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掀合式转轴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714969阅读:11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双掀合式转轴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转轴结构,尤其是指一种具有双掀合功能的转轴 结构。
背景技术
按人们使用两对象间为相对角度的掀合场合多有所见,以生活中最常 见的门扉而言,即为一例,而这种需具掀合,即由掀开或盖合而为可操作 状态与非操作状态的物品,亦不乏其例,例如电子装置的可携式计算机、 电子辞典及携带型影音播放装置...等,即为人们所熟知的电子产品。这种可调整相对角度的装置,通常经由铰链所组成,如门扉或汽车扶 手,当用于前述电子装置的场合,则人们称这种装置为转轴或枢钮器,不 论是转轴或枢钮器,均为扭力或摩擦力原理的利用,基本上,于两对象分 别设有可互为干涉的组件,如摩擦组件或凸轮构件,再由其间的相互干涉, 为掀合定位。即以汽车扶手为例,是于一座体顶部设有一置物空间,由侧边的铰链 连接一盖体,使该盖体相对于该置物空间具有掀开及盖合的功能。唯前述 的汽车扶手仅能提供单一的置物空间,以致欲收纳的物品均容置其内,而 显的杂乱无章,诚为美中不足之处。因此,基于物品分门别类收纳的需求,
具有多掀合功能的转轴结构亟待相关业者开发的必要性及急迫性。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双掀合式转轴结构,期能改善公知铰 链仅能对一置物空间进行掀合的不便,以及无法适用于多置物空间场合的缺失。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双掀合式转轴结构,其包括一相对设置的基座,各基座具有一连接部,其垂直向设有一容置槽, 该容置槽两侧分别突设一座片,各座片由一轴孔所贯穿;-一第一支架及一第二支架,该第二支架套设于第一支架内,并将该两 支架两侧的第一、第二枢接部彼此对齐后,另将一第一、第二束紧件分别 接装于该第一、第二枢接部的侧边,再一同置于两基座的各容置槽内,再 将一轴销分别由座片的轴孔插入,并串接各基座的容置槽内的两支架枢接 部与两束紧件,该两支架的各枢接部自由端各自延伸一连片,且各连片进 一步与一衔接部相连接,而使该第一、第二支架的两衔接部呈隔开状态, 且该第一束紧件对轴销的扭力大于该第二束紧件;由该第一、第二支架的第一、第二束紧件扭力的差异,使该扭力较小 的第二支架转动时,不致影响第一支架,而该扭力较大的第一支架转动时, 该第二支架会随之连动。所述的双掀合式转轴结构,其中该第一、第二束紧件均为片体,其以 一延伸片接装于第一、第二支架的第一、第二枢接部侧边的平直段,且对 应各枢接部的心孔位置为一具径向开槽的扣环,该扣环为轴销所穿越,因 第一束紧件厚度大于第二束紧件,以形成两者扭力的差异。所述的双掀合式转轴结构,其中该第一、第二束紧件由平直的延伸片铆接于第一、第二枢接部的平直段。所述的双掀合式转轴结构,其中该第一、第二支架的各衔接部为斜向并一体连接于两连片之间。所述的双掀合式转轴结构,其中该第一、第二支架的各衔接部为斜向并为分隔地设置。所述的双掀合式转轴结构,其中该分隔设置的两衔接部间,以一横向 接片将两者连接。所述的双掀合式转轴结构,其中该该第一、第二枢接部间设有一摩擦 环,供轴销所穿越。所述的双掀合式转轴结构,其中各基座的容置槽后方与底面分别横向 设置一上、下挡片,以作为第一、第二支架于掀开或闭合时,其平直段顶 缘或底缘的止挡,以作为开合角度的限制。换言之,本实用新型由对一转轴结构进行改良,使其第一及第二支架 一端的枢接部共同枢接于两基座,而另端的衔接部则各自连接一呈迭置的 盖体,并由两支架与基座间扭力的差异性,当该第二支架掀开时,该第一支架不会随之连动;另当第一支架掀开时,该第二支架则随之连动。若将 该转轴结构施用于汽车扶手,则可分别对第一置物空间及第二置物空间进 行掀合,以利物品的收纳。