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转换摩擦面的转轴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649476阅读:13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可转换摩擦面的转轴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一种可转换摩擦面的转轴结构,尤指一种适用于包覆件的转轴结构。
背景技术
习知技术如本案申请人所拥有并公告于2007年01月01日的中国台湾专利第M304197号"转轴结构(十一)",其是于轴接件1上反向设置两套接件2,当两套接件2于轴柱11同歩旋转时,使一套筒2对轴柱11施予的扭力差,可经由另一呈反向设置的套筒2对轴柱11施予相反的扭力差,从而获得扭力平衡。
但是该习知技术的轴接件1在旋转时,两套接件2尽能在轴柱11上形成同步旋转的摩擦面,若欲将摩擦面进行转换以延长使用寿命,则仍有可改善的空间。

发明内容
所以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转换摩擦面的转轴结构,包括一心轴上套设第一、二包覆件,并可将扭力摩擦面由第二包覆件转换至第一包覆件。本发明所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可转换摩擦面的转轴结构,包括一心轴,具有第一端部、第二端部及止档部;
一第一包覆件,是套设于该心轴的第一端部,具有一开口与一凸部;及一第二包覆件,是套设于该心轴的第二端部,具有一开口与一凸部,且该第一、
二包覆件的开口方向相同;其中
该第二包覆件由初始位置旋转至,就虫该止档部时,该第一包覆件的凸部抵住该
止档部而限制该心轴的旋转,且该第二包覆件于该心轴的第二端部上旋转而形成低
扭力的摩擦面;
该第二包覆件鄉虫该止档部旋转至a点时,该第二包覆件的凸部推动该止档部,使心轴同转,且该心轴的第一端部于该第一包覆件内旋转而形成高扭力的摩擦面;
该第二包覆件由a点的位置旋转回复至该止档部时,该第二包覆件夹紧该心轴
4的第二端部,使心轴同转,且该心轴的第一端部于该第一包覆件内旋转而形成低扭力的摩擦面;
该第二包覆件由该止文件部的位置旋转回复至初始^立置时,该第一包覆件的凸部抵住该心轴的止档部而限制该心轴的旋转,且该第二包覆件于该心轴的第二端部上旋转而形成高扭力的摩擦面。
其中,该止档部可为两凸块或两定位梢。
其中,该第一包覆件具有两包覆片,且该第二包覆^f牛具有两包覆片。
其中,该第二包覆件的初始位置至该止文件部的角度以90度为较佳值。其中,该止档部至该a点的角度以90度为较佳值。
其中,该第一包覆件至少具有两固定孔,且该第二包覆件至少具有两固定孔。一种可转换摩擦面的转轴结构,包括一第一包覆件,具有一开口;
一第二包覆件,具有一开口,且该第一、二包覆件的开口方向相同;及一心轴,具有第一端部、第二端部及止档部,且第一端部可套设该第一包覆件,
第二端部可套设该第二包覆件,该止档部并位于该第一、二包覆件之间;其中该第二包覆件由初始位置旋转至a点时,该第一包覆件夹紧该心轴的第一端
部,而限制该心轴的旋转,且该第二包覆件于该心轴的第二端部上旋转而形成摩擦
面;
该第二包覆件由该a点的位置旋转回复至初始位置时,该第二包覆件夹紧该心轴的第二端部,使该心轴同转,且该心轴的第一端部于该第一包覆件内旋转而形成
摩擦面o
其中,该第一包覆件具有两包覆片,且该第二包覆件具有两包覆片。其中,该心轴的第一端部可套设两个第一包覆件,且该心轴的第二端部可套设两个第二包覆件。
其中,该第二包覆件的初始位置至该a点的角度以170度至190度之间为较佳值。
其中,该第一包覆件至少具有两固定孔,且该第二包覆件至少具有两固定孔。本发明所具有的有益效果为
本发明可藉由将扭力摩擦面由第二包覆件转换至第一包覆件,以延长使用寿命;再者,本发明亦可藉由将扭力摩擦面由第二包覆件转换至第一包覆件,并形成四段不同扭力值的摩擦面,以符合使用者的需求。
本发明的特征、技术手段、具体功能、以及具体的实施例,并结合附图详细说明如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图1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立体分解图;图2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立体图;图2 A是图2的A-A剖面图;图2 B是图2的B-B剖面图3是本发明的动作示意图(一);
图3 A是图3的C-C剖面图;图3B是图3的D-D剖面图4是本发明的动作示意图(二);
图4 A是图4的E-E剖面图;图4B是图4的F-F剖面图;图5是本发明的动作示意图(三);图5 A是图5的G-G剖面图;图5 B是图5的H-H剖面图6是本发明的动作示意图(四);
图6 A是图6的I-I剖面图;图6 B是图6的J-J剖面图;图7是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立体图;图7 A是图7的K-K剖面图;图7 B是图7的L-L剖面图;图7C是图7A的动作示意图(一);图7D是图7B的动作示意图(一);图7 E是图7 A的动作示意图(二);图7F是图7B的动作示意图(二);图8是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立体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为倉腿一步了解本发明的特征、技术手段以及所达成的具体功能,兹列举较具体的实施例,并结合附图详细说明如后。
