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轮胎气压安全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608242阅读:19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汽车轮胎气压安全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机械技术领域,涉及一种汽车轮胎气压安全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社会文明的发展以及人们消费水平的提高,工作环境条件的都市化,人们的出行越来越依赖汽车,汽车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普遍且重要的交通工具。汽车厂商之间竞争日益激烈,消费者要求车辆在满足代步的基础上,更加个性时尚,并对舒适性、操控性、安全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当汽车行驶时,由于温度升高,可使轮胎内部空气气压增加10% 20%。轮胎气 压过高会引起轮胎的中央磨损,缩短轮胎的寿命,降低轮胎的缓冲减振性能。轮胎帘布层经常保持紧张,轮胎容易受外伤,冲击路面的石子等杂物或经过凹凸不平的路面时,应力的瞬间击中而容易引发爆炸。而轮胎气压不足则会引起轮胎肩部的磨损,缩短轮胎的使用寿命。气压不足除使轮胎外侧外凸和离地更近而极易受伤外,还会因轮胎变形剧烈,内部温度迅速升高,致使胎冠剥离,胎肩发生磨损,不仅缩短轮胎寿命,还会发生驻波,导致轮胎过热,造成轮胎爆胎。轮胎气压过高过低都会直接影响到汽车的工作可靠性、动力性、通过性、制动性、操纵稳定性、舒适性、燃料经济性、轮胎耐久性、行驶安全性。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的技术存在上述问题,提供一种汽车轮胎气压安全装置,所述汽车轮胎气压安全装置能在轮胎气压升高时将轮胎内的部分气体排出以降压,且能在轮胎气压过低时提醒驾驶员进行充气。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汽车轮胎气压安全装置,其设于汽车的轮辋处,所述汽车轮胎气压安全装置包括穿设于轮辋上的外壳、能移动的设于所述外壳中且与外壳的侧壁密封连接的放气机构、呈压缩状态的弹性元件一、设于外壳上且位于放气机构内侧的传感器单元、与传感器单元相电性连接且根据传感器单元所测得的信息并进行处理的ECU、及与ECU相电性连接且根据ECU的指令发出提示的提示单元;所述外壳具有贯穿所述外壳、且分别与轮胎内腔及外界相连通的贯穿孔;所述传感器单元伸入贯穿孔中,所述放气机构及弹性元件一设于贯穿孔中,所述弹性元件一的一端固设于贯穿孔侧壁的远轮胎端,所述弹性元件一的相对端抵顶于放气机构上;当轮胎内腔中的气压过高时,所述放气机构在轮胎内腔压力的作用下朝外移动且将轮胎内腔与外界相连通;当轮胎内腔中的气压过低时,弹性元件一克服轮胎内腔的压力推动放气机构朝里移动以触动传感器单元。本汽车轮胎气压安全装置通过设置放气机构和传感器单元,当轮胎内腔的气压过高时,所述放气机构受轮胎内腔压力的作用朝外移动且将轮胎内腔与外界相连通,将轮胎内腔中的部分气体释放出去,以将轮胎内腔的气压降低;在轮胎内腔中的气压降低过程中,所述放气机构慢慢的朝里移动直至轮胎内腔中的气压达到正常状态,此时轮胎内腔不与外界相连通。当轮胎内腔中的气压过低时,弹性元件一克服轮胎内腔的压力推动放气机构朝里移动并触动传感器单元,传感器单元发送信息给ECU,ECU发送控制指令给提示单元,提示单元发出提示以提醒驾驶员轮胎气压不足需充气。因此本汽车轮胎气压安全装置可以在轮胎内腔的气压过高时,适当的释放部分空气以降低气压;而在轮胎内腔的气压过低时,可以发出报警提示以提醒驾驶员给轮胎充气;从而可以有效的避免轮胎的气压过高或过低而导致爆胎等其它安全隐患。