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接头、制冷装置和热泵式水加热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797079阅读:19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管接头、制冷装置和热泵式水加热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管接头,尤其涉及包括安装在与配管连接的设备上的接头本体以及套设在与接头本体连接的配管上的结合部件的管接头、在制冷剂回路中使用该管接头的制冷装置、以及热泵式水加热装置。
背景技术
在制冷装置和热泵式水加热装置的制冷剂配管中,作为包括接头本体以及套设在与接头本体连接的配管上的结合部件的管接头,使用的是专利文献1所
揭示的喇叭管接头、以及专利文献1或专利文献2所揭示的咬入式管接头等。
采用这些管接头时,通过使用扳手和扳钳等工具将结合部件紧固,直到力矩达到规定值,来完成结合部件的旋紧。而且,在结合部件的旋紧完成的同时,配管的连接结束,在这样的状态下使用管接头。因此,利用配管连接时使用的工具,无论是谁都能简单地松开管接头并将配管拆下。
以往,常常使用氟利昂气体作为制冷装置的制冷剂。然而,由于氟利昂气体朝大气释放时会导致臭氧层的破坏和地球气候变暖等,因此对其处理已越来越严。因此,人们希望开发出用于防止用管接头连接后的配管被简单拆下的构造。
专利文献l:日本专利特开2003 — 74769号公报专利文献2:日本专利特表2004 — 526911号公报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提供一种可应对氟利昂气体的限制且将配管与设备连接后能防止该配管被简单拆下的管接头、在制冷剂回路中使用该管接头的制冷装置以及热泵式水加热装置。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形态,可提供一种管接头,该管接头包括安装在与配管连接的设备上的接头本体、以套设在与接头本体连接的配管上的状态与接头本体螺合的结合部件、以及朝结合部件传递旋转力矩的旋紧夹具。旋紧夹具相对于结合部件以能传递旋转力矩的形态连结,且能从结合部件上拆下。旋紧夹具包括力矩施加部,旋转力矩从外部施加给力矩施加部。而且,在对旋紧夹具的力矩施加部施加力矩后,旋紧夹具被从结合部件上拆下。
采用上述结构时,通过对与结合部件连结的旋紧夹具的力矩施加部施加旋转力矩,就能将该旋转力矩传递给结合部件。由此,能将结合部件旋紧到接头本体上,并能将配管连接到管接头上。另外,旋紧夹具能从结合部件上拆下。因此,在将结合部件旋紧到接头本体上后,通过将旋紧夹具从结合部件上拆下,还能另行管理该旋紧夹具。由此,能防止无论是谁都能简单地松开管接头并将配管拆下的情况。因此,能避免因作业者而导致制冷剂气体的意外泄漏、制冷剂气体朝大气的释放。在拆下配管时,可将该作业委托给管理旋紧夹具的专门人员。这样一来,可遵守对氟利昂气体的限制,从而可削减氟利昂气体朝大气的释放。
在上述管接头中,最好结合部件和旋紧夹具是分体形成的,旋紧夹具相对于套设在配管上的结合部件或者与接头本体旋紧的结合部件进行装拆。这种情况下,可像以往那样进行配管的连接作业。另外,在配管连接后,旋紧夹具被从结合部件上拆下,由专门人员来管理。也就是说,能可靠地对连接有配管的管接头进行维护管理。
在上述管接头中,旋紧夹具最好具有由工具来把持的把持面。这种情况下,能与以往的管接头同样地用普通工具来连接配管或者拆下配管。
在上述管接头中,旋紧夹具最好具有由作业者来把持的柄部。这种情况下,能像工具那样处理旋紧夹具。也就是说,零件数量变少,可削减管理工序。另外,能直接用手来旋转旋紧夹具,作业也得到简化。
在上述管接头中,最好结合部件在与接头本体相反的一侧的端面上具有供旋紧夹具进行装拆的卡合凹部,旋紧夹具包括套设在配管上的基体,基体包括夹持配管且彼此对接的两个分割基体,在两个分割基体合体后的基体上形成有与卡合凹部卡合的卡合突部。这种情况下,在将结合部件套 设在配管上后,能在结合部件上自由地装拆旋紧夹具。
在上述管接头中,最好卡合凹部由截面呈方形的凹部形成,卡合突部 形成基体的端部,基体的端部为与卡合凹部嵌合而形成为方形。这种情况 下,由于构成旋紧夹具的基体的端部形成突部,因此能简化旋紧夹具的结 构。
在上述管接头中,最好基体相对于与基体的轴线正交的面而对称,在 基体的轴向的中央形成有把持面。能与旋紧夹具在轴向上的朝向无关地将 旋紧夹具的突部嵌合到结合部件的凹部中。因此,可提高将旋紧夹具连结
到结合部件上时的作业性。
在上述管接头中,最好卡合凹部具有正多边形的截面,为与该卡合凹 部嵌合,卡合突部的截面形成为正多边形。这种情况下,能与旋紧夹具在 周向上的朝向无关地将旋紧夹具的突部嵌合到结合部件的凹部中。因此, 可提高将旋紧夹具连结到结合部件上时的作业性。
在上述管接头中,最好卡合凹部包括呈相同形状的多个凹部,在结合 部件的位于与接头本体相反的一侧的端面上,各凹部以结合部件的轴线为 中心等间隔地配置,卡合突部由与各凹部分别嵌合的多个突部构成,各突 部形成在基体的面向结合部件的端面上,基体的外表面是把持面,基体的 外形是多边形。这种情况下,能在套设在配管上的结合部件上可自由装拆 地连结旋紧夹具。另外,能与旋紧夹具在周向上的朝向无关地将旋紧夹具 的卡合突部嵌合到卡合部件的卡合凹部中。因此,可提高将旋紧夹具连结 到结合部件上时的作业性。另外,由于构成旋紧夹具的基体的外表面是力 矩施加面,且是由工具来把持的把持面,因此能简化旋紧夹具的结构。
在上述管接头中,最好基体的外形是正六边形。这种情况下,在紧固 或松开旋紧夹具时,能使用旋紧螺母用的普通工具。
在上述管接头中,最好各凹部从结合部件的位于与接头本体相反的一 侧的端面延伸至结合部件的面向接头本体的端面。这种情况下,无论是从 与接头本体相反的一侧还是从面向接头本体的一侧都能加工凹部。另外,接头本体与结合部件螺合时在两部件间形成的空间经由该凹部朝外部开
放。在将管接头用于制冷装置等的低温部时,接头本体与结合部件间的空
气中的水分被冷却,液化并冻结。另外,接头本体与结合部件间的空间经 由接头本体与结合部件间的螺合部与外部气体连通。因此,在接头本体与
结合部件间的空间被冷却时,水分会相应地从外部朝该空间内补充。因此, 当该空间内被冷却时,水分液化、进而冻结成冰,该冰会生长。另外,由 于这样生长的冰的存在,可能会有较大的力作用于套圈和凸轮面等各部分, 使各部分发生应变,由此可能会妨碍配管的密封功能和配管的保持功能。 对于这一点,在采用本发明时,由于较大的孔即凹部与外部连通,因此能 使冰从该凹部逃出,能避免因冰而导致各部分的应变。
