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压螺杆压缩机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716637阅读:612来源:国知局
一种高压螺杆压缩机结构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工艺压缩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高压螺杆压缩机结构。



背景技术:

热泵是一种转换利用低温热源的技术和装置,也是一种新型冷暖设备,目前已为建筑节能不可缺少的重要技术和配套产品。与传统技术相比,该技术具有制热温度高(70—80度以上)、单机功率大(1000—3600KW)、热源利用率高(95%以上)、使用范围广、性能稳定可靠和使用方便等特点,是一种可以直接替代传统燃烧式锅炉(燃煤和燃油及燃气等)供热采暖和提供生活热水,实现环保和高节能的新技术和新装备,可广泛适应于各种不同的建筑物供热采暖、尤其是大型住宅小区供暖,并可同时提供生活热水;也可用于工业环境的恒温调控和干燥处理;还可用于各种工业废热和污水余热及地温余热的高效回收和转换再利用,达到减少浪费、减少污染、节省投资、增收增效的目的。利用高温水(地)源热泵取代传统的燃煤(油)锅炉,为建筑物供热采暖和提供生活热水,解决建筑节能、尤其是大型住宅小区和宾馆等建筑,提升投资效益和实现节能减排的重要替代能源和优选设备及配套措施,具有十分广阔的市场空间和应用前景。

一般的热泵制热的冷凝器的出水温度低于55℃,其采用的工质为R22,但对于R22压缩机而言,其能承受的最大工作压力为25Bbar;如果要得到更高温度(70~100℃)的热水,压缩机的耐压等级需要提高至40Bar。一般对于高温热泵而言,其出水温度需要达到85℃以上,那就需要更高耐压等级的压缩机。

高压螺杆压缩机如图1所示,其是一种由机体、阴阳转子、吸排气端座及轴承等构成的容积式压缩机,其最高工作压力为4.0MPa,主要用于热泵、工艺气压缩机及天然气压缩机领域。由于其具有较高的工作压力,因此,其存在诸多技术难点,如壳体的强度、转子型面的受力弯曲变形、齿间间隙的泄漏等。这些技术难点阻碍了其应用,目前,国内的高压压缩机的技术水平远远落后与国外,导致国内的设备依赖与进口。因此,非常有必要开发完全自主的高压压缩机技术,为国民经济的发展做出贡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提供了一种工业热泵用高压螺杆压缩机结构。

为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高压螺杆压缩机结构,包括排气端座、吸气端座和滑阀组件,所述的排气端座和吸气端座相对设置,相对设置的空心壳体部分设置有阳转子和阴转子,阳转子和阴转子相对设置成圆柱状;排气端座设置有排气孔口,进气端座设置有进气孔口,所述的阳转子和阴转子的吸气端转轴设置于吸气端座内,排气端转轴设置于排气端座内;

所述的阳转子和阴转子的吸气端侧轴分别设置有圆柱滚子轴承一、轴用轴承挡圈和孔用轴承挡圈,所述的阳转子孔用轴承挡圈的外侧还设置有吸气侧平衡活塞和吸气侧油缸;轴用轴承挡圈和孔用轴承挡圈设置于圆柱滚子轴承一的外侧;所述的吸气侧平衡活塞布置于吸气侧油缸内,

所述的阳转子和阴转子的排气端侧轴上分别设置有排气侧油缸、排气侧平衡活塞、圆柱滚子轴承二、轴承调整垫圈、四点接触球轴承和锁紧螺母、所述的阳转子的锁紧螺母的外侧还设置有阳转子轴承压套、O型密封圈、轴封、轴封套和机械密封组件,所述的排气侧平衡活塞布置于排气侧油缸内,所述的圆柱滚子轴承二设置于排气侧平衡活塞的外侧,轴承调整垫圈设置于圆柱滚子轴承二的外侧,四点接触球轴承设置于轴承调整垫圈的外侧,锁紧螺母设置于四点接触球轴承的外侧,所述的O型密封圈设置于阳转子轴承压套的外侧,所述的轴封设置于阳转子轴承压套的内测,所述的轴封套设置于阳转子转轴上,轴封和轴封套形成轴封,机械密封组件设置于轴封套的外侧;所述的阴转子转轴四点接触球轴承的外侧设置有阴转子轴承压套;

所述的排气端座上设置有喷油接头A、喷油接头C、喷油接头D和喷油接头E,吸气端座上设置有喷油接头B,所述的喷油接头A与阴阳转子的油腔连接,喷油接头B与阴阳转子的吸气侧平衡活塞连接,喷油接头B与阴阳转子的排气侧平衡活塞连接,喷油接头D与阳转子的机械密封组件连接,喷油接头E与阴阳转子的圆柱滚子轴承二和四点接触球轴承连接。

所述的滑阀组件包括弹簧、弹簧导杆、滑阀和滑阀导杆,弹簧设置于排气端座的弹簧孔内,滑阀设置于吸气端座的滑阀孔内,滑阀导杆设置于吸气端座倒杆孔内,弹簧导杆设置于滑阀内,与滑阀通过螺纹连接在一起。

所述的吸气端座的左侧口设置有吸气端压盖。

所述的排气端座的右侧口设置有排气端压盖。

所述的阳转子的排气端侧的转轴伸出于排气端压盖,伸出的转轴上连接有连轴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如下:

