涡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480172阅读:267来源:国知局
涡扇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涡扇,涡扇包括上盖、下盖及包夹于上盖和下盖之间的叶片,叶片延伸至中心轴且叶片在轴向上的投影不重叠。这样,当外部空气从进风口被吸入后,能够迅速沿着叶片进行流转,最后从周围的出风口排出,这样的结构与离心扇相比有效提高了涡扇的吸风效率,且与标准涡扇相比,结构更加简单,更易于加工,从而可以降低成本。
【专利说明】涡扇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风扇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涡扇。

【背景技术】
[0002]吸尘器是由电动机驱动吸气扇而产生负压进行除尘的清洁电器。它操作时不会使灰尘飞扬,并能吸除缝隙及地毯上一般不易清除的尘屑,使用方便、卫生,广泛用于家庭和公共场所。
[0003]吸尘器吸气扇常用结构为离心叶轮结构和涡扇结构。离心叶轮结构即用离心扇作为吸尘器的吸气扇。离心扇结构简单,便于制造,且由于吸尘器产品使用塑料作为主要材料,而离心扇结构适合以塑胶模具方式成型,所以离心扇广受青睐。但是,离心扇的吸风效率并不理想,特别是体现在使用电池供电的便携式设备上,当离心扇的吸风效率越高,运行时需耗费的能源更多。涡扇结构的吸风效率虽然高于离心扇,但是其形状复杂加工困难,导致产品成本高。
实用新型内容
[0004]基于此,有必要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吸风效率高且结构简单易于加工的涡扇。
[0005]一种涡扇,包括中心轴、上盖、下盖及包夹于所述上盖和下盖之间的叶片,所述上盖上开设有进风口,所述上盖与下盖外边缘处形成出风口,所述叶片延伸至所述中心轴,所述叶片在轴向上的投影不重叠。
[0006]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叶片对应所述进风口的部分在旋转方向上延伸有延伸曲面。
[0007]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延伸曲面包夹于所述进风口内。
[0008]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涡扇还包括迎风面积小于所述叶片的副叶片,所述副叶片与叶片间隔排列。
[0009]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副叶片一端靠近且不接触所述中心轴,另一端与所述下盖外边缘齐平,所述副叶片将相邻的两个叶片之间的弧长分为沿逆时针方向弧长比例在1:2至1:1之间的两端弧长。
[0010]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副叶片不与所述中心轴接触的一端位于所述进风口轴向投影面内。
[0011 ]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叶片为3个或4个或5个,所述副叶片的个数与叶片的个数相同。
[0012]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叶片一端延伸至中心轴上,另一端与所述下盖外边缘齐平,所述叶片、上盖、下盖及中心轴将所述涡扇内的腔室分割成数量与所述叶片数量相等的小腔室。
[0013]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下盖中心部设有突起,所述突起最高处至所述下盖的底面形成内凹曲面,所述内凹曲面与下面的底面相切。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涡扇可脱模成型。
[0014]上述涡扇包括上盖、下盖及包夹于上盖和下盖之间的叶片,叶片延伸至所述中心轴,且叶片在轴向上的投影不重叠。这样,当外部空气从进风口被吸入后,能够迅速沿着叶片流转,最后从周围的出风口排出,这样的结构与离心扇相比有效提高了涡扇的吸风效率,且与标准涡扇相比,结构更加简单,更易于加工,从而可以降低成本。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本实施方式的涡扇的示意图;
[0016]图2为本实施方式的涡扇的下盖及叶片的示意图;
[0017]图3为本实施方式的涡扇的径向剖视图;
[0018]图4为本实施方式的涡扇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实用新型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0020]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