在上述管接头中,最好各凹部的截面为圆形。这种情况下,凹部的加 工容易。
在上述管接头中,最好旋紧夹具包括用于对两个分割基体合体后的状 态予以保持的约束装置。这种情况下,利用约束装置能一边抑制两个分割 基体的分解一边旋转旋紧夹具。
在上述管接头中,最好旋紧夹具包括将两个分割基体以能转动的形态 连结的铰链。这种情况下,能容易地使两个分割基体合体。
在上述管接头中,最好结合部件在位于与接头本体相反的一侧的端面 上具有供旋紧夹具进行装拆的多个卡合凹部,旋紧夹具具有半圆筒状的 基体、以及在基体的面向结合部件的端面上形成并与多个卡合凹部卡合的 多个卡合突部、以及与基体一体形成的柄部,配管具有圆形的截面,在基 体上形成有具有与配管的半径大致相等的半径的半圆形的孔部。这种情况 下,能在套设在配管上的结合部件上可自由装拆地连结旋紧夹具。
在上述管接头中,最好多个卡合凹部呈相同形状,在结合部件的位于 与接头本体相反的一侧的端面上,各卡合凹部以结合部件的轴心为中心等 间隔地配置,卡合突部与这些卡合凹部中的任意个数的卡合凹部卡合。这 种情况下,能与旋紧夹具在周向上的朝向无关地将旋紧部件的卡合突部嵌 合到结合部件的卡合凹部中。因此,可提高将旋紧夹具连结到结合部件上时的作业性。另外,还能将柄部配置成容易旋转旋紧夹具的角度来将旋紧 夹具连结到结合部件上。
在上述管接头中,最好卡合凹部从结合部件的位于与接头本体相反的 一侧的端面延伸至结合部件的面向接头本体的端面。根据该结构,在旋紧 夹具由两个分割基体组成时,从与接头本体相反的一侧和面向接头本体的 一侧中的任一侧都能加工卡合凹部。另外,能使在接头本体与结合部件间 的空间内生长的冰从贯穿孔即卡合凹部向外逃出。
在上述管接头中,最好卡合凹部的截面是圆形。这种情况下,卡合凹 部的加工容易。
在上述管接头中,最好在接头本体上形成有套圈,该套圈通过使前端 咬入配管的外周面来使其与配管之间密封,在结合部件上形成有凸轮面, 在使结合部件与接头本体螺合时,凸轮面按压套圈的前端部,使该套圈的 前端部咬入配管的外周面。另外,最好在结合部件上形成有套圈,该套圈 通过使前端咬入配管的外周面来使其与配管之间密封,在接头本体上形成 有凸轮面,在使结合部件与接头本体螺合时,凸轮面按压套圈的前端部, 使该套圈的前端部咬入配管的外周面。这样的咬入式管接头适用于处理高 压流体的装置。
在上述管接头中,最好在接头本体上形成有压接配管的喇叭管部的喇 叭管承接面,在结合部件上形成有将配管的喇叭管部朝喇叭管承接面压接 的喇叭管压接面。采用这样的喇叭管式管接头时,配管一旦拆下后容易再 次进行连接。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形态,可提供一种在制冷剂回 路中使用上述管接头的制冷剂装置。
另外,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根据本发明的第三形态,可提供一种在制 冷剂回路中使用上述管接头的热泵式水加热装置。
采用这些制冷装置和热泵式水加热装置时,不会出现旋紧部被随便松开、 配管被从管接头上拆下的情况。另外,来自管接头的制冷剂的泄漏变少,可提 高制品的可靠性。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管接头的旋紧前的状态的局 部剖视图。
图2是管接头的结合部件的立体图。
图3是管接头的旋紧夹具的立体图。
图4是表示管接头的旋紧工序的局部剖视图,(a)是表示套圈的前端部与 凸轮面抵接的状态的局部剖视图,(b)是表示套圈从结合部件分离后的状态的 局部剖视图,(c)是表示结合部件朝接头本体的旋紧结束后的状态的局部剖视 图。
图5是表示利用管接头完成了配管连接的状态的局部剖视图。
图6是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管接头的结合部件的立体图。
图7是管接头的旋紧夹具的立体图。
图8是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管接头的结合部件的立体图。
图9是管接头的旋紧夹具的立体图。
图IO是表示管接头的旋紧前的状态的局部剖视图。
图11是本发明的第四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管接头的旋紧夹具,(a)是表示分 割基体合体之前的状态的主视图,(b)是从结合部件侧观察分割基体合体后的 状态的立体图,(c)是从与结合部件相反的一侧观察分割基体合体后的状态的 立体图。
图12是管接头的约束装置的分解立体图。
图13是将构成约束装置的插入孔附近放大的局部剖视图,(a)是表示约束 部件被嵌入插入孔之前的状态的局部剖视图,(b)是表示用销将被嵌入插入孔 内的约束部件压出之前的状态的局部剖视图,(c)是表示用销将被嵌入插入孔 内的约束部件压出后的状态的局部剖视图。
图14是变形例3所涉及的管接头,是表示旋紧前的状态的局部剖视图。 图15是表示结合部件朝接头本体的旋紧结束后的状态的局部剖视图。 图16是表示利用管接头完成了配管连接的状态的局部剖视图。图17是表示变形例4所涉及的管接头的旋紧前的状态的局部剖视图。 图18是表示结合部件朝接头本体的旋紧结束后的状态的局部剖视图。 图19是表示利用管接头完成了配管连接的状态的局部剖视图。 图20是变形例5所涉及的管接头,是表示套圈的前端部与凸轮面抵接的
状态的局部剖视图。
图21是表示结合部件朝接头本体的旋紧结束后的状态的局部剖视图。 图22是将管接头的套圈附近放大表示的局部剖视图,是表示套圈咬入配
管的表面后的状态的局部剖视图。
图23是变形例6所涉及的管接头,是表示结合部件朝接头本体的旋紧结
束后的状态的局部剖视图。
图24是变形例9所涉及的管接头,是表示旋紧夹具从配管脱开时的状态
的局部剖视图。
图25是从与接头本体相反的一侧观察图24的管接头的主视图。 图26是管接头的旋紧夹具的立体图。
图27是变形例10所涉及的管接头,是表示结合部件的旋紧完成后的状态 的局部剖视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下面,根据附图对本发明的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对各附图中共有的要素 标注相同的符号,并省略或简化其说明。 (第一实施方式)
根据图1 图5对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管接头进行说明。第一实施方式 所涉及的管接头是在制冷装置、热泵式水加热装置等的制冷剂回路中使用的咬 入式的管接头。
