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带式无极变速器的冷却风导入构造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631818阅读:15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V带式无极变速器的冷却风导入构造的制作方法
V带式无极变速器的冷却风导入构造技术领域
V带式无极变速器在驱动皮带轮及从动皮带轮和V带的接触部上产生摩擦热。本发明涉及一种当需要冷却上述构成部件时,从外部向V带式无极变速器导入冷却风的构造。
背景技术
在专利文献1中表示有一种以往的冷却风导入构造。在该现有技术中,空气导入口为朝向车辆后方而开口,考虑到来自车辆前方的泥水、灰尘等的侵入,但是存在从车辆后轮卷起的泥水、灰尘等侵入的可能。
专利文献1 日本实公昭63-17695号公报(图5)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问题
本发明提供一种不会从车辆的前后侵入泥水、灰尘的冷却风导入构造。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本发明解决了上述问题,本发明涉及一种V带式无极变速器的冷却风导入构造, 该冷却风导入构造设置在小型车辆的后轮的侧方,其中,将从外部导入冷却风的冷却风导入口,与变速器壳体的冷却风扇侧方开口相对地设置在变速器壳体的侧方且驱动皮带轮部的侧方上部,从冷却风导入口到冷却风扇侧方开口的冷却风通路形成在变速器壳体的冷却风扇侧方开口的周围部。
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为,上述冷却风通路形成为,将冷却风从设置在变速器壳体侧方的上部的冷却风导入口导入,导向上方后呈U字状地向下方折返而导向上述变速器壳体的冷却风扇侧方开口。
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为,上述冷却风导入口沿车身罩的边缘形成。
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为,在上述车身罩上设置有同乘者的置脚部,上述冷却风通路形成在置脚部下方的车身罩的内侧空间。
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为,在设置在上述变速器壳体上部的空气滤清器中,上述空气滤清器设置成,使上述空气滤清器的进气口位于具有上述U字状折返部的形成冷却风通路的冷却风通路壳体的上部。
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为,上述冷却风通路形成在冷却风通路壳体中,该冷却风通路壳体覆盖变速器壳体的冷却风扇侧方开口,并且安装在变速器壳体的驱动皮带轮侧方平面部。
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为,上述冷却风通路壳体通过分散设置在冷却风扇侧方开口的周围前后的紧固构件安装在变速器壳体上。
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为,上述冷却风导入口的至少一部分设置在V带无极变速器的驱动皮带轮的直径的范围内的侧方。
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为,在上述冷却风通路壳体内,冷却风呈U字状弯曲后向下方下降,再向后方以L字状弯曲而导向冷却风扇侧方开口。
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为,上述冷却风通路壳体通过防振构件安装在变速器壳体上。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可以与后轮卷起的泥水、灰尘保持距离,从而降低泥水、灰尘的侵入。 并且能够实现冷却风通路形成构件的小型化。而且,有利于沿着容纳V带式无极变速器的变速器壳体的上面的泥水的流动。
