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可变叶片油泵的控制电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536693阅读:18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用于可变叶片油泵的控制电路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包括用于可变叶片油泵的控制电路。更特别地,本发明涉及这样的用于可变叶片油泵的控制电路,其中所述可变叶片油泵的凸轮环可得以最佳控制。
背景技术
通常,用于自动变速器的变速器控制单元CTCU)通过控制多个电磁阀来控制摩擦元件(操作元件)例如离合器和制动器。固定油泵的排放流量通常在低速时小,在高速时大。然而,润滑、冷却和操作摩擦元件所需的油泵的排放性能在低速和高温的热空转条件下是确定的,结果在高速下油泵的排放流量变得大于所需流量,使得出现损失,且燃料效率下降。常规固定油泵必须具有通过调节转子的宽度或者改变转子的尺寸而改变的能力,从而控制排放性能。但是在这种情况下燃料效率也降低,因为在油泵的高速下也存在不必要的流量。同时,可变油泵可能是用于改进燃料效率和克服固定油泵的限制的关键部件。待应用于变速器的可变油泵通常为叶片类型,其主要由在欧洲和北美的部件开发公司进行开发。可变叶片油泵连续改变油的流出从而最佳地控制用于润滑和驱动变速器的操作元件的油的压力和流量。图1为根据常规技术的可变叶片油泵的分解立体图。常规可变叶片油泵,如图1所示,可以包括壳体I (在壳体I中形成有端口)、转子3 (其中多个叶片2在外圆周处形成)、凸轮环4 (安装在转子3的圆周处)、弹簧5 (向凸轮环4提供弹性)、枢销6 (用于将凸轮环可旋转地固定至壳体)和盖子7。可变叶片油泵通过改变泵的容积而改变油的流出。通过向凸轮环提供控制压力来改变泵的偏心,从而能够改变泵的容积。在常规技术中,控制压力通常通过使用螺线管,使用调节阀的废气流或泵的流出的反馈而产生。然而,如果控制压力通过使用螺线管而产生,则由于添加螺线管而使得成本升高且布局变得困难。此外,如果控制压力通过使用调节阀的废气流或使用泵的流出的反馈而产生,如图2所示,则控制响应性和泵的抽吸性能变得更差。公开于该发明背景技术部分的信息仅仅旨在加深对本发明的一般背景技术的理解,而不应当被视为承认或以任何形式暗示该信息构成已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公知的现有技术。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各个方面涉及提供用于可变叶片油泵的控制电路,其具有改进变量控制的响应性和扩大流量以控制可变叶片油泵的优点。在本发明的一个方面中,一种用于自动变速器车辆的可变叶片油泵的控制电路可以包括:可变叶片油泵,所述可变叶片油泵提供工作流体以控制所述自动变速器;调节阀,所述调节阀安装在流体连接至所述可变叶片油泵的液压线路中;以及转矩转换器控制阀,所述转矩转换器控制阀流体连接至所述调节阀以控制自所述调节阀提供的所述工作流体从而可以具有在转矩转换器中所需的压力,其中所述可变叶片油泵通过自所述转矩转换器控制阀排放的工作流体的量来加以控制。所述转矩转换器控制阀的排出线路流体连接至所述可变叶片油泵的控制线路,使得所述可变叶片油泵通过自所述转矩转换器控制阀排放的工作流体的量来加以控制。自与所述调节阀流体连接的流出线路排放的工作流体流动至与所述可变叶片油泵连接的流入线路中。所述转矩转换器的工作流体通过自所述排出线路分支的第一管线流动进入滤油器和油盘,并且在经过所述滤油器和油盘之后通过第二管线进入所述可变叶片油泵。第二管线流体连接至流入线路。在所述控制线路和所述第一管线的每一个中形成管口。在本发明的另一方面中,所述转矩转换器控制阀的排出线路和所述调节阀的流出线路彼此流体连接至第三管线,所述第三管线连接至所述可变叶片油泵的所述控制线路。所述转矩转换器的工作流体通过自所述第三管线分支的第四管线流动进入滤油器和油盘,并且在经过所述滤油器和油盘之后通过第五管线进入所述可变叶片油泵。第五管线流体连接至流入线路。在所述第四管线和控制线路的每一个中形成管口。根据本发明的一个示例性实施方案的用于可变叶片油泵的控制电路可以改进变量控制的响应性,在产生涡轮增压器(τ/c)压力之后最佳地控制变速器的流量并防止空穴现象。通过纳入本文的附图以及随后与附图一起用于说明本发明的某些原理的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方法和装置所具有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更为具体地变得清楚或得以阐明。