如图1所示,管接头包括安装在连接有配管P的设备上的接头本体1、 与接头本体1螺合的结合部件2、以及朝结合部件2传递旋转力矩的旋紧夹具 3。结合部件2和旋紧夹具3是分体形成的。管接头在空调机等制冷装置、或 热泵式水加热装置100等的制冷剂回路101中使用。接头本体1包括基部13和筒部14。基部13包括安装部11和螺母部12。 安装部11安装在要与制冷剂回路中的截止阀、容器、配管等连接的设备上。 在朝接头本体1旋紧结合部件2时利用旋紧工具来把持螺母部12。在筒部14 的内周面上形成有与结合部件2螺合的阴螺纹14a。在筒部14内形成有空洞部 15。在筒部14内设置有从基部13突出的轴部16。在筒部14的内周面与轴部 16的外周面之间形成有圆筒状的凹部17。在轴部16的中央形成有沿着其轴线 延伸的连接口 18。在连接口 18的开口端形成有凸轮面19。在接头本体1内形 成有从连接口 18朝安装部11延伸的连通孔lla、以及直径比该连通孔lla 小的连通孔llb。在安装部11的外周面上形成有阳螺纹llc。
连接口 18的直径与配管p的外径大致相同。另外,在连接口 18与连通孔 11a之间形成有台阶部(埋头孔)18a。台阶部18a是与配管p的前端抵接的部分, 用于确定配管P的插入位置。
凸轮面19与连接口 18连续。凸轮面19是圆锥状的锥面,凸轮面19的直 径朝着结合部件2变大。凸轮面19与连接口 18的轴线所成的角度比后述的套 圈5的锥面54与连接口 18的轴线所成的角度稍大。
结合部件2套设在与接头本体1连接的配管p上。结合部件2通过与接头 本体1螺合而将配管P与该接头本体1连接。结合部件2的外表面形成为圆形, 以避免受到旋紧用工具的旋转力矩。结合部件2虽然不能用普通工具进行紧固, 但能与旋紧夹具3连结。旋紧用的旋转力矩从旋紧夹具3传递给结合部件2。
如图1和图2所示,结合部件2呈大致圆筒状。结合部件2包括基部21, 该基部21在中央具有贯穿孔22。在结合部件2的外周面上形成有与接头本体 l的阴螺纹14a螺合的阳螺纹23。另外,在结合部件2的中央形成有供旋紧夹 具3进行装拆的正四边形的卡合凹部24。另外,在结合部件2内设置有朝接头 本体1开口的空洞25。在结合部件2内设置有从基部21朝接头本体1突出的 套圈5。结合部件2的外周壁26突出至比套圈5的前端更靠近接头本体1的位 置。由此,可防止套圈5受损。由于结合部件2的外表面形成为圆形,因此无 法用普通的旋紧用工具来把持结合部件2。
套圈5与以往的套圈相同。即,套圈5在其基端部通过从基部21沿径向延伸的薄壁部51与结合部件2—体形成。另外,套圈5包括呈圆筒状的后
侧部52、以及呈圆锥状的前侧部53,前侧部53的前端部被剪切。套圈5的锥 面(外周面)54相对于套圈5的轴线呈鋭角。锥面54的倾斜角度比凸轮面19 相对于套圈5的轴线的倾斜角度稍小。具体而言,凸轮面19的倾斜角度为约 15 35度,而套圈5的锥面54相对于中心轴的倾斜角度为约10 25度。因此, 在套圈5被凸轮面19按压时,套圈5的前端部53a咬入配管p的表面部。由 此,套圈5将配管p与套圈5之间密封,并对配管p予以保持。在套圈5的中 央形成有供配管P贯穿的贯穿孔55。贯穿孔55的直径与上述贯穿孔22相同。 在套圈5的背部(与接头本体1相反的一侧)设置有按压套圈5的后端面的按压 面28。该按压面28以与套圈5之间空开空间27的形态配置。
旋紧夹具3具有将操作者施加的旋转力矩传递给结合部件2的功能。因此, 旋紧夹具3包括旋转力矩施加部,操作者对旋转力矩施加部施加旋转力矩。另 外,在连接了配管后,旋紧夹具3可自由装拆地与结合部件2连结。
如图3所示,旋紧夹具3包括基体31,该基体31具有正四边形的截面形 状。在基体31的中央形成有贯穿孔32。基体31由沿着包含轴线的平面被分割 成的两个分割基体31a、 31b组成。两个分割基体31a、 31b以夹持配管p的形 态形成为一体。另外,基体31具有相对于与轴线正交的面呈对称的形状。基 体31的两端部作为与结合部件2的卡合凹部24嵌合的卡合突部33形成。因 此,基体31的横切面的大小被设定成能与结合部件2的卡合凹部24嵌合。
在基体31的下部中央形成把持面34作为旋转力矩施加部,该把持面34 使旋紧夹具3可用旋紧用工具来把持。把持面34分别形成在基体31的互为相 对的上表面和下表面上。两把持面34间的间隔被设定成适合用普通的旋紧用 工具进行把持的尺寸。
接着,对利用上述咬入式管接头来连接配管的方法进行说明。
在接头本体1上连接配管p时,接头本体1安装在空调机等制冷装置、或
热泵式水加热装置等的制冷剂回路中的配管、容器类、截止阀等装置侧的规定 设备上。采用该管接头时,首先,使配管p贯穿结合部件2的贯穿孔22和套 圈5的贯穿孔55。接着,将配管p的前端部插入接头本体1的连接口 18,使配管P的端面与接头本体l的台阶部18a对碰。另外,以夹持配管p的形态使 分割基体31a、 31b对接,形成基体31。在基体31的各端部分别形成有与结合 部件2的卡合凹部24嵌合的卡合突部33。
接着,使旋紧夹具3的卡合突部33与结合部件2的卡合凹部24嵌合。然 后,将结合部件2与旋紧夹具3—起旋转,使结合部件2与接头本体1螺合。 如图4(a)所示,到套圈5与凸轮面19抵接为止,结合部件2与旋紧夹具3可 用指尖进行旋转。在套圈5与凸轮面19抵接的阶段,用工具来把持旋紧夹具3 的把持面34,并朝接头本体1紧固结合部件2。该紧固产生的力从凸轮面19 朝套圈5的前端部53a、薄壁部51传递,其结果是,如图4(b)所示,薄壁部 51被切断。
在薄壁部51切断后,若继续紧固结合部件2,则按压面28会与套圈5的 后端面抵接。在此状态下,通过继续紧固结合部件2,使套圈5的后端面被按 压面28按压。然后,如图4(c)所示,套圈5的前端部53a被凸轮面19压接而 咬入配管p的表面部。由于这样的套圈5的变形,使套圈5的锥面54与凸轮 面19之间以及套圈5的前端部53a与配管p之间被密封,配管p被套圈5把 持,从而朝接头本体1旋紧结合部件2的作业结束。在此阶段中,结合部件2 被收纳在接头本体l内,仅结合部件2的端面暴露在外部。旋紧作业结束后, 如图5所示,将旋紧夹具3从结合部件2上拆下,配管的连接完成。
另外,当配管连接完成后需要重新进行配管时,由于结合部件2具有形成 为圆形的外表面且被收纳在接头本体l内,因此,只要不连接旋紧夹具3,就 无法松开结合部件2与接头本体1间的螺合。因此,如图4(c)所示,将分割基 体31a、 31b对接来形成基体31,将该基体31的卡合突部33嵌入结合部件2 的卡合凹部24,从而在结合部件2上连结旋紧夹具3。在此状态下,利用工具 来把持旋紧夹具3的把持面34,将与接头本体1螺合的结合部件2松开,由此 从管接头上拆下配管P。 一旦拆下了配管p后,在连接新的配管p时,由于无 法使用之前使用过的套圈5,因此需要未使用的结合部件2。旋紧夹具3能再