请参阅图1至图6所示,在较佳实施例中,本发明的转轴结构可设置于可携式
电子装置的座体及盖体(图未出示)之间,包括第一包覆件IO、第二包覆件20及心轴30;其中,心轴30具有第一端部31、第二端部32及止挡部33:第一包覆件10是套设于心轴30的第一端部31,第一包覆件10还具有开口 11与凸部12;第二包覆件20是套设于心轴30的第二端部32,第二包覆件20具有开口 21与凸部22,且第一、二包覆件10, 20的开口 11, 21方向相同。
如图2、 2A、 2B及图3、 3A、 3 B所示,当第二包覆件20由初始位置旋转至 止文件部33时,第一包覆件10的凸部12抵住止挡部33而限制心轴30的旋转,第二包覆件20即于心轴30的第二端部32上旋转而形成摩擦面23,此时,第二包覆件20的旋转方向与包覆方向相同,且在开口21的作用下,第二包覆件20于第二端部32上旋转所形成的摩擦面23为低扭力的摩擦面。
如图4、 4A、 4B所示,当第二包覆件20^M止档部33旋转至a点时,第二包覆件20的凸部22推动止档部33,使心轴30同转,心轴30的第一端部31即于第一包覆件10内旋转而形成摩擦面13,此时,心轴30的旋转方向与第一包覆件10的包覆方向相同,第一端部31于第一包覆件10内旋转所形成的摩檫面13为高扭力的摩擦面。
如图5、 5A、 5B戶万示,当第二包覆件20由a点的位置旋转回复至止档部33时,第二包覆件20夹紧心轴30的第二端部32,使心轴30同转,心轴30的第一端部31于第一包覆件10内旋转而形成摩擦面13a,此时,心轴30的旋转方向与第一包覆件10的包覆方向相反,且在开口 11的作用下,第一端部31于第一包覆件10内旋转所形成的摩擦面13a为低扭力的摩擦面。
如图6、 6A、 6B所示,当第二包覆件20由止挡部33的位置旋转回复至初始位置时,第一包覆件10的凸部12抵住心轴30的止挡部33而限制心轴30的旋转,第二包覆件20于心轴30的第二端部32上旋转而形成摩擦面23a,此时,第二包覆件20的旋转方向与包覆方向相反,第二包覆件20于第二端部32上旋转所形成的摩擦面23a为高扭力的摩擦面。本发明转轴结构的较佳实施例亦可有以下的实施方式,例如
止挡部33可为一凸块或两凸i央,再者,止档部33亦可为一定位梢或两定位梢。
第一包覆件10可具有一包覆片14或两包覆片14,再者,第二包覆件20亦可具有一包覆片24或两包覆片24。
第二包覆件20的初始位置至止文件部33的角度以90度为较佳值,或者以80度至90度之间为较佳值;再者,^M止档部33至a点的角度以90度为较佳值,或者以90度至100度之间为较佳值。
第一包覆件10至少具有两固定孔15,再者,第二包覆件20至少具有两固定孔25。
如上所述,本发明转轴结构的较佳实施例可将摩擦面由第二包覆件20转换至第一包覆件IO,再由第一包覆件10转换回第二包覆件20,以延长使用寿命,并且形成四段不同扭力值的摩擦面,以符合使用者的需求,例如
当实施于可携式电子装置时,第二包覆件20固定于盖体(图未出示)上,因此,当开启盖体的角度约90度时,第二包覆件20所形成的摩擦面23为低扭力的摩擦面,而使盖体易于开启;当开启盖体的角度超过约90度之后,第一包覆件10所形成的摩擦面13为高扭力的摩擦面,而具有足够的支撑力道使盖体易于定位;当盖体的角度超过约90度之后,若欲旋转回复盖体的角度,第一包覆件10所形成的摩擦面13a为低扭力的摩擦面,而使盖体易于调整定位或回复到约90度的角度;当盖体的角度约在90度的内,若欲旋转回复盖体的角度,第二包覆件20所形成的摩擦面23a为高扭力的摩擦面,而具有足够的支撑力道,使盖体在盖合时,不致因重量及力距的作用而撞击到座体(图未出示)上。
请参阅图7所示,在第二实施例中,本发明的转轴结构可设置于可携式电子装置的座体及盖体(图未出示)之间,包括第一包覆件40、第二包覆件50及心轴60;其中,第一包覆件40具有一开口41;第二包覆件50具有一开口51,且第一、二包覆4牛40,50的开口41,51方向相同;心轴60具有第一端部61、第二端部62及止挡部63,且第一端部61可套设第一包覆件40,第二端部62可套设第二包覆件50,止挡部63并位于第一、二包覆^牛40,50之间,以防止心轴60在旋转过程中脱出。
如图7A、 7B及图7C、 7 D所示,当第二包覆件50由初始位置旋转至a点时,第一包覆件40夹紧心轴60的第一端部61,而限制心轴60的旋转,且第二包覆件50于心轴60的第二端部62上旋转而形成摩擦面。
8如图7 E 、 7 F所示,当第二包覆〗牛50由a点的位置旋转回复至初始位置时,
第二包覆件50夹紧心轴60的第二端部62,使心轴60同转,且心轴60的第一端部
61于第一包覆件40内旋转而形成摩擦面。
本发明转轴结构的第二实施例亦可有以下的实施方式,例如第二包覆件50的初始位置至a点的角度以170度至190度之间为较佳值。第一包覆件40至少具有两固定孔43,且该第二包覆件50至少具有两固定孔53。第一包覆件40可具有两包覆片42 ,且第二包覆件50亦可具有两包覆片52 。请参阅图8所示,在第三实施例中,心轴60的第一端部61可套设两个第一包
