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管道增压风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437423阅读:2019来源:国知局
一种管道增压风机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通风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管道增压风机。



背景技术:

增压风机是一种被广泛应用于工业厂房、楼宇建筑物、室内通风换气或者管道加压等领域或者场所内的通风设备。

现有的增压风机的安装方式大都根据施工现场的条件以及通风管路的设计要求采用座式安装或吊式安装,其中吊式安装一般是利用吊架将风机吊装于建筑物的屋顶上,而吊架主要是由固定于风机上的吊座以及若干个将吊座吊装于屋顶上的吊杆构成;然而,采用此种吊架对风机进行吊装却存在如下缺陷:1、吊架本身的结构相对复杂,风机吊装工序较为繁琐,在吊装风机时,需要将吊杆与吊架进行组装,然后再利用吊杆将吊座吊装在屋顶上,最后再将风机吊起并固定于吊座上,从而严重影响了施工速度;2、如果吊杆过长或者过细,风机在运行过程中所产生的强烈振动,则会使风机以及通风管道出现明显的晃动,进而造成风机与通风管道脱节,引发安全事故;3、当风机遇到故障需要维修或更换时,无法快捷方便地对风机进行拆卸。另外,现有的增压风机还存在结构复杂、结构设计不合理等不足。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管道增压风机。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管道增压风机,它包括风机本体和定位吊装板,所述定位吊装板上设置有若干个定位倒钩,所述风机本体的侧壁上、与定位倒钩相对位的位置形成有定位吊环,所述定位吊装板上还开设有若干个定位安装孔,所述定位倒钩扣合于定位吊环内。

优选地,所述风机本体包括外壳、装设于外壳内的风机总成以及装设于外壳上的第一风口连接管和第二风口连接管,所述外壳为中空的方体结构,所述定位吊环形成于外壳的顶面外侧。

优选地,所述外壳的顶面上、与定位倒钩相对位的位置开设有第一孔位,所述定位吊环、沿左右方向横跨第一孔位分布,且所述定位吊环的两端与外壳的顶面衔接为一体。

优选地,所述定位吊装板上、与第一孔位相对位的位置开设有第二孔位,所述定位倒钩的截面呈“L”形,所述定位倒钩位于定位吊装板的底面侧且沿前后方向分布,所述定位倒钩的纵向壁的顶端与第二孔位的前侧壁衔接为一体。

优选地,所述定位吊装板的左右两侧向下弯折后形成有用于与外壳的左右侧壁相抵的导向护板。

优选地,所述导向护板上还开设有若干个锁紧安装孔。

优选地,所述风机总成包括装设于外壳内的环形蜗壳、沿上下方向装设于环形蜗壳内且位于环形蜗壳的顶端口内的马达以及沿上下方向装设于环形蜗壳的环口内的扇叶罩,所述马达的输出轴通过一置于扇叶罩内的扇叶座与扇叶罩相连,所述环形蜗壳的前侧壁上开设有与第一风口连接管相对接的第一导风口,所述环形蜗壳的环口的底端口作为风机总成的第二导风口,所述第二风口连接管通过由外壳与环形蜗壳所形成的缝隙空间与第二导风口相通。

优选地,所述扇叶罩包括呈上下并行分布的第一毂圈和第二毂圈、若干个以马达的输出轴为中轴线环周且均匀地装设于第一毂圈和第二毂圈之间的扇叶;所述扇叶座套装于马达的输出轴上,且所述扇叶座的轮廓边缘与扇叶连为一体。

由于采用了上述方案,本实用新型利用定位倒钩与定位吊环之间的对位扣合关系,使风机本体与定位吊装板能够进行配套使用或者整体运输,在进行现场施工安装时,可首先利用膨胀螺丝等连接部件通过定位安装孔将定位吊装板装设于建筑物天花的预定位置,再将定位吊环对位地挂装在定位倒钩上即可完成风机本体的吊装,由于定位吊装板与风机本体之间的间距很小,可有效降低风机本体运行所产生的振动对两者之间相对位置的影响,避免风机本体及相应的管道出现晃动的问题;其结构简单、拆装及维护方便快捷,能够有效提高现场施工的安装速度以及质量,具有很强的实用价值和市场推广价值。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分解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风机本体的结构分解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风机总成的结构分解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施工安装指引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可以由权利要求限定和覆盖的多种不同方式实施。

