泵送控制装置及泵送机械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520554阅读:12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泵送控制装置及泵送机械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工程机械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泵送控制装置及泵送机械。
背景技术
混凝土泵送设备在工作过程中,需要通过双列式油缸配合分配阀换向实现混凝土的泵送。图1为现有的一种泵送液压原理图,如图所示,主四通阀6设在主泵9与主油缸I和2之间的油路上,主油缸I和2的状态由主四通阀6控制,而主四通阀6的工作位置由第 一先导电磁阀5控制,相应地,摆缸3和4的状态由摆四通阀8控制,而摆四通阀8的工作位置由第二先导电磁阀7控制,第一先导电磁阀5具有第一电磁线圈Yl和第二电磁线圈Y2,第二先导电磁阀7具有第三电磁线圈Yll和第四电磁线圈Y12,通过控制YUYll和Y2、Y12分组依次导通得电即可实现混凝土的正常泵送。另外,为了避免主泵9的出油管路的油压过大,主泵9的出油口还连接有电磁溢流阀10。图2为现有的另一种泵送液压原理图,如图所示,主油缸I和2的状态取决于主泵9丨的正反转状态,而泵9丨的正反转状态变化则由第一先导电磁阀5通过控制调节器12实现,相应地,摆缸3和4的状态由摆四通阀8控制,而摆四通阀8的工作位置由第二先导电磁阀7控制,同样地,第一先导电磁阀5具有第一电磁线圈Yl和第二电磁线圈Υ2,第二先导电磁阀7具有第三电磁线圈Yll和第四电磁线圈Υ12,通过控制Yl、Yll和Υ2、Υ12分组依次导通即可实现混凝土的正常泵送。另外,为了避免主泵9'的出油管路的油压过大,主泵9 '的两个出油口通过梭阀11相连,而梭阀11的输出端连接有电磁溢流阀10。图3为现有的应用于上述泵送液压系统的控制原理示意图,如图所示,中央控制器接于电源上,中央控制器具有四个输出控制端口,四个控制端口分别与第一电磁线圈Υ1、第二电磁线圈Υ2、第三电磁线圈Yll和第四电磁线圈Υ12相连,在使用过程中,当混凝土泵送设备需要泵送混凝土时,可通过中央控制器发出控制信号,使YUYll和Υ2、Υ12分组依次导通,从而实现正常泵送。上述控制方案中,若中央控制器发生故障,无法向外发出控制信号,导致第一先导电磁阀和第二先导电磁阀不能正常工作,从而导致泵送无法进行,若这种情形发生在泵送过程中,则容易发生堵管现象,严重时可能导致输送缸报废。因此,如何针对现有的泵送控制方式进行改进,以便更加适应使用需要,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种泵送控制装置及泵送机械,通过为液压泵送系统配置该泵送控制装置,能够解决当中央控制器因故障而无法输出控制信号时,各先导电磁阀无法正常工作进进而使泵送过程无法进行的问题。一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泵送控制装置,用于泵送液压系统,所述泵送液压系统包括用于控制主油缸换向的第一先导电磁阀以及用于控制摆缸换向的第二先导电磁阀,所述第一先导电磁阀具有第一电磁线圈和第二电磁线圈,所述第二先导电磁阀具有第三电磁线圈和第四电磁线圈;所述泵送控制装置包括第一支路、第二支路、第三支路、第四支路、第一继电器和第一控制支路;所述第一控制支路接于电源与地线之间,所述第一继电器为循环时间继电器,所述第一继电器的线圈串接于所述第一控制支路上;所述第一控制支路通过所述第一继电器的触点选择性地与所述第三支路或所述第四支路的一端相连,所述第一支路和所述第二支路的一端分别与所述第三支路和所述第四支路的一端相连,所述第一支路、所述第二支路、所述第三支路和所述第四支路的另一端接地线;所述第一电磁线圈、所述第二电磁线圈、所述第三电磁线圈和所述第四电磁线圈分别串接于所述第一支路、所述第二支路、所述第三支路和所述第四支路上。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控制电路与电源之间还串接有第一开关。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开关为钥匙开关。进一步地,所述泵送控制装置还包括第二控制支路、第二开关和第二继电器;所述第二控制支路的一端通过第二开关与所述第一控制支路连接,另一端接地线;所述第二继电器具有两个常闭触点和两个常开触点,所述第二继电器的线圈串接于所述第二控制支路上,所述第一支路的一端与所述第三支路的一端通过其中一个常闭触点相连,所述第二支路的一端与所述第四支路的一端通过另一个常闭触点相连,并且,所述第一支路的一端与所述第四支路的一端通过其中一个常开触点相连,所述第三支路的一端与所述第二支路的一端通过另一个常开触点相连。进一步地,所述泵送系统还包括用于为主油缸供油的主泵,所述主泵的出油口设置有电磁溢流阀;所述泵送控制装置还包括第五支路,所述第五支路的一端接于所述第一控制支路邻近电源的一端,另一端接地线,所述电磁溢流阀的电磁线圈串接于所述第五支路上。