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用减震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542111阅读:8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车辆用减震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车辆用减震器,在该车辆用减震器中,通过设置在外管的开口部上的滑动导向筒,把内管插入到外管内,在内管上端部的外周设有在外管内滑动的活塞,用活塞在活塞的上下分隔成2个空气室。
背景技术
在小排气量的小轮摩托车(scooter)等中使用的前轮减震器,从成本方面考虑,安装一种简易减震器(所谓润滑脂减震器)。在该简易减震器中,在车轮侧内管的前端部外周,设置由Duracon(注册商标)等硬质合成树脂构成的活塞,而且,在车体侧外管的开口部内周,设置由Duracon(注册商标)等硬质合成树脂构成的滑动导向筒,利用活塞和滑动导向筒来对车轮侧的内管进行导向,并在活塞的外周和外管的内周、以及滑动导向筒的内周和内管之间,充填润滑用油脂。
该减震器利用活塞和外管、以及内管和滑动导向筒之间的磨擦来产生衰减力,并且,为了保持适当的润滑,在活塞和外管之间、以及滑动导向筒和内管之间充填润滑用油脂。
外管内的用活塞分隔的上下空气室,随着内管在外管内的进退而压缩或膨胀。
在这种减震器中,尤其在滑动导向筒或活塞由合成树脂形成的情况下,对滑动导向筒或活塞的温度膨胀进行估计后,在内管和滑动导向筒之间、外管和活塞之间,设置较大的间隙。而且,在滑动导向筒的内周或活塞的外周涂敷油脂,但并不密封,其结果,外管内的活塞的下气室在一定程度上处于与外部空气连通的状态,并且,外管内的活塞上下的气室也处于连通状态。
其结果,尤其是在外管安装于车体侧、内管安装于车轴上的倒立式减震器中,存在有这样的问题,即,内管上容易粘附泥,在拉伸行程中外管内的上气室膨胀时,通过上气室的负压或减压,该泥经过下气室被吸入到滑动导向筒的内周,对滑动导向筒和内管的滑动面造成损伤。
并且,在实公昭57-19358(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这样的技术设置使缓冲筒内和外部空气连通的小孔,使通过减震器的上下活动而被压缩和膨胀的减震筒内空气经小孔出入,从而起到减震作用或者完全排除通气阻力。
再者,在专利文献1的减震器中,设有对拉伸方向的底部进行缓冲的减震弹簧11,但也有这样一种减震器,它不使用这种减震弹簧11,而是把悬挂弹簧的两端部卷绕并固定到外管侧和内管侧的筒状弹簧支架上,利用该悬挂弹簧来对伸展方向的底部进行缓冲。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减震器,该减震器通过设置在外管的开口部的滑动导向筒,把内管插入到外管内,并在内管的上端部外周设有在外管内滑动的活塞,利用该活塞,在外管内的活塞上下分隔成2个气室,在内管上端部和外管上部分别固定筒状的弹簧支架,在该筒状弹簧支架的外周分别卷绕悬挂弹簧的各端部。该减震器具有结构简单且廉价的排气通道。
本发明的减震器,通过设置在外管的开口部的滑动导向筒,把内管插入到该外管内,并在该内管的上端部外周设置在该外管内滑动的活塞,利用该活塞在该活塞的上下分隔成2个气室,在该内管的上端部和上述外管的上部分别设置筒状的弹簧支架,在该筒状弹簧支架的外周分别卷绕悬挂弹簧的上下各端部,其特征在于在上述内管上端部的弹簧支架中形成排气通道,并使上述活塞的上气室通过该排气通道和该内管的内部,与外部相连通。


图1是表示将减震器局部剖开的正视图。