如图1至图5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管道增压风机,它包括风机本体a和定位吊装板b,在定位吊装板b上设置有若干个定位倒钩1,在风机本体a的侧壁上、与定位倒钩1相对位的位置形成有定位吊环2,同时在定位吊装板b上还开设有若干个定位安装孔3,利用定位倒钩1与定位吊环2之间的对位扣合关系,即可将风机本体a与定位吊装板b装配为一体,使两者能够进行配套使用或者整体运输。在进行现场施工安装(如图5所示)时,可首先利用膨胀螺丝等连接部件通过定位安装孔3将定位吊装板b装设于建筑物天花的预定位置,然后再利用定位吊环2对位地挂装在定位倒钩1上即可完成风机本体a的吊装,由于定位吊装板b与风机本体a之间的间距很小,可有效降低风机本体a运行所产生的振动对两者之间相对位置的影响,避免风机本体a及相应的管道出现晃动的问题;同时,风机本体a与定位吊装板b之间的拆装也极为方便快捷。

为优化整个风机的结构,使其在与通风管道能够进行良好的结构融合的同时,保证风机本体a与定位吊装板b之间的结构稳定性,本实施例的风机本体a包括外壳4、装设于外壳4内的风机总成以及装设于外壳4上的第一风口连接管5和第二风口连接管6;其中,外壳4为中空的方体结构,而定位吊环2则形成于外壳4的顶面外侧。因此,由于外壳4采用方形结构体,可保证其吊装面能够最大限度地与定位吊装板b的底面相吻合,减少两者之间的结构差异以及装配缝隙;而利用风口连接管则可与通风管道进行对接;当然,为增强外壳4本身的结构强度,也可在外壳4的侧壁上设置加强肋槽41(其可利用冲压工艺成型)。

为增强定位吊环2的结构稳固性,在外壳4的顶面上、与定位倒钩1相对位的位置开设有第一孔位c,定位吊环2、沿左右方向横跨第一孔位c分布,且定位吊环2的两端与外壳4的顶面衔接为一体(可以理解为定位吊环2与外壳1采用的是一体成型的结构,定位吊环2可由外壳4的顶面向上冲压后成型)。

基于定位吊环2的结构原理,在定位吊装板b上、与第一孔位c相对位的位置开设有第二孔位d,定位倒钩1的截面呈“L”形,定位倒钩1位于定位吊装板b的底面侧且沿前后方向分布,定位倒钩1的纵向壁的顶端与第二孔位d的前侧壁衔接为一体(可以理解为定位倒钩1与定位吊装板b采用的是一体成型的结构)。另外,为增加风机本体a与定位吊装板b之间装配的灵活性,本实施例的定位吊环2采用左右方向布置,而定位倒钩1则采用前后方向布置,此形式是便于风机本体a能够从定位吊装板b的后方侧向前方侧定向的进行装配,但本实施例并不限于此种形式,定位吊环2也可采用前后方向布置,定位吊钩则可采用左右方向布置。

为增强定位吊装板b与风机本体a之间的结构配合,保证两者之间的结构稳固性,在定位吊装板b的左右两侧向下弯折后形成有用于与外壳4的左右侧壁相抵的导向护板e。以此,不但可利用导向护板e对风机本体a进行夹持,而且在进行风机本体a的装配时,可起到显著的导向定位作用,有利于提高风机吊装的施工速度。

作为一个优选方案,在导向护板e上还开设有若干个锁紧安装孔7,利用螺丝等连接部件可将定位吊装板b锁固在风机本体a上。

为最大限度地优化整个风机的结构,提升风机的性能,本实施例的风机总成包括装设于外壳4内的环形蜗壳8、沿上下方向装设于环形蜗壳8内且位于环形蜗壳8的顶端口内的马达9以及沿上下方向装设于环形蜗壳8的环口内的扇叶罩10,马达9的输出轴通过一置于扇叶罩10内的扇叶座11与扇叶罩10相连,同时在环形蜗壳8的前侧壁上开设有与第一风口连接管5相对接的第一导风口81,环形蜗壳8的环口的底端口则作为风机总成的第二导风口82,第二风口连接管6通过由外壳4与环形蜗壳8所形成的缝隙空间与第二导风口82相通。如此,当马达9带动风扇罩10进行旋转时,经由第二导风口82进入至环形蜗壳8内的空气会受到离心力的作用,沿着扇叶罩10的边缘运动并最终进入环形蜗壳8内,由于空气被均匀的加速,扇叶罩10旋转时所产生的循环气流会使空气以螺旋线的形式从第一导风口81窜出,故空气能够以极高的速度离开风机本体a并进入通风管道内,以此实现空气增压的目的。

作为一个优选方案,本实施例的扇叶罩10包括呈上下并行分布的第一毂圈101和第二毂圈102、若干个以马达9的输出轴为中轴线环周且均匀地装设于第一毂圈101和第二毂圈102之间的扇叶103;扇叶座11套装于马达9的输出轴上,且扇叶座11的轮廓边缘与扇叶103连为一体。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