次使用。
如上所述地构成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管接头起到如下效果。(1) 结合部件2的外表面形成为圆形,使得无法用普通工具把持,因此, 只要没有将旋紧夹具3连结到结合部件2上,就无法在接头本体1上旋紧结合 部件2或松开结合部件2。
(2) 具有旋转力矩施加部的旋紧夹具3相对于结合部件2以能传递旋转力 矩的形态连结。因此,通过对旋转力矩施加部施加旋转力矩,可将旋转力矩从 旋紧夹具3的旋转力矩施加部传递给结合部件2,使结合部件2与接头本体1 旋紧,使配管被连接。
(3) 由于旋紧夹具3能从结合部件2上拆下,因此,在将结合部件2旋紧 到接头本体l上后,通过将旋紧夹具3从结合部件2上拆下并另行管理,能防 止无论是谁都能简单地松开管接头的螺合部并将配管P拆下的情况。因此,能 避免因外行的作业而导致制冷剂气体意外的泄漏、制冷剂气体朝大气的释放。 在拆下配管P时,可将该作业委托给管理旋紧夹具3的专门人员。其结果是, 可遵守对氟利昂气体的限制,从而有助于削减氟利昂气体朝大气的释放量。
(4) 结合部件2和旋紧夹具3是分体形成的。另外,旋紧夹具3相对于套 设在配管p上的结合部件2、或者与接头本体1旋紧的结合部件2可自由地装 拆。因此,在配管连接后,通过将旋紧夹具3拆下并由专门人员对其进行管理,
能可靠地对管接头进行维护管理。
(5) 旋紧夹具3具有能用普通工具进行把持的把持面34。因此,通过将旋 紧夹具3连结到结合部件2上,能与以往的管接头同样地使用工具来连接配管 P或拆下配管P。
(6) 在结合部件2上形成有卡合凹部24。另外,通过以夹持配管p的形态 将两个分割基体31a、 31b对接来形成基体31,可在该基体31的两端形成与结 合部件2的卡合凹部24卡合的卡合突部33。这样一来,在将结合部件2套设 在配管p上后,能在该结合部件2上自由地装拆旋紧夹具3。
(7) 卡合凹部24的截面形状是方形,与该卡合凹部24嵌合的基体31的端 部(卡合突部33)的外形也是方形。因此,不必特意在旋紧夹具3上设置卡合突 部33,可简化旋紧夹具3的结构。
(8) 基体31的形状相对于与轴线正交的面而对称。另外,基体31的两端部作为卡合突部33形成,并且,在基体31的轴向的中央形成有把持面34。因 此,能与旋紧夹具3的轴向位置无关地将旋紧夹具3的卡合突部33嵌合到结 合部件2的卡合凹部24中。由此,可提高将旋紧夹具3连结到结合部件2上 时的作业性。
(9) 卡合凹部24的截面形成为正多边形,卡合突部33形成为正多边形以 与卡合凹部24嵌合。因此,能与旋紧夹具3在周向上的朝向无关地将旋紧夹 具3的卡合突部33嵌合到结合部件2的卡合凹部24中。因此,可提高将旋紧 夹具3连结到结合部件2上时的作业性。
(10) 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管接头是包括套圈5、凸轮面19等的咬入式管 接头,适合作为处理高压流体的装置。另外,套圈5被结合部件2内的空洞25 收纳,因此,处理零件时不容易对套圈5的前端部53a和锥面54等造成损伤。
(11) 采用该咬入式管接头时,在配管的连接完成的阶段,结合部件2完全 被收纳在接头本体l内,因此,配管连接后能防止结合部件2被第三者松开的 情况°
(12) 采用使用了上述管接头的制冷装置和热泵式水加热装置时,不会出现 旋紧部随便被松开或者配管P被拆下的情况。由此,来自管接头的制冷剂泄漏 变少,可提高制品的可靠性。
(第二实施方式)
第二实施方式与第一实施方式一样,是咬入式管接头,对结合部件2与旋 紧夹具3间的连结构造和旋紧夹具3的形状进行了变更。另外,管接头的用于 配管连接的机构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对与第一实施方式对应的部分标注相同 的符号,并省略其说明。下面,根据图6和图7,以与第一实施方式不同的部 分为中心对第二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在第二实施方式的管接头中,接头本体1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如图6 所示,在结合部件2上,与旋紧夹具3连结时使用的卡合凹部241与第一实施 方式不同,由截面呈正方形的四个凹部241形成。在结合部件2的位于与接头 本体l相反的一侧的端面上,各凹部241以上述结合部件2的轴心为中心等间 隔地配置。如图7所示,旋紧夹具3的基体31被分割成两个。在两个分割基体31a、 31b合体的状态下,基体31的外表面作为旋转力矩施加部即把持面341形成。 此时基体31的外形为正六边形,在基体31上形成有三组互为相对的把持面 341。另外,与结合部件2的各凹部241嵌合的各卡合突部331a、 331b在面向 结合部件2的基体31的侧面上突出。即,在旋紧夹具3的面向结合部件2的 端面上,各突部331a、 331b以旋紧夹具3的轴线为中心等间隔地配置。另外, 为与各凹部241嵌合,各突部331a、 331b的截面形成为大致正方形。四个突 部中的两个突部331a是在将两个分割基体31a、 31b对接的状态下形成的。
如上所述地构成的第二实施方式的管接头起到如下效果。
(1) 旋紧夹具3的基体31沿着包含配管p的轴线的平面被分割成两个。各 分割基体31a、 31b以将配管p从其两侧夹持的形态对接且套设在配管p上。 另外,在各分割基体31a、 31b合体后的基体31上形成有与结合部件2的各凹 部241嵌合的突部331a、 331b。因此,采用第二实施方式的管接头时,旋紧夹 具3相对于套设在配管p上的结合部件2、或者套设在配管p上且与接头本体 l连结的结合部件2进行装拆。由此,起到与第一实施方式的效果(1) (6)和 (10) (12)相同的效果。
(2) 在结合部件2的位于与接头本体1相反的一侧的端面上,结合部件2 的多个凹部241以结合部件2的轴线为中心等间隔地配置。另外,与这些凹部 241嵌合的突部331a、 331b形成在基体31的面向结合部件2的端面上。并且, 在两个分割基体31a、 31b合体后的状态下,基体31的外表面作为旋转力矩施 加面即把持面341形成。因此,通过这些结构,能与旋紧夹具3在周向上的朝 向无关地将旋紧夹具3连结到结合部件2上。
(3) 在分割基体31a、 31b合体后的状态下,基体31的外形是正六边形。 因此,在接头本体1上紧固或松开结合部件2时,能使用普通的螺母旋紧用工 具。
