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直压式增压缸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610396发布日期:2019-01-15 22:12阅读:284来源:国知局
一种直压式增压缸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增压缸,具体涉及一种直压式增压缸。



背景技术:

增压缸是能将输入压力变换,以较高压力输出的液压元件。增压缸是将一油压缸与增压器作一体式相结合,利用增压器的大小不同受压截面面积之比,以及帕斯卡能源守衡原理而工作。因为压力不变,当受压面积由大变小时,则压强也会随大小不同而变化的原理,从而达到将气压压力提高到数十倍的压力效果,以预压式增压缸为例:当工作气压压在液压油(或活塞)表面时,液压油会压缩空气作用而流向预压行程腔,此时液压油会迅速推动式件作位移,当工作位移遇到阻力大于气压压力时缸则停止动作,此时,增压缸的增压腔因为电信号(或气动信号)动作,开始增压从而达到成型产品的目的。现有的增压缸不能采用全程高压式、速度不平稳而且速度慢、操作复杂,不适用于印字打标、轴承装配、电子元件铆接、金属钣件成型等给人们带来不便。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在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直压式增压缸,从而解决上述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直压式增压缸,包括增压缸本体、预压活塞、前端盖、预压活塞杆、凹槽转密封件、中间端盖、增压杆、增压活塞、增压后盖、油桶后盖、油管、油桶前盖、安装孔、油表和气咀,所述增压缸本体的一侧设有所述前端盖,所述前端盖的中部设有所述预压活塞杆,所述预压活塞杆的一端设有所述预压活塞,所述预压活塞的外侧设有所述凹槽转密封件,所述预压活塞的一侧设有所述中间端盖,所述中间端盖的一侧设有所述增压杆,所述增压杆的一端设有所述增压活塞,所述增压活塞的一侧设有所述增压后盖,所述中间端盖的顶端设有所述油桶,所述油桶的一端设有所述油桶前盖,所述油桶的另一端设有所述油桶后盖,所述油桶的中部设有所述油管,所述增压缸本体的一侧设有所述油表,所述增压缸本体的另一侧设有所述气咀。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预压活塞与所述预压活塞杆固定相连,所述预压活塞与所述凹槽转密封件活动相连。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中间端盖上设有油表,所述增压杆和所述增压活塞固定相连。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油桶通过所述油桶后盖固定在所述增压缸本体上。

本实用新型所达到的有益效果是:该装置是一种直压式增压缸,该增压缸采用全程高压式、类似于气缸、出力较气缸大、且速度平稳快速、操作简单。适用于印字打标、轴承装配、电子元件铆接、金属钣件成型等给人们带来便捷,结构简单,方便推广。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中:1、增压缸本体;2、预压活塞;3、前端盖;4、预压活塞杆;5、凹槽转密封件;6、中间端盖;7、增压杆;8、增压活塞;9、增压后盖;10、油桶后盖;11、油管;12、油桶前盖;13、安装孔;14、油表;15、气咀。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实施例1

如图1-2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直压式增压缸,包括增压缸本体1、预压活塞2、前端盖3、预压活塞杆4、凹槽转密封件5、中间端盖6、增压杆7、增压活塞8、增压后盖9、油桶后盖10、油管11、油桶前盖12、安装孔13、油表14和气咀15,增压缸本体1的一侧设有前端盖3,前端盖3的中部设有预压活塞杆4,预压活塞杆4的一端设有预压活塞2,预压活塞2的外侧设有凹槽转密封件5,预压活塞2的一侧设有中间端盖6,中间端盖6的一侧设有增压杆7,增压杆7的一端设有增压活塞8,增压活塞8的一侧设有增压后盖9,中间端盖6的顶端设有油桶,油桶的一端设有油桶前盖12,油桶的另一端设有油桶后盖10,油桶的中部设有油管11,增压缸本体1的一侧设有油表14,增压缸本体1的另一侧设有气咀15。

预压活塞2与预压活塞杆4固定相连,预压活塞2与凹槽转密封件5活动相连。

中间端盖6上设有油表,增压杆7和增压活塞8固定相连。

油桶通过油桶后盖10固定在增压缸本体1上。

该装置是一种直压式增压缸,包括增压缸本体1、预压活塞2、前端盖3、预压活塞杆4、凹槽转密封件5、中间端盖6、增压杆7、增压活塞8、增压后盖9、油桶后盖10、油管11、油桶前盖12、安装孔13、油表14和气咀15,该增压缸采用全程高压式、类似于气缸、出力较气缸大、且速度平稳快速、操作简单。适用于印字打标、轴承装配、电子元件铆接、金属钣件成型等给人们带来便捷,结构简单,方便推广。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