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震油缸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978513阅读:274来源:国知局
一种防震油缸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油缸,特别是一种防震油缸。



背景技术:

油缸是一种能够通过自身活塞杆直线往复运动带动与活塞杆相连接的部件进行位移的装置,因此油缸经常被用于机械设备上,油缸通过自身的底座固定于机械设备上,但是机械设备都具有极为强力的动力装置,一旦机械设备开始运行,动力装置便会高速运转,此时动力装置会使机械设备不可避免的出现震动,当机械设备出现震动时,设于机械设备上的油缸也会随之出现震动,油缸受震动力的影响,自身的直线往复运动便会变得不稳定,导致与油缸活塞杆相连接的部件在位移过程中出现晃动,严重时,油缸的活塞杆甚至会出现偏心的情况,导致部件的位移位置和距离皆出现偏差,降低机械设备的使用性能,极易影响机械设备的正常运行,无法达到正常运行时的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防震油缸,它能将传递至自身的震动力进行最大程度上的缓冲减震,防止油缸出现受震动力影响的情况,具有防震的效果,保证自身能够进行稳定的直线往复运动。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防震油缸,包括缸体、与缸体相连接的活塞杆以及设于缸体下方的底座,底座上设有若干均匀分布的安装孔,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下方设有一气囊;所述气囊下方设有一防磨垫板;所述防磨垫板四周边沿向上延伸出挡板,挡板将气囊包裹围合在内;所述底座下表面设有与挡板位置相对应的限位槽;所述挡板穿入与其相应的限位槽内,挡板与限位槽槽底之间具有限位间距;所述底座为橡胶材质,底座内设有挤压空间;所述底座一侧设有固定有一防护罩;所述挤压空间通过一通气孔与防护罩相连接;所述防护罩内固定有一固定轴;所述固定轴与通气孔相对的一端设有风叶,风叶通过轴承与固定轴相连接;所述防护罩上设有若干均匀分布的散风孔;所述挡板上设有一连接孔;所述散风孔连接有一输送软管;所述输送软管穿过连接孔与气囊相连接;所述气囊与输送软管相连接的端口铰接有一单向板。

所述输送软管内设有若干均匀分布的整流管;所述整流管呈圆台形,整流管邻近防护罩的一端直径大于整流管邻近连接孔的一端直径。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与现有技术相比,采用本实用新型结构的防震油缸可通过气囊的弹性以及底座橡胶材质的弹性能够对震动力进行双重减震,最大程度上对震动力进行缓冲减震,在气囊对震动力进行缓冲减震时,气囊会对底座进行挤压,受到挤压的底座则会发生变形,设于底座内的挤压空间随之变小,挤压空间内的气压随之升高,高压气体则会最终在高压作用下输送至气囊内,从而提高缓冲减震效果,使震动力得到进一步的缓冲,在高压气体输送过程中,同样能够对震动力进行消耗,起到消除震动力的效果,使震动力最终截止于底座处,无法对油缸造成影响,保证自身能够进行稳定的直线往复运动,使与油缸的活塞杆相连接的部件在油缸的驱动下能够移动正确的距离以及移动至正确的位置,使机械设备的使用性能得到保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防震油缸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A部的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请参阅图1、图2,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防震油缸,包括缸体1、与缸体1相连接的活塞杆2以及设于缸体1下方的底座3,底座3上设有若干均匀分布的安装孔,所述底座3下方设有一气囊4;所述气囊4下方设有一防磨垫板5;所述防磨垫板5四周边沿向上延伸出挡板6,挡板6将气囊4包裹围合在内;所述底座3下表面设有与挡板6位置相对应的限位槽7;所述挡板6穿入与其相应的限位槽7内,挡板6与限位槽7槽底之间具有限位间距701;所述底座3为橡胶材质,底座3内设有挤压空间8;所述底座3一侧设有固定有一防护罩9;所述挤压空间8通过一通气孔10与防护罩9相连接;所述防护罩9内固定有一固定轴11;所述固定轴11与通气孔10相对的一端设有风叶12,风叶12通过轴承13与固定轴11相连接;所述防护罩9上设有若干均匀分布的散风孔14;所述挡板6上设有一连接孔15;所述散风孔14连接有一输送软管16;所述输送软管16穿过连接孔15与气囊4相连接;所述气囊4与输送软管16相连接的端口铰接有一单向板17。

