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气扇的接头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728068阅读:452来源:国知局
换气扇的接头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 本实用新型关于一种换气扇,特别是关于一种换气扇的接头结构。
【背景技术】
[0002]图1是现有技术的换气扇接头结构的示意图,以中国专利ZL201010130174.1为例进行说明。为减小蜗牛壳(图中未示)出风口(图中未示)与接头400进风口 403之间的段差,使蜗牛壳出风口吹出的风被顺畅地引导穿过接头进风口 403,换气扇(图中未示)的接头400内装有进风口 215与蜗牛壳出风口形状相同从而形成直通结构的导风结构210。接头400和导风结构210之间的连接通过开口与卡位的卡合完成。具体地说,接头400壁上设有复数个开口 401,导风结构210的出风口 212的外侧周围设置复数个卡位214。当将导风结构210卡入到接头400的一定位置时,卡位214端部卡入接头400内的开口 401内。通过卡位214的弹性作用,导风结构210被固定在接头400内。
[0003]【背景技术】中的换气扇接头400,导风结构210的卡位214需卡入开口 401内,但是因为卡位214与开口 401之间需留有装配间隙,所以当换气扇运行时,风机(图中未示)产生的风流动到导风结构210的出风口 212处,可以从卡位214与开口 401之间的装配间隙漏出,导致风量降低,且突然扩散的风导致噪音增大。
【实用新型内容】
[000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防止风量降低,且降低噪音的换气扇的接头结构。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换气扇的接头结构,包括:接头和安装在接头内部的导风结构,所述导风结构通过安装结构安装在所述接头内部,所述安装结构由位于所述导风结构的进风口折边外侧的第一部分和位于所述接头内侧的第二部分组成,所述的安装结构位于所述接头与所述导风结构各自的进风口之间。
[0006]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既防止风量降低,又降低噪音。
【附图说明】
[0007]图1是现有技术的换气扇的接头结构示意图;
[0008]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的换气扇的分解示意图;
[0009]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的接头的示意图;
[0010]图4A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的导风结构的示意图之一;
[0011]图4B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的导风结构的示意图之二 ;
[0012]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的接头和导风结构安装的示意图;
[0013]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的接头和导风结构安装的纵向截面图;
[0014]图7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例接头和导风结构安装的示意图;
[0015]图8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三实施例接头和导风结构安装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6]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的换气扇的分解示意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的接头的示意图;图4八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的导风结构的示意图之一;图4B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的导风结构的示意图之二;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的接头和导风结构安装的示意图;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的接头和导风结构安装的纵向截面图。
[0017]如图2-图6所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一种换气扇的接头结构10,包括:接头20和安装在接头20内部的导风结构30,导风结构30通过安装结构40安装在接头20内部,所述安装结构40由位于所述导风结构30的进风口 31周围的折边302外侧的第一部分和位于所述接头20内侧的第二部分组成,所述的安装结构40位于所述接头20的进风口201外侧与所述导风结构30的进风口 31内侧之间。
[0018]再者,本第一实施例和后述第二、第三实施例中,安装结构40设于左右两处,但其数量和位置不受本实施例的限制。
[0019]如【背景技术】ZL201010130174.1的导风结构210 (参考图1),本实施例的导风结构30设有与盖着风机52的蜗牛壳50的出风口 51形状一致的进风口 31和圆形的出风口 32两部分,本实施例中,导风结构30的进风口 31和蜗牛壳50的出风口 51 —样设置成下方为弧形上方为方形,且导风结构30的进风口 31和与进风口 31相对设置的出风口 32之间从风机52平滑过渡连接。因此风机52产生的风从出风口 51顺畅吹向导风结构30的进风口31,不会和导风结构30的进风口 31的内壁发生碰撞,也就不会产生乱流等。也就是说,消除了出风口 51和进风口 31由于形状不同而导致的阻碍,风可以顺畅地从出风口 51吹向进风口 31。
[0020]此外,安装结构40位于所述接头20的进风口 201外侧与所述导风结构30的进风口 31内侧之间,也就是说,安装结构40位于从蜗牛壳50出风口 51到导风结构30再到接头20出风口 202的风流动的风路的外侧,既不会阻挡风路内侧,减小风路内侧的截面积,且因为风不会撞上安装结构40,所以不会从安装结构40中的开口 23漏出。
[0021]具体而言,上述的安装结构40的第一部分为设于所述导风结构30进风口 31折边302外侧的弹性的卡爪42,上述安装结构40的第二部分为设于所述接头20内壁上、带开口23的钩部22,所述卡爪42靠接头20内壁的一侧设有卡入所述开口 23内的突块33。
[0022]当将导风结构30卡入接头20内时,导风结构30的出风口 32伸入接头20内,导风结构30的进风口 31折边302外侧的弹性卡爪42上的突块33接触接头20内壁上的钩部22,卡爪42受到钩部22的压力向导风结构30内侧弹性形变,当将导风结构30继续卡入到接头20的一定位置时,突块33进入到钩部22的开口 23处,通过卡爪42的弹性作用,卡爪42上的突块33向导风结构30外侧恢复原来的形状卡入钩部22的开口 23内,这样导风结构30被确实地固定在接头20内。
[0023]当然,安装结构40并不限于上述方式,无论是什么方式,只要能够把安装结构40设置在从蜗牛壳50出风口 51到导风结构30再到接头20出风口 202的风路的外侧,从而避免漏风就可以了。安装结构40的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既可以卡合,也可以使用其他方式,如铆合或者螺丝固定等方法。
[0024]再如图5所示,所述接头20的进风口 201的角的形状为圆角方形,其上侧的两个圆角24与其下侧的两个圆角25的圆弧半径长短不一致,所述导风结构30的进风口 31折边302的形状配合所述接头20进风口 201的形状设置。
[0025]为了减小蜗牛壳50出风口 51与接头20进风口 201之间的段差,导风结构30进风口 31的形状和蜗牛壳50出风口 51设置成一样(如前文所述,设置成下方为弧形的方形状)。如果导风结构30上下倒装的话其进风口 31形状就和蜗牛壳50的出风口 51形状不一样了,这样就达不到风路顺畅的效果了。所以通过使接头20的进风口 31上侧的两个圆角24与其下侧的两个圆角25的圆弧半径长短不一致,导风结构30的进风口 31折边302的形状配合接头20进风口 201的形状设置,即导风结构30的进风口 31折边302上侧的两个圆角241与其下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