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密封清灰阀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716208阅读:250来源:国知局
双密封清灰阀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双密封清灰阀,包括内为空腔的阀体,所述阀体上设置有上阀孔和下阀孔、以及封闭所述上阀孔的上密封组件和封闭所述下阀孔的下密封组件,所述上阀孔和下阀孔与所述阀体内连通;所述密封组件包阀片、连杆、联动轴、阀片连杆、配重块及上配重块安装杆,阀片设置于阀片连杆上且位于阀孔下方,阀片连杆通过设置于阀体上的联动轴与连杆相连,连杆和阀片连杆可绕联动轴的轴线转动,使阀片打开或关闭阀孔,配重块安装杆与连杆相连,配重块设置于所述配重块连杆上。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上、下密封组件,独立控制上、下阀孔的开闭,且系统中始终有一个阀门是关闭状态,有效保证系统的密封性能,而且利用配重块自身重量控制阀片的运动,结构简单,成本低。
【专利说明】双密封清灰阀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属于密封【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冶金行业中烧结机等设备中使用的清灰阀。

【背景技术】
[0002]清灰阀用于除尘、送风设备的排灰,将设备中的粉状物料和颗粒状物料排出。冶金行业的烧结机风箱底部的清灰阀,不仅要承受烧结机抽风产生的负压,还要承受烧结机台车掉落的固定块状烧结料的磨损,因此容易造成磨损漏风,从而影响烧结生产的效率和能耗。为了保证生产系统的密封性,双层清灰阀在烧结、球团生产中广泛应用。现有的清灰阀阀门的控制多采用电动、气动或手动。电动或气动控制阀门相比手动控制,自动化程度更高,因此得到设备厂家的青睐。但是采用电动装置或气动装置来控制阀门,一般需要配置相应的动力源,如电源或气源,还要使用电磁阀来控制,成本高,系统复杂。


【发明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自卸式双密封清灰阀,无需其它装置来控制阀门的开/闭,结构简单,可以减少生产制造的成本。
[0004]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如下的技术解决方案:
[0005]双密封清灰阀,包括内为空腔的阀体,所述阀体上设置有上阀孔和下阀孔、以及封闭所述上阀孔的上密封组件和封闭所述下阀孔的下密封组件,所述上阀孔和下阀孔与所述阀体内连通;所述上密封组件包括上阀片、上连杆、联动轴、上阀片连杆、上配重块及上配重块安装杆,所述上阀片设置于所述上阀片连杆上且位于所述上阀孔下方,所述上阀片连杆通过设置于所述阀体上的上联动轴与所述上连杆相连,所述上连杆和上阀片连杆可绕所述上联动轴的轴线转动,使所述上阀片打开或关闭所述上阀孔,所述上配重块安装杆与所述上连杆相连,所述上配重块设置于所述上配重块连杆上;所述下密封组件包括下阀片、下连杆、下联动轴、下阀片连杆、下配重块及下配重块安装杆,所述下阀片设置于所述下阀片连杆上且位于所述下阀孔下方,所述下阀片连杆通过设置于所述阀体上的下联动轴与所述下连杆相连,所述下连杆和下阀片连杆可绕所述下联动轴的轴线转动,使所述下阀片打开或关闭所述下阀孔,所述下配重块安装杆与所述下连杆相连,所述下配重块设置于所述下配重块连杆上。
[0006]本实用新型更具体的技术方案为,所述上阀片和上阀片连杆设置于所述阀体内,上联动轴穿过所述阀体侧壁通过轴承固定,所述上连杆设置于所述阀体外,所述下密封组件位于所述阀体外。
