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叶轮结构的离心风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918240发布日期:2018-07-11 02:13阅读:168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离心风机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具有叶轮结构的离心风机。



背景技术:

离心风机是将输入的机械能用于提高气体压力并排送气体的机械结构,被广泛地应用于工厂、矿井、隧道、冷却塔、车辆、船舶和建筑物的通风、排尘和冷却;锅炉和工业炉窑的通风和引风;空气调节设备和家用电器设备中的冷却和通风;谷物的烘干和选送;风洞风源和气垫船的充气和推进等。

在现有的离心风机中,受限于风道结构设计,其排风量及风压较小,当需要排送更多风量及风压时,往往只能通过增加电机功率来实现,这就导致了噪音及耗电量的增加,对于一些小型家电及便携式家电来说,噪音的增加则导致了用户体验的下降,而耗电量的增加则大大降低了续航能力。有鉴于此,实有必要开发一种具有叶轮结构的离心风机,用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之处,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有叶轮结构的离心风机,其在输入电机同等功率下具有较高的排风量及风压,甩风稳定,紊流较少,同时进一步降低了运行时的噪音,提升了用户体验及续航能力,具有较好的市场应用前景。

为了实现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和其他优点,提供了一种具有叶轮结构的离心风机,包括:具有一定内部空间的叶轮仓;以及设于叶轮仓内的叶轮组件,叶轮组件与叶轮仓转动连接,从而叶轮组件可相对叶轮仓作旋转运动,其特征在于,叶轮仓包括:

底壁;以及

设在底壁边缘处的多片出风侧壁与压风侧壁,

其中,多片出风侧壁与压风侧壁交替设置且依次首尾相连,出风侧壁上形成有若干个出风口,压风侧壁上形成有向叶轮仓的内侧凸起的V字形压风结构。

优选的是,叶轮组件包括:

圆柱状的风锥;以及

多片在风锥的周向上呈离心分布的叶片,

其中,叶片在风锥的外周上地结合该风锥,相邻两片叶片间隔有一定距离从而形成有从内至外逐渐扩大的甩风道,风锥的顶部设有圆锥状的引导曲面。

优选的是,出风侧壁与压风侧壁在底壁的边缘上地结合该底壁并且从该底壁的外缘向上延伸以构成叶轮仓的内部空间。

优选的是,压风侧壁与叶轮组件相隔一定距离从而形成位于两者间的甩风通道,压风侧壁包括:

第一侧壁与第二侧壁;以及

向外侧拱起一定弧度的弧形壁,

其中,弧形壁设于第一侧壁与第二侧壁之间,第一侧壁、弧形壁及第二侧壁依次相接成统一整体。

优选的是,两片出风侧壁与两片压风侧壁交替设置且依次首尾相连成叶轮仓的矩形内部空间。

优选的是,第一侧壁在与弧形壁的连接处向叶轮仓的外侧折弯以形成位于该连接处的V字形压风结构,弧形壁从V字形压风结构出发向叶轮仓的外侧延伸,V字形压风结构将所述甩风通道分隔成以V字形压风结构为转折点的渐缩段与渐扩段,使得所述甩风通道随着压风侧壁113的延伸呈先逐渐收缩再逐渐外扩之势。

优选的是,第二侧壁的延伸方向与弧形壁末端的切线方向相一致。

优选的是,底壁的所在平面上形成有相互垂直的X轴与Y轴,第一侧壁与X轴方向成一夹角α,该夹角α的角度范围为30°~60°。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其有益效果是:

1、由于叶轮组件与叶轮仓转动连接,从而叶轮组件可相对叶轮仓作旋转运动,使得叶轮组件在旋转过程中能持续的将空气从叶轮仓中排出;

2、由于风锥的顶部设有圆锥状的引导曲面,从而能够增大进风量及进风速度;

3、由于V字形压风结构将所述甩风通道分隔成以V字形压风结构为转折点的渐缩段与渐扩段,使得所述甩风通道随着压风侧壁的延伸呈先逐渐收缩再逐渐外扩之势,从而使得空气经过渐缩段及渐扩段后其风速及风压能够得到较大提升,进而提高了离心风机的排风量及风压。

附图说明

图1为根据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具有叶轮结构的离心风机的立体图;

图2为根据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具有叶轮结构的离心风机的俯视图;

图3为图2中的局部视图;

图4为根据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具有叶轮结构的离心风机的爆炸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具有叶轮结构的离心风机;

11-叶轮仓,12-叶轮组件;

111-底壁,112-出风侧壁,113-压风侧壁,114-支撑柱;

121-叶轮底板,122-风锥,123-叶片,124-环形加强筋;

1131-第一侧壁,1132-弧形壁,1133-第二侧壁,1134-V字形压风结构;

