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容量旋转压缩机的制作方法_2

文档序号:9991453阅读:来源:国知局
[0047]如图1-图13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变容量旋转压缩机100,包括壳体1、副轴承14、盖板15、控制阀6及气缸组件。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变容量旋转压缩机100还包括电机2、曲轴3、储液器4及主轴承8,其中主轴承8设在气缸组件的上方,电机2驱动曲轴3转动以使变容量旋转压缩机100进行工作。
[0048]具体而言,如图1和图3所示,壳体I上设有第一吸气口 11、第二吸气口 12和排气口 24,第一吸气口 11与储液器4连通。可以理解的是,储液器4内的低压气体可以从进入到第一吸气口 11内。第二吸气口 12适于与切换装置5相连,切换装置5控制第二吸气口 12吸入高压气体、中压气体或者低压气体。例如,在图1所示的示例中,切换装置5上分别与高压通气管51、中压通气管52及低压通气管53相连,高压通气管51内通入高压气体,中压通气管52内通入中压气体,低压通气管53内通入低压气体。需要说明的是,高压气体、中压气体及低压气体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是相对的压强概念,也就是说,切换装置5可以控制第二吸气口 12吸入三种不同压力的气体,三种不同压力的气体中压强最高的为高压气体、压强较高的为中压气体、压强最低的为低压气体。
[0049]盖板15设在副轴承14的下方且与副轴承14之间限定出吸气腔16和排气腔17 (图未示出),吸气腔16与第二吸气口 12连通,由此第二吸气口 12吸入的气体可以进入到吸气腔16中,由于切换装置5控制第二吸气口 12吸入高压气体、中压气体或者低压气体,因此也就可以通过控制切换装置5向吸气腔16中通入高压气体、中压气体或者低压气体。
[0050]控制阀6可以用于控制排气腔17和吸气腔16连通或断开,控制阀6可竖向(如图1、图3-图8所示的上下方向为竖向)移动地设在移动通道7内。例如,如图1、图3-图8所示,移动通道7沿上下方向延伸,控制阀6可以沿上下方向在移动通道7内移动。移动通道7的两端分别与第一吸气口 11和吸气腔16连通,第二吸气口 12吸入高压气体或中压气体时,第二吸气口 12吸入高压气体或中压气体时,控制阀6移动以导通排气腔17和吸气腔16。
[0051]在图3-图8所示的示例中,移动通道7的上端与第一吸气口 11连通(如图3所示),第一吸气口 11与储液器4连通,第一吸气口 11吸入低压气体,移动通道7的下端与吸气腔16连通。当第二吸气口 12吸入高压气体或中压气体时,从第二吸气口 12吸入的高压气体或中压气体进入吸气腔16,也就是说,控制阀6下端的气体压力大于其上端的气体压力,由此控制阀6在其上端和其下端压力差的作用下向上移动,从而可以导通吸气腔16与排气腔17 (如图4和图7所示)。当第二吸气口 12吸入低压气体时,从第二吸气口 12吸入的低压气体进入吸气腔16,此时在控制阀6的两端均为低压气体,即控制阀6的两端的压力平衡,控制阀6在自身重力的作用下沿着移动通道7向下移动,从而可以将吸气腔16与排气腔17断开(如图6和图8所示)。
[0052]气缸组件设在副轴承14的上方,气缸组件包括上气缸9、下气缸13和中隔板10,上气缸9具有上气缸吸气口(图未示出)、上气缸排气口(图未示出)和滑片槽(图未示出),下气缸13具有下气缸吸气口 21和下气缸排气口(图未示出)。上气缸吸气口与吸气腔16连通,在图4、图6-图8所示的示例中,上气缸吸气口通过流通通道22与吸气腔16连通,由此上气缸吸气口可以通过流通通道22及吸气腔16与第二吸气口 12连通,从而上气缸的吸气口可以吸入高压气体、中压气体或低压气体,滑片槽与壳体I内的空间连通。下气缸吸气口 21与第一吸气口 11连通,下气缸吸气口 21可以吸入低压气体,下气缸排气口与排气腔17连通,当排气腔17与吸气腔16连通时,下气缸排气口可以通过排气腔17与吸气腔16连通。
[0053]下面参考图1-图8来说明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变容量旋转压缩机100的不同的工作模式。
[0054]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变容量旋转压缩机100可以包括三种不同的工作模式,分别为单缸模式、双级喷气模式及双缸模式,通过下面的描述来说明上述三种不同的模式的工作原理及过程。
