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腔的汽车用低噪声叶片式电子真空泵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424143阅读:386来源:国知局
一种双腔的汽车用低噪声叶片式电子真空泵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叶片式抽真空装置,特别是涉及一种汽车用叶片式电子真空泵。



背景技术:

现代乘用车与轻型商用车的制动系普遍加装助力装置,即采用具有助力功能的伺服制动系统。而真空助力器是伺服制动系统中最常用的助力装置,真空助力器依靠其内部真空腔与大气压的压力差来提供助力,因此真空腔必需保持在一定真空度,才能对外输出制动助力,传统的汽油发动机在工作时,其进气歧管处产生较高的真空度,可以为真空助力器不断地提供真空源,保证伺服制动系统的正常运行。但现在为满足环保要求而新开发的汽油直喷发动机以及带有涡轮增压系统的发动机其进气歧管处真空度较低,无法提供足够的真空来源。另外,在混合动力汽车上,由于发动机不能全时工作,也无法保证足够的真空度;而对于纯电动车,更是完全需要外部真空源来保证制动性能。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双腔的汽车用低噪声叶片式电子真空泵,该真空泵能有效解决真空助力车辆不能提供真空源或提供的真空不足的问题,同时降低真空泵工作过程中的噪声污染。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双腔的汽车用低噪声叶片式电子真空泵,包括驱动电机、抽气部件以及消音部件;

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端设置有电机轴,输出端面上设置有密封圈;

所述抽气部件包括上盖板、叶片、转子、定子、拨块以及下盖板,所述下盖板上设有安装孔和进气孔,安装孔位于下盖板中间穿过电机轴,下盖板下端面与驱动电机输出端面密封圈接触,所述拨块与电机轴过盈连接或直接套装与电机轴上,与电机轴形成异形结构,拨块下端面与下盖板上端面之间保持一定间隙,所述转子上设有安装孔与导向槽,转子通过安装孔嵌套于电机轴与拨块上,安装孔的上端面与拨块上端面间有一定间隙,转子下端面与下盖板上端面接触,所述叶片安装于转子上开设的导向槽内,并可在槽内滑动,所述定子内壁与叶片接触,下端面与下盖板上端面接触,所述上盖板上设有排气孔,上盖板下端面与定子上端面接触;

所述消音部件包括消音套和端盖,所述消音套下端与上盖板连接,上端与端盖连接,所述消音套边缘设有导气孔或导气槽,所述消音套设有上下两层气体流道,所述端盖内部的轴向方向设有卡槽,用于安装消音套。

进一步的,所述定子的内腔为类椭圆形,所述转子为圆柱形,转子旋转一周抽气两次

进一步的,所述消音套上层气体流道末端设有豁口。

进一步的,所述上盖板与消音套下层气体流道构成第一消音腔室。

进一步的,所述消音套上层气体流道与端盖构成第二消音腔室。

进一步的,所述端盖内表面、消音套外表面及抽气部件外表面构成第三消音腔室。

进一步的,所述端盖内部设有蜗线、渐开线或者是不影响气体流畅性的前提下的各种型线气体流道或不设有流道。

进一步的,所述消音套与端盖为一体结构或分体结构。

进一步的,所述消音套与上盖板为一体结构或分体结构。

进一步的,所述消音套的气体流道在不影响排气流畅度的情况下,填充有消音棉和\或海绵。

进一步的,所述端盖的内部径向方向可以设置有凸起或者是嵌套有消音功能的材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的电子真空泵具有较长的气体流道,可以使排出的气体在不影响流畅性的情况下经过更长的路径,明显降低噪声。

2.本实用新型中较长的气体流道增加了真空泵端盖内部气体与端盖的接触面积,有利于真空泵散热,使得真空泵温度维持在一个有效的范围以内。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叶片式电子真空助力泵三维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叶片式电子真空助力泵剖面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排气消音部件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消音套下端面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消音套上端面示意图;

其中,1、螺栓;2、端盖;3、消音套;4、螺栓;5、上盖板;6、叶片;7、转子;8、定子;9、拨块;10、下盖板;11、密封圈;12、驱动电机。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说明。

应该指出,以下详细说明都是例示性的,旨在对本申请提供进一步的说明。除非另有指明,本文使用的所有技术和科学术语具有与本申请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相同含义。

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使用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方式,而非意图限制根据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如在这里所使用的,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指出,否则单数形式也意图包括复数形式,此外,还应当理解的是,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术语“包含”和/或“包括”时,其指明存在特征、步骤、操作、器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合。

在本实用新型中,术语如“上”、“下”、“左”、“右”、“前”、“后”、“竖直”、“水平”、“侧”、“底”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只是为了便于叙述本实用新型各部件或元件结构关系而确定的关系词,并非特指本实用新型中任一部件或元件,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本实用新型中,术语如“固接”、“相连”、“连接”等应做广义理解,表示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一体地连接或可拆卸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相关科研或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确定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正如背景技术所介绍的,现有技术中存在新型汽车真空度较低,无法保证制动性能的问题,为了解决如上的技术问题,本申请提出了一种双腔的汽车用低噪声叶片式电子真空泵。

