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汽车刹车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620286阅读:17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汽车刹车片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配件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汽车刹车片。
背景技术
在汽车的刹车系统中,刹车片是最关键的安全零件,所有刹车效果的好坏都是刹车片起决定性作用。现有的一种汽车刹车片,包括有不锈钢基座,设置在基座上的摩擦体,所述的基座与摩擦体经固定胶连接,所述的基座两侧向外延伸有定位凸起,所述的定位凸起上设有定位孔,该定位孔用来安装刹车片。但是,这种结构的汽车刹车片,在汽车产生震动时,所述的摩擦体两侧边与刹车盘之间容易产生碰撞,从而会产生噪音,缩短了刹车片的使用寿命。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汽车刹车片,在汽车产生震动时,能有效避免摩擦体与刹车盘之间的碰撞,从而延长了刹车片的使用寿命。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一种汽车刹车片,包括有不锈钢基座,设置在基座上的摩擦体,所述的基座与摩擦体经固定胶连接,所述的基座两侧向外延伸有定位凸起,所述的定位凸起上设有定位孔,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摩擦体相对于其与基座连接一端面的另一端面为摩擦面,所述的摩擦体两侧端面与摩擦面之间分别设有第一缓冲斜面、第二缓冲斜面,摩擦体两侧端面分别经第一缓冲斜面、第二缓冲斜面与摩擦面连接。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分别通过第一缓冲斜面、第二缓冲斜面将摩擦体两侧端面与摩擦面连接,这样在汽车产生震动时,第一缓冲斜面、第二缓冲斜面与刹车盘之间预留有足够的缓冲空间,从而能有效避免摩擦体与刹车盘之间的碰撞,从而延长了刹车片的使用寿命。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所述的第一缓冲斜面、第二缓冲斜面与摩擦面之间的夹角均为30°。采用上述进一步设置,这种角度的第一缓冲斜面、第二缓冲斜面设置方式,既能有效避免摩擦体与刹车盘之间的碰撞,又能保证其强度。本实用新型的再进一步设置所述的基座上设有若干散热孔。采用上述再进一步设置,在基座上设置的散热孔可以方便在摩擦体摩擦时,及时将热量排出,以免刹车片摩擦过热,影响其工作性能。本实用新型的更进一步设置所述的散热孔设有两个,两个散热孔沿基座中心轴对称设置。采用上述更进一步设置,设置两个散热孔即可满足散热需要,两个散热孔沿基座中心轴对称设置,可以使得刹车片整体更加平稳。


[0014]图I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0015]图2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的底部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6]如图1、2所示,一种汽车刹车片,包括有不锈钢基座1,设置在基座I上的摩擦体 2,摩擦体2为碳纤维粉末合金制成,所述的基座I与摩擦体2经固定胶连接,所述的基座I 两侧向外延伸有定位凸起11,所述的定位凸起11上设有定位孔111,所述的摩擦体2相对于其与基座I连接一端面的另一端面为摩擦面21,所述的摩擦体2两侧端面22、23与摩擦面21之间分别设有第一缓冲斜面24、第二缓冲斜面25,摩擦体2两侧端面22、23分别经第一缓冲斜面24、第二缓冲斜面25与摩擦面21连接。[0017]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中,所述的第一缓冲斜面24、第二缓冲斜面25与摩擦面21 之间的夹角均为30°。[0018]如图2所示,为了方便在摩擦体2摩擦时,及时将热量排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中,所述的基座I上设有两个散热孔12、13,两个散热孔12、13沿基座I中心轴对称设置。
权利要求1.一种汽车刹车片,包括有不锈钢基座,设置在基座上的摩擦体,所述的基座与摩擦体经固定胶连接,所述的基座两侧向外延伸有定位凸起,所述的定位凸起上设有定位孔,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摩擦体相对于其与基座连接一端面的另一端面为摩擦面,所述的摩擦体两侧端面与摩擦面之间分别设有第一缓冲斜面、第二缓冲斜面,摩擦体两侧端面分别经第一缓冲斜面、第二缓冲斜面与摩擦面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汽车刹车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缓冲斜面、第二缓冲斜面与摩擦面之间的夹角均为30°。
3.根据权利要求I或2所述的汽车刹车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基座上设有若干散热孔。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汽车刹车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散热孔设有两个,两个散热孔沿基座中心轴对称设置。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汽车刹车片,包括有不锈钢基座,设置在基座上的摩擦体,所述的基座与摩擦体经固定胶连接,所述的基座两侧向外延伸有定位凸起,所述的定位凸起上设有定位孔,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摩擦体相对于其与基座连接一端面的另一端面为摩擦面,所述的摩擦体两侧端面与摩擦面之间分别设有第一缓冲斜面、第二缓冲斜面,摩擦体两侧端面分别经第一缓冲斜面、第二缓冲斜面与摩擦面连接。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汽车刹车片,在汽车产生震动时,能有效避免摩擦体与刹车盘之间的碰撞,从而延长了刹车片的使用寿命。
文档编号F16D65/847GK202811948SQ20122053097
公开日2013年3月20日 申请日期2012年10月17日 优先权日2012年10月17日
发明者陈瑜, 林强, 陈碎娒, 李帮飞 申请人:浙江铭泰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