在上述的汽车轮胎气压安全装置中,所述放气机构包括能移动的设于外壳中且与传感器单元相间隔的活塞、弹性元件二、连接件和密封件,所述活塞设于贯穿孔中且与贯穿孔的侧壁密封连接;所述活塞具有径向贯穿所述活塞的通孔一,所述弹性元件二、连接件和密封件均设于所述通孔一中;所述连接件的外侧面与通孔一侧壁的近轮胎端密封连接,所述连接件设有贯穿所述连接件的通孔二,所述密封件设于所述通孔二且密封件的外侧面与通孔二侧壁的近轮胎端密封连接;所述弹性元件二的一端设于通孔一侧壁的远轮胎端,所述弹性元件二的相对端设于密封件上;所述弹性元件一抵顶于活塞上。·[0009]当轮胎内腔中的气压过高时,轮胎内腔的压力克服弹性元件二的力使得密封件朝外移动,此时密封件不再与通孔二的侧壁密封连接;此时所述轮胎内腔与外界相连通;轮胎内腔中的部分气体经由密封件的外周面与通孔二的侧壁之间的间隙释放出去,使得轮胎内腔中的气压降低;使得轮胎内腔的气压降低至正常气压,此时密封件在弹性元件二的作用下使得轮胎内腔与外界不再连通,气体不再释放出去。当轮胎内腔中的气压过低时,弹性元件一克服轮胎内腔的压力,将活塞推着向里移动并触动传感器单元。在上述的汽车轮胎气压安全装置中,所述通孔二的内径由近轮胎端至远轮胎端逐渐增大。如此则使得当密封件朝外移动时,密封件的外周面与通孔二的侧壁具有间隙,以方便将轮胎内腔中的部分气体释放出去;且当轮胎内腔的气压越高时,密封件越往外移动,密封件的外周面与通孔二侧壁之间的间隙则越大;轮胎内腔中的气体更易释放出去,可以使得轮胎内腔的气压尽快的降至正常气压,能有效降低轮胎爆胎的可能性。在上述的汽车轮胎气压安全装置中,所述密封件呈球状。在上述的汽车轮胎气压安全装置中,所述传感器单元为压力传感器。设置传感器单元为压力传感器,如此则能在传感器单元受到压力的时候即可发送信息给ECU,使得控制更加的及时和准确。在上述的汽车轮胎气压安全装置中,所述通孔一侧壁的远轮胎端相对延伸形成有挡边一,所述弹性元件二抵顶于挡边一上。通过设置挡边一,可以使得弹性元件二的连接更加的稳固。在上述的汽车轮胎气压安全装置中,所述贯穿孔侧壁的远轮胎端相对延伸形成有挡边二,所述弹性元件一抵顶于挡边二上。通过设置挡边二,可以使得弹性元件一的连接更加稳固。在上述的汽车轮胎气压安全装置中,所述提示单元为闪烁发光的LED报警灯,所述LED报警灯与汽车的轮胎一一对应。当ECU发送控制指令给提示单元时,LED报警灯发出报警信号以提示驾驶员;由于LED报警灯是与汽车的轮胎是一一对应的,因此驾驶员通过LED报警灯即可知道到底是哪个轮胎的气压不足,可以对应的给那个轮胎充气即可;无需再一一对轮胎的气压进行测量,有效的节省了时间。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汽车轮胎气压安全装置通过设置放气机构和传感器单元,本汽车轮胎气压安全装置可以在轮胎内腔的气压过高时,适当的释放部分空气以降低气压;而在轮胎内腔的气压过低时,可以发出报警提示以提醒驾驶员给轮胎充气;从而可以有效的避免轮胎的气压过高或过低而导致爆胎等其它安全隐患。

图I是本实用新型汽车轮胎气压安全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0、外壳;11、贯穿孔;12、挡边二 ;21、活塞;211、通孔一 ;212、挡边一 ;22、弹性兀件_■ ;23、连接件;231、通孔_. ;24、乾'封件;30、传感器单兀;40、弹性兀件一。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请参阅图1,本实用新型汽车轮胎气压安全装置设于汽车的轮辋(图中未示)处。所述汽车轮胎气压安全装置包括穿设于轮辋上的外壳10、能移动的设于所述外壳10中且与外壳10的侧壁密封连接的放气机构、设于外壳10中且位于放气机构内侧的传感器单兀30、弹性元件一 40、与传感器单元30相电性连接且根据传感器单元30所测得的信息并进行处理的ECU (图中未示)、及与ECU相电性连接且根据ECU的指令发出提示的提示单元(图中未示)。在本实施例中,所述传感器单元30为压力传感器。请继续参阅图1,所述放气机构包括能移动的设于外壳10中的活塞21、设于活塞21中的弹性元件22、连接件23及密封件24。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弹性元件一 40及弹性元件二 22均为弹簧;所述连接件23为螺母。