图1为可变叶片油泵的分解立体图。图2为根据常规技术的可变叶片油泵的示意图。图3为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方案的用于可变叶片油泵的控制电路的示意图。图4为根据本发明的另一示例性实施方案的用于可变叶片油泵的控制电路的示意图。应当了解,所附附图并非一定是按比例的,其显示了本发明的基本原理的图示性的各种特征的略微简化的画法。本文所公开的本发明的具体设计特征包括例如具体尺寸、方向、位置和外形将部分地由具体预期应用和使用的环境来确定。
在这些图形中,贯穿附图的多幅图形,附图标记引用本发明的同样的或等同的部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对本发明的各个实施方案详细地作出引用,这些实施方案的实例被显示在附图中并描述如下。尽管本发明将与示例性实施方案相结合进行描述,但是应当意识到,本说明书并非旨在将本发明限制为那些示例性实施方案。相反,本发明旨在不但覆盖这些示例性实施方案,而且覆盖可以被包括在由所附权利要求所限定的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之内的各种选择形式、修改形式、等价形式及其它实施方案。
现在将参考附图对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方案进行详细描述。
图3为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方案的用于可变叶片油泵的控制电路的示意图。
如图3所示,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方案的用于可变叶片油泵的控制电路可以包括:可变叶片油泵20,所述可变叶片油泵20提供工作流体以控制所述自动变速器;调节阀30,所述调节阀30安装在可变叶片油泵20的液压线路21中;以及转矩转换器控制阀40,所述转矩转换器控制阀40用于控制自所述调节阀30提供的所述工作流体以便具有转矩转换器所需的压力,其中所述可变叶片油泵20通过自所述转矩转换器控制阀40排放的工作流体的量来加以控制。
可变叶片油泵20分别连接至液压线路21 (以排出工作流体)、控制线路22 (以控制可变叶片油泵20)和流入线路23 (以抽吸工作流体)。
可变叶片油泵20可以包括:壳体(在其中形成端口)、转子(其中多个叶片在外圆周处形成)、凸轮环(安装在转子的圆周处)、弹簧(向凸轮环提供弹性)、枢销(用于将凸轮环可旋转地固定至壳体)和盖子。
自可变叶片油泵20排出的工作流体通过液压线路21供给调节阀30。
在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方案的调节阀30处,如图3所示,流出线路31连接至可变叶片油泵20的流入线路23。
自可变叶片油泵20排出的工作流体的一部分通过经过流出线路31和流入线路23而再次流动进入可变叶片油泵20。结果,可变叶片油泵20的抽吸负压力增加,可变叶片油泵20的空穴现象得以预防。
同时,由调节阀30控制的控制压力通过经过调节阀30的供给线路32而流动进入转矩转换器控制阀40。
转矩转换器控制阀40将压力控制为在自动变速器的转矩转换器中所需的压力。转矩转换器控制阀40使用由自调节阀30排出的流入工作流体产生的控制压力来控制转矩转换器。
在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方案的可变叶片油泵控制电路中,如图3所示,转矩转换器控制阀40的排出(Ex)线路41直接连接至可变叶片油泵20的控制线路22。