(第三实施方式)
第三实施方式是与第一实施方式和第2实施方式一样的咬入式管接头,对 结合部件2与旋紧夹具3间的连结构造和旋紧夹具3的形状进行了变更。另外,
1管接头的配管连接机构与第一实施方式和第2实施方式相同,对与第一实施方 式和第2实施方式对应的部分标注相同的符号并省略其说明。下面,根据图8 图10,以与第一实施方式不同的部分为中心对第三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在第三实施方式的管接头中,接头本体1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如图8 所示,在结合部件2上,与旋紧夹具3连结时使用的卡合凹部242与第二实施 方式中一样,由在结合部件2的与接头本体相反的一侧的端面上以结合部件2 的轴线为中心等间隔配置的四个凹部形成。各凹部242的截面与第二实施方式 不同,形成为长方形。
如图9所示,旋紧夹具3包括半圆筒状的基体312、以及从基体312的 外周面沿横向延伸的作为旋转力矩施加部的柄部352。在基体312的端面上设 置有朝结合部件2突出的三个卡合突部332。在基体312上形成有半圆状的半 孔部321,该半孔部321具有与配管p大致相同的半径。各突部332与设置在 结合部件2上的四个凹部242中的三个凹部242嵌合。另外,柄部352与扳手 的柄部类似。即,如图10所示,在位于结合部件2后方的配管p的外部安装 旋紧夹具3,也就是将旋紧夹具3的半孔部321抵在配管p的外周面上,使旋 紧夹具3的突部332朝结合部件2的凹部242卡合。另外,通过一边握持柄部 352 —边旋转旋紧夹具3,将结合部件2紧固到接头本体1上。
如上所述地构成的第三实施方式的管接头起到如下效果。
(1) 与第一实施方式中一样,对于套设在配管p上的结合部件2、或者套 设在配管P上且与接头本体1连结的结合部件2,旋紧夹具3以可自由装拆的 形态连结。由此,第三实施方式的管接头起到与第一实施方式的效果(1) (4)、 (6)和(10) (12)相同的效果。
(2) 旋紧夹具3包括作为旋转力矩施加部的、由作业者来握持的柄部352。 由此,能像工具那样使用旋紧夹具3,将结合部件2旋紧到接头本体1上。因 此,零件数量变少,能削减管理工序。
另外,能在不使用普通工具的情况下直接用手来旋转旋紧夹具3。
(3) 在结合部件2的位于与接头本体1相反的一侧的端面上,形成有以结 合部件2的轴线为中心等间隔配置、且呈相同形状的多个凹部242。旋紧夹具3的各突部332与结合部件2的四个凹部242中的三个卡合。由此,能与旋紧 夹具3在周向上的朝向无关地将旋紧夹具3连结到结合部件2上。另外,由于 能将柄部352配置成方便旋转旋紧夹具3的角度,因此能更容易地进行朝结合 部件2旋紧旋紧夹具3的作业。 (第四实施方式)
第四实施方式是在第二实施方式的旋紧夹具3中,包括连结两个分割基 体的铰链、以及对两个分割基体对接并合体的状态予以保持的约束装置。其它 的结构与第二实施方式相同,对与第二实施方式对应的部分标注相同的符号并 省略其说明。下面,根据图U 图13,以与第二实施方式不同的部分为中心 对第四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在第四实施方式的管接头中,旋紧夹具3与第二实施方式的旋紧夹具3 基本相同。即,如图11(a) (c)所示,旋紧夹具3具有将基体31分割成两个 而形成的分割基体31a、 31b。如图ll(b)所示,在将两个分割基体31a、 31b 对接的状态下,基体31的外形为正六边形。因此,在基体31上形成有三组互 为相对的把持面341。另外,在基体31的面向结合部件2的端面上形成有多个 卡合突部331a、 331b。在旋紧夹具3上安装有一个铰链35,该铰链35将两个 分割基体31a、 31b以能转动的形态连结。铰链35可以是以往周知的铰链。由 于铰链35要安装在把持面341上,因此最好使用从把持面341突出的突出量 较小的铰链。
接着,对本实施方式的约束装置的结构进行说明。
如图ll(c)所示,在将两个分割基体31a、 31b合体的状态下,供板状的 约束部件41插入的插入孔42形成在旋紧夹具3的与结合部件2相反的一侧的 端面上。另外,在位于与铰链35相反的一侧的把持面341上设置有供销43插 入的长孔44。通过操作被插入该长孔44的销43,能利用销43的前端将约束 部件41从旋紧夹具3中取出。长孔44的截面形状与插入孔42相同,沿着配 管p的轴线延伸。在两个分割基体31a、 31b的接合面上分别形成有形成插入 孔42和长孔44用的槽。形成插入孔42的槽42a的端部形成为楔形,以使插 入孔42的端部42b呈V字形。另夕卜,形成长孔44的凹部44a以将插入孔42的端部与长孔44连通的形态形成。
约束部件41呈板状,在其两侧部形成有V字形的槽41a。另外,在将约 束部件41插入到插入孔42中、直到使约束部件41的前端与长孔44的侧面抵 接时,约束部件41不从基体31突出,且约束部件41的端面与基体31的端面 被配置成处在同一面上。在约束部件41的端部形成有截面呈半圆形的槽41b。 因此,在约束部件41的前端与长孔44的侧面抵接时,在约束部件41的槽41b 与长孔44的侧面之间形成有供销43的前端进行配置的空间。
如上所述地构成的旋紧夹具如下使用。
为了在套设于配管P的结合部件2上连结旋紧夹具3,首先,将旋紧夹具 3套设在配管p上。如图ll(a)所示,该套设是在将两个分割基体31a、 31b打 开的状态下在其间配置配管P,之后,将两个分割基体31a、 31b对接。接着, 如图ll(c)所示,从旋紧夹具3的与结合部件2相反的一侧的端面朝插入孔42 插入约束部件41。由此,约束部件41的端部的槽41a便与插入孔42的端部 42b卡合。其结果是,只要在插入孔42内插入有约束部件41,两个分割基体 31a、 31b便不会分离,保持一体化。之后,通过将旋紧夹具3的突部331a、 331b插入结合部件2的凹部241,把持着把持面341并旋转旋紧夹具3,就可 与第二实施方式同样地对结合部件2施加旋转力矩。
在对结合部件2施加旋转力矩并结束了配管p的连接时,如图13(b)所示, 在长孔44中插入销43,且将销43的前端部插入约束部件41的端部的槽41b 与长孔44的侧面之间。接着,如图13(c)所示,用销43的前端部将约束部件 41从插入孔42中朝外部压出,使约束部件41的端部从基体31突出。将突出 后的约束部件41的端部用手或工具抓住,将约束部件41从插入孔42朝外部 拔出。之后,与第二实施方式同样地将旋紧夹具3从结合部件2上拆下,配管 连接作业结束。在重新连接配管p时,也能按上述步骤在旋紧夹具3上安装约 束部件41,并相对于结合部件2装拆旋紧夹具3。
