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为中心、以偏心量为半径的轨迹圆。通过外环3的操作,外转子22的旋转中心Pb沿着作为前述轨迹圆的一部分的扇形状的圆弧从初期位置状态向最终位置状态移动。
[0023]外环3形成为大致圆环状,设有从其外周侧面的规定部位向直径方向外方以突出状形成的操作突出部31。此外,在外环3的内侧形成有成为正圆状的贯通孔的抱持内周部32。外环3经由前述操作突出部31被后述的操作机构操作而在转子室11内摆动。操作突出部31配置在前述操作室17内,能够在该操作室17内进行摆动。
[0024]前述抱持内周部32是作为圆形的内壁面形成的,抱持内周部32的内径与外转子22的外径大致相同,具体地说,抱持内周部32的内径比外转子22的外径稍大,以前述外转子22顺畅地旋转自如的方式具有余隙地插入抱持内周部32与外转子22之间。
[0025]外环3的抱持内周部32的直径中心位置与插入到该抱持内周部32的状态的外转子22的旋转中心Pb —致。外环3内装在栗壳1的转子室11内,能够在该转子室11内摆动。外环3通过后述的油压控制阀B以及操作阀C进行摆动操作。
[0026]操作突出部31上,在摆动方向的一方形成有第1受压面31a,在另一方形成有第2受压面31b (参照图1、图4、图5)。操作突出部31为在配置在了操作室17内的状态下操作突出部31将操作室17 —分为二的结构。而且,在操作室17内,将第1受压面31a所面对一侧的油压室作为第1油压控制室17a,将第2受压面31b所面对的一侧的油压室作为第2油压控制室17b。
[0027]此外,在操作室17中具备施力部件8 (参照图1)。该施力部件8弹性地推压外环3的第2受压面31b,使外环3以及外转子22平时为初期位置。此外,在与操作室17之间形成有与前述第1油压控制室17a连通的第1油路18a,并形成有与前述第2油压控制室17b连通的第2油路18b。
[0028]油压控制阀B由阀壳4,滑阀阀体5,和弹性部件6构成。油压控制阀B作为前述栗壳1的一部分组装在该栗壳1中而一体化。或者也可以使栗壳1和阀壳4为分别独立的部件。
[0029]在阀壳4的内部设有阀体通路41 (参照图1、图2等)。在阀体通路41的轴向一端侧形成有阀操作油路42。在此,阀体通路41是将轴向上与前述阀操作油路42连通的一侧作为阀体通路41的前方侧,将在轴向上与该阀操作油路42相反的一侧作为阀体通路41的后方侧。
[0030]滑阀阀体5配置在阀体通路41中,该滑阀阀体5沿着阀体通路41的轴向在前方侧和后方侧之间往返移动。前述阀操作油路42经由操作阀C与油栗A的排油端口 14 一侧的下游侧连通。滑阀阀体5在阀体通路41内的前方侧和后方侧之间往返。
[0031]在前述阀壳4且阀体通路41中形成有第1流入路43,第1流出路44,第2流入路45,第2流出路46,排放流路47,以及节流孔48(参照图1、图2)。而且,从前述阀体通路41的前方侧朝向后方侧依次形成第1流入路43,第1流出路44,排放流路47,第2流出路46,第2流入路45,以及节流孔48 (参照图1至图3等)。
[0032]第1流入路43和第2流入路45与连结在油栗A的排油端口 14 一侧与发动机之间的油回路9的下游的分歧流路91连通。第1流入路43和第2流入路45在阀壳4内分别从后述的组装操作阀C的共有油路49分歧(参照图2A、图2C)。
[0033]从油栗A排出的油平时能够向阀体通路41内流入。第1流出路44通过第1连通路92与油栗A的第1油压控制室17a连通。第2流出路46通过第2连通路93与油栗A的操作室17的第2油压控制室17b连通(参照图1)。此外,截面积被缩小的具有作为节流油路的功能的节流孔48通过前述第3连通路94与第2油压控制室17b连通。此外,第3连通路94为与前述第2连通路93合流的结构(参照图1)。
[0034]排放流路47与阀壳4的外部连通,起到了将油向外部排出的作用。向外部排出的油收容在油盘等中,再次向油栗A的吸油端口 13—侧返回。节流孔48与油栗A的第2油压控制室17b连通。
[0035]滑阀阀体5由连结轴54将前方阀部51,后方阀部52,以及中间阀部53隔开规定间隔地连结(参照图1、图2)。进而,从前方阀部51向轴向前方侧形成有受压轴55。此外,在后方阀部52的轴向后方侧形成有弹簧支撑轴56。前方阀部51,后方阀部52,中间阀部53成为了直径相同,与阀体通路41的内径大致相等,精度高的嵌合构造。
