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强度低耗材的扣压式软硬管连接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790822阅读:36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高强度低耗材的扣压式软硬管连接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带软管管类零件的连接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高强度低耗材的扣压式软硬管连接结构,主要是用于汽车空调管路总成的扣压式软硬管连接。
背景技术
通常在带软管的管路零件中,软硬管采用管箍扣压方式连接,连接的好坏用管路连接处的连接强度和密封性能来衡量,而连接强度和密封性能主要取决于管箍扣压的深度,扣押深度浅则连接强度较差,并存在泄漏风险,扣压深则硬管插入软管的部分易变形塌陷,反而造成连接强度下降和增加泄漏的风险。因此,扣压式软硬管连接结构中,要求硬管需要有较厚的壁厚,以保证硬管有足够的抗变型塌陷强度,在一些材质较软的有色金属硬管中,这个问题显得尤其突出。但是增厚硬管壁厚将加大材料的消耗,特别是在硬管部分较长的零件上,零件成本会大幅增加。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解决上述存在的缺点与不足,提供一种高强度低耗材的扣压式软硬管连接结构,加强扣压处硬管的承压强度。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高强度低耗材的扣压式软硬管连接结构,扣压在硬管与软管套接处,具有套于软管和硬管相接处外围的管箍和位于软管和硬管相接处内部的衬套,管箍与衬套相对应的设置在软管和硬管相接处的内侧与外侧,加强了扣压处硬管的承压强度,使软管扣压时获得更好的连接强度和密封性能。所述的衬套为不锈钢材质制成的与内部硬管相配套的管状结构,提高其使用性能。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的高强度低耗材的扣压式软硬管连接结构,结构简单,操作方便,节省材料消耗,降低零件成本。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连接装配图;图2是
图1的扣压完成图。图中1、硬管,2、软管,3、管箍、4、衬套。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这些附图均为简化的示意图, 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基本结构,因此其仅显示与本实用新型有关的构成。如
图1、图2所示的一种高强度低耗材的扣压式软硬管连接结构,扣压在硬管1与软管2套接处,具有套于软管2和硬管1相接处外围的管箍3和位于软管2和硬管1相接
3处内部的衬套4,管箍3与衬套4相对应的设置在软管2和硬管1相接处的内侧与外侧,衬套4为不锈钢材质制成的与内部硬管1相配套的管状结构。本实用新型采用在软管2和硬管1连接处硬管1内腔压配一个不锈钢衬套4,加强压扣处硬管1的承压强度,由于管内有不锈钢衬套4的支撑,胶管扣压时可以保持一个适当的扣压深度,而不使硬管1内管产生变形塌陷,从而获得较高的连接强度和良好的密封性能,使用本结构后,整个硬管1只需采用薄壁管即可满足工艺要求,减少了零件的材耗,降低了零件的成本。以上述依据本实用新型的理想实施例为启示,通过上述的说明内容,相关工作人员完全可以在不偏离本项实用新型技术思想的范围内,进行多样的变更以及修改。本项实用新型的技术性范围并不局限于说明书上的内容,必须要根据权利要求范围来确定其技术性范围。
权利要求1.一种高强度低耗材的扣压式软硬管连接结构,扣压在硬管(1)与软管(2)套接处, 其特征在于具有套于硬管(1)与软管(2)相接处外围的管箍(3)和位于硬管(1)与软管 (2)相接处内部的衬套(4),管箍(3)与衬套(4)相对应的设置在硬管(1)与软管(2)相接处的内侧与外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强度低耗材的扣压式软硬管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衬套(4)为不锈钢材质制成的与内部硬管(1)相配套的管状结构。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带软管管类零件的连接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高强度低耗材的扣压式软硬管连接结构,扣压在硬管与软管套接处,具有套于软管和硬管相接处外围的管箍和位于软管和硬管相接处内部的衬套,管箍与衬套相对应的设置在软管和硬管相接处的内侧与外侧,衬套为不锈钢材质制成的与内部硬管相配套的管状结构,结构简单,操作方便,节省材料消耗,降低零件成本。
文档编号F16L33/025GK201944461SQ201020687130
公开日2011年8月24日 申请日期2010年12月29日 优先权日2010年12月29日
发明者周忠良, 蒋学真 申请人:常州腾龙汽车零部件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