图2是表示图1的悬挂弹簧的支承结构的剖视图。
图3是表示下弹簧支架周围的剖视图。
图4是表示上弹簧支架周围的剖视图。
图5表示下弹簧支架,(A)是剖视图,(B)是侧视图。
图6表示上弹簧支架,(A)是剖视图,(B)是俯视图,(C)是侧视图。
图7是表示图1的滑动导向筒周围的剖视图。
图8是表示滑动导向筒的立体图。
图9表示滑动导向筒,(A)是正视图,(B)是沿B-B线的剖视图,(C)是沿C-C线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图1的减震器10用作小排气量的小轮摩托车等的前轮用减震器,在由车体侧支承的转向轴1上,通过上下支架2、3安装车体侧的外管11。在减震器10中,在外管11的开口部内周,设有由Duracon(Polypastic公司的商标)等工程塑料等硬质合成树脂构成的滑动导向筒13,利用该滑动导向筒13引导插入到外管11内的内管12。
并且,如图2所示,在减震器10中,在内管12的上端部外周设有在外管11的内周滑动的合成树脂制活塞14,利用该活塞14,在外管11内的活塞14的上下分隔成2个气室15A、15B。
减震器10构成在内管12的前端部外周设置的活塞14和外管11的内周、以及在外管11中设置的滑动导向筒13的内周和内管12的外周之间,充填了润滑用油脂的油脂减震器。也就是说,减震器10利用活塞14的外周和外管11的内周、以及内管12和滑动导向筒13之间的磨擦来产生衰减力,并利用在活塞14的外周和外管11的内周、以及在内管12和滑动导向筒13之间充填的油脂,来保持其适当的润滑。
在减震器10中,把插入安装在外管11的开口部内周的滑动导向筒13的基端大径部13A,抵接到外管11的开口端大径部内周的台阶部;把位于该基端大径部13A的端面上的挡圈15,利用固定在外管11的开口端大径部内周上的止动圈16进行固定;并将防尘密封17覆盖在外管11的开口端大径部的外周上,使防尘密封17的油封唇17A和防尘密封唇17B,与内管12的外周紧密接合(图7)。
在减震器10中,在内管12的上端部和外管11的上部分别设置筒状的弹簧支架21、22,在弹簧支架21、22的外周分别卷绕安装悬挂弹簧23的各端部。
以下,分别对(A)外管11的上气室15A用的排气结构,以及(B)滑动导向筒13的油脂循环结构进行说明。
(A)外管11的上气室15A用排气结构如图3所示,在减震器10中,在内管12上端部的下弹簧支架21中形成排气通道31,使活塞14的上气室15A通过排气通道31和内管12的内部而与外部连通。
如图5所示,在弹簧支架21中,把圆环状法兰32的下部的嵌合轴33插入到内管12的上端内径部内,并把法兰32抵接到内管12的上端面,并且,在法兰32上部的弹簧卷绕部34的周向的一部分(在直径方向上相对的2个圆弧部)设置的螺旋沟槽34A上,卷绕悬挂弹簧23的下端部。
在弹簧支架21中,形成有横跨嵌合轴33~弹簧卷绕部34全长的空心部31A,而且,在与外管11的上气室15A靠近的嵌合轴33的上端面上,形成有连通内外周的沟槽状连通部31B(也可以是孔状连通部),由空心部31A和连通部31B形成排气通道31。外管11的上气室15A,通过弹簧支架21的排气通道31(空心部31A,连通部31B)、内管12的内部以及设置在内管12下部的排水孔12A,与外部连通。
而且,12B是制动拉索的导向支板,12C是保护器安装用撑杆,12D是制动器止动部,分别焊接固定到内管12的下部外周上。
在内管12的上部外周,安装有外径比外管11的内周小的金属制套环24;在插入到内管12的上端内径部的弹簧支架21的嵌合轴33、内管12、和套环24上分别设置的穿通孔中,串刺状地插入有固定销25。弹簧支架21在把法兰32抵接到内管12的上端面上的状态下,在轴向和旋转方向两个方向上,被固定销25固定。并且,活塞14嵌合安装到内管12的上端部外周,夹持在弹簧支架21的法兰32和套环24之间。在活塞14的上端面上形成有嵌合法兰32的环状凹部,活塞14的下端面位于套环24的上端面上。