通过U字状折返部,能够使泥水、灰尘等从冷却风分离。其结果是,当设有过滤器时可以延长其寿命。
通过车身罩能够容易地防止异物侵入到冷却风导入口。
由于形成在车身罩的置脚部的下方的侧方突出部的内侧空间,可以利用上述内侧空间使朝向冷却风导入口的冷却风的气流顺畅地流动,提高冷却效率。
通过上述冷却风通路部,可以使进气朝向空气滤清器的进气口的进气气流变得顺畅,提高内燃机的性能。
冷却风通路壳体由于安装到驱动皮带轮侧方平面部,因此可以吸收在导入空气通过变速器壳体的冷却风扇侧方开口时产生的进气振动音,从而提高防噪音效果。
由在冷却风扇侧方开口的周围前后分散设置的紧固构件安装上述冷却风通路壳体上,因此可稳定地进行安装。
可以防止V带式无极变速器的前侧部分的大型化,并且可以与后轮卷起的灰尘保持距离,可以减少灰尘的侵入。
通过从U字状向L字状弯曲,提高灰尘、泥水的分离性,可以减少过滤器的净化负担。
可以防止从间隙泄漏冷却风,进而提高防噪音效果。


图1是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机动两轮车2的侧视图。图2是动力装置1的纵剖面左视图。图3是图2的III-III剖视图。图4是变速器壳体左侧构件37L的水平剖视图。图5是变速器壳体左侧构件37L的左视图。图6是冷却风通路壳体内侧构件50A的水平剖视图。图7是冷却风通路壳体内侧构件50A的左视图。图8是冷却风通路壳体外侧构件50B的水平剖视图。图9是冷却风通路壳体外侧构件50B的左视(外视)图。图10是冷却风通路壳体外侧构件50B的右视(内视)图。图11是变速器壳体左侧构件37L和冷却风通路壳体50组合状态的水平剖视图。图12是冷却风通路壳体50中的冷却风通路70的立体图。图13是在传动装置17上组装有变速器壳体左侧构件37L和冷却风通路壳体504的状态的左视图。
图14是表示动力装置1及其周边部的左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1空气滤清器
Ila空气滤清器的进气口
13车身罩
18V带式无极变速器
37变速器壳体
37L变速器壳体左侧构件
37R变速器壳体右侧构件
40驱动皮带轮
50冷却风通路壳体
50A冷却风通路壳体内侧构件
50B冷却风通路壳体外侧构件
51冷却风扇
52变速器壳体的冷却风扇侧方开口
56变速器壳体的驱动皮带轮侧方平面部
66圆形0型密封圈(防振构件)
67冷却风通路侧壁
680型密封圈
70冷却风通路
71冷却风导入口
74U字状
75L字状
76紧固构件
77驱动皮带轮40的直径范围
78车身罩的边缘
79置脚部
81冷却风的气流
82空气滤清器的进气气流具体实施方式
图1是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搭载有动力装置1的机动两轮车2的侧视图。该机动两轮车2的车架是由头管、从头管前高后低地延伸的主架、一端连接到主架的后部且前低后高地延伸的左右一对后架及其他多个架组成。在由头管可旋转地支撑的前叉3 的下端轴支撑有前轮4,且在前叉3的上部连接有转向把手5。
上述动力装置1经由在其前部一体形成的吊架6 (图幻和支撑轴7,悬挂在固定于上述后架上的托架上。在设置在动力装置1的后端部的托架14(图幻和后架的后部的托架之间设置有后减震器8。通过这些部件,动力装置1使气缸轴线略微前高后低地可摆动地5悬挂该气缸。从动力装置1的后部向右方突出的后车轴9(图幻安装到后轮10上,由动力装置1驱动。
在动力装置1的上方设置有空气滤清器11。车架上安装有由多个构件构成的合成树脂制的车身罩13,该车身罩13覆盖动力装置1和其他设备类。
图2为动力装置1的纵剖面左视图。在说明动力装置时使用的“前、后、左、右”对应于搭载有动力装置的车辆的“前、后、左、右”。在图2中,动力装置1由前部的内燃机16 和从内燃机16的左侧向后方延伸的传动装置17构成。传动装置17由V带式无极变速器 18和齿轮减速器19构成。
内燃机16为摇臂轴型顶置气门式4冲程循环单气缸水冷式内燃机。在安装于气缸盖25上侧的进气口的进气管20上,安装有节气门本体21,进而在其后方连接有空气滤清器11 (图1)。在上述进气管20上安装有燃料喷射阀22。齿轮箱通气管39从齿轮箱38 的上部延伸。其连接到空气滤清器11的进气室。齿轮箱38的上部设置有车速传感器49。 其为检测设置在后车轴9的后车轴大径齿轮48 (图幻的齿顶速度而计算车速的装置。
