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功能管接头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752392阅读:12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多功能管接头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汽车用管接头,尤其是可同时连接用气制动管接头。
背景技术
目前,公知的汽车气制动管接头,普遍是仅适用于钢管和尼龙管两种连接方式中一种方式的专用接头。现有气制动管接头存在的问题是因为两种专用接头采用的是两种不同标准,必须采用不同的接头,导致两种连接方式不能快速互换,增加了设计和安装工作量,不便于装配和维修。
钢管连接方式由于具有耐热、不怕焊花烫伤、不怕锐物划伤等优点,广泛用于汽车特别是客车上。但由于客车等车辆维修空间较小,当制动钢管泄漏或受损需更换时如仍用钢管则管件穿行极不方便,有时甚至无法穿过汽车横梁,给维修带来困难;若更换为尼龙管又必须将相关的所有接头更换,大大增加了工作量。尤其当在野外出现制动钢管泄漏或受损时,更增加了驾驶员的修复难度。因此这类情况下采用尼龙管替代钢管是最为快捷、经济的方法。为此需要一种能够同时适应两种连接方式的接头。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尼龙管和钢管连接方式不能快速互换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能够适用于两种管路连接的多功能管接头。
本实用新型多功能管接头,包括由连管接口内表面为内锥形且带有外螺纹的卡套式管接头构成的本体,安装在所述本体连管接口中带通孔的过渡管节,过渡管节外表面形状一端与本体连管接口内表面形状一样,另一端与连接钢管口内表面形状一样;且过渡管节与本体连管接口之间有密封。
本体连管接口与过渡管节之间安装有薄壁、带锥形通孔的锥形套结构的密封衬芯,密封衬芯内、外表面锥度及轴线与所述本体连管接口配合的所述过渡管节的外锥形面及所述本体连管接口内锥面相同。
过渡管节外表面为两端外锥形面之间通过圆柱形面过渡连接;过渡管节安装在本体连管接口中的一端外锥形面与圆柱形面相接处过渡管节的直径小于圆柱形面的直径。
接下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作用本体上不安装过渡管节及密封衬芯时,连管接口与尼龙管配合连接。
本体上安装过渡管节及密封衬芯后,过渡管节与钢管配合连接,钢管上的连管螺母与连管接口的外螺纹配合锁紧。
连管接口与过渡管节之间安装有密封衬芯,起到密封作用。
过渡管节安装在本体连管接口中的一端外锥形面与圆柱形面相接处过渡管节的直径小于圆柱形面的直径,因此,此处形成台阶,用于限制密封衬芯的轴向位移。
综上所述,本发明创造的有益效果如下更换不同种类管件时,不需要更换管接头,安装方便,降低了工作量,节省了设计及维修成本。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
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


图1是多动能管接头结构示意图;图2是过渡管节结构示意图;图3是密封衬芯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图1,多功能管接头阀体接口13与汽车上的阀体或贮气筒连接,连管接口14、15与管件连接。
还参见图1,本实施方式多功能管接头包括由三通卡套式管接头构成的本体1,安装在本体1中的过渡管节3及安装在本体1与过渡管节3之间的密封衬芯2。
再参见图1,本体1由带有内腔12、连管接口14、15及阀体接口13的三通卡套式管接头构成,连管接口14、15及阀体接口13均与内腔12相通,连管接口14有外螺纹17,内表面为内锥形16,连管接口15结构形状与连管接口14一样。
参见图2,过渡管节3带圆柱形通孔,两端外表面为外锥形;与本体1连管接口14配合端为长锥形面6,长锥形面6的锥度与连管接口14的内锥形面锥度相同;与钢管连接端外表面为短锥形面5,短锥形面5的锥度与标准钢管口内锥面锥度一样;长锥形面6与短锥形面5之间通过圆柱形面4过渡连接,与圆柱形面4连接处的长锥形面6的直径小于圆柱形面4的直径,形成台阶7。
参见图3,密封衬芯2为薄壁、通孔、锥形套结构,内、外表面锥度及轴线相同。
又一次参见图1,连管接口14的内锥面、过渡管节3的长锥形面6及密封衬芯2的锥度相同。
接下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作用本体1的连管接口14处不安装过渡管节3及密封衬芯2时,可连接尼龙管。
参见图1,本体1的连管接口14处安装过渡管节3及密封衬芯2后,过渡管节3的短锥形面5与钢管配合连接,钢管8上的连管螺母9与连管接口14的外螺纹17配合锁紧。
还参见图1,连管接口14与过渡管节3之间有密封衬芯2,起到密封作用。
再参见图1,过渡管节3长锥面6与圆柱面4之间有台阶7,用于限制密封衬芯2的轴向位移。
综上所述,本发明创造的有益效果如下更换不同种类管件时,不需要更换管接头,安装方便,降低了工作量,节省了设计及维修成本。
本实施方式是以三通卡套式管接头为本体1,当然两通或四通卡套式管接头也可以作为本体1;密封衬芯2的形状也不仅仅局限于锥形套结构(还可以是环型平垫或O型圈等);采用在圆周方向有密封沟槽结构的过渡管节等等,均属于本发明创造的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1.一种多功能管接头,包括由带有内腔及连管接口的卡套式管接头构成的本体,所述连管接口内表面为内锥形且带有外螺纹并与所述内腔相通,其特征是还包括安装在所述本体连管接口中带通孔的过渡管节,所述过渡管节外表面形状一端与所述本体连管接口内表面形状一样,另一端与连接钢管口内表面形状一样;且所述过渡管节与本体连管接口之间有密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多功能管接头,其特征是所述本体连管接口与过渡管节之间安装有薄壁、通孔结构的密封衬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多功能管接头,其特征是所述密封衬芯为带锥形通孔的锥形套结构,其内、外表面锥度及轴线与所述本体连管接口配合的所述过渡管节的外锥形面及所述本体连管接口内锥面相同。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多功能管接头,其特征是所述过渡管节外表面为两端外锥形面之间通过圆柱形面过渡连接;所述过渡管节安装在所述本体连管接口中的一端外锥形面与所述圆柱形面相接处所述过渡管节的直径小于所述圆柱形面的直径。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多功能管接头,包括由连管接口内表面为内锥形且带有外螺纹的卡套式管接头构成的本体,安装在所述本体连管接口中带通孔的过渡管节,过渡管节外表面形状一端与本体连管接口内表面形状一样,另一端与连接钢管口内表面形状一样;且过渡管节与本体连管接口之间有密封。所述管接头的本体上不安装过渡管节及密封衬芯时,可与尼龙管配合连接;安装过渡管节及密封衬芯时,可与钢管配合连接。在更换不同种类管件时,不需要更换该管接头,安装方便,降低了工作量。
文档编号F16L21/02GK2837652SQ200520097049
公开日2006年11月15日 申请日期2005年6月30日 优先权日2005年6月30日
发明者彭德阳 申请人:东风汽车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