在弹簧支架21的上端面上设有冲击缓冲橡胶27,在该弹簧支架21和冲击缓冲橡胶27之间设有合成树脂制套环26。冲击缓冲橡胶27与上弹簧支架22的端面对接,并能够限制外管11和内管12的最大压缩行程。
如图4所示,在减震器10中,把盖28的外周焊接固定到外管11的上端部,由该盖28对外管11上部的上弹簧支架22进行背面支承。在上弹簧支架22和盖28之间形成排气通道41,使外管11的上气室15A通过排气通道41,与外部连通。
如图6所示,在弹簧支架22中,把圆环状法兰盘42上部的头部43插入到盖28的内径部,在盖28和头部43之间留有间隙41,并将在头部43外周的一部分设置的凸部43A与在盖28的内周设置的止转凹部28A(未图示)相结合,使之停止旋转。并且,在弹簧支架22中,在把法兰22抵接到盖28的下端面上的状态下,在法兰42下部的弹簧卷绕部44的周向一部分(在直径方向上对置的2个圆弧部)设置的螺旋沟槽44A中,缠绕悬挂弹簧23的上端部。
在弹簧支架22中,在法兰42上面的周向的多个位置(例如3个位置),具有通气沟槽41B,该通气沟槽41B从头部43的外周侧向半径方向的外方延伸,在靠近外管11内周的该法兰42的外周开放。弹簧支架22中,由间隙41A和通气沟槽41B形成排气通道41。外管11的上气室15A,通过弹簧支架22的排气通道41(间隙41A,通气槽41B),与外部连通。
而且,在弹簧支架22的头部43~弹簧卷绕部44的中心部,螺合安装有插通在上托架2上的固定螺丝4,把上托架2固定到外管11的盖28的上端面上。
并且,在外管11外周的轴向一部分(中间部)焊接固定有安装管11A,下托架3焊接固定到安装管11A外周的中间部。通过安装管11A的存在,来防止用于将下托架3安装到外管11上的焊接变形触及活塞14滑动的外管11的内周。
并且,分别卷绕在下弹簧支架21和上弹簧支架22上的悬挂弹簧23起到回弹缓冲弹簧的作用,用于限制外管11和内管12的最大伸长行程,在最大伸长时防止滑动导向筒内管13的上端面冲击套环26的下端面。
所以,根据本实施例,获得以下作用效果。
a、由于“在内管12的上端部的弹簧支架21上形成排气通道31,并使活塞14的上气室15A通过排气通道31和内管12的内部,与外部相连通”,所以当减震器10伸长时,在内管12从外管11内退出后,外管11内的活塞14的上气室15A膨胀而减压,但是,从内管12下部的排水孔12A或前端部的车轴安装部的间隙等处,外部空气通过弹簧支架21的排气通道31而补充到外管11内的上气室15A。
其结果,外管11内的活塞14的上下气室15A、15B不会减压,不会将泥等吸入到设置外管11的开口端内周上的滑动导向筒13的内周面。
b、由于“由弹簧支架21的空心部31A和通道部31B形成了排气通道31”,所以,通过仅在弹簧支架21上形成空心部31A和连通部31B的简单结构,即可防止减震器10内的减压。此外,筒状的弹簧支架21通过压铸锌来成形,所以,也不需要别的加工工时,并且,通过减少原材料的使用量,除可降低成本之外还能减轻重量。
c、由于“通过设置在内管12下部的排水孔12A,使活塞14的上气室15A与外部相连通”,所以,利用用于对因内管12内的结露等而在内管12内存积的水进行排出的原有排水孔12A作为排气通道31,因此,不需要另外加工排气通道31。所以不会增加成本,能廉价地形成排气通道31。