图3为图2的III-III剖视图。在图3中,上述内燃机16的壳体由曲轴箱23、在其前部依次向前方结合的气缸体对、气缸盖25以及气缸盖罩沈构成。曲轴箱23为左右半分式,由左曲轴箱23L和右曲轴箱23R构成。
曲轴27被由曲轴箱23支撑的球轴承^A、28B可旋转地轴支撑。活塞四可滑动地嵌装于在气缸体M上形成的气缸孔30内。上述活塞四通过连杆31连接到曲轴27的曲柄销32上,若活塞四往复运动,则曲轴27被旋转驱动。与活塞四的上表面相面对地在气缸盖25的底面形成燃烧室33。火花塞34相对于气缸孔30的中心轴线向左方倾斜地被安装到气缸盖25上。
传动装置17由V带式无极变速器18和齿轮减速器19构成。V带式无极变速器18 由变速器壳体37覆盖。变速器壳体37由变速器壳体右侧构件37R和变速器壳体左侧构件 37L构成。变速器壳体右侧构件37R与左曲轴箱23L—体形成。变速器壳体左侧构件37L 由螺栓接合到变速器壳体右侧构件37R上。齿轮减速器19被变速器壳体右侧构件37R的后部和齿轮箱38覆盖。齿轮箱38通过螺栓接合到变速器壳体右侧构件37R上。
V带式无极变速器18的驱动轴使用曲轴27本身,在曲轴27的左方延长部上设有 V带式无极变速器18的驱动皮带轮40。从动轴41经由轴承42A、42B、42C可自由旋转地被变速器壳体左侧构件37L、变速器壳体右侧构件37R和齿轮箱38轴支撑。该从动皮带轮44 经由离心式离合器43设置于该从动轴41上。驱动皮带轮40和从动皮带轮44上架设有环形V带45。
驱动皮带轮40具备固定半体40A、可动半体40B、配重辊40C及斜板40D。从动皮带轮44具备固定半体44A、可动半体44B、旋转套筒44C、及螺旋弹簧44D。离心式离合器43 具备离合器外部构件43A和离合器内部构件43B。离合器外部构件43A连接于从动轴41, 离合器内部构件4 连接于旋转套筒44C。
若曲轴27的转速增大,在驱动皮带轮40中,可动半体40B和斜板40D之间的配重辊40C因离心力而向外方移动,可动半体40B受到推压,因此驱动皮带轮40的两个半体 40A.40B的间隔变窄,V带45的卷绕直径变大。这样,V带45的张力变大,因此,在从动皮带轮44侧,可动半体44B抵抗螺旋弹簧44D的作用力地运动,两半体44A、44B之间的间隔变大。结果,相应于V带45的卷绕直径的尺寸比,从动皮带轮44的转速增大。如果从动皮带轮44超过规定转速地旋转,则旋转通过旋转套筒44C传递给离心式离合器43的离合器内部构件43B,离心式离合器43成为连接状态,将从动皮带轮44的旋转传递到从动轴41。
齿轮减速器19的输入轴为上述从动轴41。在从动轴41上形成有从动轴小齿轮 41a。与后轮10结合为一体的后车轴9被变速器壳体右侧构件37R和齿轮箱38可自由旋转地轴支撑。中间轴46被变速器壳体右侧构件37R和齿轮箱38可自由旋转地支撑在从动轴41和后车轴9中间。在中间轴46上一体地嵌装有与从动轴小齿轮41a啮合的中间轴大径齿轮47,并且形成有中间轴小齿轮46a。在后车轴9上一体地嵌装有与上述中间轴小齿轮46a啮合的后车轴大径齿轮48。从动轴41的扭矩经由从动轴小齿轮41a、中间轴大径齿轮47、中间轴46、中间轴小齿轮46a以及后车轴大径齿轮48传递到后车轴9上。后车轴9 相对于从动轴41大幅度地减速,后车轴9的后轮10被减速驱动。
在图3中,在驱动皮带轮40、V带45和从动皮带轮44的相互接触部会产生摩擦热,V带式无极变速器18会变成高温。在上述驱动皮带轮40的固定半体40A的左侧面(背面)上一体地形成有离心式的冷却风扇51,经由后述的冷却风通路壳体50和变速器壳体左侧构件37L的冷却风扇侧方开口 52强制吸入冷风,实现V带式无极变速器18的冷却。冷却后的空气从变速器壳体37的后部的排气孔53(图幻排出。在变速器壳体左侧构件37L 的前部设置有冷却风通路壳体50。冷却风通路壳体50由内侧构件50A和外侧构件50B构成。
