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车辆减震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736106阅读:427来源:国知局
一种车辆减震结构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车辆减震结构,包括主梁、顶板、弹簧减震器、前轮电机座和后轮电机座,所述前轮电机座和后轮电机座均与主梁连接,前轮电机座上安装有前轮减震支撑座,后轮电机座上安装有后轮减震支撑座,主梁上设置有紧固通孔,顶板上开有一个主梁通孔和多个垫板通孔,顶板上卡装有顶板夹,顶板夹两侧均设置有穿过垫板通孔的垫板,主梁通过主梁通孔与顶板配合,主梁上设置有与紧固通孔配合的紧固件,前轮电机座与主梁之间依次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接件、绕轴和第二连接件,主梁与后轮电机座之间设置有第三连接件,第三连接件的底部设置有与后轮电机座传动连接的传动轴。本实用新型通过前轮和后轮不同方式的越障减震,实现整车的减震。
【专利说明】
一种车辆减震结构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属于汽车减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车辆减震结构。
【背景技术】
[0002]野外地势环境恶劣,车辆行驶在崎岖不平的路面上时,常会造成车体倾斜、颠簸,现有的减震系统大多使用气压减震器、液压减震器、弹簧减震器或阻力可调式减震器,并通过调节车辆底盘高低适应户外颠簸,利用减震器性能,将不平路面或者高速转弯所带来对车体的冲击通过减震系统进行衰减,到达稳定车身的目的。但是,气压减震器、液压减震器或阻力可调式减震器不同程度的存在体积庞大、控制复杂、价格昂贵等问题,且越障时通过底盘升降系统无疑增加了设计成本和控制复杂度,因此,现如今缺少一种结构简单、体积小、成本低、设计合理的车辆减震结构,采用经济适用的弹簧避震器,安装方便体积小,车辆前轮采用整体上抬或下降的方式越障减震,车辆后轮采用独立控制上抬或下降的方式越障减震,保持车体平稳,控制简单,通过将车辆前轮与后轮分开设计,达到自适应颠簸且实现整车的减震的效果。
【实用新型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车辆减震结构,其设计新颖合理,结构简单,通过前轮和后轮不同方式的越障减震,保持车体平稳,实现整车的减震,实用性强,便于推广使用。
[000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车辆减震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主梁、顶板、弹簧减震器、前轮电机座和后轮电机座,所述前轮电机座和后轮电机座均与主梁连接,所述前轮电机座上安装有用于固定弹簧减震器的前轮减震支撑座,后轮电机座上安装有用于固定弹簧减震器的后轮减震支撑座,主梁上设置有紧固通孔,顶板上开有一个主梁通孔和多个垫板通孔,顶板的前后两端多个对称位置处卡装有用于连接顶板与弹簧减震器另一端的顶板夹,每个顶板夹两侧均设置有穿过所述垫板通孔且用于固定顶板夹的垫板,主梁通过所述主梁通孔与顶板配合,主梁上设置有与紧固通孔配合且固定在顶板上的紧固件,所述前轮电机座与主梁之间依次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接件、绕轴和第二连接件,主梁与后轮电机座之间设置有用于卡装主梁的第三连接件,第三连接件的底部设置有与后轮电机座传动连接的传动轴。
[0005]上述的一种车辆减震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的数量为两个,所述顶板夹为U形顶板夹,所述U形顶板夹上设置有顶板夹通孔,弹簧减震器的两端均设置有安装通孔,所述连接杆依次穿过顶板夹通孔和安装通孔。
[0006]上述的一种车辆减震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件的一端为凹形且卡装在所述前轮电机座上,第一连接件的另一端与绕轴的一端配合连接,第二连接件为中间开有台阶形槽的凹形连接件。
[0007]上述的一种车辆减震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前轮电机座包括前轮电机安装板和设置在前轮电机安装板两端且与前轮电机安装板垂直的前轮电机固定板,前轮电机固定板上设置有前轮电机转动轴通孔,所述前轮电机通过前轮电机转动轴通孔与前轮传动连接,前轮电机安装板与前轮电机固定板一体成型。