d、由于“在内管12上端部的弹簧支架21上设置冲击缓冲橡胶27,并在该弹簧支架21和冲击缓冲橡胶27之间设置合成树脂制套环26,使该冲击缓冲橡胶27与设置在上述外管11上部的弹簧支架22的端面对接”,所以,冲击橡胶27对接外管11侧的弹簧支架22端面,形成最大压缩时的缓冲。并且,在由合成树脂构成的套环26与内管12侧的弹簧支架21上端面之间形成排气通道31,并且,兼用作悬挂弹簧23的导向器。
e、由于“在外管11侧的弹簧支架22和设置在外管11上端部的盖28之间设置了排气通道41”,所以在弹簧支架22和固定在外管11的上端部内周的盖28之间设置间隙41A,将该间隙41A作为排气通道41补充,能增加外管11内的气室15A、15B的减压效果。
(B)滑动导向筒13的油脂循环结构如图7所示,在减震器10中,在外管11的开口部内周设置的滑动导向筒13内,滑动自由地导向内管12。
如图8、图9所示,在滑动导向筒13中,在轴向的中间部设置使内外周连通的存油孔51,使充填到该存油孔51内的油脂附着在内管12的外周。在滑动导向筒13的轴向上下两端部的内周,设置与内管12的外周滑动接触的、例如由O环构成的上下环状密封构件60,当外管11和内管12的伸缩行程时,用密封构件60刮掉附着在内管12的外周上的油脂。利用密封构件60来刮掉的该密封构件60的轴向内侧的油脂,如图7中箭头所示,利用上下循环道53通过滑动导向筒13的外周,与存油孔51相连通。
在滑动导向筒13中,其详细结构如下在轴向的上下两端部内周,形成嵌合安装上下密封构件60的上下内周沟槽52、52,并将利用该密封构件60刮落的、密封构件60的轴向内侧的油脂,存留在这些内周沟槽52内。在滑动导向筒13中,在构成各内周沟槽52内的密封构件60的轴向内侧的部分,形成连通滑动导向筒13的内外周的上下循环孔53A;并在滑动导向筒13的外周,形成沿轴向上延长的上下循环沟槽53B,该上下循环沟槽53B使各循环孔53A与存油孔51相连通。利用循环孔53A和循环沟槽53B来构成循环通道53。
再者,滑动导向筒13在轴向中间部的外周,形成存油孔51开口的宽的环状外周沟槽54。并且,在滑动导向筒13的上下两端部的各内周沟槽52内,形成使该滑动导向筒13的内外周连通的多个循环孔53A;在该滑动导向筒13的外周,沿轴向形成多条循环沟槽53B,该循环沟槽53B使多个循环孔53A与环状外周沟槽54相连通。
所以,根据本实施例,产生以下作用效果。
a、由于“在滑动导向筒13的轴向两端部内周,设置与内管12的外周滑动接触的环状密封构件60,在滑动导向筒13内形成循环道53,循环道53使密封构件60的轴向内侧的油脂,通过滑动导向筒13的外周,与存油孔51相连通”,所以,附着在内管12的外周上的油脂被环状密封构件60刮落,防止其漏泄到滑动导向筒13的轴向外侧。再者,被刮落的油脂,通过在密封构件60的轴向内侧形成的循环道53的孔53A,被挤出到外周侧,进一步,通过滑动导向筒13的外周返回存油孔51。即,油脂通过滑动导向筒13的循环道53而在存油孔51内循环,尽可能地阻止油脂向外侧漏泄。
所以,能以简单且廉价的结构来延长减震器的寿命。
b、由于“在滑动导向筒13的两端部上,形成对环状密封构件60进行嵌合安装的环状内周沟槽52;在构成内周沟槽52内的密封构件60的轴向内侧的部分,形成使滑动导向筒13的内外周连通的循环孔53A;使循环孔53A与存油孔51连通的循环沟槽53B,形成在滑动导向筒13的外周;由循环孔53A和循环沟槽53B构成了循环通道53”,所以,由密封构件60刮落的内管12外周的油脂积存在环状内沟槽52内,并且,再从密封构件60的轴向内侧的循环孔53A挤出到外周侧,通过外周的循环沟槽53B流回到存油孔51。
其结果,在内周沟槽52内也能保存油脂,所以,除了形成密封构件60的润滑外,还形成多个润滑部位,增强了滑动性。并且,油脂也能可靠地循环。
