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磁力活塞泵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755197阅读:669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压力泵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磁力活塞泵。



背景技术:

传统的活塞真空泵均采用曲柄连杆机构驱动活塞头在活塞缸内往复运动,曲柄连杆机构虽然结构简单、成本较低但是它的占用面积过大。不符合现在的小巧化的趋势,在小型化上摆环式的活塞比曲柄连杆要优越。

目前,现有的磁力活塞泵普遍存在结构设计不合理、空间占用大、不利于在较小的尺寸空间场所使用以及工作效率较低的缺点。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中泵类产品占用空间大以及工作效率低的上述问题,现提供一种旨在提高工作效率且结构紧凑的磁力活塞泵。

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壳体;

第一单项阀腔,设置在所述壳体内;所述第一单向阀腔内包括,

第一单向阀弹簧,为环盘弹簧,轴向撑紧/可撑紧在所述第一单项阀腔与第一单向阀之间;

所述第一单向阀,设置在所述第一单向阀腔内且位于所述第一单向阀弹簧下方;

活塞腔,设置在所述壳体内,位于所述单向阀腔下方,并且与所述单项阀腔连通;所述活塞腔内包括,

活塞,与所述活塞腔作轴向活动气密配合,所述活塞内设有一第二单向阀腔;所述第二单向阀腔内包括,

第二单向阀弹簧,为环盘弹簧,轴向撑紧/可撑紧在所述第二单项阀腔与第二单向阀之间;

所述第二单向阀,设置在所述第二单向阀腔内且位于所述第二单向阀弹簧下方;

活塞腔弹簧,为环盘弹簧,轴向撑紧/可撑紧在所述第二单项阀腔与所述活塞腔之间;

第三单向阀腔,设置在所述壳体内,位于所述活塞腔下方,并且与所述活塞腔连通;所述第三单向阀腔内包括,

第三单向阀弹簧,为环盘弹簧,轴向撑紧/可撑紧在所述第三单项阀腔与第三单向阀之间;

所述第三单向阀,设置在所述第三单向阀腔内且位于所述第三单向阀弹簧下方;

电磁驱动装置,设置在所述活塞腔的外周与所述活塞径向定位连接,

固定连接在所述壳体内,并且与震荡电源电连接;

震荡电源,与所述电磁驱动装置电连接;

排出管,设置在所述壳体顶端且与所述第一单向阀腔连通;

吸入管,设置在所述壳体底端且与所述第三单向阀腔连通。

优选的,所述第二单向阀腔与所述活塞之间设置有密封圈。

优选的,所述单向阀弹簧的直径均从上到下沿轴向减小。

优选的,所述压缩腔弹簧的直径从上到下沿轴向增大。

优选的,所述活塞腔顶端和底端分别设有排出口和流入口。

优选的,所述第一单项阀腔内的单向阀与所述排出口相配合。

优选的,所述第三单向阀腔内的单向阀与所述流入口相配合。

上述技术方案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磁力活塞泵依靠变化的磁场驱动,其行程及止点可以由磁力和程序进行控制,使用方便,结构紧凑,占用空间小,工作效率高。

附图说明

参考所附附图,以更加充分的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然而,所附附图仅用于说明和阐述,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范围的限制。

图1为本实用新型磁力活塞泵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

1、壳体;2、第一单向阀腔;3、活塞腔;4、第二单向阀腔;5、第三单向阀腔;6、活塞;7、压缩腔弹簧;8、电磁驱动装置;9、震荡电源;10;单向阀;11、单向阀弹簧;12、排出管;13、吸入管;14、密封圈。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但不作为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如图1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磁力活塞泵,包括壳体1, 壳体1内从上到下顺序设有相互连通的第一单向阀腔2、活塞腔3以及第三单向阀腔5,活塞腔3内设有活塞6及位于活塞6下方的压缩腔弹簧7,活塞6与活塞腔3作轴向活动气密配合,活塞腔3的外周面设置有与活塞6径向定位连接的电磁驱动装置8,电磁驱动装置8固定在壳体1内并且与震荡电源9相连接,活塞6内设置有第二单向阀腔4,第一单向阀腔2、第二单向阀腔4及第三单向阀腔5内均设有单向阀10及于单向阀10相配合的单向阀弹簧11,压缩腔弹簧7及单向阀弹簧11均为环盘弹簧,其中,壳体1顶端设有与第一单向阀腔2相连通的排出管12,壳体1底端设有与第三单向阀腔5相连通的吸入管13。

在本实施例中,震荡电源9向电磁驱动装置8输入不同强度、频率、相位的交流电产生电磁力使活塞6在活塞腔3内做往复轴向运动,活塞腔3内位于活塞上方的空间为上压缩腔,位于活塞下方的空间为下压缩腔,压缩腔弹簧7位于下压缩腔内,第一单向阀腔2、第二单向阀腔4及第三单向阀腔5内分别设置有第一单向阀、第二单向阀及第三单向阀。当活塞6在电磁力作用下向下运动时,压缩腔弹簧7被压缩,下压缩腔容积变小,上压缩腔变大,下压缩腔内压强变大产生向上推力,上压缩腔内出现真空,此时,第二单向阀打开,第三单向阀及第一单向阀关闭,第三单向阀腔及下压缩腔内原有的流体介质向上流动填充第二压缩腔及上压缩腔;当活塞6在压缩腔弹簧7及电磁力作用下向上移动时,第三单向阀打开,流体介质从吸入管13流入,第二单向阀关闭,第一单向阀打开,流体介质从排出管12排出。

在具体实施例中,由于全部采用环盘弹簧,活塞6在移动过程中能够完全压缩弹簧,在有限的空间内达到最大的行程距离,使结构进一步紧凑。流体介质的流向只能是单向的从吸入管13吸入,从排出管12排出。

在优选的实施例中,第二单向阀腔4与活塞6之间设置有密封圈14,在活塞6移动过程中能够保持良好的气密性。

在优选的实施例中,活塞腔3顶端设有排出口,第一单向阀配合抵靠在排出口处;活塞腔3底端设有流入口,压缩腔弹簧7顶端配合抵靠在流入口处。

在优选的实施例中,第三单向阀配合抵靠在吸入管13处。

在优选的实施例中,排出管12和吸入管13使用耐腐蚀性材料,包括软管或硬管,硬质材料管体通过螺纹连接方式连接在壳体1上。自吸高度达到0.5m到1.0m。

在优选的实施例中,压缩腔弹簧7型号体积大于单向阀弹簧11,压缩腔弹簧7与单向阀弹簧11均使用耐腐蚀铜质材料制成。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及保护范围,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应当能够意识到凡运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图示内容所做出的等同替换和显而易见的变化所得到的方案,均应当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