[0055]当切换装置5切换至高压通气管51时,第二吸气口 12与高压通气管51连通,第二吸气口 12吸入高压气体,而后高压气体进入吸气腔16,由此设在移动通道7内的控制阀6的上端为低压气体,控制阀6的下端为高压气体,控制阀6在压差的作用下向上移动,此时吸气腔16与排气腔17导通。上气缸吸气口与吸气腔16连通而吸入高压气体,上气缸排气口处也为高压气体,因此上气缸9空转;下气缸吸气口 21与第一吸气口 11连通而吸入低压气体,下气缸排气口通过排气腔17与吸气腔16连通(如图4和图7所示),由此下气缸排气口处为高压气体,也就是说,下气缸13可以将吸入的低压气体压缩成高压气体排出,因此变容量旋转压缩机100中仅下气缸13工作,此时变容量旋转压缩机100的工作模式为单缸模式。
[0056]当切换装置5切换至中压通气管52时,第二吸气口 12与中压通气管52连通,第二吸气口 12吸入中压气体,而后中压气体进入吸气腔16,由此设在移动通道7内的控制阀6的上端为低压气体,控制阀6的下端为中压气体,控制阀6在压差的作用下向上移动,此时吸气腔16与排气腔17导通。上气缸吸气口与吸气腔16连通而吸入中压气体,下气缸吸气口 21与第一吸气口 11连通而吸入低压气体,下气缸排气口通过排气腔17与吸气腔16连通,而上气缸吸气口与吸气腔16连通,由此下气缸排气口与上气缸吸气口连通(如图4和图7所示),也就是说,下气缸13从下气缸吸气口 21吸入低压气体并将其压缩成中压气体而后从下气缸排气口排出,从下气缸排气口排出的中压气体与从第二吸气口 12吸入的中压气体混合并通过上气缸吸气口进入上气缸9内进行二次压缩,压缩成的高压气体从上气缸排气口排出,此时变容量旋转压缩机100的工作模式为双级喷气模式。
[0057]当切换装置5切换至低压通气管53时,第二吸气口 12与低压通气管53连通,第二吸气口 12吸入低压气体,而后低压气体进入吸气腔16,由此设在移动通道7内的控制阀6的上端为低压气体,控制阀6的下端也为低压气体,控制阀6的两端的压力平衡,控制阀6在自身重力的作用下向下移动,此时吸气腔16与排气腔17断开(如图6和图8所示)。上气缸吸气口与吸气腔16连通而吸入低压气体,上气缸9可以将吸入的低压气体压缩成高压气体,即上气缸9正常工作;下气缸吸气口 21与第一吸气口 11连通而吸入低压气体,下气缸13将低压气体压缩成高压气体从下气缸排气口排出,即下气缸13正常工作。此时变容量旋转压缩机100的工作模式为双缸模式。
[0058]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变容量旋转压缩机100,通过设有的切换装置5以控制不同压力的气体进入吸气腔16,并同时通过控制阀6以控制排气腔17和吸气腔16连通或断开,由此可以使变容量旋转压缩机100切换成不同的工作模式,从而可以满足不同环境温度对于系统的制冷/热量的要求,提高变容量旋转压缩机100的能效。
[0059]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如图12-图13所示,控制阀6的外表面设有第一密封圈63,由此可以将控制阀6两端的空间隔断以避免控制阀6两端的气体连通而影响控制阀6两端的气体压力差。可选地,第一密封圈63为间隔开的多个,由此可以进一步地提高控制阀6与移动通道7之间的密封性,从而提高控制阀6的控制准确性。例如,如图12-图13所示,第一密封圈63为两个,且分别设置在控制阀6的两端的端部。
[0060]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如图3-图8所示,控制阀6可以包括阀体61和弹性件62,弹性件62的上端抵在中隔板10或者下气缸13上,弹性件62的下端抵在阀体61上以向下常推动阀体61,由此可以进一步保证控制阀6的阀体61能够顺利向下移动到位。可选地,如图7和图8所示,控制阀6可以形成为柱形阀,由此可以使控制阀6的结构简单。
[0061]进一步地,如图12-图13所示,控制阀6的阀体61的顶部可以设有盲孔611或者凸起612,弹性件62的下端与盲孔611或凸起612配合,由此便于弹性件62的安装,同时也可以将弹性件62限位在阀体61的中心位置以保证弹性件62对阀体61施加正压力而避免阀体61在向下移动过程中发生倾斜。在图12所示的示例中,控制阀6的阀体61的顶部设有盲孔611,弹性件62为弹簧,弹性件62的下端面与盲孔611的底壁相抵,由此可以使弹性件62竖直向下(如图12-图13所示的上下方向为竖直方向)推动阀体61 ;在图13所示的示例中,控制阀6的阀体61的顶部设有凸起612,例如弹性件62为弹簧时,弹性件62的下端可以穿过凸起612并使弹性件62的下端面与阀体61的位于凸起612两侧的上端面相抵,由此可以使弹性件62竖直向下推动阀体61。
[0062]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如图4和图5所示,控制阀6的外周壁与移动通道7的内周壁之间的间隙d为3-30um(微米),由此可以保证阀体61的密封性以防止阀体61两端的气体流通,也可以保证阀体61在竖直方向上可以顺利地上下移动。例如,在图7-图8所示的示例中,控制阀6形成为柱形阀,控制阀6可以利用间隙d (如
当前第2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