轴流压气机中可转导叶的设计方法_3

文档序号:9643613阅读:来源:国知局
、5级可转; 当设计七列导叶可转时:设计进口、1级、2级、3级、4级、5级、6级可转; 依次按此规律,继续设计八列以上导叶可转时的具体可转导叶。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轴流压气机中可转导叶的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其还包括以 下步骤: 步骤3、设计具体可转导叶的转角规律: 当设计二列导叶可转时,即设计进口、1级可转时;采用降调规律; 当设计三列导叶可转时,即设计进口、1级、2级可转时;采用降调规律; 当设计四列导叶可转时,即设计进口、1级、2级、3级可转时;采用降调或平调规律; 当设计五列导叶可转时,即设计进口、1级、2级、3级、4级可转时;采用降调、平调或超 调规律; 当设计六列导叶可转时,即设计进口、1级、2级、3级、4级、5级可转时;采用降调、平调 或超调规律; 当设计七列导叶可转时,即设计进口、1级、2级、3级、4级、5级、6级可转时;采用降调、 平调或超调规律; 依次按此规律,继续设计八列以上可转导叶的转角规律。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轴流压气机中可转导叶的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其还包括以 下步骤: 步骤4、根据已经确定的可转导叶列数和转角规律设计转角比: (1-1)当二列导叶可转、采用降调规律时:进口可转导叶的转角比为1. 0,1级可转导叶 的转角比为0. 90-0. 97 ; (1-2)当三列导叶可转、采用降调规律时:进口可转导叶的转角比为1. 0,1级可转导叶 的转角比为0. 90-0. 97, 2级可转导叶的转角比为0. 80-0. 94 ; (1-3)当四列导叶可转、采用降调规律时:进口可转导叶的转角比为1.0,1级可转导 叶的转角比为〇. 90-0. 97, 2级可转导叶的转角比为0. 80-0. 94, 3级可转导叶的转角比为 0. 70-0. 91 ; (1-4)当五列导叶可转、采用降调规律时:进口可转导叶的转角比为1.0,1级可转导 叶的转角比为〇. 90-0. 97, 2级可转导叶的转角比为0. 80-0. 94, 3级可转导叶的转角比为 0. 70-0. 91,4级可转导叶的转角比为0. 60-0. 88 ; (1-5)当六列导叶可转、采用降调规律时:进口可转导叶的转角比为1.0,1级可转导 叶的转角比为〇. 90-0. 97, 2级可转导叶的转角比为0. 80-0. 94, 3级可转导叶的转角比为 0. 70-0. 91,4级可转导叶的转角比为0. 60-0. 88, 5级可转导叶的转角比为0. 50-0. 85 ; (1-6)当七列导叶可转、采用降调规律时:进口可转导叶的转角比为1.0,1级可转导 叶的转角比为〇. 90-0. 97, 2级可转导叶的转角比为0. 80-0. 94, 3级可转导叶的转角比为 0. 70-0. 91,4级可转导叶的转角比为0. 60-0. 88, 5级可转导叶的转角比为0. 50-0. 85,6级 可转导叶的转角比为〇. 40-0. 82 ; (2-1)当四列导叶可转、采用平调规律时:进口可转导叶的转角比为1.0,1级可转导 叶的转角比为〇. 90-0. 97, 2级可转导叶的转角比为0. 80-0. 94, 3级可转导叶的转角比为 0. 70-0. 91 ; (2-2)当五列导叶可转、采用平调规律时:进口可转导叶的转角比为1.0,1级可转导 叶的转角比为〇. 90-0. 97, 2级可转导叶的转角比为0. 80-0. 94, 3级可转导叶的转角比为 0. 70-0. 91,4级可转导叶的转角比为0. 60-0. 88 ; (2-3)当六列导叶可转、采用平调规律时:进口可转导叶的转角比为1.0,1级可转导 叶的转角比为〇. 90-0. 97, 2级可转导叶的转角比为0. 80-0. 94, 3级可转导叶的转角比为 0. 70-0. 91,4级可转导叶的转角比为0. 60-0. 88, 5级可转导叶的转角比为0. 60-0. 85 ; (2-4)当七列导叶可转、采用平调规律时:进口可转导叶的转角比为1.0,1级可转导 叶的转角比为〇. 90-0. 97, 2级可转导叶的转角比为0. 80-0. 94, 3级可转导叶的转角比为 0. 70-0. 91,4级可转导叶的转角比为0. 60-0. 88, 5级可转导叶的转角比为0. 60-0. 85,6级 可转导叶的转角比为〇. 60-0. 85 ; (3-1)当五列导叶可转、采用超调规律时:进口可转导叶的转角比为1.0,1级可转 导叶的转角比为〇. 94, 2级可转导叶的转角比为0. 87-0. 88, 3级可转导叶的转角比为 0. 81-0. 82,4级可转导叶的转角比为0. 75-0. 76 ; (3-2)当六列导叶可转、采用超调规律时:进口可转导叶的转角比为1.0,1级可转 导叶的转角比为〇. 