所述输送软管16内设有若干均匀分布的整流管18;所述整流管18呈圆台形,整流管18邻近防护罩9的一端直径大于整流管18邻近连接孔15的一端直径。

本实用新型的使用方法如下:

当机械设备开始运行并将震动力向油缸传递时,震动力则会直接传递至与机械设备相贴合的防磨垫板5上,由于防磨垫板5紧贴于气囊4下表面,因此当防磨垫板5产生震动力时,气囊4则能够通过自身的弹性对防磨垫板5上的震动力进行缓冲,而防磨垫板5受震动力影响会出现上下起伏运动,此时气囊4会不断被挤压,当气囊4被挤压时,气囊4能够通过自身内部空间的气体流动对震动力进行消除,与此同时,随着气囊4被挤压,气囊4形成的反作用力随之变大,而气囊4四周被挡板挡住,气囊4下方被防磨垫板5挡住,气囊4的反作用力仅能向其上方施加,气囊4开始对底座3进行挤压。

由于底座3为橡胶材质,因此底座3能够通过自身弹力对气囊4的反作用力进行缓冲,而气囊4的反作用力的形成来源于震动力,底座3能够辅助气囊4对震动力进行缓冲,在气囊4对底座3进行向上挤压时,底座3发生变形,设于底座3内的挤压空间8随之变小,此时挤压空间8内的气压升高,气体在高压的作用下通过通气孔10冲入防护罩9,进入到防护罩9内的高压气体则会对风叶12进行冲击,从而带动风叶12旋转,随着风叶12的旋转,进入到防护罩9内的高压气体再次通过散风孔14被散出防护罩9,再通过输送软管16进入到气囊4。

气囊4与输送软管16相连接的端口铰接有单向板17,单向板17的存在使气囊4内的气体无法流出,因此当高压气体通过输送软管16不断进入到气囊4内时,气囊4内的气压增强,气囊4所能承受的压力随着增强,从而提高缓冲减震效果,使震动力得到进一步的缓冲。

当挤压空间8被挤压时,震动力会透过底座混杂至挤压空间8的气体内,因此当高压气体带动风叶12旋转时,风叶12则能对高压气体中的震动力造成消耗,起到消除震动力的效果,而挤压空间8内的高压气体在输送至气囊4的过程中,气体的不断流动,同样能够对震动力造成消耗,最终使震动力在不断的缓冲减震下无法对缸体造成影响。

综上所述可知,本实用新型可通过气囊4的弹性以及底座3橡胶材质的弹性能够对震动力进行双重减震,最大程度上对震动力进行缓冲减震,在气囊4对震动力进行缓冲减震时,气囊4会对底座3进行挤压,受到挤压的底座3则会发生变形,设于底座3内的挤压空间8随之变小,挤压空间8内的气压随之升高,高压气体则会最终在高压作用下输送至气囊4内,从而提高缓冲减震效果,使震动力得到进一步的缓冲,在高压气体输送过程中,同样能够对震动力进行消耗,起到消除震动力的效果,使震动力最终截止于底座处,无法对油缸造成影响,保证自身能够进行稳定的直线往复运动,使与油缸的活塞杆2相连接的部件在油缸的驱动下能够移动正确的距离以及移动至正确的位置,使机械设备的使用性能得到保障。

挡板6与限位槽7槽底之间具有限位间距701,限位间距701的存在不仅使气囊4能够被防磨垫板挤压,起到缓冲震动力的效果,且能够限制防磨垫板5的挤压程度,避免气囊被防磨垫板5挤压过度导致气囊爆裂的情况。

输送软管16内设有若干均匀分布的整流管18,整流管18的存在能够进一步对震动力进行消耗,每经过一个整流管18,便能将一部分震动力消耗掉,进一步提高减震效果,且整流管18呈圆台形,整流管18邻近防护罩9的一端直径大于整流管18邻近连接孔15的一端直径,经过整流管18的整流,气体流速以及气压会再次升高,从而使气囊4的减震效果再次得到提高。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