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混凝土施工机械的双动力液压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947197发布日期:2019-02-22 21:42阅读:154来源:国知局
一种混凝土施工机械的双动力液压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是一种混凝土施工机械的双动力液压装置,属于液压装置领域。



背景技术:

液压系统的作用为通过改变压强增大作用力,一个完整的液压系统由五个部分组成,即动力元件、执行元件、控制元件、辅助元件和液压油,液压系统可分为两类:液压传动系统和液压控制系统,液压传动系统以传递动力和运动为主要功能,液压控制系统则要使液压系统输出满足特定的性能要求特别是动态性能,通常所说的液压系统主要指液压传动系统。

现有技术公开了申请号为:201720066823.3一种混凝土施工机械的双动力液压系统和混凝土施工机械,包括工作动力源、工作泵组、应急动力源、应急泵、泵送液压系统、臂架液压系统、摆动液压系统和应急控制装置,应急泵的出口与泵送液压系统、臂架液压系统和摆动液压系统分别连接以向三个液压系统供油,并且应急泵的出口与三个液压系统中的至少两个液压系统通过应急控制装置连接,但是该现有技术在将压流外导时,因双动力液压系统压力过大,导致压流压力会过大造成器械故障。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目的是提供一种混凝土施工机械的双动力液压装置,以解决现有的技术在将压流外导时,因双动力液压系统压力过大,导致压流压力会过大造成器械故障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混凝土施工机械的双动力液压装置,其结构包括出压口、导压管、底座、支撑架、内压罐、平接架、中型液压泵、小型液压泵、提杆、内压检测泄压器,所述内压罐的左侧与支撑架的右侧相焊接,所述中型液压泵的下方与内压罐的上方相连接,所述小型液压泵的下方与内压罐的上方为一体化结构,所述平接架的左侧与提杆的下方相连接,所述内压检测泄压器包括外护壳、检测压力阀、导压舱、出流管、内压座、密封板、压杆、分流阀、泄压阀、导流舱、灌压口、导接管,所述外护壳的内侧与灌压口的外侧相嵌套,所述检测压力阀的上方与导接管的下方相连接,所述检测压力阀的下方嵌入安装于导压舱的上方,所述出流管的右侧与密封板的左侧为一体化结构,所述内压座的下方与外护壳的下方相焊接,所述压杆的上方与导压舱为一体化结构,所述压杆的下方与密封板的上方相连接,所述分流阀的上方嵌入安装于导流舱的下方,所述分流阀的右侧与泄压阀的左侧相连接,所述导流舱的左侧与灌压口的外侧为一体化结构,所述灌压口的内侧与导压管的左侧相嵌套。