[0008]上述的一种车辆减震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后轮电机座为两个L形后轮电机座,所述L形后轮电机座的竖直端面上设置有后轮电机转动轴通孔,所述后轮电机通过后轮电机转动轴通孔与后轮传动连接,两个所述L形后轮电机座的水平端面通过所述传动轴合页连接。
[0009]上述的一种车辆减震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前轮减震支撑座的数量为多个。
[0010]上述的一种车辆减震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后轮减震支撑座的数量为两个,每个后轮减震支撑座均包括后轮减震支撑板以及两个平行设置在后轮减震支撑板上的后轮减震固定板,后轮减震固定板前倾20D?40°,后轮减震支撑板与后轮减震固定板一体成型。
[0011]上述的一种车辆减震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U形顶板夹的数量与弹簧减震器的数量相等。
[0012]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0013]1、本实用新型通过绕轴连接主梁和前轮电机座,绕轴可上下转动,当遇见凸起或凹陷地形时,通过绕轴向上转动或向下转动带动安装在前轮电机座上的弹簧减震器压缩或拉伸,通过惯性保持车体保持当前的运动状态,随着弹簧减震器的反弹,车体恢复,达到减震效果,省力快捷,结构简单,便于推广使用。
[0014]2、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可合页式转动的后轮电机座连接主梁和后轮,当后轮中的一个车轮遇见凸起或凹陷地形时,通过第三连接件底部的传动轴使该车轮向上转动或向下转动带动安装在后轮电机座上的弹簧减震器压缩或拉伸,通过惯性保持车体保持当前的运动状态,随着弹簧减震器的反弹,车体恢复,达到整车减震效果。
[0015]3、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前轮减震支撑座和后轮减震支撑座,前轮减震支撑座为多个,每个前轮减震支撑座固定一个弹簧减震器;后轮减震支撑座中的后轮减震固定板前倾20°?40°固定弹簧减震器,每个前轮减震支撑座固定两个弹簧减震器,使整车保持稳定,使用效果好。
[0016]4、本实用新型设计新颖合理,体积小,减震灵活,成本低,实用性强,便于推广使用。
[0017]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设计新颖合理,结构简单,通过前轮和后轮不同方式的越障减震,保持车体平稳,实现整车的减震,实用性强,便于推广使用。
[0018]下面通过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附图说明】
[0019]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图。
[0020]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
[0021 ]图3为本实用新型后轮电机座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4为本实用新型前轮电机座与第一连接件的结构连接关系示意图。
[0023]图5为本实用新型后轮减震支撑座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6为本实用新型第二连接件的结构示意图。
[0025]附图标记说明:
[0026]I一顶板;2—顶板夹;2-1—顶板夹通孔;
[0027]3一垫板;4一主梁;4-1一紧固通孔;
[0028]5—紧固件;6—弹簧减震器;6-1—安装通孔;
[0029]7 一后轮;8—后轮减震支撑座;8_1—后轮减震支撑板;
[0030]8-2 一后轮减震固定板;9 一后轮电机座;
[0031]9-1 一后轮电机转动轴通孔;10—第三连接件;
[0032]11—第二连接件;11-1 一台阶形槽;12—绕轴;
[0033]13—第一连接件;14 一前轮;15—前轮减震支撑座;
[0034]16-1—前轮电机安装板;16-2—前轮电机固定板;
[0035]16-3—前轮电机转动轴通孔。
【具体实施方式】
[0036]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主梁4、顶板1、弹簧减震器6、前轮电机座和后轮电机座9,所述前轮电机座和后轮电机座9均与主梁4连接,所述前轮电机座上安装有用于固定弹簧减震器6的前轮减震支撑座15,后轮电机座9上安装有用于固定弹簧减震器6的后轮减震支撑座8,主梁4上设置有紧固通孔4-1,顶板I上开有一个主梁通孔和多个垫板通孔,顶板I的前后两端多个对称位置处卡装有用于连接顶板I与弹簧减震器6另一端的顶板夹2,每个顶板夹2两侧均设置有穿过所述垫板通孔且用于固定顶板夹2的垫板3,主梁4通过所述主梁通孔与顶板I配合,主梁4上设置有与紧固通孔4-1配合且固定在顶板I上的紧固件5,所述前轮电机座与主梁4之间依次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接件13、绕轴12和第二连接件11,主梁4与后轮电机座9之间设置有用于卡装主梁4的第三连接件10,第三连接件10的底部设置有与后轮电机座9传动连接的传动轴。