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双掀合式转轴结构,其包括 一相对设置的基座, 各基座具有一连接部,其垂直向设有一容置槽,该容置槽两侧分别突设一 座片,各座片由一轴孔所贯穿; 一第一支架及一第二支架,该第二支架套 设于第一支架内,并将该两支架两侧的第一、第二枢接部彼此对齐后,另 将一第一、第二束紧件分别接装于该第一、第二枢接部的侧边,再一同置 于两基座的各容置槽内,再将一轴销分别由座片的轴孔插入,并串接各基 座的容置槽内的两支架枢接部与两束紧件,该两支架的各枢接部自由端各 自延伸一连片,且各连片进一步与一衔接部相连接,而使该第一、第二支 架的两衔接部呈隔开状态,且该第一束紧件对轴销的扭力大于该第二束紧 件;可由该第一、第二支架的第一、第二束紧件扭力的差异,使该扭力较 小的第二支架转动时,不致影响第一支架,而该扭力较大的第一支架转动 时,该第二支架会随之连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双掀合式转轴结构,其中该第一、第二束紧件均为 片体,其以一延伸片接装于第一、第二支架的第一、第二枢接部侧边的平 直段,且对应各枢接部的心孔位置为一具径向开槽的扣环,该扣环为轴销 所穿越,因第一束紧件厚度大于第二束紧件,以形成两者扭力的差异。此 外,其中该第一、第二束紧件由平直的延伸片铆接于第一、第二枢接部的 平直段。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双掀合式转轴结构,其中该第一、第二支架的各衔 接部为斜向并一体连接于两连片之间。或者,该第一、第二支架的各衔接 部为斜向并为分隔地设置。其中,该分隔设置的两衔接部间,是以一横向 接片将两者连接。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双掀合式转轴结构,其中该该第一、第二枢接部间 设有一摩擦环,供轴销所穿越。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双掀合式转轴结构,其中各基座的容置槽后方与底 面分别横向设置一上、下挡片,以作为第一、第二支架于掀开或闭合时, 其平直段顶缘或底缘的止挡,以作为开合角度的限制。经由本实用新型的实施,其由两支架相对于两基座间扭力的差异性, 使扭力较小的支架于转动过程中,不致影响另一支架,而仅掀开或闭合-一 活动件;而当扭力较大的支架于转动过程中,该扭力较小的支架会随之连 动,而同步掀开两活动件。确实能改善公知铰链仅能对一置物空间进行掀 合的不便,以及无法适用于多置物空间场合的缺失。


为进一步揭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技术内容,首先请参阅附图,其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转轴结构的立体分解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组立后的立体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组立后的剖面图,其中图3a和图3b分别为图2中 沿A-A线的左右侧剖面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装设于一汽车扶手的示意图;图5为本实用新型转轴结构的第二支架掀开时的立体图;图6为本实用新型转轴结构的第一支架掀开时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蜀1至图3所示,基本上,本实用新型的转轴结构是由一对基座l, 一第一支架2,及一第二支架3所组合而成。
其中,该一对基座l相对设置,其设有一连接部ll,供用以连接于一 固定件,例如汽车扶手的固定片。如图所示,该连接部ll为一片体,其开 设至少一连接孔lll,以供公知的结合件,例如螺丝穿越而锁固于固定件。 而该连接部11垂直向设有一容置槽12,其两侧分别形成一座片13,如图所示,各座片13为一环体,且轴向开设一轴孔14,供一轴销15的嵌插。第一支架2是经由冲压与弯折成型的架体,其两侧端部各自形成一水 平向的第一枢接部21,容置于该容置槽12内,且预设的第一心孔211对应 于轴孔14,供轴销15的穿越,使该第一支架2得以在两基座1间旋转。而为 使该第一支架2相对于两基座1具有旋转扭力及停滞定位的功能,各第一枢 接部21—侧,例如外侧接装一第一束紧件23,其为一片体,并以一延伸片 232铆接于第一枢接部21内侧的平直段212,且对应于该第一心孔211位置 为一具径向开槽的扣环231,该扣环231亦供轴销15穿越,由于其所形成的 孔洞并非真圆,以致与该轴销15形成干涉与摩擦,从而使该第一支架2相对于两基座l具有停滞定位的功能。再者,各第一枢接部21的平直段212经回弯并斜向延伸一第一连片22,并于其端部垂直向的内侧面连接一第一衔接部24,如图所示,该第一衔接 部24为斜向并连接于两第一连片22之间,唯不以此为限,其亦得分隔地设 置,且该第一衔接部24设有通孔241,以供公知的结合件,例如螺丝穿越 而锁固于一第一活动件。第二支架3为经由冲压与弯折成型的架体,其尺寸对应于该第一支架2 的内径,以套设其间,由于该第一、支架2、 3的结构大致相同,故相同的 组件以相同的组件名称为之,而两者的差异仅在于标号的标示。因此,该
