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真空泵散热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312838阅读:648来源:国知局
一种真空泵散热器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散热器,特别涉及一种真空泵散热器。



背景技术:

随着真空应用的发展,真空泵的种类已发展了很多种,其抽速从每秒零点几升到每秒几十万、数百万升,随着真空技术在生产和科学研究领域中对其应用压强范围的要求越来越宽,大多需要由几种真空泵组成真空抽气系统共同抽气后才能满足生产和科学研究过程的要求,由于真空应用部门所涉及的工作压力的范围很宽,因此任何一种类型的真空泵都不可能完全适用于所有的工作压力范围,只能根据不同的工作压力范围和不同的工作要求,使用不同类型的真空泵,为了使用方便和各种真空工艺过程的需要,有时将各种真空泵按其性能要求组合起来,以机组型式应用,常用真空泵包括干式螺杆真空泵、水环泵、往复泵、滑阀泵、旋片泵、罗茨泵和扩散泵等,这些泵是我国国民经济各行业应用真空工艺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主力泵种,近年来,伴随着我国经济持续高速发展,真空泵相关下游应用行业保持快速增长势头,同时在真空泵应用领域不断拓展等因素的共同拉动下,我国真空泵行业实现了持续稳定地快速的发展,但是现阶段的真空泵在散热方面做的还不够完善,有些真空泵散热器只是单纯地用风扇来散热,驱动风扇的电机也要做功,这样做的可能不仅不会使泵体装置的热量降低,还有可能使泵体装置的温度上升,效果不是很理想。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真空泵散热器,解决现有技术中一些真空泵没有散热装置或者只是单纯地运用电机风扇来进行散热,效率低下,达不到理想的散热要求等缺点;通过设有扇叶箱与扇叶,将真空泵自身电机的机械能加以充分利用来驱动扇叶,通过设有散热管、导热水层与导热杆使电机做功产生的热量通过热传导传递出去,从而进行降温,结构简单,降温效率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一种真空泵散热器,包括散热管,所述散热管底部分别设有支撑座与出水口,所述出水口上设有截止阀一,所述散热管内壁固定连接有导热杆,所述导热杆一端固定连接有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内腔设有转动轴,所述转动轴上从左至右依次设有扇叶与叶轮,所述驱动电机外壁设有导热水层,所述导热水层顶部设有回流管道,所述回流管 道上设有截止阀二,所述回流管道两侧分别设有一个补水口一,所述驱动电机一端设有扇叶箱,所述扇叶箱内腔一侧设有轴承组件一,所述轴承组件一贯穿连接所述转动轴,所述驱动电机另一端设有轴承组件二,所述轴承组件二一侧设有泵体,所述泵体顶部设有补水口二,所述补水口二连接所述回流管道。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散热管与所述扇叶箱之间设有钢条。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转动轴从左至右依次贯穿连接所述轴承组件一、所述驱动电机、所述轴承组件二与所述泵体。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导热杆贯穿于所述导热水层。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截止阀一与截止阀二均为柱塞式截止阀。

本实用新型所达到的有益效果是:通过本实用新型,通过设有扇叶箱与扇叶,电机转动轴转动时会带动扇叶转动,将真空泵自身电机的机械能加以充分利用来进行散热,通过设有散热管、导热水层与导热杆使电机做功产生的热量通过热传导传递出去,从而进行降温,通过设有回流管道将泵体内的回流水引至散热管进行重复利用,节省了水量,结构简单,降温效率高。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图;

图中:1、散热管;2、支撑座;3、出水口;4、截止阀一;5、导热杆;6、驱动电机;7、转动轴;8、扇叶;9、叶轮;10、导热水层;11、回流管道;12、截止阀二;13、补水口一;14、扇叶箱;15、轴承组件一;16、轴承组件二;17、泵体;18、补水口二;19、钢条。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实施例1

如图1-2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真空泵散热器,包括散热管1,散热管1底部分别设有支撑座2与出水口3,出水口3上设有截止阀一4,散热管1内壁固定连接有导热杆5,导热杆5一端固定连接有驱动电机6,驱动电机6内腔设有转动轴7,转动轴7上从左至右依次设有扇叶8与叶轮9,驱动电机6外壁设有导热水层10,导热水层10顶部 设有回流管道11,回流管道11上设有截止阀二12,回流管道11两侧分别设有一个补水口一13,驱动电机6一端设有扇叶箱14,扇叶箱14内腔一侧设有轴承组件一15,轴承组件一15贯穿连接转动轴7,驱动电机6另一端设有轴承组件二16,轴承组件二16一侧设有泵体17,泵体17顶部设有补水口二18,补水口二18连接回流管道11。

散热管1与扇叶箱14之间设有钢条19,钢条19使得散热管1与扇叶箱14之间连接更加牢固,且增加整个装置的稳定性。

转动轴7从左至右依次贯穿连接轴承组件一15、驱动电机6、轴承组件二16与泵体17,转动轴7在带动叶轮9的同时也带动了扇叶8,提高了机械能的利用率。

导热杆5贯穿于导热水层10,导热杆5与导热水层10共同作用,实现降温效果。

截止阀一4与截止阀二12均为柱塞式截止阀,控制水流的走向,也可以控制水体流量。

具体的,使用时,在真空泵正常工作一端时间后,手动打开截止阀二12,此时泵体17排出的水将由回流管道11进入导热水层10,在导热水层10与导热杆5的共同作用下,对驱动电机6进行降温,将驱动电机6发出的热量和由泵体17内带来的热量传递出去,当导热水层10的温度升高时,通过补水口二18进行注水,当导热水层10的温度过高时,关闭截止阀二12,打开截止阀一11,高温水体通过出水口3释放出去,然后再关闭截止阀一11,打开截止阀二12,通过补水口一13进行加水,提高水体散热效率,同时转动轴7带动扇叶8对驱动电机6内部进行降温,提高了机械能的利用率。

通过本实用新型,通过设有扇叶箱14与扇叶8,转动轴7转动时会带动扇叶8转动,将真空泵自身驱动电机6的机械能加以充分利用来进行散热,通过设有散热管1、导热水层10与导热杆5使驱动电机6做功产生的热量通过热传导传递出去,从而进行降温,通过设有回流管道11将泵体17内的回流水引至散热管1进行重复利用,节省了水量,结构简单,降温效率高。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