覆件40,且心轴60的第二端部62亦可套设两个第二包覆件50。
如上所述,本发明转轴结构的较佳实施例可将摩擦面由第二包覆件50转换至第
一包覆件40,以延长使用寿命。
权利要求
1. 一种可转换摩擦面的转轴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一心轴,具有第一端部、第二端部及止档部;一第一包覆件,是套设于该心轴的第一端部,具有一开口与一凸部;及一第二包覆件,是套设于该心轴的第二端部,具有一开口与一凸部,且该第一、二包覆件的开口方向相同;其中该第二包覆件由初始位置旋转至抵触该止档部时,该第一包覆件的凸部抵住该止档部而限制该心轴的旋转,且该第二包覆件于该心轴的第二端部上旋转而形成低扭力的摩擦面;该第二包覆件抵触该止档部旋转至α点时,该第二包覆件的凸部推动该止档部,使心轴同转,且该心轴的第一端部于该第一包覆件内旋转而形成高扭力的摩擦面;该第二包覆件由α点的位置旋转回复至该止档部时,该第二包覆件夹紧该心轴的第二端部,使心轴同转,且该心轴的第一端部于该第一包覆件内旋转而形成低扭力的摩擦面;该第二包覆件由该止文件部的位置旋转回复至初始位置时,该第一包覆件的凸部抵住该心轴的止档部而限制该心轴的旋转,且该第二包覆件于该心轴的第二端部上旋转而形成高扭力的摩擦面。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转换摩擦面的转轴结构,其特征在于,该止档部可为两 凸块或两定位梢。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转换摩擦面的转轴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包覆件具 有两包覆片,且该第二包覆^牛具有两包覆片。
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转换摩擦面的转轴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第二包覆件的 初始位置至该止文件部的角度以90度为较佳值。
5.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转换摩擦面的转轴结构,其特征在于,该止档部至该a 点的角度以90度为较佳值。
6. 根据权禾腰求1所述的可转换摩擦面的转轴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包覆件至 少具有两固定孔,且该第二包覆件至少具有两固定孔。
7. —种可转换摩擦面的转轴结构,其牛寺征在于,包括一第一包覆件,具有一开口;一第二包覆件,具有一开口,且该第一、二包覆件的开口方向相同;及一心轴,具有第一端部、第二端部及止档部,且第一端部可套设该第一包覆件,第二端部可套设该第二包覆件,该止档部并位于该第一、二包覆件之间;其 中该第二包覆件由初始位置旋转至a点时,该第一包覆件夹紧该心轴的第一端 部,而限制该心轴的旋转,且该第二包覆件于该心轴的第二端部上旋转而形自 擦面;该第二包覆件由该a点的位置旋转回复至初始位置时,该第二包覆件夹紧该 心轴的第二端部,使该心轴同转,且该心轴的第一端部于该第一包覆件内旋转而 形成摩擦面。
8. 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可转换摩擦面的转轴结构,其f寺征在于,该第一包覆件具 有两包覆片,且该第二包覆件具有两包覆片。
9. 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可转换摩擦面的转轴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心轴的第一端 部可套设两个第一包覆件,且该心轴的第二端部可套设两个第二包覆件。
10. 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可转换摩擦面的转轴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第二包覆件的 初始位置至该a点的角度以170度至190度之间为较佳值。
11. 艮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可转换摩擦面的转轴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包覆件至 少具有两固定孔,且该第二包覆件至少具有两固定孔。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可转换摩擦面的转轴结构,包括一心轴上套设第一、二包覆件,且第一、二包覆件的开口方向相同,以达到将扭力摩擦面由第二包覆件转换至第一包覆件的目的,而延长使用寿命,且更进一步,可形成四段不同扭力值的摩擦面,以符合使用者的需求。
文档编号F16C11/10GK101463862SQ200710301510
公开日2009年6月24日 申请日期2007年12月21日 优先权日2007年12月21日
发明者林家汉 申请人:兆利科技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