94, 2级可转导叶的转角比为0. 87-0. 88, 3级可转导叶的转角比为 0. 81-0. 82,4级可转导叶的转角比为0. 75-0. 76, 5级可转导叶的转角比为0. 72-0. 75 ; (3-3)当七列导叶可转、采用超调规律时:进口可转导叶的转角比为1.0,1级可转 导叶的转角比为〇. 94, 2级可转导叶的转角比为0. 87-0. 88, 3级可转导叶的转角比为 0. 81-0. 82,4级可转导叶的转角比为0. 75-0. 76, 5级可转导叶的转角比为0. 72-0. 75,6级 可转导叶的转角比为〇. 76-0. 81。4.根据权利要求1、2或3所述的轴流压气机中可转导叶的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所述的根据轴流压气机整机压比设计可转导叶列数的具体的设计规则如下: 当轴流压气机整机压比为6-8时,可转导叶列数为3-4列; 当轴流压气机整机压比为9-12时,可转导叶列数为4-5列; 当轴流压气机整机压比为13-20时,可转导叶列数为5-6列。5.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轴流压气机中可转导叶的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所述 的根据轴流压气机整机压比设计可转导叶列数还包括以下规则: 当轴流压气机整机压比确定以后,对应的可转导叶列数为对应的是选择范围,当叶栅 负荷较低时,可转导叶列数选择下限值;当叶栅负荷较高时,可转导叶列数选择上限值。6. 根据权利要求1、2或3所述的轴流压气机中可转导叶的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 1所述的根据轴流压气机相对转速设计可转导叶列数的具体的设计规则如下: 当轴流压气机相对转速为1. 0时,可转导叶列数为0列; 当轴流压气机相对转速为0. 9时,可转导叶列数为2列; 当轴流压气机相对转速为0. 8时,可转导叶列数为4列; 当轴流压气机相对转速为0. 7时,可转导叶列数为5列; 当轴流压气机相对转速为0. 6时,可转导叶列数为6列。7. 根据权利要求1、2或3所述的轴流压气机中可转导叶的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 1所述的根据轴流压气机设计要求的流量调节变化率设计可转导叶列数的具体的设计规则 如下: 当流量调节变化率为10 %~13 %时,可转导叶列数为1列; 当流量调节变化率为10%~29%时,可转导叶列数为2列; 当流量调节变化率为10%~36%时,可转导叶列数为3列; 当流量调节变化率为10%~41 %时,可转导叶列数为4列; 当流量调节变化率为10%~45%时,可转导叶列数为5列; 当流量调节变化率为10%~48%时,可转导叶列数为6列; 当流量调节变化率为10%~50%时,可转导叶列数为7列; 当流量调节变化率为10%~58%时,可转导叶列数为16列。8. 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轴流压气机中可转导叶的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所述 的根据轴流压气机设计要求的流量调节变化率设计可转导叶列数的具体的设计规则还包 括: 根据可转导叶列数确定流量调节有效率: 可转导叶列数为1列时,对应的流量调节有效率为〇. 376%/Γ; 可转导叶列数为2列时,对应的流量调节有效率为0. 875%/Γ; 可转导叶列数为3列时,对应的流量调节有效率为1. 078%/Γ; 可转导叶列数为4列时,对应的流量调节有效率为1. 226%/Γ; 可转导叶列数为5列时,对应的流量调节有效率为1. 344%/Γ; 可转导叶列数为6列时,对应的流量调节有效率为1. 4%/Γ; 可转导叶列数为7列时,对应的流量调节有效率为1. 507%/Γ; 可转导叶列数为16列时,对应的流量调节有效率为1. 694% /Γ。
【专利摘要】轴流压气机中可转导叶的设计方法,本发明涉及一种可转导叶的设计方法。本发明为了解决全部导叶可转的轴流压气机机组设计制造复杂、调节控制复杂的问题。本发明首先根据轴流压气机整机压比、轴流压气机相对转速或者轴流压气机设计要求的流量调节变化率设计可转导叶的列数;确定可转导叶列数后,确定具体可转导叶;然后针对设计的可转导叶的列数和具体可转导叶设计具体可转导叶的转角规律;最后设计转角比。本发明适用于轴流压气机的设计制造。
【IPC分类】F04D29/54
【公开号】CN105402168
【申请号】CN201510845898
【发明人】薛恒, 王景生, 郑兰琴, 刘海旭, 戴博林, 叶东平, 冯永志, 李宇峰, 张宏涛
【申请人】哈尔滨汽轮机厂有限责任公司
【公开日】2016年3月16日
【申请日】2015年11月26日
当前第3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