连接管的内径大于大泵筒的内径,使其大泵筒下部与连接管上部连接处产生释放台肩,脱接装置的上体和脱接装置的下体可在释放台肩处脱开。大泵筒与连接管的组合,形成了脱接装置的释放台肩,可以采用常用的脱接装置实现抽油泵排量的改变,由于常用的脱接装置的下体外径大于释放台肩的内径,因此,只有将脱接装置上提到释放台肩后才能释放,只要能将脱接装置上提至释放台肩就能释放,因此,本实用新型可以可靠的改变排量,延长油井生产周期,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
文档编号F04B53/04GK201687692SQ20102022042
公开日2010年12月29日 申请日期2010年5月26日 优先权日2010年5月26日
发明者左青山, 张波, 李菊红, 杜宝坛, 袁皓仁, 裴春, 赵洪涛 申请人:苗在朝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