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共挤抗菌管材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580617阅读:21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共挤抗菌管材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新型建筑用给水管材,特别提供了一种共挤抗菌管材。
背景技术
建筑物内冷热水用管道采用镀锌钢管已有近百年的历史,据大多数水质监测数据表明,导致自来水“红水”、“黑水”水质恶化的主要原因是建筑物内给水管的锈蚀严重。为了确保供水质量,建设部规定自2000年6月1日起,在建筑供水工程中禁止使用镀锌钢管。可做替换的有塑料管,塑料金属复合管等。其中聚丙烯管具有抗腐蚀力强、易于粘合、价廉、质地坚硬等优点,是最常用的管材之一。目前市场上已有的聚丙烯管材虽然能够达到卫生和健康的基本要求,但不能杀灭和去除水中的有害细菌,因此,提供一种既符合一般卫生和健康要求,同时又能够杀灭水中有害细菌的抗菌聚丙烯管材,是人们十分期望的产品。目前市场上有将抗菌剂加入整个管材的抗菌产品,但这样不仅浪费抗菌原料,而且由于抗菌剂分散在整个管材当中,抗菌效果也不很理想,因此,我公司将抗菌剂集中加入管材内层,从而解决了普通抗菌管材抗菌效果不理想的问题。
发明的技术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既符合卫生和健康要求,同时又能够有效杀灭水中有害细菌的抗菌聚丙烯给水管材。
本实用新型一种共挤抗菌管材,其特征在于该管材由聚丙烯外层、抗菌内层组成双层结构,内外两层紧密结合;管材外径为20~160mm;管材总壁厚为1.0~40mm;内层壁厚0.1~16mm。
本实用新型一种共挤抗菌管材,其特征在于管材外径为20mm,总壁厚分别为2.0mm、2.3mm、2.8mm、3.4mm;对应的抗菌内层管壁厚分别为0.1~0.3mm、0.115~0.345mm、0.14~0.42mm、0.17~0.51mm。
本实用新型一种共挤抗菌管材,其特征在于管材外径为25mm,总壁厚分别为2.3mm、2.8mm、3.5mm、4.2mm;对应的抗菌内层管壁厚分别为0.115~0.345mm、0.14~0.42mm、0.175~0.525mm、0.21~0.63mm。
本实用新型一种共挤抗菌管材,其特征在于管材外径为32mm,总壁厚分别为2.9mm、3.6mm、4.4mm、5.4mm;对应的抗菌内层管壁厚分别为0.145~0.435mm、0.18~0.54mm、0.22~0.66mm、0.27~0.81mm。
本实用新型一种共挤抗菌管材,其特征在于管材外径为40mm,总壁厚分别为3.7mm、4.5mm、5.5mm、6.7mm;对应的抗菌内层管壁厚分别为0.185~0.555mm、0.225~0.675mm、0.275~0.825mm、0.335~1.005mm。
本实用新型一种共挤抗菌管材,其特征在于管材外径为50mm,总壁厚分别为4.6mm、5.6mm、6.9mm、8.3mm;对应的抗菌内层管壁厚分别为0.23~0.69mm、0.28~0.84mm、0.345~1.035mm、0.415~1.245mm。
本实用新型一种共挤抗菌管材,其特征在于管材外径为63mm,总壁厚分别为5.8mm、7.1mm、8.6mm、10.5mm;对应的抗菌内层管壁厚分别为0.29~0.87mm、0.355~1.065mm、0.43~1.29mm、0.525~1.575mm。
本实用新型一种共挤抗菌管材,其特征在于管材外径为75mm,总壁厚分别为6.8mm、8.4mm、10.3mm、12.5mm;对应的抗菌内层管壁厚分别为0.34~1.02mm、0.42~1.26mm、0.515~1.545mm、0.625~1.875mm。
本实用新型一种共挤抗菌管材,其特征在于管材外径为90mm,总壁厚分别为8.2mm、10.1mm、12.3mm、15.0mm;对应的抗菌内层管壁厚分别为0.41~1.23mm、0.505~1.515mm、0.615~1.845mm、0.75~2.25mm。
本实用新型一种共挤抗菌管材,其特征在于管材外径为110mm,总壁厚分别为10.0mm、12.3mm、15.1mm、18.3mm;对应的抗菌内层管壁厚分别为0.5~1.5mm、0.615~1.845mm、0.755~2.265mm、0.915~2.745mm。
本实用新型一种共挤抗菌管材,其特征在于管材外径为125mm,总壁厚分别为11.4mm、14.0mm、17.1mm、20.8mm;对应的抗菌内层管壁厚分别为0.57~1.71mm、0.7~2.1mm、0.855~2.565mm、1.04~3.12mm。
本实用新型一种共挤抗菌管材,其特征在于管材外径为140mm,总壁厚分别为12.7mm、15.7mm、19.2mm、23.3mm;对应的抗菌内层管壁厚分别为0.635~1.905mm、0.785~2.355mm、0.96~2.88mm、1.165~3.495mm。
