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有吹管的手持工作器具的制作方法_2

文档序号:8335991阅读:来源:国知局
图17的鼓风机的透视性的图示,
图19和图20显示了鼓风机的实施例的透视性的图示。
【具体实施方式】
[0015]图1作为用于带有吹管的手持工作器具的实施例显示了鼓风装置I。鼓风装置I具有壳体2,在壳体2处固定有手柄3以用于在运行中引导鼓风装置I的工作空气流和用于携带鼓风装置I。鼓风装置I具有送风喷嘴4,工作空气流流经送风喷嘴4。在工作器具I处可固定有不同的送风喷嘴4,以便改变吹出的空气流的形状。吸入开口 5用于吸入工作空气。鼓风装置I具有在图1中未显示的驱动马达,其通过联接线缆25与在图1中示意性地显示的蓄电池24相连接。蓄电池24可有利地根据背包的形式由操作者背在背上。然而,蓄电池24集成到鼓风装置I的壳体2中同样可是有利的。有利的是,蓄电池24通过在图1中未显示的控制系统与驱动马达相连接。
[0016]如图2显示的那样,壳体2具有吹管13,在其中布置有鼓风机9。鼓风机9包围驱动马达10,其由蓄电池24(图1)供给能量。驱动马达10通过在图2中未显示的联接线缆(其引导通过线缆通道17)与控制系统16相连接。控制系统16布置在壳体内腔29中,壳体内腔29构造在吹管13之外。在运行中,鼓风机9将工作空气在流动方向22上输送通过吹管13和送风喷嘴4。工作空气在构造在送风喷嘴4处的送风开口 15处离开鼓风装置I。工作空气由鼓风机9通过吸入开口 5吸入到吸入通道7中并且从该处吸入到吹管13中。在吸入开口 5处布置有吸入格栅6,其拦住更大的污物,例如叶子等。如图2还显示出的那样,鼓风机9具有近似半球状构造的进入导引元件8,其布置在进入到吹管13中的区域中。鼓风机9在关于流动方向22处在下游的侧部处具有离开导引元件14,其构造为带有在流动方向22上弯曲的(例如抛物线状伸延的)外面的锥体。离开导引元件14还可具有其他的外轮廓。优选地,离开导引元件14截锥状地构造成带有在流动方向上直的伸延的外面。离开导引元件14(除了线缆通道17之外)旋转对称地构造。在此,离开导引元件14的外径在流动方向22上减小。在离开导引元件14处将用于驱动马达10的冷却空气的提取开口 18构造在关于流动方向22处在下游的前端侧处。
[0017]图3详细显示了鼓风机9的构造。如图3显示的那样,进入导引元件8具有固定肋34,利用其将导引元件8保持在鼓风装置I的壳体2处。在该实施例中,总地设置有三个固定肋34。其他数量的固定肋34同样可是有利的。进入导引元件8位置固定地保持在壳体2中。在进入导引元件8下游布置有工作轮12,其由驱动马达10围绕转动轴线28旋转地驱动。驱动马达10在该实施例中构造为电马达,更确切地说构造为内转子马达。在工作轮12下游将导轮11布置在吹管13中。工作轮12具有柱状内壁39,其外径相应于进入导引元件8的相邻的区域的外径。布置在工作轮12下游的导轮11具有柱状的内壁35,其外径相应于工作轮12的内壁39的外径。导轮11的内壁35限制马达舱26,在其中布置有驱动马达10。在内壁35与吹管13之间形成环形空间27,工作空气流在流动方向22上流经环形空间27。在环形空间27中布置有工作轮12的叶片和导轮11的导叶。
[0018]在图3中示意性地显示的驱动马达10具有沿径向外置的定子20,其固定地保持在导轮11处。驱动马达10具有转子19,其抗扭地与驱动轴21相连接且围绕转动轴线28旋转地驱动驱动轴21。工作轮12固定在驱动轴21处。
[0019]在导轮11的内壁35与工作轮12的内壁39之间构造有环形缝隙,其形成用于冷却空气的流出开口 23。为此,在该实施例中,工作轮12和导轮11彼此在转动轴线28的方向上具有间距。