图4为变速器壳体左侧构件37L的水平剖视图,图5为变速器壳体左侧构件37L 的左视图(图4的V向视图)。在变速器壳体左侧构件37L的前部设有用于安装冷却风通路壳体50的驱动皮带轮侧方平面部56。上述平面部56的中央上设置有成为冷却风的导入通路的冷却风扇侧方开口 52。在变速器壳体左侧构件37L的周围部和中央部设置有用于与变速器壳体右侧构件37R接合的螺栓贯穿孔57。在中央部及后部的螺栓贯穿孔57中,如图 3所示,贯穿有螺栓58而与变速器壳体右侧构件37R结合。在变速器壳体左侧构件37L的前部设置有3处冷却风通路壳体紧固用螺纹孔59。
图6为冷却风通路壳体50的内侧构件50A的放大水平剖视图,图7为该内侧构件 50A的左视图(图6的VII向视图)。此外,图6为图7的VI-VI剖视图。在冷却风通路壳体50的内侧构件50A的中央部,在与变速器壳体左侧构件37L的冷却风扇侧方开口 52相对的位置上设置有冷却风通路开口 62。在内侧构件50A的与变速器壳体左侧构件37L相对的一侧的面(内侧面)上,形成有作为密封构件的圆形0型密封槽63,该0型密封槽63与变速器壳体左侧构件37L的冷却风扇侧方开口 52的周围部嵌合。在内侧构件50A的左侧面(外侧面)上,在外周的一部分和内部形成有冷却风通路侧壁嵌合0型密封槽64,该冷却风通路侧壁嵌合0型密封槽64与后述的冷却风通路壳体外侧构件50B的冷却风通路侧壁 67的顶部嵌合。并且,冷却风通路壳体紧固用螺栓贯穿孔65设置有3处。
图8为冷却风通路壳体50的外侧构件50B的放大水平剖视图,图9为该外侧构件 50B的左视图(外视图,图8的IX向视图),图10为上述外侧构件50B的右视图(内视图, 图8的X向视图)。并且,图8为图9的VIII-VIII剖视图。在图8中,在冷却风通路壳体外侧构件50B的内侧设置有冷却风通路侧壁67。该冷却风通路侧壁67的顶部嵌合到上述内侧构件50A的冷却风通路侧壁嵌合0型密封槽64中,通过0型密封圈68 (图11)防止空气泄漏。在图9中,在该外侧构件50B的上部形成有冷却风导入口 71,设置有冷却风导入用引导片72。上述引导片72之间为冷却风通路孔71a。在外侧构件50B上设有3处冷却风通路壳体紧固用螺栓贯穿孔73。在图10中,形成冷却风通路的冷却风通路侧壁67,从冷却风导入口 71到中心部, 与外侧构件50B —体地立设于外侧构件50B的外周的一部分和内部。从冷却风导入口流入的冷却风,经过冷却风通路侧壁67的冷却风通路壳体50的前侧部分67a与冷却风导入口 71的前侧部分67b之间,到达冷却风通路开口 62(图7)。上述冷却风通路侧壁67、67a、67b 的边缘部,嵌合到如图7所示的冷却风通路侧壁嵌合0型密封槽64中。在冷却风导入口 71 的后侧设有另一冷却风通路侧壁69。该侧壁69与冷却风导入口 71的前侧的侧壁67b协作地引导从冷却风导入口 71流入的冷却风,如图7所示那样,在该侧壁69上并不存在嵌合的对方侧的0型密封槽。因此,在侧壁69的边缘部和冷却风通路壳体内侧构件50A的内面之间产生若干间隙。从冷却风导入口 71进入的雨水经过该间隙被向下方排出。图11为在变速器壳体左侧构件37L上一体地安装有上述冷却风通路壳体内侧构件50A和外侧构件50B的状态的水平剖视图。冷却风通路壳体50覆盖变速器壳体37的冷却风扇侧方开口 52,安装在变速器壳体37的驱动皮带轮侧方平面部56,在冷却风通路壳体 50中形成有冷却风通路70。冷却风通路壳体50安装在驱动皮带轮侧方平面部56上,因此能够吸收在吸入空气通过变速器壳体37的冷却风扇侧方开口 52时产生的进气振动音,提高防噪音效果。在变速器壳体左侧构件37L和上述冷却风通路壳体内侧构件50A之间的嵌合部上安装有圆形0型密封圈66,在冷却风通路壳体内侧构件50A和外侧构件50B之间的嵌合部安装有0型密封圈68,来分别防止空气泄漏。进而,由这些0型密封圈66、68进行封闭来防止噪音泄漏。图12为冷却风通路壳体50中的冷却风通路70的立体图。冷却风从在与驱动皮带轮40的侧方上部对应的位置设置的冷却风导入口 71进入,沿着虚线箭头朝向上方而呈U 字状74折返后下降,再呈L字状75弯曲后到达冷却风通路壳体50的中央部,经过冷却风通路壳体内侧构件50A的冷却风通路开口 62 (图7),从变速器壳体左侧构件37L的冷却风扇侧方开口 52(图5)被导入到变速器壳体37内。