[0037]本实施例中,还包括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的数量为两个。
[0038]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中,所述顶板夹2为U形顶板夹,所述U形顶板夹上设置有顶板夹通孔2-1;弹簧减震器6的两端均设置有安装通孔6-1,所述连接杆依次穿过顶板夹通孔2-1和安装通孔6-1。
[0039]实际使用中,两个连接杆分别布设在顶板I的前后两侧,分别用于固定布设在顶板I的前后两侧的弹簧减震器6和U形顶板夹,达到车体的稳定。
[0040]如图1和图6所示,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连接件13的一端为凹形且卡装在所述前轮电机座上,第一连接件13的另一端与绕轴12的一端配合连接,第二连接件11为中间开有台阶形槽11 -1的凹形连接件。
[0041]实际使用中,台阶形槽11-1的高阶台阶底部与绕轴12的另一端配合连接,主梁4卡装在台阶形槽11-1的低阶台阶面上,防止主梁4在第二连接件11内移动,起限位作用。
[0042]如图4所示,本实施例中,所述前轮电机座包括前轮电机安装板16-1和设置在前轮电机安装板16-1两端且与前轮电机安装板16-1垂直的前轮电机固定板16-2,前轮电机固定板16-2上设置有前轮电机转动轴通孔16-3,所述前轮电机通过前轮电机转动轴通孔16-3与前轮14传动连接,前轮电机安装板16-1与前轮电机固定板16-2—体成型。
[0043]如图1和图3所示,本实施例中,所述后轮电机座9为两个L形后轮电机座,所述L形后轮电机座的竖直端面上设置有后轮电机转动轴通孔9-1,所述后轮电机通过后轮电机转动轴通孔9-1与后轮7传动连接,两个所述L形后轮电机座的水平端面通过所述传动轴合页连接。
[0044]本实施例中,所述前轮减震支撑座15的数量为多个。
[0045]实际使用中,前轮减震支撑座15的数量为4个,每个前轮减震支撑座15固定一个弹簧减震器6。
[0046]如图5所示,本实施例中,所述后轮减震支撑座8的数量为两个,每个后轮减震支撑座8均包括后轮减震支撑板8-1以及两个平行设置在后轮减震支撑板8-1上的后轮减震固定板8-2,后轮减震固定板8-2前倾20°?40°,后轮减震支撑板8_1与后轮减震固定板8_2—体成型。
[0047]实际使用中,后轮减震支撑座8的数量为2个,每个后轮减震支撑座8之间固定两个弹簧减震器6。
[0048]本实施例中,所述U形顶板夹的数量与弹簧减震器6的数量相等。
[0049]本实用新型使用时,车辆在行进的过程中,在遇到地面障碍时,车辆的前轮14和后轮7会依据地势的不同做出相应的调整,当前轮14在越过凸起障碍时,前轮14会绕绕轴12整体上抬一定角度,安装在前轮减震支撑座15上的弹簧减震器6会被压缩,车体会在惯性的影响下暂时保持当前的运动状态,随着弹簧减震器6挤压的进行,弹簧减震器6由压缩进而反弹,越过障碍车体恢复,达到前轮14上方车体部件的减震效果;
[0050]当前轮14在遇到凹陷路面时,前轮14会绕绕轴12向车体下方下落一定角度,安装在前轮减震支撑座15上的弹簧减震器6会被拉长,车体会在惯性的影响下暂时保持当前的运动状态,随着弹簧减震器6的拉长进行,弹簧减震器6由拉长进而收缩,越过障碍车体恢复,达到前轮14上方车体部件有效的减震效果;
[0051]当后轮7在遇到凹凸路面时,后轮7的避震效果与前轮15稍有区别,后轮电机座9可转动,后轮7中的两轮分别上抬或下陷,依据地势的不同,当后轮7的两轮中任意一轮在越过凸起或凹陷障碍时,该轮会通过两者之间的传动轴进行一定的角度旋转上抬或下落,安装在后轮减震支撑座8上的弹簧减震器6会被压缩或被拉伸,车体会在惯性的影响下暂时保持当前的运动状态,随着弹簧减震器6挤压或拉伸的进行,弹簧减震器6反弹,越过障碍车体恢复,达到车体部件的减震效果,使车体保持较稳定的状态;前轮14和后轮7的减震效果,实现整车的减震。
[0052]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限制,凡是根据本实用新型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变更以及等效结构变化,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内。