[0020]离开导引元件14布置在导轮11下游。离开导引元件14的外径在面向导轮11的、关于流动方向22处在上游的侧部处具有这样的外径,其相应于内壁35的外径。线缆通道17构造在离开导引元件14处且同样布置在导轮11下游。线缆通道17在离开导引元件14处构造为单独的、关于工作轮12的转动轴线28近似沿径向向外突出的接管。如图3还显示的那样,离开导引元件14在图3中显示的截面(其含有转动轴线28)中邻近于提取开口18设有倒圆部45。有利的是,倒圆部45旋转对称地围绕转动轴线28来构造,从而在含有转动轴线28的任何截面中得到倒圆部45。
[0021]图4显示了在鼓风装置I的运行中在部位x^x 6处在吹管13中的压力曲线。在此,所显示的压力曲线在每个转速的情况下以相似的走向出现,仅仅绝对压力取决于转速变化。实线72显示了在环形空间27中的压力,而示出的点划线73显示了在马达舱26中的压力。在此还在图3中示意性地显示了部位x^x 6。如图3和4显示的那样,在直接在工作轮12上游的第一部位X1处存在最低的压力P i。压力X1低于周围环境的压力P a。工作轮12提高工作空气流的压力。直接在工作轮12下游在流出开口 23的区域中在第二部位X2处存在压力P 2,其高于周围环境压力P—直接在导轮11上游,压力在流动方向22上来看已经进一步提尚。
[0022]在运行中在直接在导轮11上游的第三部位X3处存在压力P 3,其高于压力p2。在导轮11的区域中在环形空间26中的压力进一步提高直至第五压力P5,其在直接在导轮11下游的第五部位X5处来测量。压力还在离开导引元件14的外围处在流动方向22上进一步提高,然而压力提升小于在工作轮11的区域中的压力提升。在提取开口 18处的第六部位&处存在第六压力p6。然后,在离开导引元件14下游压力再次下降。在马达舱26中关于流动方向22在环形空间27中直接在驱动马达10下游在第四部位&处存在第四压力P 4,其在该实施例中少许高于在第五部位X5处的第五压力P 5o然而,第四压力P4还可低于第五H力 P5。
[0023]由于在提取开口 18处的第六压力?6大于在流出开口 23处的第二压力p2,冷却空气流在流动方向74上流经马达舱26,流动方向74与工作空气流的流动方向22方向相反。在此,冷却空气流动可仅由于在流出开口 23与提取开口 18之间的压力降发生。马达舱26在此相对于环形空间26且相对于周围环境在很大程度上密封。线缆通道17的流截面有利地选择得尽可能小,以便确保最高非常少的空气量可通过线缆通道17流出。在马达舱26中关于流动方向22在驱动马达10下游的第四压力P4还大于在流出开口 23处的第二压力P2,从而与通过线缆通道17的少许的空气流无关地确保在驱动马达10处在流动方向74上的冷却空气流。
[0024]图5显示了鼓风装置I的一实施例,在其中壳体内腔29 (在其中布置有用于驱动马达10的控制系统16)通过第一冷却空气开口 30与周围环境相连接,且通过第二冷却空气开口 31与吹管13的内腔在工作轮12的上游相连接。由于在吹管13中在工作轮12上游的第一压力PfJ显小于周围环境压力P a(参见图4),还经由冷却空气开口 30和31将空气通过壳体内腔29吸取到吹管13中。控制系统16布置在从第一冷却空气开口 30至第二冷却空气开口 31的冷却空气流中且由此来有效地冷却。在图5中以截段显示的鼓风装置I的构造在其他方面相应于在之前的附图中显示和说明的构造,其中,相同的参考标号表示彼此相应的元件。
[0025]图6和图7详细显示了鼓风机9的设计方案。如图6显示的那样,通孔44引导通过线缆通道17,在图6和7中未显示的联接线缆引导通过通孔44。导轮11具有外壁38,其柱状地构造且布置成与内壁35和转动轴线28同心。导轮11具有多个导叶36,其使内壁35固定地与外壁38相连接且布置在环形空间27中。外壁38形成吹管13的部件。工作轮12具有固定在内壁39处的多个叶片37。流出开口 23在内壁35与39之间构造为环形的开口。因为空气不必流动穿过工作轮12的内壁
当前第2页1 2 3 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