[0021]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0022]请参照图1和图2,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润扇100。该润扇100包括上盖110、下盖120、包夹于上盖110和下盖120之间的叶片130及中心轴140,中心轴140即叶片130在涡扇100轴心处的交轴。上盖110上开设有进风口 111,上盖110与下盖120之间被叶片130架空,使得上盖110与下盖120外边缘处形成出风口 150,叶片130延伸至中心轴140上,且该叶片130对应于进风口 111的部分在旋转方向上延伸有延伸曲面133,使得外部空气进入涡扇100内时可以沿着该延伸曲面133流转,之后再从周围的出风口 150排出,这样即可增加空气流转的效率,即可增加涡扇100的吸风效率。该涡扇100相较于标准涡扇结构更加简单,易于加工,从而可以降低加工成本。作业时,电机与涡扇100相配合,涡扇100在电机的带动下旋转,外部空气依靠叶片130的旋转从进风口 111被吸入涡扇100内,并且通过出风口 150被排出涡扇100,与离心扇相比吸风效率更高,且相较于现有标准涡扇结构更加简单,易于加工,从而可以降低加工成本。
[0023]请参照图2和图3,中心轴140与电机相配合,使得该中心轴140可以带动整个涡扇100旋转。叶片130呈弧形,且沿着圆周方向排列于下盖120上。叶片130的一端固定于中心轴140上,另一端与下盖120的外边缘齐平,这样叶片130配合上盖110及下盖120即形成了一个个相连的出风口 150。叶片130、上盖110、下盖120及中心轴140将整个涡扇100内的腔室分割为多个小腔室,且多个小腔室的个数跟叶片的个数相等。即代表叶片130无论是与上盖110、下盖120还是中心轴140之间均是相连接固定的。叶片130对应进风口111的部分在涡扇100旋转方向上延伸有延伸曲面133,且该叶片130在轴向上的投影不相重叠。无论是单个叶片130还是多个叶片130—起,在轴向上的投影都不相重叠。该延伸出来的延伸曲面133被包夹于进风口 111内,但是该延伸曲面133并不一定需要与进风口111的外边缘齐平。这就保证了当外部空气被吸入涡扇100内时,即可沿着该延伸曲面133流转,且由于叶片130在轴向上的投影不相重叠,就意味着外部空气进入涡扇100内流转时阻力变小,从而提高外部空气在涡扇100内的流转速度,即提高了涡扇100的吸风效率。本实施方式中,共设置有4个叶片131,在其他方式中,也可以是3个、5个或其他个数,此处不做具体要求。
[0024]请参照图2、图3和图4,优选的,涡扇100还可以包括迎风面积小于叶片130的副叶片131,副叶片131与叶片130之间间隔排列,副叶片131的一端与下盖120的外边缘齐平,另一端位于进风口 111径向投影面内。每相邻的两个叶片130之间设有一个副叶片131,将叶片130与上盖110及下盖120形成的出风口 150分为两个出风口 150。副叶片131的结构与叶片130延伸出延伸曲面133之前的结构相同,且副叶片131的长度比叶片130短。当从上盖110的外侧向涡扇100内部看时,可透过进风口 111看到副叶片132的靠近中心轴140的一端(不与中心轴相接触),即副叶片131的靠近中心轴140的一端落在进风口111在径向上的投影面内且不与中心轴140相接触。外部空气沿着延伸曲面133流转后进行分流,分别流转进入两个相邻叶片130与其中间的副叶片131形成的流道内,然后再从周围的出风口 150排出,这样的涡扇100的设计可以增加外部空气在涡扇100内部的流转效率及排出效率。副叶片131设置的个数根据叶片130的数量来确定,由于叶片130与副叶片131相间隔设置,所以副叶片131的个数与叶片130的个数相等。所以,本实施方式中,与叶片130相同也设置有4个副叶片131,在其他实施方式中,也可以与叶片130 —样设有3个或5个。
[0025]叶片130与副叶片131均有一端与下盖120外边缘处齐平,又由于叶片130与副叶片132相间隔排列,所以副叶片131必然会将相邻两个叶片130之间的弧长分为两段。在本实施方式中,沿逆时针方向,这两段弧长的比例为4: 5,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沿逆时针方向该两段弧长的比例可以为1:2至1:1之间的任意比例,S卩副叶片131在两个叶片130之间的设置位置并不做具体的要求,只要该副叶片131可以将其对应两边的叶片130之间的弧长分为沿逆时针方向比例在1:2至1:1之间的两段弧长即可。