如上所述地构成的第四实施方式的管接头除了与第二实施方式一样的效 果之外,还起到如下效果。
(1)旋紧夹具3包括约束装置,该约束装置用于对两个分割基体31a、 31b对接并合体后的状态予以保持。由此,能一边抑制两个分割基体31a、 31b的 分解一边旋转基体31。
(2)两个分割基体31a、 31b通过铰链35以能开闭的形态连结,因此,两 个分割基体31a、 31b的合体作业容易。
上述各实施方式还能如下地变形。
(变形例1)
在第一实施方式中,把持面34形成在旋紧夹具3的互为相对的两个面上, 但把持面34也可形成在互为相对的另两个面上。另外,凹部24和突部33的 截面形状是正方形,但也可以是正六边形等其它正多边形。
(变形例2)
在第二实施方式中,凹部241和突部331a、 331b的截面形状是正方形, 但也可以是长方形。之所以将凹部241和突部331a、 331b的截面形状做成正 方形,是为了容易使两个分割基体31a、 31b对接来形成突部331a。另外,在 第三实施方式中,也可将凹部242和突部332的截面形状从长方形变更为正方 形。另外,第二实施方式和第三实施方式的凹部241、 242以及与其嵌合的突 部331a、 331b、 332的截面形状除了多边形之外,也可以是圆形等其它形状。
(变形例3)
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也可使接头本体1与结合部件2间的螺合构造如图 14 图16所示地变形。g卩,可以如图14所示,从第一实施方式的接头本体1 上删除筒部14,作为代替,在从接头本体1的基部13突出的轴部16的外周面 上形成阳螺纹131。另外,可以省略结合部件2的外周面的阳螺纹23,作为代 替,在结合部件2的外周壁26的内周面上形成阴螺纹132。
在该变形例中,在接头本体1上形成有阳螺纹131,在结合部件2上形成 有阴螺纹132。也就是说,与上述各实施方式相比较,接头本体l与结合部件 2之间的螺纹的关系相反。另外,在该变形例中,在接头本体l上旋紧结合部 件2后(参照图15)、以及之后从结合部件2上拆下旋紧夹具3后(参照图16), 结合部件2的外周面暴露在外部。因此,需要将结合部件2的外形做成不能用 工具来把持的形状。(变形例4)
另外,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也可以使接头本体1与结合部件2间的螺合 构造如图17 图19所示地变形。即,如图17所示,也可以从第一实施方式的 接头本体1的基部13删除轴部16,在连接口 18的开口端直接形成凸轮面19。 另外,也可以从第一实施方式的结合部件2删除外周壁26。
在该变形例中,套圈5从基部21突出,因此,在处理结合部件2时,需 要注意避免套圈5的前端部53a和锥面54的外表面受损,以免影响配管的密 封功能。另外,在该变形例中,在接头本体1上旋紧结合部件2后(参照图18)、 以及之后从结合部件2上拆下旋紧夹具3后(参照图19),结合部件2被收纳在 接头本体1的筒部14内。因此,作为用于禁止将结合部件2与接头本体1间 的螺合松开的构造,发挥与第一实施方式 第三实施方式相同的作用效果。
(变形例5)
另外,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也可以使接头本体1与结合部件2间的螺合 构造如图20 图22所示地变更,详细而言,可以将上述各实施方式的套圈5 替换成分割形成的两个套圈。这种情况下,可以与变形例3—样从第一实施方 式的接头本体1上删除筒部14,作为代替,在轴部16的外周面上形成阳螺纹 151。
另一方面,如图20和图21所示,也可以从第一实施方式的结合部件2 的外周面删除阳螺纹23,作为代替,在外周壁26的内周面上形成阴螺纹152。 另外,如图20 图22所示,套圈也可以不与结合部件一体形成,而是使用具 有通用性的独立的套圈153。
作为独立的套圈153,可使用在中央具有贯穿孔的前套圈154以及在中央 具有贯穿孔的后套圈155。在结合部件2的基部21上,在面向接头本体1的端 面上形成有按压后套圈155的按压面156。按压面156以朝着接头本体1扩径 的形态倾斜。后套圈155的后端面被该按压面156朝下方按压。
如图22所示,随着结合部件2的旋紧的进行,后套圈155的后端部被按 压面156从上方抵接而被朝下方按压。另外,后套圈155具有朝着前端縮径的 第一锥面157。前套圈154的后端部被该第一锥面157朝上方推高。另外,为了在该推高时使后套圈155的前端部容易咬入配管p的表面,在后套圈155的 外周侧,台阶部155a附近形成得较薄。另外,在前套圈154的后端部形成有 与后套圈155的第一锥面157接触的第二锥面158。另外,在前套圈154的前 端部形成有朝着接头本体1縮径的第三锥面159。
在这样构成的管接头中,如图20所示,当在独立的套圈153与凸轮面19 抵接之后使用旋紧夹具3朝接头本体1紧固结合部件2时,如图21所示,后 套圈155被按压面156朝下方按压,并被朝着接头本体l按压,由此,使后套 圈155的前端部咬入配管p的表面部。同时,随着后套圈155的第一锥面157 朝前套圈154的第二锥面158的压接,前套圈154的第三锥面159被凸轮面19 朝下方按压,由此,使前套圈154的前端部咬入配管p的表面部。其结果是, 前套圈154的第三锥面159与接头本体1的凸轮面19之间被密封。另外,通 过前套圈154朝配管p咬入,配管p的表面与前套圈154之间被密封,配管P 被套圈5把持。此外,通过后套圈155朝配管p咬入,配管p被套圈5更可靠 地把持。
这样一来,可简化上述各实施方式的接头本体1和结合部件2的构造,并 可将套圈5变更为独立型的套圈。图21表示结合部件2朝接头本体1的旋紧 结束后的状态,在配管连接完成后,从结合部件2上拆下旋紧夹具3。因此, 与上述各实施方式一样,在配管连接后不会出现结合部件2的旋紧被外行松开 的情况。另外,这种情况下,通过使用由两个套圈组成的独立的套圈153,管 接头可发挥较好的密封性能,制冷装置的可靠性可提高。也可使用一个独立套 圈来代替两个一组的独立套圈。
(变形例6)
另外,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也可以使由接头本体1和结合部件2构成的 配管连接用的机构如图23所示地变更。即,从第一实施方式的接头本体1上 删除筒部14和连接口 18,并在轴部16的外周面上形成阳螺纹161。另外,将 连通孔lla延长至轴部16的前端,并在轴部16的前端部形成与配管p的喇叭 管部162接触的喇叭管承接面163。也可以从第一实施方式的结合部件2上删 除阳螺纹23,作为代替,在外周壁26的内周面上形成阴螺纹164。另外,如图23所示,从第一实施方式的管接头删除套圈5,并在基部21的面向接头本 体1的端面上形成压接配管p的喇叭管部162的喇叭管压接面165。