通过U字状74的折返,可以从冷却风分离出泥水、灰尘等。其结果是,当设置有过滤器时可延长其寿命。通过再从U字状74呈L字状75弯曲,提高灰尘、泥水的分离性,能够减轻过滤器的净化负担。图13为在传动装置17组装有变速器壳体左侧构件37L和冷却风通路壳体50的状态下的动力装置1的左视图。冷却风通路壳体50由在冷却风扇侧方开口 52的周围的前后分散设置的3个紧固构件76安装在变速器壳体37上。由于由在冷却风扇侧方开口 52 的周围前后的3处分散的紧固构件76安装,因此可以稳定地进行安装。上述冷却风导入口的至少一部分设置在V带式无极变速器18的驱动皮带轮40的直径的范围77内的侧方。这样,能够防止V带式无极变速器18的前部大型化,且可以与后轮10卷起的灰尘保持距离,从而减少灰尘的侵入。图14为表示动力装置1和其周边部分的左视图。上述冷却风导入口 71沿着车身罩的边缘78(图1)形成。因此,通过车身罩13,可以容易地防止异物侵入到冷却风导入口71。在上述车身罩13上设置有同乘者的置脚部79 (图1),上述冷却风通路壳体50形成在置脚部79的下方的车身罩13的侧方突出部80的内侧空间。因此,利用上述内侧空间,如图 14所示那样,能够使朝向冷却风导入口 71的冷却风的气流81顺畅地流动,提高冷却效率。 冷却风导入口 71设置在驱动皮带轮40的侧方上部,因此能够与后轮10卷起的泥土、灰尘保持距离,降低泥土、灰尘的侵入。并且能够实现冷却风通路形成构件的小型化。而且,沿着容纳V带式无极变速器18的变速器壳体37上表面的泥水不会流入,因而较为有利。在变速器壳体37的上部的空气滤清器11中,由于上述空气滤清器11设为,空气滤清器11的进气口 Ila位于通过上述U字状74折返部向上方凸出的冷却风通路壳体50 的上部,因此能够由上述冷却风通路壳体50使朝向空气滤清器11的进气口 Ila的进气的气流82变得顺畅,可提高内燃机16的性能。如以上所述,上述实施方式可以获得如下技术效果。(1)以从设置在驱动皮带轮40的侧方上部的冷却风导入口 71向变速器壳体37的冷却风扇侧方开口 52连通的方式形成V带的冷却风通路70,故可与后轮10卷起的泥水、灰尘保持距离,降低泥水、灰尘的侵入。还能够实现冷却风通路形成构件的小型化。而且,有利于沿收容V带式无极变速器18的变速器壳体37的上表面的泥水的流动。(2)冷却风通路70形成为将冷却风从设置在变速器壳体37的侧方上部的冷却风导入口 71导入,导向上方后呈U字状74地向下方折返,并引导到上述变速器壳体37的冷却风扇侧方开口 52,因此通过U字状74折返部,能够从冷却风分离出泥水、灰尘等。其结果是,当设置有过滤器时可延长其寿命。(3)冷却风导入口 71为沿车身罩的边缘78形成的,通过车身罩13,可容易地防止异物侵入到冷却风导入口 71。(4)冷却风通路70形成在车身罩13的置脚部79的下方的侧方突出部80的内侧空间,因此,利用上述内侧空间使朝向冷却风导入口 71的冷却风的气流81顺畅地流动,可提高冷却效率。(5)在设置在变速器壳体37上部的空气滤清器11中,空气滤清器11以空气滤清器11的进气口 Ila位于冷却风通路壳体50上部的方式设置,因此,通过冷却风通路壳体 50,可以使朝向空气滤清器11的进气口的进气的气流82变得顺畅,可提高内燃机16的性能。(6)冷却风通路壳体50覆盖变速器壳体37的冷却风扇侧方开口 52,并且形成在安装在变速器壳体37的驱动皮带轮40的侧方平面部56的冷却风通路壳体50,因此,吸收在吸入空气经过变速器壳体37的冷却风扇侧方开口 52时产生的进气振动音,从而提高防噪音效果。(7)上述冷却风通路壳体50通过在冷却风扇侧方开口 52的周围前后分散设置的紧固构件76来安装,因此可以稳定地进行安装。(8)冷却风导入口 71的至少一部分设置于V带式无极变速器18的驱动皮带轮40 的直径的范围77内的侧方,因此可以防止V带式无极变速器18的前部大型化,并且与后轮 10卷起的灰尘保持距离,故可减少灰尘的侵入。(9)在冷却风通路壳体50内,由于冷却风从U字状74呈L字状75弯曲后导向冷却风扇侧方开口 52,因此提高灰尘、泥水的分离性,当设有过滤器时减轻过滤器的净化负担。
(10)冷却风通路壳体50通过0型密封圈66安装到变速器壳体37上,从而防止空气从间隙泄漏,而且可提高防噪音效果。