本实用新型一种共挤抗菌管材,其特征在于管材外径为160mm,总壁厚分别为14.6mm、17.9mm、21.9mm、26.6mm;对应的抗菌内层管壁厚分别为0.73~2.19mm、0.895~2.685mm、1.095~3.285mm、1.33~3.99mm。
本实用新型一种共挤抗菌管材,其特征在于该管材抗菌内层由加入无机纳米抗菌剂改性的聚丙烯构成,所述抗菌内层的组成成分按重量百分比为无机纳米抗菌母料0.2~3%;聚丙烯余量;内层为抗菌内层,外层为聚丙烯层。抗菌管材质及重量百分比为
聚丙烯85~95%抗菌内层5~15%本实用新型所述抗菌管材的制备方法为首先将造粒后的抗菌母料按塑料总重量3%的比例加入到聚丙烯树脂中;然后用搅拌机进行搅拌持续2分钟,进行充分的浸渍处理即可获得抗菌用聚丙烯管材内层专用料;再将得到的混合物在管材生产线上挤出抗菌管材内层即可。管材制造设备采用二层共挤复合挤出机组,其特征在于制备过程是由一台主挤出机挤出主体无规共聚聚丙烯层,加工温度控制在190~260℃之间;辅挤出机挤出内层抗菌内层,加工温度控制在190~260℃之间;两层物料在熔融状态于特制的共挤出机头内实现复合共挤出,挤出速度在8~12米/分,经冷却、卷取、包装后成为成品。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除了兼具普通聚丙烯给水管材抗腐蚀力强、易于热熔连接、价廉、质地坚硬等优点外,本实用新型还能够杀灭给水管道中的细菌、真菌、霉菌等几十种菌种,其中对大肠杆菌、金色葡萄球菌、白色念珠菌等的抑菌效果明显,抗菌效果持久。同时,本实用新型对应的产品制造工艺简单,生产容易,无需增加特殊设备。能够满足人们日常生活中对供水管道抗菌的要求,具有潜在的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图1一种共挤抗菌管材组成结构剖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对应图形说明附图1中(1)为共挤抗菌管材的聚丙烯外层;(2)为共挤抗菌管材的抗菌内层)实施例1一种共挤抗菌管材,其特征在于该管材由聚丙烯外层、抗菌内层组成双层结构,内外两层紧密结合;管材内径为20mm,总壁厚为2.0mm,对应的抗菌内层管壁厚为0.1~0.3mm。
本实施例产品的生产制造工艺方法为首先将造粒后的抗菌母料按塑料总重量3%的比例加入到聚丙烯树脂中;然后用搅拌机进行搅拌持续2分钟,进行充分的浸渍处理即可获得抗菌用聚丙烯管材内层专用料;再将得到的混合物在管材生产线上挤出抗菌管材内层即可。
主体层材料聚丙烯重量100kg(PP-R RA130E 北欧化工)。将上述聚丙烯材料加入挤出机组中主挤出机的料斗内,经干燥后挤出,加工温度在190~260℃之间进行。
抗菌内层重量5.60kg(自制)。将上述聚丙烯材料加入挤出机组中辅挤出机的料斗内,经干燥后挤出,加工温度在190~260℃之间进行。
实施例2一种共挤抗菌管材,其特征在于该管材由聚丙烯外层、抗菌内层组成双层结构,内外两层紧密结合;管材内径为160mm,总壁厚为26.6mm;对应的抗菌内层管壁厚为1.33~3.99mm。
本实施例产品的生产制造工艺方法为
首先将造粒后的抗菌母料按塑料总重量2%的比例加入到聚丙烯树脂中;然后用搅拌机进行搅拌持续2分钟,进行充分的浸渍处理即可获得抗菌用聚丙烯管材内层专用料;再将得到的混合物在管材生产线上挤出抗菌管材内层即可。
主体层材料聚丙烯重量100kg(PP-R 4220 燕山石化)。将上述聚丙烯材料加入挤出机组中主挤出机的料斗内,经干燥后挤出,加工温度在190~260℃之间进行。
抗菌内层重量4.22kg(自制)。将上述聚丙烯材料加入挤出机组中辅挤出机的料斗内,经干燥后挤出,加工温度在190~260℃之间进行。
实施例3一种共挤抗菌管材,其特征在于该管材由聚丙烯外层、抗菌内层组成双层结构,内外两层紧密结合;管材外径为25mm,总壁厚为2.8mm、;对应的抗菌内层管壁厚为0.14~0.42mm。
实施例4一种共挤抗菌管材,其特征在于该管材由聚丙烯外层、抗菌内层组成双层结构,内外两层紧密结合;管材外径为32mm,总壁厚为4.4mm;对应的抗菌内层管壁厚为0.22~0.66mm。
实施例5一种共挤抗菌管材,其特征在于该管材由聚丙烯外层、抗菌内层组成双层结构,内外两层紧密结合;管材外径为40mm,总壁厚为6.7mm;对应的抗菌内层管壁厚为0.335~1.005mm。
实施例6一种共挤抗菌管材,其特征在于该管材由聚丙烯外层、抗菌内层组成双层结构,内外两层紧密结合;管材外径为50mm,总壁厚为4.6mm;对应的抗菌内层管壁厚为0.23~0.69mm。
实施例7一种共挤抗菌管材,其特征在于该管材由聚丙烯外层、抗菌内层组成双层结构,内外两层紧密结合;管材外径为90mm,总壁厚为12.3mm;对应的抗菌内层管壁厚为0.615~1.845mm。
实施例8一种共挤抗菌管材,其特征在于该管材由聚丙烯外层、抗菌内层组成双层结构,内外两层紧密结合;管材外径为125mm,总壁厚为20.8mm;对应的抗菌内层管壁厚为1.04~3.12mm。
