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强度耐磨保护套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773481阅读:23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高强度耐磨保护套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高强度耐磨保护套,用于保护以胶管为主的管道。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对以胶管为主的管道类设备大都采用螺旋保护套或不用保护用具,不采用保护用具的管道首先不美观,而且由于管道暴露在阳光下导致管道易老化,管道的寿命缩短,采用螺旋保护套的虽然可以对管道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但是螺旋保护套使用时操作不方便,而且时间一长螺旋保护套容易向管道的中间萎缩,起不到保护的作用。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高强度耐磨保护套,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包括套体、耐磨层A、增强层、耐磨层B、固定孔、环扣,其特征在于套体由耐磨层A、增强层和耐磨层B组成, 套体为矩形片状体,套体的外表层设置耐磨层A,套体的内表层设置耐磨层B,增强层与耐磨层A和耐磨层B设置成一体结构,套体的两侧边缘处还设置有固定孔,套体上的固定孔左右是对称的,固定孔上还设置有环扣。使用说明本实用新型套体由耐磨层A、增强层和耐磨层B组成,套体为矩形片状体,增强层采用棉线或涤纶线粘接而成,耐磨层采用橡塑制成,主要起到耐磨、耐老化的作用,使用时将该套体展开包裹在管道上,用绳子或钢丝穿过环扣将套体固定在管道上,固定绳两端设置有卡扣,将固定绳一端的卡扣扣在套体外端的环扣上,再将固定绳另一端的卡扣卡在管道以外的建筑物上,套体两端都采用固定绳固定在建筑物上,主要是防止套体滑脱或向中间萎缩。此外也可以将套体做成圆筒形两端设置环扣,直接套在管道上再用固定绳固定。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使用操作方便,套体高强耐磨,不易老化, 寿命长,对管道起到很好的保护作用,而且外形美观。

图1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结构示意图;图2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A-A向剖面放大结构示意图;图3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使用状态结构示意图;图中套体1、耐磨层A2、增强层3、耐磨层B4、固定孔5、环扣6、固定绳7、管道8。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附图说明对本实用新型作以下具体的详细说明;如附图所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包括套体1、耐磨层A2、增强层3、耐磨层B4、固定孔5、环扣6,其特征在于套体1由耐磨层A2、增强层3和耐磨层B4组成,套体1为矩形片状体,套体1的外表层设置耐磨层A2,套体1的内表层设置耐磨层B4,耐磨层A2和耐磨层B4之间设置有增强层3,增强层3与耐磨层A2和耐磨层B4设置成一体结构,套体1的两侧边缘处还设置有固定孔5,套体1上的固定孔5左右是对称的,固定孔5上还设置有环扣6。使用说明本实用新型套体由耐磨层A2、增强层3和耐磨层B4组成,套体1为矩形片状体,增强层3采用棉线或涤纶线粘接而成,耐磨层采用橡塑制成,主要起到耐磨、耐老化的作用,使用时将该套体1展开包裹在管道8上,用绳子或钢丝穿过环扣6将套体1固定在管道8上,固定绳7两端设置有卡扣,将固定绳7 —端得卡扣扣在套体1外端的环扣6 上,再将固定绳7另一端的卡扣卡在管道8以外的建筑物上,套体1两端都采用固定绳7固定在建筑物上,主要是防止套体1滑脱或向中间萎缩。也可以将套体1做成圆筒形两端设置环扣,直接套在管道8上再用固定绳7固定。上面所述的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描述,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和范围进行限定,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设计构思的前提下,本领域中普通工程技术人员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出的各种变型和改进,均应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本实用新型请求保护的技术内容,已经全部记载在权利要求书中。
权利要求1.高强度耐磨保护套,包括套体(1)、耐磨层AO)、增强层(3)、耐磨层W4)、固定孔 (5)、环扣(6),其特征在于套体(1)由耐磨层AO)、增强层(3)和耐磨层B(4)组成,套体(1) 为矩形片状体,套体(1)的外表层设置耐磨层AO),套体(1)的内表层设置耐磨层B 0),耐磨层A⑵和耐磨层B (4)之间设置有增强层(3),增强层(3)与耐磨层A (2)和耐磨层B (4) 设置成一体结构,套体(1)的两侧边缘处还设置有固定孔(5),套体(1)上的固定孔(5)左右是对称的,固定孔( 上还设置有环扣(6)。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高强度耐磨保护套,包括套体、耐磨层A、增强层、耐磨层B、固定孔、环扣,其特征在于套体由耐磨层A、增强层和耐磨层B组成,套体为矩形片状体,套体的外表层设置耐磨层A,套体的内表层设置耐磨层B,增强层与耐磨层A和耐磨层B设置成一体结构,套体的两侧边缘处还设置有固定孔,套体上的固定孔左右是对称的,固定孔上还设置有环扣。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使用操作方便,套体高强耐磨,不易老化,寿命长,对管道起到很好的保护作用,而且外形美观。
文档编号F16L57/00GK202118443SQ20112026799
公开日2012年1月18日 申请日期2011年7月18日 优先权日2011年7月18日
发明者梁宝忠 申请人:梁宝忠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