如图1所示,一种双腔的汽车用低噪声叶片式电子真空泵,包括驱动电机(12)、抽气部件以及消音部件;

所述驱动电机(12)的输出端设置有电机轴,输出端面上设置有密封圈(11);

所述抽气部件包括上盖板(5)、叶片(6)、转子(7)、定子(8)、拨块(9)以及下盖板(110),所述下盖板(10)上设有安装孔和进气孔,安装孔位于下盖板中间穿过电机轴,下盖板(10)下端面与驱动电机输出端面密封圈(11)接触,所述拨块(9)与电机轴过盈连接或直接套装与电机轴上,与电机轴形成异形结构,拨块(9)下端面与下盖板(10)上端面之间保持一定间隙,所述转子(7)上设有安装孔与导向槽,转子(7)通过安装孔嵌套于电机轴与拨块(9)上,安装孔的上端面与拨块(9)上端面间有一定间隙,转子(7)下端面与下盖板(10)上端面接触,所述叶片(6)安装于转子(7)上开设的导向槽内,所述定子(8)内壁与叶片(6)接触,下端面与下盖板(10)上端面接触,所述上盖板(5)上设有排气孔,上盖板(56)下端面与定子(8)上端面接触,抽气部件通过螺栓(4)固定于驱动电机(12)上;

结合图3-5可知,所述消音部件包括消音套(3)和端盖(2),所述消音套(3)下端与上盖板(5)连接,上端与端盖(2)连接,所述消音套(3)边缘设有导气孔或导气槽,所述消音套(3)设有上下两层气体流道,可以使气体在消音套(3)内旋转若干角度,所述端盖(2)内部的轴向方向设有卡槽,用于安装消音套(3),所述端盖(2)通过螺栓(1)与驱动电机(12)连接。

所述定子(8)的内腔为类椭圆形,具有特定的数学关系特性,电机轴穿过椭圆形的几何中心,所述转子(7)为圆柱形,转子(7)旋转一周抽气两次。

进一步的,所述消音套(3)上层气体流道末端设有豁口。

由图2可知,所述上盖板(5)与消音套(3)下层气体流道构成第一消音腔室。

所述消音套(3)上层气体流道与端盖(2)构成第二消音腔室。

所述端盖(2)内表面、消音套(3)外表面及抽气部件外表面构成第三消音腔室。

所述端盖(2)内部设有蜗线、渐开线或者是不影响气体流畅性的前提下的各种型线气体流道或不设有气体流道。

所述消音套(3)与端盖(2)为一体结构或分体结构。

所述消音套(3)与上盖板(5)为一体结构或分体结构。

所述消音套(3)通过过盈、螺栓、焊接或铆接等连接方式与端盖(2)连接。

所述消音套(3)的材质可以是金属材料或者是非金属材料,或者是其他具有优良消音性能的材质,优选橡胶。

所述消音套(3)的气体流道在不影响排气流畅度的情况下,填充有消音棉和\或海绵,以减轻工作时排气的噪声,防止外部杂物进入工作腔室。

所述消音套(3)的中部以及边缘部开设的导气孔可以是各种形状。

所述端盖(2)的内部径向方向可以设置有凸起或者是嵌套有消音功能的材质。

所述拨块(9)在能拖动转子的情况下可以为各种形状。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过程为:

驱动电机(12)通电以后,电机轴带动拨块(9)转动,拨块(9)与电机轴之间过盈连接,转子(7)通过转子(7)上的安装孔嵌套与电机轴与拨块(9)上,拨块(9)带动转子(7)运动,叶片(6)安装于转子(7)上开设的导向槽内,并可在槽内滑动,由于惯性作用,在转子(7)旋转的过程中,叶片(6)的末端始终与定子(8)的内壁接触,做周而复始的伸缩运动;气体从下盖板(10)的进气孔进入,经过压缩后,从上盖板(5)的排气孔排出,进入第一消音腔室,经过第一消音腔室的导气孔即消音套边缘导气孔,气体进入第二消音腔室,气体在第二消音腔室中沿着气体流道向端盖(2)径向侧壁流动,从流道末端的豁口进入第三消音腔室,最终从电机(12)上的排气孔进入外部环境。

本实用新型的叶片式电子真空泵具有两种控制方式,第一种控制方式包括叶片式电子真空泵、真空罐和刹车真空助力器,该控制方式只需采用压力传感器维持真空罐内部压力在合适的压力范围即可;第二种控制方式包括叶片式电子真空泵和刹车真空助力器,该控制方式利用压力传感器、刹车踏板行程传感器以及车速等信息,采用电子控制单元直接控制叶片式电子真空泵动作。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申请,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申请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上述虽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了描述,但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所属领域技术人员应该明白,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领域技术人员不需要付出创造性劳动即可做出的各种修改或变形仍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以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