第二支架3两侧端部亦各自形成一水平向的第二枢接部31,容置于该容置槽12内,且预设的第二心孔311对应于第一心孔211与轴孔14,供轴销15的 穿越,使该第二支架3亦可在两基座1间旋转。而为使该第二支架3相对于 两基座l具有旋转扭力及停滞定位的功能,各第二枢接部31—侧,例如内 侧接装一第二束紧件33,其为一片体,并以一延伸片332铆接于第二枢接 部31内侧的平直段312,且对应于该第二心孔311位置为一具径向开槽的扣 环331,该扣环331亦供轴销15穿越,因其所形成的孔洞并非真圆,以致与 该轴销15形成干涉,从而使该第二支架3相对于两基座1具有停滞定位的功 能。再者,各第二枢接部31的平直段312经回弯并斜向延伸一第二连片32, 并于其端部垂直向的外侧面连接一第二衔接部34,如图所示,该两第二衔 接部34为分隔地设置,其间以一横向接片35将两者连接,以利于该两第二 连片32得以同步旋转,唯不以此为限,该第二衔接部34为一体,且该第二 衔接部34设有穿孔341,以供公知的结合件,例如螺丝穿越而锁固于一第 二活动件。进一步的,该第一、第二枢接部21、 31之间得设有一摩擦环4,其可 避免该第一、第二支架2、 3转动时的过度干涉,并提供适当的摩擦力。因 本实用新型第一束紧件23的厚度大于第二束紧件33,因此两者所形成扭力 亦大小有别,此举有利于本实用新型第一或第二支架2、 3于掀开的过程, 可令另一支架产生静止或连动的情况,详细内容将于后文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转轴结构欲组装时,首先将该第二支架3套设于第一支架2 内,使该两支架两侧的枢接部21、 31分别夹置一摩擦环4再彼此对齐后,
使各第一、第二束紧件23、 33分别位于第一、第二枢接部21、 31的外侧及 内侧,再一同嵌插并容置于两相对基座1的容置槽12内,使各枢接部21、 31及束紧件23、 33的心孔21K 311及扣环231、 331与两侧座片13的轴孔14 相对,最后将轴销15由轴孔14插入,并串接两枢接部2K 31的心孔21K 311,及其间的摩擦环4,与两束紧件23、 33的扣环231、 331,并使该第一、 第二支架2、 3的第一、第二衔接部24、 34呈隔开状态。其中,该轴销15— 端具有一压花段151,其嵌插座片13的轴孔14内时,可与之形成紧配合的 密接状态,使其不致轴向脱出。此外,该两座片13—侧的容置槽12的后方与底面分别横向设置一上、 下挡片16、 17,以作为第一、第二支架2、 3于掀开或闭合时,其平直段212、 312顶缘或底缘的止挡,以作为开合角度的限制。本实用新型组立后的立体图及枢接部位的剖面图分别揭示于图2及图 3。为使本实用新型的转轴结构得以获致所预期的双掀合功能,故将的结 合于如图4所示的汽车扶手5加以说明,其具有呈迭置的第一、第二盖体51、 52,以区隔出第一、第二容置空间53、 54。而本实用新型的转轴结构的两 相对基座1的连接部11则固设于该汽车扶手5后段由顶面向下延伸的固定 片55上,同时将如图2所示的第一、第二支架2、 3的衔接部24、 34分别接 装于第二盖体52及第一盖体51的弯折段。如欲使用第一容置空间53,则直接对第一盖体51施予外力,使第二支 架3以轴销15为轴心而逆时钟方向旋转,因其两侧的第二束紧环33对轴销 15的扭力小于第一束紧环23对轴销15的扭力,所以该第一支架2不会随的 连动。因此,当第二支架3的枢接部31平直段312顶缘触及容置槽12后方的 上挡片16时,即如图5所示该第二支架3掀开的止限。此时,请参照图4所示,该第一盖体51为第二支架3所掀开,而得以对第一容置空间53取放物 口如欲使用第二容置空间54,则直接对第一容置空间53的外壁施予外 力,使第一支架2以轴销15为轴心而逆时钟方向旋转,因其两侧的第一 束紧环23对轴销15的扭力大于第二束紧环33对轴销15的扭力,所以该 第二支架2会随之连动。因此,当第一、第二支架2、 3的枢接部21、 31 平直段212、 312顶缘触及容置槽12后方的上挡片16时,即如图6所示 该第一、第二支架2、 3掀开的止限。