c、由于“在滑动导向筒13的外周,形成存油孔51开口的环状外周沟槽54,在两端部的内周沟槽52中形成多个使滑动导向筒13的内外周连通的循环孔53A;并在滑动导向筒13的外周在轴向上形成多个循环沟槽53B,该循环沟槽53B使多个循环孔53A与环状外周沟槽54相连通”,所以,用密封构件60刮落的、内管12外周的油脂,通过形成在两端部的内周沟槽52中的多个循环孔53A,再通过多个循环沟槽53B,在存油孔51开口的环状外周沟槽54内循环。
其结果,循环道53的总断面积增加,能使油脂循环顺利进行。
d、通过将密封构件60作成O环,能使用廉价的密封构件60。
以上利用附图详细说明了本发明的实施例,但本发明的具体结构并不限于该实施例,在不脱离本发明主旨的范围内的设计更改等也包括在本发明内。
权利要求
1.一种车辆用减震器,通过设置在外管的开口部的滑动导向筒,把内管插入到该外管内;在该内管的上端部外周设置在该外管内滑动的活塞,利用该活塞,在该活塞的上下分隔成2个气室;在该内管的上端部和上述外管的上部分别设置筒状的弹簧支架;在该筒状弹簧支架的外周分别卷绕悬挂弹簧的上下各端部,其特征在于在上述内管上端部的弹簧支架中形成排气通道,并使上述活塞的上气室通过该排气通道和该内管的内部,与外部相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用减震器,其特征在于在上述内管上端部的弹簧支架内形成空心部,并在上端部形成连通内外周的连通部,由该空心部和该连通部形成上述排气通道。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车辆用减震器,其特征在于通过设置在上述内管下部的排水孔,使上述活塞的上气室与外部相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的任一项所述的车辆用减震器,其特征在于在上述内管上端部的弹簧支架上设置冲击缓冲橡胶,在所述弹簧支架和所述冲击缓冲橡胶之间设置合成树脂制套环,使所述冲击缓冲橡胶与设置于上述外管上部的弹簧支架的端面对接。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辆用减震器,其特征在于在上述外管侧的弹簧支架和设置于上述外管上端部的盖之间形成排气通道,使上述活塞的上气室通过该排气通道,与外部相连通。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车辆用减震器,其特征在于上述弹簧支架具有圆筒状法兰和该法兰上部的头部,该头部插入到上述盖的内径部,在该头部与上述盖之间留有间隙;并且,在上述法兰上面的周向的多个位置设置通气沟槽,该通气沟槽从上述头部的外周侧沿半径方向延伸,并在靠近上述外管内周的上述法兰的外周开放,由上述间隙和通气沟槽形成上述排气通道。
全文摘要
一种车辆用减震器(10),通过设置在外管(11)的开口部的滑动导向筒(13),把内管(12)插入到外管(11)内,在内管(12)的上端部的外周设置在外管(11)内滑动的活塞(14),利用活塞(14)把该活塞(14)的上下分隔成2个气室(15A、15B),在内管(12)的上端部和外管(11)的上部分别设置筒状的弹簧支架(21、22),在该筒状弹簧支架的外周分别卷绕悬挂弹簧(23)的上下各端部,其特征在于在上述内管(12)的上端部的弹簧支架(21)上形成排气通道(31),并使上述活塞(14)的上气室(15A)通过该排气通道(31)和该内管(12)的内部,与外部相连通。
文档编号F16F9/02GK1654847SQ20041005778
公开日2005年8月17日 申请日期2004年8月19日 优先权日2004年2月12日
发明者松井优尚 申请人:株式会社昭和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