进一步地,所述泵送控制装置还包括中央控制器;所述中央控制器具有四个输出控制端口,所述四个输出控制端口分别与所述第一电磁线圈、所述第二电磁线圈、所述第三电磁线圈和所述第四电磁线圈相连。进一步地,所述泵送控制装置还包括第三继电器,所述第三继电器具有四个常闭触点,所述第三继电器的线圈串接于所述第一控制支路上,所述四个输出控制端口分别通过所述四个常闭触点与所述第一电磁线圈、所述第二电磁线圈、所述第三电磁线圈和所述第四电磁线圈相连。另一方面,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泵送机械,所述泵送机械设有上述任一项所述的泵送控制装置。进一步地,所述泵送机械为混凝土泵车。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泵送控制装置在用于泵送液压系统过程时,若中央控制器发生故障而无法向第一电磁线圈、第二电磁线圈、第三电磁线圈和第四电磁线圈输出控制信号时,可通过第一继电器循环地使两组电磁线圈(即第一电磁线圈及第三电磁线圈、第二电磁线圈及第四电磁线圈)分组依次导通,从而使第一先导电磁阀和第二先导电磁阀工作在正常状态,进而使泵送过程正常进行。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工程机械设有上述的泵送控制装置,由于上述的泵送控制装置具有上述技术效果,因此,该工程机械也具有相应的技术效果。
构成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1为现有的一种泵送液压原理图;图2为现有的另一种栗送液压原理图;图3为现有的应用于图1和图2所不栗送液压系统的控制原理不意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应用于图1和图2所示泵送液压系统的泵送控制装置的原理示意图。主要元件符号说明I主油缸2主油缸3 摆缸4 摆缸5第一先导电磁阀6主四通阀7第二先导电磁阀8摆四通阀9 主泵9丨主泵10电磁溢流阀11 梭阀Yl第一电磁线圈Y2第二电磁线圈Yll第三电磁线圈Y12第四电磁线圈001 第一支路002 第二支路003第三支路004第四支路005第五支路006第一控制支路007第二控制之路STl 第一开关ST2 第二开关DTl电磁线圈KMl-C 线圈KMl-1 触点[0053]KM2-C 线圈KM2-1 触点KM2-2 触点KM2-3 触点KM2-4 触点KM3-C 线圈KM3-1 触点KM3-2 触点KM3-3 触点KM3-4 触点
具体实施方式
应当指出,本部分中对具体结构的描述及描述顺序仅是对具体实施例的说明,不应视为对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有任何限制作用。此外,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请参考图4,并结合图1和图2,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详细说明。如图所示,该实施例的泵送控制装置主要包括第一支路001、第二支路002、第三支路003、第四支路004、第一控制支路006、第二控制支路007、第一开关ST1、第二开关ST2、第一继电器、第二继电器、第三继电器和中央控制器等。其中,第一继电器为循环时间继电器,并且具有线圈KMl-C和触点KMl-1 ;第二继电器具有线圈KM2-C和四个触点ΚΜ2-1、ΚΜ2-2、ΚΜ2-3、ΚΜ2-4,该四个触点均为常闭触点;第三继电器具有线圈KM3-C和四个触点ΚΜ3-1、ΚΜ3-2、ΚΜ3-3、ΚΜ3-4,其中,KM3-1和KM3-2为常闭触点,KM3-3和KM3-4为常开触点。第一控制支路006的一端通过第一开关STl接于电源,另一端接地线,第一继电器的线圈KMl-c和第二继电器的线圈KM2-C均串接于第一控制支路006上;第二控制支路007通过第二开关ST2接于第一控制支路006,另一端接地线,第三继电器的串接于第二控制支路007上。第一控制支路006靠近第一开关STl的一端通过第一继电器的触点KMl-1选择性地与第三支路003或者第四支路004的一端相连,第一支路001和第二支路002的一端分别通过第三继电器的常闭触点KM3-1和KM3-2与第三支路003和第四支路004的一端相连,并且,第一支路001和第二支路002的一端还分别通过第三继电器的常开触点KM3-3和KM3-4与第四支路004和第三支路003的一端相连,第一支路001、第二支路002、第三支路003和第四支路004的另一端均接于地线。第一电磁线圈Y1、第二电磁线圈Y2、第三电磁线圈Yll和第四电磁线圈Y12分别串接于第一支路001、第二支路002、第三支路003和第四支路004上。中央控制器接于电源,并且具有四个输出端口,该四个输出端口分别通过第三继电器的四个常闭触点KM2-1、KM2-2、KM2-3和KM2-4与第一电磁线圈Y1、第二电磁线圈Y2、第三电磁线圈Yll和第四电磁线圈Y12连接,中央控制器的四个输出端口可输出电信号控制各电磁线圈的状态。