此时,请参照图4所示,该第一、 第二盖体51、 52为分别为第二、第一支架3、 2所掀开,而得以对第二容 置空间54取放物品。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只是较佳实施例的一种,举凡局部的变更或修 饰而源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思想而为熟习该项技术的人员所易于推知的, 俱不脱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畴。
权利要求1、一种双掀合式转轴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一相对设置的基座,各基座具有一连接部,其垂直向设有一容置槽,该容置槽两侧分别突设一座片,各座片由一轴孔所贯穿;一第一支架及一第二支架,该第二支架套设于第一支架内,并将该两支架两侧的第一、第二枢接部彼此对齐后,另将一第一、第二束紧件分别接装于该第一、第二枢接部的侧边,再一同置于两基座的各容置槽内,再将一轴销分别由座片的轴孔插入,并串接各基座的容置槽内的两支架枢接部与两束紧件,该两支架的各枢接部自由端各自延伸一连片,且各连片进一步与一衔接部相连接,而使该第一、第二支架的两衔接部呈隔开状态,且该第一束紧件对轴销的扭力大于该第二束紧件;由该第一、第二支架的第一、第二束紧件扭力的差异,使该扭力较小的第二支架转动时,不致影响第一支架,而该扭力较大的第一支架转动时,该第二支架会随之连动。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掀合式转轴结构,其特征在于,其中该第 一、第二束紧件均为片体,其以一延伸片接装于第一、第二支架的第一、 第二枢接部侧边的平直段,且对应各枢接部的心孔位置为一具径向开槽的 扣环,该扣环为轴销所穿越,因第一束紧件厚度大于第二束紧件,以形成 两者扭力的差异。
3、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掀合式转轴结构,其特征在于,其中该第 一、第二束紧件由平直的延伸片铆接于第一、第二枢接部的平直段。
4、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掀合式转轴结构,其特征在于,其中该第 一、第二支架的各衔接部为斜向并一体连接于两连片之间。
5、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掀合式转轴结构,其特征在于,其中该第 一、第二支架的各衔接部为斜向并为分隔地设置。
6、 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双掀合式转轴结构,其特征在于,其中该分 隔设置的两衔接部间,以一横向接片将两者连接。
7、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掀合式转轴结构,其特征在于,其中该该 第一、第二枢接部间设有一摩擦环,供轴销所穿越。
8、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掀合式转轴结构,其特征在于,其中各基座的容置槽后方与底面分别横向设置一上、下挡片,以作为第一、第二支 架于掀开或闭合时,其平直段顶缘或底缘的止挡,以作为开合角度的限制。
专利摘要一种双掀合式转轴结构,其包括一相对设置的基座,各基座具有一连接部,其垂直向设有一容置槽,该容置槽两侧分别突设一座片,各座片由一轴孔所贯穿;一第一支架及一第二支架,该第二支架套设于第一支架内,并将该两支架两侧的第一、第二枢接部彼此对齐后,另将一第一、第二束紧件分别接装于该第一、第二枢接部的侧边,再一同置于两基座的各容置槽内,再将一轴销分别由座片的轴孔插入,并串接各基座的容置槽内的两支架枢接部与两束紧件,该两支架的各枢接部自由端各自延伸一连片,且各连片进一步与一衔接部相连接,而使该第一、第二支架的两衔接部呈隔开状态,且该第一束紧件对轴销的扭力大于该第二束紧件。
文档编号F16C11/04GK201041191SQ200720143279
公开日2008年3月26日 申请日期2007年5月11日 优先权日2007年5月11日
发明者吴镇豪 申请人:兆利科技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