本实用新型具有泄漏小、效率高、可靠性高、强度高等优点,可广泛应用于热泵、工艺气压缩机及天然气压缩机领域。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横向剖面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竖向剖面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1-排气端座、2-吸气端座、3-阳转子、4-阴转子、5-圆柱滚子轴承一、6-轴用轴承挡圈、7-孔用轴承挡圈、8-吸气侧平衡活塞、9-吸气侧油缸、10-吸气端压盖、11-排气侧油缸、12-排气侧平衡活塞、13-圆柱滚子轴承二、14-轴承调整垫圈、15-四点接触球轴承、16-锁紧螺母、17-阳转子轴承压套、18-O型密封圈、19-轴封、20-轴封套、21-机械密封组件、22-排气端压盖、23-联轴器、24-阴转子轴承压套、25-喷油接头A、26-喷油接头B、27-喷油接头C、28-喷油接头D、29-喷油接头E、30-弹簧、31-弹簧导杆、32-滑阀、33-滑阀导杆。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设计做详细描述:

参见图1和图2:一种高压螺杆压缩机结构,包括排气端座1、吸气端座2和滑阀组件,所述的排气端座1和吸气端座2相对设置,相对设置的空心壳体部分设置有阳转子3和阴转子4,阳转子3和阴转子4相对设置成圆柱状;排气端座1设置有排气孔口,进气端座2设置有进气孔口,所述的吸气端座2的左侧口设置有吸气端压盖10,排气端座1的右侧口设置有排气端压盖22,用于固定机械密封组件21;所述的阳转子3和阴转子4的吸气端转轴设置于吸气端座2内,排气端转轴设置于排气端座1内;

所述的阳转子3和阴转子4的吸气端侧轴分别设置有圆柱滚子轴承一5、轴用轴承挡圈6和孔用轴承挡圈7,所述的阳转子3孔用轴承挡圈7的外侧还设置有吸气侧平衡活塞8和吸气侧油缸9;所述的圆柱滚子轴承一5设置于阳转子3和阴转子4的吸气侧,轴用轴承挡圈6和孔用轴承挡圈7设置于圆柱滚子轴承一5的外侧;所述的吸气侧平衡活塞8布置于吸气侧油缸9内,所述的吸气侧平衡活塞8在具有设定压力的润滑油的作用下,对阳转子3施加设定的作用力,用于平衡阳转子3所受到的气体力作用;

所述的阳转子3和阴转子4的排气端侧轴上分别设置有排气侧油缸11、排气侧平衡活塞12、圆柱滚子轴承二13、轴承调整垫圈14、四点接触球轴承15和锁紧螺母16、所述的阳转子3的锁紧螺母16的外侧还设置有阳转子轴承压套17、O型密封圈18、轴封19、轴封套20和机械密封组件21,所述的排气侧平衡活塞12布置于排气侧油缸11内,所述的排气侧平衡活塞12在具有设定压力的润滑油的作用下,对阳转子3施加设定的作用力,用于平衡阳转子3所受到的气体力作用;所述的圆柱滚子轴承二13设置于排气侧平衡活塞12的外侧,主要承受阴阳转子的径向气体力;轴承调整垫圈14设置于圆柱滚子轴承二13的外侧,用于调整四点接触球轴承15的位置;四点接触球轴承15设置于轴承调整垫圈14的外侧,主要承受阴阳转子的轴向气体力;锁紧螺母16设置于四点接触球轴承15的外侧,用于紧固四点接触球轴承15的内圈;所述的O型密封圈18设置于阳转子轴承压套17的外侧,阳转子轴承压套17用于紧固四点接触球轴承15的外圈;所述的轴封19设置于阳转子轴承压套17的内测,所述的轴封套20设置于阳转子3转轴上,轴封19和轴封套20形成轴封,用于密封排气腔内泄漏的高压气体;机械密封组件21设置于轴封套20的外侧;所述的阴转子4转轴四点接触球轴承15的外侧设置有阴转子轴承压套24,用于紧固四点接触球轴承15的外圈;

所述的阳转子3的排气端侧的转轴伸出于排气端压盖22,伸出的转轴上连接有连轴器23,用于连接电动机的主轴;

所述的排气端座1上设置有喷油接头A25、喷油接头C27、喷油接头D28和喷油接头E29,吸气端座2上设置有喷油接头B26,所述的喷油接头A25与阴阳转子的油腔连接,给阳转子3和阴转子4腔供油,进行润滑、密封及冷却,喷油接头B26与阴阳转子的吸气侧平衡活塞8连接,给吸气侧平衡活塞8的油腔供油,喷油接头B27与阴阳转子的排气侧平衡活塞12连接,给的排气侧平衡活塞12的油腔供油,喷油接头D28与阳转子的机械密封组件21连接,给机械密封组件21供油,喷油接头E29与阴阳转子的圆柱滚子轴承二13和四点接触球轴承15连接,给圆柱滚子轴承二13和四点接触球轴承15供油。

所述的滑阀组件包括弹簧30、弹簧导杆31、滑阀32和滑阀导杆33,弹簧30设置于排气端座1的弹簧孔内,滑阀32设置于吸气端座2的滑阀孔内,滑阀导杆33设置于吸气端座2导杆孔内,弹簧导杆31设置于滑阀32内,与滑阀32通过螺纹连接在一起。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过程:电动机的主轴与阳转子3的联轴器23设置在一起,电动机直接驱动阳转子3运转,相互啮合的阳转子3拖动阴转子4一起转动,进气端坐上的进气口吸入气体介质,进入吸气腔内,完成吸气过程;随着阴阳转子的转动,气体进入压缩腔进行压缩,压缩后的高压气体介质进入排气端座1的排气腔,通过排气端座1上的排气口排出。滑阀组件可以进行容量调节,滑阀导杆33设置于吸气端座2内,形成油腔,通过控制油腔内油压,完成滑阀的位置移动,从而调节压缩机的容量。

上述说明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实用新型也并不仅限于上述举例,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实质范围内所做出的变化、改型、添加或替换,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