[0070]上述实施例提供的泵送控制装置的控制原理如下在泵送过程中,第一开关STl处于断开状态,中央控制器循环地控制两组电磁线圈(即第一电磁线圈Y1、第二电磁线圈Y2、第三电磁线圈Yll和第四电磁线圈Y12)依次导通,使第一先导电磁阀5和第二先导电磁阀7正常工作,主油缸I和2循环推送,使两个输送缸循环地依次吸料或输料,相应地,摆缸3和4循环摆动,使分配阀(即S阀)循环地与处于输料状态的输送缸的出口端相通,从而将泵料输送出去。若中央控制器出现故障,造成其四个控制端口无法正常向两组线圈输出信号时,可通过闭合第一开关ST1,使第一控制支路006接通,此时,第二继电器的线圈KM2-C得电,接在四个电磁线圈与该四个控制端口之间的常闭触点KM2-1、KM2-2、KM2-3和KM2-4将断开,另外,与此同时,第一继电器的线圈KMl-1也得电,并且由于四个电磁线圈还分别串接在第一支路001、第二支路002、第三支路003和第四支路004上,第一控制支路005靠近第一开关STl的一端将通过触点KMl-1选择性地与第三支路003或者第四支路004接通,与第三支路003通过常闭触点KM3-1连接的第一支路001将与第三支路003同时接通,而与第四支路004通过常闭触点KM3-2连接的第二支路002将与第四支路004接通,即第一支路001及第三支路003、第二支路002及第四支路004将分组接通,进而使第一电磁线圈Yl及第三电磁线圈Y11、第二电磁线圈Y2及第四电磁线圈Y12将分组依次导通,另外,由于第一继电器为循环时间继电器,上述两组电磁线圈将循环地依次导通,从而实现第一先导电磁阀5和第二先导电磁阀7的正常工作,从而使泵送过程继续正常运行。若发生堵管等现象或者需要反吸输送管的泵料时,可通过闭合第二开关ST2,使第二控制支路007接通,此时,第三继电器的线圈KM3-C得电,连接在第一支路001和第三支路003之间的常闭触点KM3-1、连接在第二支路002和第四支路004之间的常闭触点KM3-2将断开,而连接在第一支路001和第四支路004之间的常开触点KM3-3、连接在第三支路003与第二支路002之间的常开触点KM3-4将闭合,进而使第一电磁线圈Yl及第四电磁线圈Y12、第二电磁线圈Y2及第三电磁线圈Yll循环地分组依次导通,即实现反泵切换,从而使分配阀(即S阀)循环地与处于吸料状态的输送缸的出口端相通,从而将输送管中泵料吸出去。上述实施例中,为了提高第一开关STl的安全性,第一开关STl优选钥匙开关。如图1和图2所示,由于主泵9或V的出油管路上设置有电磁溢流阀10,在上述实施例中,还可以第一控制支路006靠近第一开关STl的一端与地线之间连接第五支路005,将电磁溢流阀10的电磁线圈DTl串接于第五支路005上,并且在中央控制器上设置一控制端口,该控制端口与电磁线圈DTl相连,如此设置可使电磁溢流阀10在中央控制器正常工作或者产生故障时均可正常工作。上述实施例中,将第三继电器的四个常闭触点分别设在中央控制器的四个输出端口与四个电磁线圈之间,可使中央控制器在产生故障后断开输出,并起到保护作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泵送控制装置在用于泵送液压系统过程时,若中央控制器发生故障而无法向第一电磁线圈、第二电磁线圈、第三电磁线圈和第四电磁线圈输出控制信号时,可关闭第一开关,通过第一继电器循环地使两组电磁线圈(即第一电磁线圈及第三电磁线圈、第二电磁线圈及第四电磁线圈)分组依次导通,从而使第一先导电磁阀和第二先导电磁阀工作在正常状态,实现中央控制器失效后的强制换向,进而使泵送过程正常进行,另外,还可以通过关闭第二开关实现故障情况下的强制反泵。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工程机械,如混凝土泵车,该工程机械设有上述的泵送控制装置,由于上述的泵送控制装置具有上述技术效果,因此,设有该泵送控制装置的工程机械也应具备相应的技术效果,其相应部分的具体实施过程与上述实施例类似,兹不赘述。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1.一种泵送控制装置,用于泵送液压系统,所述泵送液压系统包括用于控制主油缸换向的第一先导电磁阀(5)以及用于控制摆缸换向的第二先导电磁阀(7),所述第一先导电磁阀(5)具有第一电磁线圈(Yl)和第二电磁线圈(Y2),所述第二先导电磁阀(7)具有第三电磁线圈(Yll)和第四电磁线圈(Y12),其特征在于所述泵送控制装置包括第一支路(001)、第二支路(002)、第三支路(003)、第四支路(004)、第一继电器和第一控制支路(006);所述第一控制支路(006)接于电源与地线之间,所述第一继电器为循环时间继电器,所述第一继电器的线圈(KMl-c)串接于所述第一控制支路(006)上;所述第一控制支路(006)通过所述第一继电器的触点(KMl-1)选择性地与所述第三支路(003)或所述第四支路(004)的一端相连,所述第一支路(001)和所述第二支路(002)的一端分别与所述第三支路(003)和所述第四支路(004)的一端相连,所述第一支路(001)、 所述第二支路(002)、所述第三支路(003)和所述第四支路(004)的另一端接地线;所述第一电磁线圈(Y1)、所述第二电磁线圈(Y2)、所述第三电磁线圈(Y3)和所述第四电磁线圈(Y4)分别串接于所述第一支路(001)、所述第二支路(002)、所述第三支路(003) 和所述第四支路(004)上。