所述外壳10具有贯穿所述外壳10、且分别与轮胎内腔及外界相连通的贯穿孔11。所述贯穿孔11侧壁的远轮胎端相对延伸形成有挡边12。所述活塞21设于贯穿孔11中且与贯穿孔11的侧壁密封连接。所述活塞21具有贯穿所述活塞21的通孔一 211。所述通孔一 211侧壁的远轮胎端相对延伸形成有挡边一 212。所述弹性元件22、连接件23及密封件24均设于所述通孔一 211中;所述密封件24呈球状。所述连接件23的外侧面与通孔一 211侧壁的近轮胎端密封连接。所述连接件23设有贯穿所述连接件23的通孔231 ;所述通孔231的内径由近轮胎端至远轮胎端逐渐增大。所述密封件24设于所述通孔二 231且密封件24的外侧面与通孔231侧壁的近轮胎端密封连接。请继续参阅图1,所述弹性元件22的一端抵顶于挡边一 212上,所述弹性元件22的相对端设于密封件24的远轮胎端上。所述传感器单元30设于外壳10上且部分伸入贯穿孔11中,所述传感器单元30与活塞21相互间隔。所述弹性元件一 40设于贯穿孔11中。所述弹性元件一 40的一端抵顶于挡边二 12上,所述弹性元件一 40的相对端抵顶于活塞21上。所述提示单元为闪烁发光的LED报警灯,所述LED报警灯与汽车的轮胎一一对应。请继续参阅图1,当汽车轮胎内腔的压力处于正常状态时,所述弹性元件22处于正常状态,弹性元件一 40处于压缩状态;此时密封件24与通孔231侧壁的近轮胎端密封连接,所述轮胎内腔与外界不相连通。当汽车轮胎内腔的压力过高时,所述密封件24受到轮胎内腔压力的作用朝外移动并压缩弹性元件22。所述密封件24不再与连接件23密封连接,所述轮胎内腔中的部分空气经由密封件24的外周面与通孔231的侧壁之间的间隙释放出去,轮胎内腔中的 气压逐渐降低。所述密封件24在弹性元件二 22自身弹力的作用下朝里移动,直至密封件24重新与连接件23密封连接;此时所述汽车轮胎内腔的压力恢复至正常状态,且弹性元件22恢复至正常状态。请继续参阅图1,当汽车轮胎内腔的压力过低时,弹性元件一 40克服轮胎内腔的压力将活塞21朝里移动,所述活塞21触动传感器单元30 ;传感器单元30发送信息给ECU,ECU发送控制指令给提示单元以点亮对应的LED报警灯,以提醒驾驶员对应的轮胎气压不足需充气。当驾驶员将对应的轮胎充满气后,所述汽车轮胎内腔的压力恢复至正常水平;轮胎内腔的压力克服弹性元件一 40的弹力将其压缩,活塞21也朝外移动,因此活塞21不再与传感器单元30相接触。综上所述,本汽车轮胎气压安全装置通过设置放气机构和传感器单元30,本汽车轮胎气压安全装置可以在轮胎内腔的气压过高时,适当的释放部分空气以降低气压;而在轮胎内腔的气压过低时,可以发出报警提示以提醒驾驶员给轮胎充气;从而可以有效的避免轮胎的气压过高或过低而导致爆胎等其他安全隐患。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精神作举例说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
权利要求1.一种汽车轮胎气压安全装置,其设于汽车的轮辋处,其特征在于,所述汽车轮胎气压安全装置包括穿设于轮辋上的外壳(10)、能移动的设于所述外壳(10)中且与外壳(10)的侧壁密封连接的放气机构、呈压缩状态的弹性元件一(40)、设于外壳(10)上且位于放气机构内侧的传感器单元(30)、与传感器单元(30)相电性连接且根据传感器单元(30)所测得的信息并进行处理的ECU、及与ECU相电性连接且根据ECU的指令发出提示的提示单元;所述外壳(10)具有贯穿所述外壳(10)、且分别与轮胎内腔及外界相连通的贯穿孔(11);所述传感器单元(30 )伸入贯穿孔(11)中,所述放气机构及弹性元件一(40 )设于贯穿孔(11)中,所述弹性元件一(40)的一端固设于贯穿孔(11)侧壁的远轮胎端,所述弹性元件一(40)的相对端抵顶于放气机构上;当轮胎内腔中的气压过高时,所述放气机构在轮胎内腔压力的作用下朝外移动且将轮胎内腔与外界相连通;当轮胎内腔中的气压过低时,弹性元件一(40)克服轮胎内腔的压力推动放气机构朝里移动以触动传感器单元(30)。