[0007]本实用新型更具体的技术方案为,所述阀体内设置有上灰斗和下灰斗,所述上阀孔位于所述上灰斗底部,所述下阀孔位于所述下灰斗底部;所述上阀片和上阀片连杆设置于所述阀体内,所述上连杆设置于所述阀体外,上联动轴穿过所述阀体侧壁通过轴承固定,所述上连杆设置于所述阀体外;所述下阀片和下阀片连杆设置于所述阀体内,所述下连杆设置于所述阀体外,下联动轴穿过所述阀体侧壁通过轴承固定,所述下连杆设置于所述阀体外。
[0008]本实用新型更具体的技术方案为,所述上连杆和所述上阀片连杆连为一体。
[0009]本实用新型更具体的技术方案为,所述下连杆和所述下阀片连杆连为一体。
[0010]本实用新型更具体的技术方案为,所述上配重块安装杆与所述上连杆连为一体。
[0011]本实用新型更具体的技术方案为,所述下配重块安装杆与所述下连杆连为一体。
[0012]本实用新型更具体的技术方案为,所述上阀片和/或所述下阀片的密封面为平面或球面。
[0013]本实用新型更具体的技术方案为,所述上灰斗和下灰斗的出灰面为斜面。
[0014]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本实用新型采用上、下密封组件分别密封阀体的上阀孔和下阀孔,在同一时间只有一个阀孔处于打开状态,从而避免排灰时由于阀孔打开,风量或热气从阀孔向外泄露,降低系统的密闭性,从而提高能耗;而且本实用新型采用配重块来控制阀片的打开和关闭,与采用气动装置或电动装置控制阀片的运动相比,结构简单,成本低。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
[0016]图2为图1的俯视图。
[0017]图3为图1的剖视图。
[0018]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5为实施例2上灰斗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0020]图6为实施例2上灰斗的俯视图。
[0021]图7为实施例2阀片连杆与阀片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8为实施例2阀片的结构示意图。
[0023]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地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0024]实施例1
[0025]如图1至图3所示,本实施例的双密封清灰阀包括阀体1,阀体I的顶部设置有上阀孔la,底部设置有下阀孔lb,阀体I内为可容纳粉状或颗粒状物料的空腔。阀体I上设置有上密封组件2和下密封组件3,上密封组件2用于密封上阀孔la,下密封组件3用于密封下阀孔lb。其中,上密封组件2包括上阀片2-1、上连杆2-2、上联动轴2-3、上阀片连杆
2-4、上配重块2-5及上配重块安装杆2-6 ;下密封组件3包括下阀片3_1、下连杆3_2、下阀片连杆3-3、下配重块3-4及下配重块安装杆3-5。
[0026]上阀片2-1设置于阀体I内且位于上阀孔Ia下方,上阀片2_1安装在上阀片连杆
2-4上,上联动轴2-3通过轴承固定于阀体I上,上联动轴可以穿过所述阀体相对的侧壁固定(图1、图2),也可以只穿过单侧侧壁固定。上联动轴2-3与设置于阀体I内的上阀片连杆2-4相连,且上阀片连杆2-4可绕上联动轴2-3的轴线转动。上连杆2-2设置于阀体I外并与上联动轴2-3相连,上连杆2-2可绕上联动轴2-3转动,上连杆2-2转动时通过上联动轴2-3传动,使上阀片连杆2-4也一起转动,从而带动上阀片2-1打开或关闭上阀孔la。上配重块安装杆2-6与上连杆2-2相连,上配重块2-5设置于上配重块安装杆2-6上。