可变叶片油泵20通过自所述转矩转换器控制阀的排出(EX)线路41排放的工作流体的量来加以控制,从而使得可变叶片油泵20能够在产生自动变速器内部的转矩转换器压力(Τ/c)和线路压力之后获得最优化控制。在一些示例性实施方案中,如图3所示,转矩转换器控制阀40的排出线路41可以分成两个线路,一个线路连接至可变叶片油泵20的控制线路22,另一线路连接至与滤油器50或油盘60连通的第一管线51。滤油器50过滤出工作流体的杂质以重新使用工作流体。将第一管线51的排出流体和在变速器中的油收集在油盘60中,油盘60将第一管线51的排出流体和在变速器中的油通过第二管线52提供至可变叶片油泵20。将省略对滤油器50和油盘60的结构和操作的详细解释,因为这些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公知的。如图3所示,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方案,流动进入可变叶片油泵20的工作流体的量可得以增加。由于调节阀30的流出线路31和第二管线52彼此连接从而使得调节阀的排出流体添加至油盘60的排出流体中,因此泵的空穴现象可通过增加工作流体的量而得以有效预防。此外,管口 70可以形成在转矩转换器控制阀40的排出线路41和第一管线51的每一个中。结果,在控制线路22中的快速压力下降可得以预防,这是因为管口控制了排出线路41和控制线路22的流量。管口 70形成在排出线路41和第一管线51的每一个中,且具有比排出线路41和第一管线51更小的半径从而起到孔的作用,由此管口 70能够控制排出流量和压力。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方案的用于可变叶片油泵的控制电路可以通过使用转矩转换器控制阀40的排出流来控制可变叶片油泵20从而改进变量控制的响应性,并通过将调节阀30的排出流再循环至可变叶片油泵20而防止空穴现象。图4为根据本发明的另一示例性实施方案的用于可变叶片油泵的控制电路的示意图。如图4所示,根据本发明的另一示例性实施方案的用于可变叶片油泵的控制电路可以包括:可变叶片油泵20,所述可变叶片油泵20提供工作流体以控制自动变速器;调节阀30,所述调节阀30安装在可变叶片油泵20的液压线路21中;以及转矩转换器控制阀40,所述转矩转换器控制阀40用于控制自调节阀30提供的工作流体以具有在转矩转换器中所需的压力,其中转矩转换器控制阀40的排出(Ex)线路41和调节阀30的流出线路31通过第三管线53彼此连接,所述第三管线53连接至可变叶片油泵30的控制线路22。结果,可变叶片油泵20通过自转矩转换器控制阀40和调节阀30排放的工作流体的量来加以控制。如图4所示,自可变叶片油泵20排出的工作流体通过液压线路21提供至调节阀30,调节阀30的流出线路31连接至转矩转换器控制阀40的排出(Ex)线路41,结果形成第三管线53。第三管线53连接至可变叶片油泵20的流入管线23。结果,变量控制响应性能够得以改进,这是因为流动通过调节阀30的流出线路31的流体的量添加至在第三管线53中流动通过转矩转换器控制阀40的排出线路的流体的量中,使得通过第三管线53流动进入可变叶片油泵20的流体的量得以增加。在一些示例性实施方案中,如图4所示,第三管线可以分成两个线路,一个线路连接至可变叶片油泵20的控制线路22,另一线路连接至与滤油器50或油盘60连通的第四管线54。将第四管线54的排出流体和在变速器中的油收集在油盘60中,油盘60将第四管线54的排出流体和在变速器中的油通过第五管线55提供至可变叶片油泵20。此外,管口 70可以形成在控制线路22和第四管线54中以控制流量。管口 70形成在控制线路22和第四管线54的每一个中,并比控制线路22和第四管线54更小的半径从而起到孔的作用,由此管口 70能够控制排出流量和压力。如图4所示,根据本发明的另一示例性实施方案的用于可变叶片油泵的控制电路可以通过使用转矩转换器控制阀40的排出流和调节阀30的排出流来控制可变叶片油泵20从而改进控制响应性。尽管该发明已经结合目前认为是可行的示例性实施方案加以描述,但是应该理解本发明不限于公开的实施方案。相反地,其旨在覆盖包括在所附权利要求的精神和范围内的各种改变和等价布置。为了方便解释和精确限定所附权利要求,术语“上”、“下”、“内”和“外”被用于参考附图中所显示的特征的位置来描述示例性实施方式的这些特征。前面对本发明具体示例性实施方案所呈现的描述是出于说明和描述的目的。前面的描述并不想要成为毫无遗漏的,也不是想要把本发明限制为所公开的精确形式,显然,根据上述教导很多改变和变化都是可能的。选择示例性实施方案并进行描述是为了解释本发明的特定原理及其实际应用,从而使得本领域的其它技术人员能够实现并利用本发明的各种示例性实施方案及其不同选择形式和修改形式。本发明的范围意在由所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价形式所限定。