【主权项】
1.一种车辆减震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主梁(4)、顶板(I)、弹簧减震器(6)、前轮电机座和后轮电机座(9),所述前轮电机座和后轮电机座(9)均与主梁(4)连接,所述前轮电机座上安装有用于固定弹簧减震器(6)的前轮减震支撑座(15),后轮电机座(9)上安装有用于固定弹簧减震器(6)的后轮减震支撑座(8),主梁(4)上设置有紧固通孔(4-1),顶板(I)上开有一个主梁通孔和多个垫板通孔,顶板(I)的前后两端多个对称位置处卡装有用于连接顶板(I)与弹簧减震器(6)另一端的顶板夹(2),每个顶板夹(2)两侧均设置有穿过所述垫板通孔且用于固定顶板夹(2)的垫板(3),主梁(4)通过所述主梁通孔与顶板(I)配合,主梁(4)上设置有与紧固通孔(4-1)配合且固定在顶板(I)上的紧固件(5),所述前轮电机座与主梁(4)之间依次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接件(13)、绕轴(12)和第二连接件(II),主梁(4)与后轮电机座(9)之间设置有用于卡装主梁(4)的第三连接件(10),第三连接件(10)的底部设置有与后轮电机座(9)传动连接的传动轴。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车辆减震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的数量为两个,所述顶板夹(2)为U形顶板夹,所述U形顶板夹上设置有顶板夹通孔(2-1),弹簧减震器(6)的两端均设置有安装通孔(6-1),所述连接杆依次穿过顶板夹通孔(2-1)和安装通孔(6-1)。3.按照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车辆减震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件(13)的一端为凹形且卡装在所述前轮电机座上,第一连接件(13)的另一端与绕轴(12)的一端配合连接,第二连接件(11)为中间开有台阶形槽(11-1)的凹形连接件。4.按照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车辆减震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前轮电机座包括前轮电机安装板(16-1)和设置在前轮电机安装板(16-1)两端且与前轮电机安装板(16-1)垂直的前轮电机固定板(16-2),前轮电机固定板(16-2)上设置有前轮电机转动轴通孔(16-3),所述前轮电机通过前轮电机转动轴通孔(16-3)与前轮(14)传动连接,前轮电机安装板(16-1)与前轮电机固定板(16-2) —体成型。5.按照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车辆减震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后轮电机座(9)为两个L形后轮电机座,所述L形后轮电机座的竖直端面上设置有后轮电机转动轴通孔(9-1),所述后轮电机通过后轮电机转动轴通孔(9-1)与后轮(7)传动连接,两个所述L形后轮电机座的水平端面通过所述传动轴合页连接。6.按照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车辆减震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前轮减震支撑座(15)的数量为多个。7.按照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车辆减震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后轮减震支撑座(8)的数量为两个,每个后轮减震支撑座(8)均包括后轮减震支撑板(8-1)以及两个平行设置在后轮减震支撑板(8-1)上的后轮减震固定板(8-2),后轮减震固定板(8-2)前倾20°?40°,后轮减震支撑板(8-1)与后轮减震固定板(8-2)—体成型。8.按照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车辆减震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U形顶板夹的数量与弹簧减震器(6)的数量相等。
【文档编号】B60G13/04GK205417071SQ201620216848
【公开日】2016年8月3日
【申请日】2016年3月21日
【发明人】张传伟, 张东升, 李帅田
【申请人】西安科技大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