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抑制给水泵推力轴承非工作面烧损的装置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10154104阅读:769来源:国知局
一种抑制给水泵推力轴承非工作面烧损的装置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抑制给水栗推力轴承非工作面烧损的装置,应用于采用平衡鼓和推力轴承联合平衡多级离心给水栗轴向的推力平衡系统,尤其适用转速高于3000η/min的多级离心给水栗。
【背景技术】
[0002]离心给水栗在运转时,由于水流作用在叶轮表面上的不平衡力,以及水流流过叶轮后产生的压力差,即叶轮后面的压力要大于叶轮前面的压力,会产生较大的轴向作用力A作用在栗轴上,力的方向指向叶轮的进口。如果不加以限制的话,该轴向作用力将推动给水栗的转子部分在栗轴轴向上发生窜动,造成零件损坏。
[0003]为平衡这种指向进水口的轴向作用力,德国KSB生产的CHT型给水栗、瑞士苏尔寿生产的HPT型给水栗、以及我国上海、沈阳等水栗厂引进国外技术生产的高速给水栗均采用平衡鼓+双向止推轴承的平衡技术,如图1所示,平衡鼓44固定套装在栗轴41上以随栗轴一同转动,在平衡鼓44与平衡套45之间保持设定的动静间隙,平衡鼓44的前面设有末级叶轮46的后腔室47,水流经过给水栗中的叶轮加压后进入后腔室47中,后腔室47为高压腔。平衡鼓44的后方具有平衡腔43,末级叶轮46的后腔室47中的高压液体会经平衡鼓44与平衡套45之间的间隙进入平衡腔43中,而平衡腔43则通过平衡管42与给水栗的进水口9连通,进水口9与进水腔8连通。由于给水栗的进水口的压力较低,导致平衡腔43的内部压力也较低,平衡腔为低压腔。在高压腔中的高压流体和低压腔中的低压流体的合力作用下,形成作用在平衡鼓上的压力差,该压力差形成与上述的轴向作用力A的方向相反的轴向平衡作用力F,该轴向平衡作用力F可以抵消或削弱上述的轴向作用力A。
[0004]上述的轴向平衡作用力F主要取决于高压腔和低压腔之间的压力差以及平衡鼓的几何形状。通常情况下,在给水栗出厂后,平衡鼓的几何形状基本就确定了,一般不会发生改变,这样一来,平衡鼓所产生的轴向平衡作用力基本上就直接由高压腔和低压腔的压力差决定了,而高压腔和低压腔的压力差在实际工作中不断变化,稳定性差,无法保证作用在平衡鼓上的轴向平衡作用力的大小,无法使得轴向平衡作用力与轴向作用力A抵消。这就使得轴向作用力A依然会作用在双向推力轴承上,特别是在栗组启停、升速过程中,更容易出现由于轴向作用力较大导致双向推力轴承的非工作面承压过大,双向推力轴承的非工作面轴瓦温升较高,容易出现烧损。给水栗为热力发电热力循环过程中的重要设备,其作用相当于人体的心脏,是热力循环的必要设备,所以需要保证给水栗的安全运行,需要防止给水栗的推力轴承非工作面温升过高导致非工作面烧损的问题。
[0005]在授权公告号为CN101691871B的中国发明专利中公开了一种应用在栗上的轴向力平衡装置,该轴向力平衡装置包括平衡回水管道,该平衡回收管道的一端经回水孔与进水管架上的进水腔连通、另一端则与设置在平衡鼓后方的密封腔连通,在回水孔处设置调节装置,以调节回水孔的过流面积,进而控制密封腔的压力,且在与密封腔相通的引管上安装有压力表以监测密封腔中的流体压力,使用时,可以根据压力表上显示的密封腔中的流体压强,通过调节装置调整回水孔的过流面积,进而调整密封腔中的流体压强,进而有目的的对作用在平衡鼓上的轴向平衡作用力进行调整,使得尽可能的抵消流体通过叶轮作用在栗轴上的轴向作用力,降低推力轴承承受的轴向力,减少发热烧损等故障的发生。
[0006]但上述轴向力平衡装置中,首先由人工通过压力表检测密封腔压强,再由人工进行调整,这就需要专人监控压力表和进行调节装置的调整,人工成本较高,工人劳动强度较大。而由工人手动对其进行调整的做法,主要依靠工人的经验进行调整,调整效果差,调整效率低。

【发明内容】

[0007]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抑制给水栗推力轴承非工作面烧损的装置,以提高给水栗运行的安全可靠性,克服给水栗原有轴向推力平衡装置的缺点,抑制推力轴承非工作面烧损,解决推力轴承非工作面瓦片温度偏高问题。
[0008]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抑制给水栗推力轴承非工作面烧损的装置的技术方案是:给水栗轴向力平衡装置,包括用于与给水栗的平衡鼓处的平衡腔连通的平衡管,平衡管上设有压力调节结构,压力调节结构包括可改变平衡管通流面积大小的阀芯,所述的轴向力平衡装置还包括压力平衡器,压力平衡器包括壳体,壳体上设有用于与所述平衡腔连通的取压腔,壳体上往复移动装配有用于与所述阀芯传动连接的驱动件,驱动件上具有供取压腔中的流体作用在其上的承压面,壳体上还设有与驱动件传动连接的弹性机构,弹性机构向驱动件施加的第一作用力的方向与取压腔中的流体向驱动件施加的第二作用力的方向相反,在第一作用力克服第二作用力控制驱动件移动时驱动件驱动阀芯移动以缩小平衡管通流面积、在第二作用力克服第一作用力控制驱动件移动时驱动件驱动阀芯移动以扩大平衡管通流面积。