[0036]受压轴55能够滑动地插入在前述阀操作油路42内。而且,承受阀操作油路42内的油压,通过受压轴55进行滑动,滑阀阀体5在阀体通路41中滑动。在阀体通路41的后方侧收容有弹性部件6,滑阀阀体5向阀体通路41的前方侧弹性受力。此时,在滑阀阀体5的受压轴55不从阀操作油路42承受油压的状态下,滑阀阀体5位于阀体通路41的前方侦k将该状态作为滑阀阀体5的初期位置状态。
[0037]在滑阀阀体5的初期位置状态以及其它的任何位置,前方阀部51均不会关闭前述第1流入路43和前述第1流出路44 (参照图4、图5)。也就是说,如果后述的操作阀C连通,则第1流入路43和第1流出路44平时为打开状态,油平时从第1流入路43向阀体通路41内流入,使油平时从第1流出路44流出,能够持续向油栗A的第1油压控制室17a外加油压。
[0038]为了将滑动范围限制成滑阀阀体5不能够关闭第1流入路43和第1流出路44而设有限制机构4a。具体地说,在阀操作油路42中设置台阶部,限制滑阀阀体5的受压轴55的滑动范围。此外,作为前述限制机构4a,也有在阀体通路41的前方侧的适当的位置形成台阶部的情况。
[0039]前述第2流入路45以及前述第2流出路46成为了通过滑阀阀体5的中间阀部53而开闭的构造。因此,油从第2流入路45向第2流出路46的流动因阀体通路41内的滑阀阀体5的位置不同而成为连通以及非连通(隔断)的某一种状态。也就是说,能够或进行或停止油从第2流出路46向油栗A的第2油压控制室17b的流动(参照图4、图5)。
[0040]接着,以下表示滑阀阀体5的中间阀部53,第2流出路46,和排放流路47的尺寸以及位置关系的结构。
[0041]使滑阀阀体5的中间阀部53的轴向长度Ls比第2流出路46孔的轴向的长度Lh长(参照图2A、图3A),也就是Ls>Lh。
[0042]使油压控制阀B内的滑阀阀体5中的中间阀部53的轴向尺寸比第2流出路46的轴向尺寸Lh长。这样一来,前述中间阀部53能够完全封住第2流出路46。
[0043]而且,即使中间阀部53多少有些移动,第2流出路46也维持关闭状态,能够通过油的阻尼效果抑制涌动。而且,如上所述,能够存在将油密闭在第2油压控制室17b中的状态的时间帯(期间)(参照图3C )。
[0044]在该状态下,由于油是非压缩性流体,所以第2油压控制室17b的油起到了作为阻尼的作用。因此,能够抑制油栗工作中的微振动,降低振动及噪音。而且,即使中间阀部53多少有些移动,第2流出路46也维持关闭状态,能够通过油的阻尼效果抑制涌动。
[0045]此外,前述第2流出路46和前述排放流路47成为了通过前述滑阀阀体5在滑阀阀体通路41内的轴向移动而暂时收存在前述中间阀部53与前述前方阀部51之间的结构。在此,前述的第2流出路46和排放流路47暂时收存在中间阀部53与前方阀部51之间的结构是指在滑阀阀体5在滑阀阀体通路41中向后方侧移动的行程中,暂时存在第2流出路46和排放流路47共同位于中间阀部53与前方阀部51之间而成为连通状态的时候(参照图3D)。此外,收存结构只要是第2流出路46和排放流路57各自的一部彼此进入中间阀部53与前方阀部51之间即可(参照图3D)。
[0046]也就是说,若设形成在前述滑阀阀体5的中间阀部53与前述前方阀部51之间的空隙部的轴向上的间隔尺寸为Lt,设前述阀壳4的第2流出路46与排放流路47的轴向上的最小间隔尺寸为Lq,则Lt>Lq (参照图3A、图3D)。
[0047]根据这种结构,在滑阀阀体5进行移动的行程中,第2流出路46和排放流路47能够在中间阀部53与前方阀部51之间连通,能够将油从第2流出路46向排放流路47排出(参照图3D)。此外,此时第2流入路45和第2流出路46被中间阀部53隔断,油栗A的第2油压控制室17b内的油能够通过由第2连通路93,第2流出路46,和排放流路47构成的连通路而容易地排出(参照图5B)。这样一来,油栗A的外环3能够顺畅地转动,顺畅地进行排油量的变化(参照图3D、图5B)。
[0048]而且,进而随着油压增高,滑阀阀体5因油压产生的力逐渐高于弹性部件6的力而向滑阀阀体通路41的后方侧移动。第2流出路46被滑阀阀体5的中间阀部53关闭,油压不向油栗A的第2油压控制室17b传播。
[0049]接着,操作阀C用于对前述油压控制阀B进行操作控制(参照图1、图2等)。具体地说,操作阀C使用电磁阀C1。该电磁阀C1在阀壳7的内部
当前第2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