权利要求
1.一种V带式无极变速器的冷却风导入构造,该V带式无极变速器的冷却风导入构造设在小型车辆的后轮的侧方,其特征在于,从外部导入冷却风的冷却风导入口与变速器壳体的冷却风扇侧方开口相对地设置在变速器壳体的侧方且驱动皮带轮部的侧方上部,从冷却风导入口到冷却风扇侧方开口的冷却风通路形成在变速器壳体的冷却风扇侧方开口的周围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V带式无极变速器的冷却风导入构造,其特征在于,上述冷却风通路形成为,将冷却风从设置在变速器壳体侧方的上部的冷却风导入口导入,导向上方后呈U字状地向下方折返而导向上述变速器壳体的冷却风扇侧方开口。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V带式无极变速器的冷却风导入构造,其特征在于, 上述冷却风导入口沿车身罩的边缘形成。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V带式无极变速器的冷却风导入构造,其特征在于,在上述车身罩上设置有同乘者的置脚部,上述冷却风通路形成在置脚部下方的车身罩的内侧空间。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V带式无极变速器的冷却风导入构造,其特征在于,在设置于变速器壳体的上部的空气滤清器中,上述空气滤清器设置为上述空气滤清器的进气口位于具有上述U字状折返部的形成冷却风通路的冷却风通路壳体的上部。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V带式无极变速器的冷却风导入构造,其特征在于,上述冷却风通路形成在冷却风通路壳体中,该冷却风通路壳体覆盖变速器壳体的冷却风扇侧方开口,并且安装在变速器壳体的驱动皮带轮侧面部。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V带式无极变速器的冷却风导入构造,其特征在于,上述冷却风通路壳体由分散设置在冷却风扇侧方开口的周围的前后的紧固构件安装在变速器壳体上。
8.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V带式无极变速器的冷却风导入构造,其特征在于,上述冷却风导入口的至少一部分设置在V带无极变速器的驱动皮带轮的直径的范围内的侧方。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V带式无极变速器的冷却风导入构造,其特征在于,在上述冷却风通路壳体内,冷却风呈U字状弯曲后向下方下降,再向后方以L字状弯曲而导向冷却风扇侧方开口。
10.如权利要求5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V带式无极变速器的冷却风导入构造,其特征在于,上述冷却风通路壳体经由防振构件(0型密封圈)安装在变速器壳体上。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设置于小型车辆的后轮的侧方的V带式无极变速器(18)的冷却风导入构造,泥水、灰尘不会从车辆的前后侵入。将从外部导入冷却风的冷却风导入口(71)面对变速器壳体(37)的冷却风扇侧方开口(52)地设置在变速器壳体(37)的侧方且驱动皮带轮(40)的侧方上部,从冷却风导入口(71)至冷却风扇侧方开口(52)的冷却风通路(70)形成在变速器壳体(37)的冷却风扇侧方开口(52)的周围部。上述冷却风通路(70)形成为将冷却风从冷却风导入口(71)导入,导向上方,呈U字状(74)地折返到下方而导向上述变速器壳体(37)的冷却风扇侧方开口(52)。
文档编号F16H57/04GK102483146SQ200980161229
公开日2012年5月30日 申请日期2009年9月3日 优先权日2009年9月3日
发明者加岛日出夫, 土屋粒二, 堀井宣孝, 小室广一, 山西辉英 申请人: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