权利要求
1.一种用于自动变速器车辆的可变叶片油泵的控制电路,其包括: 可变叶片油泵,所述可变叶片油泵提供工作流体以控制所述自动变速器; 调节阀,所述调节阀安装在流体连接至所述可变叶片油泵的液压线路中;以及 转矩转换器控制阀,所述转矩转换器控制阀流体连接至所述调节阀,以控制自所述调节阀提供的所述工作流体从而具有在转矩转换器中所需的压力, 其中所述可变叶片油泵通过自所述转矩转换器控制阀排放的工作流体的量来加以控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自动变速器车辆的可变叶片油泵的控制电路,其中所述转矩转换器控制阀的排出线路流体连接至所述可变叶片油泵的控制线路,使得所述可变叶片油泵通过自所述转矩转换器控制阀排放的工作流体的量来加以控制。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自动变速器车辆的可变叶片油泵的控制电路,其中自与所述调节阀流体连接的流出线路排放的工作流体流动至与所述可变叶片油泵连接的流入线路中。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自动变速器车辆的可变叶片油泵的控制电路,其中所述转矩转换器的工作流体通过自所述排出线路分支的第一管线流动进入滤油器和油盘,并且在经过所述滤油器和油盘之后通过第二管线进入所述可变叶片油泵。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于自动变速器车辆的可变叶片油泵的控制电路,其中所述第二管线流体连接至所述流入线路。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于自动变速器车辆的可变叶片油泵的控制电路,其中在所述控制线路和所述第一管线的每一个中形成管口。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自动变速器车辆的可变叶片油泵的控制电路,其中所述转矩转换器控制阀的排出线路和所述调节阀的流出线路彼此流体连接至第三管线,所述第三管线连接至所述可变叶片油泵的所述控制线路。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用于自动变速器车辆的可变叶片油泵的控制电路,其中所述转矩转换器的工作流体通过自所述第三管线分支的第四管线流动进入滤油器和油盘,并且在经过所述滤油器和油盘之后通过第五管线进入所述可变叶片油泵。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用于自动变速器车辆的可变叶片油泵的控制电路,其中所述第五管线流体连接至所述流入线路。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用于自动变速器车辆的可变叶片油泵的控制电路,其中在所述第四管线和控制线路的每一个中形成管口。
全文摘要
一种用于可变叶片油泵的控制电路,即用于自动变速器车辆的可变叶片油泵的控制电路,可以包括可变叶片油泵,所述可变叶片油泵提供工作流体以控制所述自动变速器;调节阀,所述调节阀安装在流体连接至所述可变叶片油泵的液压线路中;以及转矩转换器控制阀,所述转矩转换器控制阀流体连接至所述调节阀以控制自所述调节阀提供的所述工作流体从而具有在转矩转换器中所需的压力,其中所述可变叶片油泵可以通过自所述转矩转换器控制阀排放的工作流体的量来加以控制。
文档编号F16H61/00GK103161934SQ20121026527
公开日2013年6月19日 申请日期2012年7月27日 优先权日2011年12月9日
发明者赵源珉 申请人:现代自动车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