[0026]叶片130上延伸出来的延伸曲面133包夹于进风口 111内,即叶片130延伸出的旋转曲面133落于进风口 111投影面内,且延伸曲面133不一定需要与进风口 111外边缘齐平,又由于部分叶片130上因延伸出延伸曲面133而比剩下的部分叶片130及副叶片131高度高,所以上盖110需要配合叶片130将进风口 111也进行延伸,这样才能保证延伸出的延伸曲面133被包夹于进风口 111内。
[0027]下盖120中心部设有突起121,突起121与中心轴140相连,且突起121的最高处至下盖120的底面形成内凹曲面122,该内凹曲面122的弧度不做特殊要求,只需满足该内凹曲面122与下面的底面相切即可。而为了使叶片130可以与该内凹曲面122更加紧密贴合,需要将置于下盖120上的叶片的与下盖120接触的面设置成与该曲面相匹配的外凸曲面 134。
[0028]叶片130固定于下盖120上,而上盖110与叶片130之间也是固定连接的,且叶片130的结构简单,在生产加工该涡扇100时,可以使用脱模成型的加工方式,例如注塑成型的方式,即可通过脱模成型的方式加工涡扇100。
[0029]当该涡扇100与电机配合使用时,启动电机,电机带动该涡扇100旋转。叶片130迫使涡扇100内的气体旋转,气体沿延伸曲面133流转之后从叶片130和副叶片131之间形成的流道中分流流转,并在离心力的作用下从周围的出风口 150排出。当涡扇100内的气体被排出后,涡扇100内的压力低于进风口 111外的压力,外部空气在压力差的作用下从进风口 111被吸入涡扇100内,如此循环往复来达到其对应的技术效果。
[0030]上述涡扇100包括上盖110、下盖120及包夹于上盖110和下盖120之间的叶片130,叶片130为弧形叶片130,且沿圆周方向设置于上盖110和下盖120之间,叶片131对应进风口 111的部分在旋转方向上延伸有延伸曲面133。这样,当外部空气从进风口 111被吸入后,能够迅速流过延伸曲面133及叶片130和副叶片131之间形成的流道,最后从周围的出风口 150排出,这样的结构与离心扇相比有效提高了涡扇100的吸风效率,且与标准涡扇相比,结构更加简单,更易于加工,从而可以降低成本。
[0031]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权利要求】
1.一种涡扇,其特征在于,包括中心轴、上盖、下盖及包夹于所述上盖和下盖之间的叶片,所述上盖上开设有进风口,所述上盖与下盖外边缘处形成出风口,所述叶片延伸至所述中心轴,所述叶片在轴向上的投影不重叠。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涡扇,其特征在于,所述叶片对应所述进风口的部分在旋转方向上延伸有延伸曲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涡扇,其特征在于,所述延伸曲面包夹于所述进风口内。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涡扇,其特征在于,所述涡扇还包括迎风面积小于所述叶片的副叶片,所述副叶片与叶片间隔排列。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涡扇,其特征在于,所述副叶片一端靠近且不接触所述中心轴,另一端与所述下盖外边缘齐平,所述副叶片将相邻的两个叶片之间的弧长分为沿逆时针方向弧长比例在1:2至1:1之间的两端弧长。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涡扇,其特征在于,所述副叶片与所述中心轴不接触的一端位于所述进风口轴向投影面内。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涡扇,其特征在于,所述叶片为3个或4个或5个,所述副叶片的个数与叶片的个数相同。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涡扇,其特征在于,所述叶片一端延伸至中心轴上,另一端与所述下盖外边缘齐平,所述叶片、上盖、下盖及中心轴将所述涡扇内的腔室分割成数量与所述叶片数量相等的小腔室。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涡扇,其特征在于,所述下盖中心部设有突起,所述突起最高处至所述下盖的底面形成内凹曲面,所述内凹曲面与下面的底面相切。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涡扇,其特征在于,所述涡扇可脱模成型。
【文档编号】F04D29/28GK204041542SQ201420430131
【公开日】2014年12月24日 申请日期:2014年7月31日 优先权日:2014年7月31日
【发明者】谢玉权, 王继侃 申请人:群耀光电科技(苏州)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