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离心风轮及其应用的离心风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898609发布日期:2018-11-09 21:25阅读:313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离心风轮及其应用的离心风机。



背景技术:

现有的离心风机的结构如图1所示,包括离心风轮1a、电机和蜗壳2a,所述蜗壳2a设有可容置离心风轮1a的空腔,所述蜗壳2a包括进风口21a和出风口,所述进风口21a和出风口分别与空腔连通,所述进风口21a处安装集流器 3a,所述离心风轮1a包括第一环形边框11a、底板和若干风叶,若干风叶的一端周向间隔分布于底板的外侧边缘上,另一端的外缘部与第一环形边框11a相连,由于第一环形边框11a是平板状,离心风轮1a的第一环形边框11a与进风口21a处的集流器3a之间需保留安全距离4a,导致进风时,风量从保留的安装距离4a泄露,导致出风量小,降低风机性能,且噪音增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离心风轮及其应用的离心风机,解决现有技术中风量从保留的安装距离泄露,导致出风量小,降低风机性能,且噪音增大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予以实现的:

一种离心风轮,包括第一环形边框、底板和若干风叶,若干风叶的一端周向间隔分布于底板的外侧边缘上,另一端的外缘部与第一环形边框相连,所述第一环形边框的上表面上轴向凸出第二环形边框。

上述所述第二环形边框位于所述第一环形边框外边缘。

上述所述第一环形边框与第二环形边框同圆心。

上述所述的底板包括底部风叶连接板、一个倾斜锥体和顶部圆环连接板,所述倾斜锥体的底部与底部风叶连接板连接,倾斜锥体的顶部与圆环连接板连接,倾斜锥体内为第一空腔,所述若干风叶的一端周向间隔分布于底部风叶连接板上,所述圆环连接板上设有若干安装孔。

一种离心风机,包括离心风轮、电机和蜗壳,所述蜗壳设有可容置离心风轮和电机的第二空腔,所述蜗壳包括进风口和出风口,所述进风口和出风口分别与第二空腔连通,所述在进风口处安装集流器,集流器往蜗壳的第二空腔里弯折,所述离心风轮是上述所述的离心风轮,所述第一环形边框的上表面与集流器的端面靠近且形成一定的间隙,所述离心风轮的第二环形边框套装在集流器外面。

上述所述进风口处设有进风网栅。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效果:

1)本实用新型包括离心风轮、电机和蜗壳,所述蜗壳设有可容置离心风轮和电机的第二空腔,所述蜗壳包括进风口和出风口,所述进风口和出风口分别与第二空腔连通,所述进风口处往蜗壳的第二空腔里弯折有集流器,离心风轮包括第一环形边框、底板和若干风叶,若干风叶的一端周向间隔分布于底板的外侧边缘上,另一端的外缘部与第一环形边框相连,所述第一环形边框的上表面上轴向凸出第二环形边框,所述离心风轮的第二环形边框套装在集流器,可以减少风量从安全距离泄露,提高排风量,保证风机运行效率;

2)所述第一环形边框与第二环形边框同圆心,防止风轮在运行时因偏心问题发生碰撞,导致风机发生故障。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实施例一的立体图;

图3是实施例一的正视图;

图4是图3的A-A的剖视图;

图5是图4中B的局部放大图;

图6是实施例二的立体图;

图7是实施例二的局部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8是图7中C的局部放大图;

图9是实施例二的立体分解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描述。

实施例一:

如图2至图5所示,本实施例是一种离心风轮,包括第一环形边框1、底板 2和若干风叶3,若干风叶3的一端周向间隔分布于底板2的外侧边缘上,另一端的外缘部与第一环形边框1相连所述第一环形边框1的上表面上轴向凸出第二环形边框4。

第二环形边框4位于所述第一环形边框1外边缘。

第一环形边框1与第二环形边框4同圆心。

所述的底板2包括底部风叶连接板21、一个倾斜锥体22和顶部圆环连接板 23,所述倾斜锥体22的底部与底部风叶连接板21连接,倾斜锥体22的顶部与圆环连接板23连接,倾斜锥体22内为第一空腔221,所述若干风叶3的一端周向间隔分布于底部风叶连接板21上,所述圆环连接板23上设有若干安装孔211。

实施例二:

如图6至图9所示,本实施例是一种离心风机,包括离心风轮10、电机5 和蜗壳6,所述蜗壳6设有可容置离心风轮10和电机的第二空腔61,所述蜗壳 6包括进风口62和出风口63,所述进风口62和出风口63分别与第二空腔61 连通,所述在进风口62处安装集流器621,集流器621往蜗壳6的第二空腔61 里弯折,所述离心风轮10是上述实施例一所述的离心风轮10,所述第一环形边框1的上表面与集流器621的端面靠近且形成一定的间隙,所述离心风轮10的第二环形边框4套装在集流器621外面。

所述进风口62处设有进风网栅622。

以上实施例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不限于此,其他任何未背离本发明的精神实质与原理下所作的改变、修饰、替代、组合、简化,均为等效的置换方式,都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