[0009]所述的取压腔沿直线或弧线延伸,所述的驱动件包括沿取压腔延伸方向往复移动的驱动板,所述驱动件的承压面设置在驱动板上。
[0010]所述的取压腔沿直线延伸,取压腔由沿直线延伸的波纹管连接套、封堵在波纹管连接套一开口端的端盖及封堵在波纹管连接套另一开口端并随该开口端一同动作的所述驱动板围成,所述端盖上设有用于连通所述平衡腔和取压腔的取压孔。
[0011]所述的弹性机构为压簧,压簧的一端顶压在所述的驱动板上、另一端顶压在所述壳体上设有的压簧支撑板上。
[0012]所述的压簧支撑板沿所述取压腔的延伸方向位置可调的装配在所述壳体上。
[0013]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抑制给水栗推力轴承非工作面烧损的装置在使用时,由于平衡腔与压力平衡器的取压腔连通,取压腔可以感受平衡腔内部的压强变化,当平衡腔内部流体的压强变大时,取压腔内部流体的压强也随之变大,取压腔中流体向驱动件施加的第二作用力大于弹性机构向驱动件施加的第一作用力时,驱动件带着阀芯移动以扩大平衡管的通流面积,实现对平衡腔内部流体压强反向迅速调整;相反的,当平衡腔内部流体的压强变小时,取压腔内部流体的压强也随之变小,取压腔中流体向驱动件施加的第二作用力小于弹性机构向驱动件施加的第一作用力时,驱动件带着阀芯移动以缩小平衡管的通流面积,实现对平衡腔内部流体压强的反向迅速调整。这样一来,压力平衡器可以根据平衡腔中内部流体压强发生变化,快速的控制压力调节结构对平衡管的通流面积进行调整,以使得平衡腔中的内部流体的压强向与所述变化方向相反的趋势变化,进而使得平衡腔中的内部流体压强基本稳定,保证整个平衡装置的稳定性,有效抵消流体通过给水栗的叶轮施加在栗轴上的轴向作用力,降低给水栗的推力轴承承受的轴向作用力,有效抑制推力轴承非工作面上因承受较大作用力而出现的温升、烧损等问题,延长推力轴承的使用寿命。
[0014]进一步的,取压腔沿直线或弧线延伸,而驱动件中的驱动板沿取压腔延伸方向移动,这可以简化压力平衡器的整体结构,降低压力平衡器的设计、制造成本。
[0015]进一步的,取压腔由波纹管连接套、端盖及驱动板围成,便于保证取压腔的有效密封,不需要在压力补偿器上设置过多的密封,这样可以降低对压力补偿器的生产成本。同时,利用波纹管连接套引导驱动板沿直线往复移动,可以实现对驱动板的移动导向。
[0016]进一步的,压力调节结构为闸阀,驱动板通过传动杆可以直接与闸阀的阀芯传动连接,当驱动板沿直线往复移动时,传动杆可带着阀芯同样沿直线往复移动,通过控制闸阀的阀口开度以实现对平衡管通流面积的调整。闸阀结构简单,便于实现对阀芯的控制。
[0017]进一步的,弹性机构采用压簧,结构较为简单,生产及维护均较为方便。
[0018]进一步的,将压簧支撑板可调的装配在壳体上,这样可以根据实际需要改变压簧支撑板的位置,进而可以改变压簧的压缩量,调整压簧的预应力,扩大压力平衡器的应用范围。
【附图说明】
[0019]图1是现有的带有平衡鼓的给水栗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0020]图2是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安装有轴向力平衡装置的给水栗的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3是2图1中压力平衡器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2]如图2、图3所示,一种给水栗的实施例,该实施例中的给水栗包括栗轴1,栗轴上设有轴向力平衡装置,轴向力平衡装置包括固设在栗轴1上的平衡鼓4,平衡鼓4外设有平衡套5,在平衡鼓和平衡套之间设有动静间隙,此处的平衡鼓4跟随栗轴一同转动,在平衡鼓4的前方设有末级叶轮6、后方设置有平衡腔3,在末级叶轮6的后方设有后腔室7,后腔室7为高压腔,高压腔中的流体会经动静间隙进入平衡腔3中,平衡腔3通过平衡管2与给水栗的进水口 9连通,进水口 9与进水腔室8对应连通。
[0023]同时,为调整平衡腔3中的流体压强变化,在平衡管2上设有压力调节结构11,该压力调节结构11包括可改变平衡管2通流面积大小的阀芯,与现有技术不同的是:本实施例中的轴向力平衡装置还包括压力平衡器12,该压力平衡器可以根据平衡腔3内部流体压强的变化控制阀芯移动进而调整平衡管的通流面积,此处的压力平衡器12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