P1-渐缩段,P2-渐扩段。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前述和其它目的、特征、方面和优点将变得更加明显,以令本领域技术人员参照说明书文字能够据以实施。在附图中,为清晰起见,可对形状和尺寸进行放大,并将在所有图中使用相同的附图标记来指示相同或相似的部件。在下列描述中,诸如中心、厚度、高度、长度、前部、背部、后部、左边、右边、顶部、底部、上部、下部等用词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特别地,“高度”相当于从顶部到底部的尺寸,“宽度”相当于从左边到右边的尺寸,“深度”相当于从前到后的尺寸。这些相对术语是为了说明方便起见并且通常并不旨在需要具体取向。涉及附接、联接等的术语(例如,“连接”和“附接”)是指这些结构通过中间结构彼此直接或间接固定或附接的关系、以及可动或刚性附接或关系,除非以其他方式明确地说明。

参照图1,具有叶轮结构的离心风机1包括叶轮仓11与叶轮组件12,其中,叶轮仓11具有一定内部空间,叶轮组件12设于叶轮仓11内,叶轮组件12与叶轮仓11转动连接,从而叶轮组件12可相对叶轮仓11作旋转运动,使得叶轮组件12在旋转过程中能持续的将空气从叶轮仓11中排出。

参照图4,叶轮组件12包括:

圆柱状的风锥122;以及

多片在风锥122的周向上呈离心分布的叶片123,

其中,叶片123在风锥122的外周上地结合该风锥122,相邻两片叶片123间隔有一定距离从而形成有从内至外逐渐扩大的甩风道,风锥122的顶部设有圆锥状的引导曲面。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叶轮组件12还包括叶轮底板121以及设于叶片123顶部的环形加强筋124,叶片123与叶轮底板121及加强筋124地形成统一整体,叶轮底板121及加强筋124能够进一步加强叶片123与风锥122的连接稳定性,还能减少叶轮组件12高速旋转时的共振,从而减少噪音。

参照图1及图2,叶轮仓11包括:

底壁111;以及

设在底壁111边缘处的多片出风侧壁112与压风侧壁113,

其中,多片出风侧壁112与压风侧壁113交替设置且依次首尾相连,出风侧壁112上形成有若干个出风口。

参照图4,出风侧壁112与压风侧壁113在底壁111的边缘上地结合该底壁111并且从该底壁111的外缘向上延伸以构成叶轮仓11的内部空间。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底壁111的中心处设有竖直向上延伸的支撑柱114,支撑柱114中设有贯穿其上下及底壁111的转轴通孔,叶轮组件12安装于支撑柱114上,电机的动力输出端通过所述转轴通孔与叶轮组件12转动连接,从而从叶轮组件12中甩出的空气经过压风侧壁113的阻挡及引导后能够从出风侧壁112中被甩出。

参照图2,压风侧壁113与叶轮组件12相隔一定距离从而形成位于两者间的甩风通道,压风侧壁113包括:

第一侧壁1131与第二侧壁1133;以及

向外侧拱起一定弧度的弧形壁1132,

其中,弧形壁1132设于第一侧壁1131与第二侧壁1133之间,第一侧壁1131、弧形壁1132及第二侧壁1133依次相接成统一整体。

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两片出风侧壁112与两片压风侧壁113交替设置且依次首尾相连成叶轮仓11的内部空间。

参照图2及图3,底壁111的所在平面上形成有相互垂直的X轴与Y轴,第一侧壁1131在与弧形壁1132的连接处向叶轮仓11的内侧折弯以形成位于该连接处的V字形压风结构1134,弧形壁1132从所述V字形压风结构1134出发向叶轮仓11的外侧延伸,V字形压风结构1134将所述甩风通道分隔成以V字形压风结构1134为转折点的渐缩段P1与渐扩段P2,使得所述甩风通道随着压风侧壁113的延伸呈先逐渐收缩再逐渐外扩之势。

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第二侧壁1133的延伸方向与弧形壁1132末端的切线方向相一致,从而使得加速后的气流能够被顺滑地引导至出风侧壁112被排出,降低了排气阻力,进一步提高了排风量及风压。

参照图2,第一侧壁1131与X轴方向成一夹角α,该夹角α的角度范围为30°~60°。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夹角α为60°。

这里说明的设备数量和处理规模是用来简化本实用新型的说明的。对本实用新型的应用、修改和变化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是显而易见的。

尽管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案已公开如上,但其并不仅限于说明书和实施方式中所列运用,它完全可以被适用于各种适合本实用新型的领域,对于熟悉本领域的人员而言,可容易地实现另外的修改,因此在不背离权利要求及等同范围所限定的一般概念下,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特定的细节和这里示出与描述的图例。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