采用如上所述地构成的喇叭管式管接头时,首先,在结合部件2的贯穿孔 22内插入配管p,并将结合部件2套设在配管p上。接着,使用喇叭管工具在 配管p的前端形成喇叭管部162。 一边使该喇叭管部162与接头本体1的喇叭 管承接面163抵接, 一边在接头本体1上紧固结合部件2。在紧固时的旋转力 矩达到规定值时,如图23所示,喇叭管部162被夹在喇叭管承接面163与喇 叭管压接面165之间,结合部件2的旋紧完成,配管连接完成。采用该喇叭管 接头,在重新连接配管时,能直接使用管接头。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由于套 圈变形,因此无法再次使用管接头。另外,采用这样的喇叭管式管接头时,在 结合部件2朝接头本体1的旋紧结束后,也从结合部件2上拆下旋紧夹具3。 因此,在配管连接的完成后,不会出现结合部件2被外行随便松开的情况。
(变形例7)
在第四实施方式中,也可以代替被嵌入插入孔42内的板状的约束部件41, 将两个分割基体31a、 31b的对接面用螺钉结合。另外,也可以在第一实施方 式中采用第四实施方式的构造,将分割基体31a、 31b用铰链结合或者利用约 束装置来约束两个分割基体31a、 31b等。
(变形例8)
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结合部件2和旋紧夹具3是分体形成的,但也可以 将它们一体形成。即,在接头本体1上旋紧结合部件2后,可以通过规定的旋 转力矩从结合部件2上拆下旋紧夹具3,另外,该旋紧夹具3也可以相对于结 合部件2自由装拆。
(变形例9)
在第三实施方式中,凹部242的截面可以是圆形,凹部242也可以从结合 部件2的位于与接头本体1相反的一侧的端面贯穿至空洞25。在图24 图26 所示的变形例9所涉及的管接头上,在结合部件2的基部21设置有凹部243, 该凹部243从结合部件2的位于与接头本体1相反的一侧的端面延伸至空洞 25。另外,如图25所示,四个凹部243均具有圆形截面,各凹部243以结合部件2的轴心为中心等间隔地配置。如图26所示,作为用于旋紧该结合部件2 的旋紧夹具3,也可以将第三实施方式的截面呈长方形的旋紧夹具3的突部332 变更为截面呈圆形的突部333。
采用该结构时,从与接头本体1相反的一侧的端面和面向接头本体1的端 面中的任一个端面都能加工凹部243。另外,将接头本体1和结合部件2螺合 时在两部件间形成的空间经由凹部243朝外部开放。另外,即使在像第三实施 方式那样凹部242不是贯穿孔时,接头本体1与结合部件2间的空间也能经由 两部件间的螺合部、即阴螺纹14a与阳螺纹23间的螺合部朝外部开放。因此, 在第三实施方式中,由于该空间内的空气中的水分因在配管p内流通的低温流 体而被冷却、液化,因此可经由螺合部朝两部件1、 2间的空间补充水分。其 结果是,在空间内的空气被冷却至零度以下时,空气中的水分会冻结成冰,而 且该冰会生长变大,可能会有较大的力作用于套圈5和凸轮面19。由此,套圈 5和凸轮面19可能会产生应变,可能会影响配管的密封功能和配管的保持功 能。但是,在本变形例中,由于较大的贯穿孔即多个凹部243的存在,因此在 两部件1、 2间的空间内液化的水在冻结之前会经由位于下方的凹部243朝外 部排出。另外,即使冰在两部件1、 2间的空间内生长,也能使该冰经由较大 的孔即凹部243朝外部逃出。由此,可缓和生长的冰对套圈5和凸轮面19等 各部分的影响,可防止配管的密封功能和配管的保持功能下降。
(变形例10)
在上述各实施方式的接头本体1中,在安装部11的外周面上形成有阳螺 纹llc,但作为利用这样的阳螺纹llc进行连接的代替方法,既可以通过钎焊 将设备的配管连结到管接头上,也可以通过钎焊在截止阀上连接管接头。如图 27所示,在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咬入式管接头中,也可将安装部ll变更为 钎焊配管型的安装部。在图27中,对与第一实施方式的要素相同或对应的要 素标注了相同的符号,并省略了其说明。另外,设备的配管Pa被插入接头本 体1的连接口 lld并被钎焊。这种情况下,形成连通孔lla的部分形成了对配 管Pa的前端进行定位的台阶部。
权利要求
1. 一种管接头,其特征在于,包括安装在与配管连接的设备上的接头本体、以套设在与所述接头本体连接的配管上的状态与所述接头本体螺合的结合部件、以及朝所述结合部件传递旋转力矩的旋紧夹具,所述旋紧夹具相对于所述结合部件以能传递所述旋转力矩的形态连结,且能从所述结合部件上拆下,所述旋紧夹具包括力矩施加部,所述旋转力矩从外部施加给所述力矩施加部,在对所述旋紧夹具的力矩施加部施加力矩后,所述旋紧夹具被从所述结合部件上拆下。
2. 如权利要求l所述的管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结合部件和所述旋紧夹具是分体形成的,所述旋紧夹具相对于套设在所述配管上的结合部件或者与所述接头本体旋紧的结合部件进行装拆。
3.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管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旋紧夹具具有由工具来把持的把持面。
4.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管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旋紧夹具具有由作业者来把持的柄部。 \
5. 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管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结合部件在与所述接头本体相反的一侧的端面上具有供所述旋紧夹具进行装拆的卡合凹部,所述旋紧夹具包括套设在所述配管上的基体,所述基体包括夹持所述配管且彼此对接的两个分割基体,在所述两个分割基体合体后的基体上形成有与所述卡合凹部卡合的卡合突部。
6. 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管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卡合凹部由截面呈方形的凹部形成,所述卡合突部形成所述基体的端部,所述基体的端部为与所述卡合凹部嵌合而形成为方形。