权利要求1.一种共挤抗菌管材,其特征在于该管材由聚丙烯外层(1)、抗菌内层(2)组成双层结构,内外两层紧密结合;管材内径为20~160mm;管材总壁厚为1.0~40mm;内层壁厚0.1~16mm。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共挤抗菌管材,其特征在于管材外径为20mm,总壁厚分别为2.0mm、2.3mm、2.8mm、3.4mm;对应的抗菌内层管壁厚分别为0.1~0.3mm、0.115~0.345mm、0.14~0.42mm、0.17~0.51mm。
3.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共挤抗菌管材,其特征在于管材外径为25mm,总壁厚分别为2.3mm、2.8mm、3.5mm、4.2mm;对应的抗菌内层管壁厚分别为0.115~0.345mm、0.14~0.42mm、0.175~0.525mm、0.21~0.63mm。
4.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共挤抗菌管材,其特征在于管材外径为32mm,总壁厚分别为2.9mm、3.6mm、4.4mm、5.4mm;对应的抗菌内层管壁厚分别为0.145~0.435mm、0.18~0.54mm、0.22~0.66mm、0.27~0.81mm。
5.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共挤抗菌管材,其特征在于管材外径为40mm,总壁厚分别为3.7mm、4.5mm、5.5mm、6.7mm;对应的抗菌内层管壁厚分别为0.185~0.555mm、0.225~0.675mm、0.275~0.825mm、0.335~1.005mm。
6.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共挤抗菌管材,其特征在于管材外径为50mm,总壁厚分别为4.6mm、5.6mm、6.9mm、8.3mm;对应的抗菌内层管壁厚分别为0.23~0.69mm、0.28~0.84mm、0.345~1.035mm、0.415~1.245mm。
7.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共挤抗菌管材,其特征在于管材外径为63mm,总壁厚分别为5.8mm、7.1mm、8.6mm、10.5mm;对应的抗菌内层管壁厚分别为0.29~0.87mm、0.355~1.065mm、0.43~1.29mm、0.525~1.575mm。
8.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共挤抗菌管材,其特征在于管材外径为75mm,总壁厚分别为6.8mm、8.4mm、10.3mm、12.5mm;对应的抗菌内层管壁厚分别为0.34~1.02mm、0.42~1.26mm、0.515~1.545mm、0.625~1.875mm。
9.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共挤抗菌管材,其特征在于管材外径为110mm,总壁厚分别为10.0mm、12.3mm、15.1mm、18.3mm;对应的抗菌内层管壁厚分别为0.5~1.5mm、0.615~1.845mm、0.755~2.265mm、0.915~2.745mm。
10.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共挤抗菌管材,其特征在于管材外径为160mm,总壁厚分别为14.6mm、17.9mm、21.9mm、26.6mm;对应的抗菌内层管壁厚分别为0.73~2.19mm、0.895~2.685mm、1.095~3.285mm、1.33~3.99mm。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目的是提供一种既符合卫生和健康要求,同时又能够有效杀灭水中有害细菌的抗菌聚丙烯给水管材。本实用新型一种共挤抗菌管材,其特征在于该管材由聚丙烯外层(1)、抗菌内层(2)组成双层结构,内外两层紧密结合;管材内径为16~160mm;管材总壁厚为1.0~40mm;内层壁厚0.1~16mm。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除了具有普通聚丙烯给水管材抗腐蚀力强、易于热熔连接、价廉、质地坚硬等优点外,还能够杀灭给水管道中的细菌、真菌、霉菌等几十种菌种,对大肠杆菌、金色葡萄球菌、白色念珠菌等的抑菌效果明显,抗菌效果持久,它能够满足人们日常生活中对供水管道抗菌的要求,具有很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文档编号F16L9/133GK2720227SQ20042007042
公开日2005年8月24日 申请日期2004年8月25日 优先权日2004年8月25日
发明者王仁强, 鲁文耕, 孙丽娜, 陈敏, 聂连秀 申请人:金德管业集团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