进一步地,所述出压口的外侧与内压检测泄压器的内侧相嵌套,所述导压管的左侧嵌入安装于内压检测泄压器的右侧。

进一步地,所述导压管的右侧与内压罐的左侧为一体化结构,所述底座的上方与支撑架的下方相焊接。

进一步地,所述导压管的右侧贯穿于支撑架的上方,所述平接架的下方与支撑架的上方为一体化结构。

进一步地,所述内压罐为圆柱形结构。

进一步地,所述导压管为铝合金制成。

进一步地,所述支撑架为钢材制成。

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一种混凝土施工机械的双动力液压装置,将中型液压泵与小型液压泵启动,通过中型液压泵与小型液压泵带动内压罐内的双动力液压进行加压,同时将液压导入导压管内,由导压管导入内压检测泄压器内的灌压口,通过灌压口将压流导入导接管与导流舱,同时导接管将压流导入检测压力阀上,如果压流的压力大于检测压力阀上的弹簧标准压力时,压流导入导压舱将压杆压下,同时带动密封板下压将出流管堵住,内压上升通过导流舱将压流导入分流阀,然后由分流阀将压流导入泄压阀回压到内压罐内,当双动力液压系统内的压力稳定于检测压力阀下,则检测压力阀闭合密封板弹起,感应器检测到检测压力阀弹起将电动阀门打开,同时压流从分流阀导入出流管,再由出压口进行外导,这样由内压检测泄压器对双动力液压系统的导出压流进行控制,降低故障发生率。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混凝土施工机械的双动力液压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内压检测泄压器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中:出压口-1、导压管-2、底座-3、支撑架-4、内压罐-5、平接架-6、中型液压泵-7、小型液压泵-8、提杆-9、内压检测泄压器-10、外护壳-1001、检测压力阀-1002、导压舱-1003、出流管-1004、内压座-1005、密封板-1006、压杆-1007、分流阀-1008、泄压阀-1009、导流舱-1010、灌压口-1011、导接管-1012。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请参阅图1、图2,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混凝土施工机械的双动力液压装置技术方案:其结构包括出压口1、导压管2、底座3、支撑架4、内压罐5、平接架6、中型液压泵7、小型液压泵8、提杆9、内压检测泄压器10,所述内压罐5的左侧与支撑架4的右侧相焊接,所述中型液压泵7的下方与内压罐5的上方相连接,所述小型液压泵8的下方与内压罐5的上方为一体化结构,所述平接架6的左侧与提杆9的下方相连接,所述内压检测泄压器10包括外护壳1001、检测压力阀1002、导压舱1003、出流管1004、内压座1005、密封板1006、压杆1007、分流阀1008、泄压阀1009、导流舱1010、灌压口1011、导接管1012,所述外护壳1001的内侧与灌压口1011的外侧相嵌套,所述检测压力阀1002的上方与导接管1012的下方相连接,所述检测压力阀1002的下方嵌入安装于导压舱1003的上方,所述出流管1004的右侧与密封板1006的左侧为一体化结构,所述内压座1005的下方与外护壳1001的下方相焊接,所述压杆1007的上方与导压舱1003为一体化结构,所述压杆1007的下方与密封板1006的上方相连接,所述分流阀1008的上方嵌入安装于导流舱1010的下方,所述分流阀1008的右侧与泄压阀1009的左侧相连接,所述导流舱1010的左侧与灌压口1011的外侧为一体化结构,所述灌压口1011的内侧与导压管2的左侧相嵌套,所述出压口1的外侧与内压检测泄压器10的内侧相嵌套,所述导压管2的左侧嵌入安装于内压检测泄压器10的右侧,所述导压管2的右侧与内压罐5的左侧为一体化结构,所述底座3的上方与支撑架4的下方相焊接,所述导压管2的右侧贯穿于支撑架4的上方,所述平接架6的下方与支撑架4的上方为一体化结构,所述内压罐5为圆柱形结构,所述导压管2为铝合金制成,所述支撑架4为钢材制成。

本专利所说的底座3液压支架的一个部件,它直接与底板接触,把支架的支撑力传递到底板,所述导压管2泛指做疏导用的管子,工业用导管即钻孔灌注桩水下浇灌砼导管,混凝土灌注导管用于大型的桥梁工程、中铁工程、公路工程、水电工程、高层地基的钻孔灌注桩的水下浇筑使用。

在进行使用时将中型液压泵7与小型液压泵8启动,通过中型液压泵7与小型液压泵8带动内压罐5内的双动力液压进行加压,同时将液压导入导压管2内,由导压管2导入内压检测泄压器10内的灌压口1011,通过灌压口1011将压流导入导接管1012与导流舱1010,同时导接管1012将压流导入检测压力阀1002上,如果压流的压力大于检测压力阀1002上的弹簧标准压力时,压流导入导压舱1003将压杆1007压下,同时带动密封板1006下压将出流管1004堵住,内压上升通过导流舱1010将压流导入分流阀1008,然后由分流阀1008将压流导入泄压阀1009回压到内压罐5内,当双动力液压系统内的压力稳定于检测压力阀1002下,则检测压力阀1002闭合密封板1006弹起,感应器检测到检测压力阀1002弹起将电动阀门打开,同时压流从分流阀1008导入出流管1004,再由出压口1进行外导。

本实用新型解决了现有技术在将压流外导时,因双动力液压系统压力过大,导致压流压力会过大造成器械故障的问题,本实用新型通过上述部件的互相组合,本实用新型一种混凝土施工机械的双动力液压装置,将中型液压泵与小型液压泵启动,通过中型液压泵与小型液压泵带动内压罐内的双动力液压进行加压,同时将液压导入导压管内,由导压管导入内压检测泄压器内的灌压口,通过灌压口将压流导入导接管与导流舱,同时导接管将压流导入检测压力阀上,如果压流的压力大于检测压力阀上的弹簧标准压力时,压流导入导压舱将压杆压下,同时带动密封板下压将出流管堵住,内压上升通过导流舱将压流导入分流阀,然后由分流阀将压流导入泄压阀回压到内压罐内,当双动力液压系统内的压力稳定于检测压力阀下,则检测压力阀闭合密封板弹起,感应器检测到检测压力阀弹起将电动阀门打开,同时压流从分流阀导入出流管,再由出压口进行外导,这样由内压检测泄压器对双动力液压系统的导出压流进行控制,降低故障发生率。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