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泵送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控制电路(006)与电源之间还串接有第一开关(ST1)。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泵送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开关(STl)为钥匙开关。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泵送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泵送控制装置还包括第二控制支路(007)、第二开关(ST2)和第二继电器;所述第二控制支路(007)的一端通过第二开关(ST2)与所述第一控制支路(006)连接, 另一端接地线;所述第二继电器具有两个常闭触点和两个常开触点,所述第二继电器的线圈串接于所述第二控制支路(007)上,所述第一支路(001)的一端与所述第三支路(003)的一端通过其中一个常闭触点相连,所述第二支路(002)的一端与所述第四支路(004)的一端通过另一个常闭触点相连,并且,所述第一支路(001)的一端与所述第四支路(004)的一端通过其中一个常开触点相连,所述第三支路(003)的一端与所述第二支路(002)的一端通过另一个常开触点相连。
5.如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泵送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泵送系统还包括用于为主油缸供油的主泵,所述主泵的出油口设置有电磁溢流阀(10);所述泵送控制装置还包括第五支路(005),所述第五支路(005)的一端接于所述第一控制支路(006 )邻近电源的一端,另一端接地线,所述电磁溢流阀(IO )的电磁线圈(DTI)串接于所述第五支路(005)上。
6.如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泵送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泵送控制装置还包括中央控制器;所述中央控制器具有四个输出控制端口,所述四个输出控制端口分别与所述第一电磁线圈(Y1)、所述第二电磁线圈(Y2)、所述第三电磁线圈(Yll)和所述第四电磁线圈(Y12)相连。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泵送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泵送控制装置还包括第三继电器,所述第三继电器具有四个常闭触点,所述第三继电器的线圈串接于所述第一控制支路(006)上,所述四个输出控制端口分别通过所述四个常闭触点与所述第一电磁线圈 (Y1)、所述第二电磁线圈(Y2)、所述第三电磁线圈(Yll)和所述第四电磁线圈(Y12)相连。
8.—种泵送机械,其特征在于所述泵送机械设置有权利要求1至7任一项所述的泵送控制装置。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泵送机械,其特征在于所述泵送机械为混凝土泵车。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工程机械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泵送控制装置及泵送机械。该泵送控制装置包括第一支路、第二支路、第三支路、第四支路、第一继电器和第一控制支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泵送控制装置在用于泵送液压系统过程时,若中央控制器发生故障而无法向第一电磁线圈、第二电磁线圈、第三电磁线圈和第四电磁线圈输出控制信号时,可关闭第一开关,通过第一继电器循环地使两组电磁线圈(即第一电磁线圈及第三电磁线圈、第二电磁线圈及第四电磁线圈)分组依次导通,从而使第一先导电磁阀和第二先导电磁阀工作在正常状态,实现中央控制器失效后的强制换向,进而使泵送过程正常进行,另外,还可以通过关闭第二开关实现故障情况下的强制反泵。
文档编号F15B21/08GK202833447SQ20122046425
公开日2013年3月27日 申请日期2012年9月12日 优先权日2012年9月12日
发明者李攀峰, 方艺平, 沈明星 申请人:三一重工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