7. 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管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体相对于与所述基体的轴线正交的面而对称,在所述基体的轴向的中央形成有所述把持面。
8. 如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管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卡合凹部具有正多边形的截面,为与所述卡合凹部嵌合,所述卡合突部的截面形成为正多边形。
9. 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管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卡合凹部包括呈相同形状的多个凹部,在所述结合部件的位于与所述接头本体相反的一侧的端面上,所述各凹部以所述结合部件的轴线为中心等间隔地配置,所述卡合突部由与所述各凹部分别嵌合的多个突部构成,所述各突部形成在所述基体的面向所述结合部件的端面上,所述基体的外表面是所述把持面,所述基体外形是多边形。
10. 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管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体的外形是正六边形。
11. 如权利要求9或IO所述的管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各凹部从所述结合部件的位于与所述接头本体相反的一侧的端面延伸至所述结合部件的面向所述接头本体的端面。
12. 如权利要求9至11中任一项所述的管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各凹部的截面是圆形。
13. 如权利要求5至12中任一项所述的管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旋紧夹具包括约束装置,该约束装置用于对所述两个分割基体合体后的状态予以保持。
14. 如权利要求5至13中任一项所述的管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旋紧夹具包括铰链,该铰链将所述两个分割基体以能转动的形态连结。
15. 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管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结合部件在位于与所述接头本体相反的一侧的端面上具有供所述旋紧夹具进行装拆的多个卡合凹部,所述旋紧夹具具有半圆筒状的基体、在所述基体的面向所述结合部件的端面上形成并与所述多个卡合凹部卡合的多个卡合突部、以及与所述基体一体形成的柄部,所述配管具有圆形的截面,在所述基体上形成有半圆形的孔部,该孔部具有与所述配管的半径大致相等的半径。
16. 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管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卡合凹部呈相同形状,在所述结合部件的位于与所述接头本体相反的一侧的端面上,所述各卡合凹部以所述结合部件的轴心为中心等间隔地配置,所述卡合突部与所述卡合凹部中的任意个数的卡合凹部卡合。
17. 如权利要求15或16所述的管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卡合凹部从所述结合部件的位于与所述接头本体相反的一侧的端面延伸至所述结合部件的面向所述接头本体的端面。
18. 如权利要求15至17中任一项所述的管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卡合凹部的截面是圆形。
19. 如权利要求1至18中任一项所述的管接头,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接头本体上形成有套圈,该套圈通过使前端咬入配管的外周面来使所述套圈与所述配管之间密封,在所述结合部件上形成有凸轮面,在使所述结合部件与所述接头本体螺合时,所述凸轮面按压所述套圈的前端部,使该套圈的前端部咬入所述配管的外周面。
20. 如权利要求1至18中任一项所述的管接头,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结合部件上形成有套圈,该套圈通过使前端咬入配管的外周面来使所述套圈与所述配管之间密封,在所述接头本体上形成有凸轮面,在使所述结合部件与所述接头本体螺合时,所述凸轮面按压所述套圈的前端部,使该套圈的前端部咬入所述配管的外周面。
21. 如权利要求1至20中任一项所述的管接头,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接头本体上形成有压接所述配管的喇叭管部的喇叭管承接面,在所述结合部件上形成有将所述配管的喇叭管部朝所述喇叭管承接面压接的喇叭管压接面。
22. —种制冷装置,其特征在于,在制冷剂回路中使用权利要求1至1中任一项所述的管接头。
23. —种热泵式水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在制冷剂回路中使用权利要求1至 21中任一项所述的管接头。
全文摘要
一种管接头,包括安装在与配管(p)连接的设备上的接头本体(1)、与接头本体(1)螺合的结合部件(2)、以及在朝结合部件(2)传递旋转力矩时使用的旋紧夹具(3)。结合部件(2)的外表面形成为不能用工具来把持的圆形。利用工具从外部对旋紧夹具(3)施加旋转力矩。在将结合部件(2)旋紧到接头本体(1)上后,将旋紧夹具(3)从结合部件(2)上拆下。
文档编号F16L19/08GK101535703SQ20078004096
公开日2009年9月16日 申请日期2007年12月21日 优先权日2006年12月27日
发明者中田春男 申请人:大金工业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