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汽车轮胎气压安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放气机构包括能移动的设于外壳(10)中且与传感器单元(30)相间隔的活塞(21)、弹性元件二(22)、连接件(23)和密封件(24),所述活塞(21)设于贯穿孔(11)中且与贯穿孔(11)的侧壁密封连接;所述活塞(21)具有径向贯穿所述活塞(21)的通孔一(211),所述弹性元件二(22)、连接件(23)和密封件(24 )均设于所述通孔一(211)中;所述连接件(23 )的外侧面与通孔一(211)侧壁的近轮胎端密封连接,所述连接件(23)设有贯穿所述连接件(23)的通孔二(231),所述密封件(24)设于所述通孔二(231)且密封件(24)的外侧面与通孔二(231)侧壁的近轮胎端密封连接;所述弹性元件二(22)的一端设于通孔一(211)侧壁的远轮胎端,所述弹性元件二(22)的相对端设于密封件(24)上;所述弹性元件一(40)抵顶于活塞(21)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汽车轮胎气压安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通孔二(231)的内径由近轮胎端至远轮胎端逐渐增大。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汽车轮胎气压安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件(24)呈球状。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汽车轮胎气压安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传感器单元(30)为压力传感器。
6.根据权利要求2-4中任一项所述的汽车轮胎气压安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通孔一(211)侧壁的远轮胎端相对延伸形成有挡边一(212),所述弹性元件二(22)抵顶于挡边一(212)上。
7.根据权利要求2-4中任一项所述的汽车轮胎气压安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贯穿孔(11)侧壁的远轮胎端相对延伸形成有挡边二( 12),所述弹性元件一(40)抵顶于挡边二(12)上。
8.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汽车轮胎气压安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提示单元为闪烁发光的LED报警灯,所述LED报警灯与汽车的轮胎一一对应。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汽车轮胎气压安全装置,属于机械技术领域。它解决了现有轮胎气压升高容易发生爆胎,当气压过低时也易发生爆胎且造成阻力增加的问题。一种汽车轮胎气压安全装置包括穿设于轮辋上且具有贯穿孔的外壳、能移动的设于所述外壳中的放气机构、弹性元件一、传感器单元、ECU、及提示单元;传感器单元伸入贯穿孔中,放气机构及弹性元件一设于贯穿孔中,弹性元件一的一端固设于贯穿孔侧壁上,其相对端抵顶于放气机构上;当轮胎内腔的气压过高时,放气机构朝外移动且将轮胎内腔与外界相连通;当轮胎内腔的气压过低时,放气机构受力朝里移动以触动传感器单元。本汽车轮胎气压安全装置能有效的避免轮胎气压过高或过低而导致爆胎。
文档编号F16K37/00GK202790733SQ201220316579
公开日2013年3月13日 申请日期2012年6月29日 优先权日2012年6月29日
发明者康春风, 吴成明, 邹凌华, 戴礼强, 韩海强, 赵福全 申请人:浙江吉利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杭州分公司, 浙江吉利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 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