[0027]下阀片3-1设置于阀体I外且位于下阀孔Ib下方,下阀片3-1安装在下阀片连杆3-3上,下阀片连杆3-3通过与阀体I相固定的下联动轴3-6与下连杆3-2相连,本例中,下阀片连杆3-3与下连杆3-2为一体式结构,但是下阀片连杆3-3与下连杆3-2也可以采用分体结构。下连杆3-2和下阀片连杆3-3可绕下联动轴3-6转动,当下连杆3-2转动时带动下阀片连杆3-3 —起转动,从而使下阀片3-1打开或关闭下阀孔lb。下配重块安装杆
3-5与下连杆3-2相连,下配重块3-4设置于下配重块安装杆3-5上。本实用新型的上、下配重块均可在配重块安装杆上移动,通过调节配重块在配重块安装杆上的位置,调节阀片自打开所需的力。上、下配重块的重量和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本实用新型上、下阀片的密封面可以为平面或球面(图3、图5)。
[0028]下面对本实用新型的工作过程作进一步的说明:
[0029]当根据需求设置要配重块的位置后,常态下,上、下阀片在配重块的重力作用下与阀孔相接触,使阀孔处于关闭状态。除尘系统排出的物料慢慢积累于上阀孔Ia上方,当积累的物料的重量大于上配重块2-5的重量时,物料就会将上阀片2-1向下压,使上阀片2-1离开上阀孔la,从而打开上阀孔la,此时,上阀片连杆2-4和上连杆2_2绕上联动轴2_3转动,上阀片2-1和上配重块2-5在杠杆作用下转动至图3虚线所示位置,上阀孔Ia打开时,下阀孔Ib处于关闭状态;
[0030]上阀孔Ia打开后,物料落入阀体I内,并积累在下阀孔Ib上方,物料掉落后,上阀片2-1上方物料重量小于上配重块2-5的重量,在上配重块2-5的重力作用下上阀片连杆
2-4和上连杆2-2转动,带动上阀片2-1重新关闭上阀孔Ia;
[0031]进入阀体I内的物料积累于下阀孔Ib上方,下阀片3-1的工作过程与上阀片2-1的工作过程相同,当积累的物料的重量大于下配重块3-4的重量时,物料就会将下阀片3-1向下压,使下阀片3-1离开下阀孔lb,从而打开下阀孔lb,此时,下阀片连杆3-3和下连杆
3-2绕下联动轴3-6转动,下阀片3-1和下配重块3-4在杠杆作用下转动至图3虚线所示位置,下阀孔Ib打开,上阀孔Ia处于关闭状态;物料从下阀孔Ib掉出后,下阀片3-1重新关闭下阀孔lb。
[0032]本实用新型采用双密封清灰阀,阀体I内部空腔形成一个过渡腔,在同一时间最多只有一个阀孔打开,保证系统的密封性,防止风量或热量向外泄露,可以达到节能的效果。同时本实用新型阀片的开启和关闭通过配重块及杠杆系统实现,无需气动装置或电动装置控制,结构简单,成本低。
[0033]实施例2
[0034]如图4至图8所示,本实施例的清灰阀的阀体I内设置有上下布置的上灰斗1-1和下灰斗1-2,上阀孔Ia位于上灰斗1-1底部,下阀孔Ib位于下灰斗1-2底部,上灰斗1_1和下灰斗1-2的出灰面为斜面,即上阀孔和下阀孔设置于斜面上。
[0035]上阀片2-1设置于阀体I内且位于上阀孔Ia下方,上阀片2_1安装在上阀片连杆2-4上,上联动轴2-3通过轴承固定于阀体I上,上联动轴2-3与设置于阀体I内的上阀片连杆2-4相连。上连杆2-2设置于阀体I外并与上联动轴2-3相连,上连杆2-2可绕上联动轴2-3转动,上连杆2-2转动时通过上联动轴2-3传动,使上阀片连杆2-4也一起转动,从而带动上阀片2-1打开或关闭上阀孔la。本实施例的上配重块安装杆2-6与上连杆2-2连为一体,上配重块2-5设置于上配重块安装杆2-6上。本实施例的下密封组件与上密封组件的结构完全相同,安装方式也相同,在此不作赘述。
[0036]工作时,除尘系统排出的物料先落入上灰斗1-1中,当上灰斗1-1内的物料重量积累至大于上配重块2-5的重量时,物料在重力作用下下压上阀片2-1,使上阀孔Ia打开,物料落入下灰斗1-2中,物料落入下灰斗1-2内后,上阀片2-1在上配重块2-5的重力作用下重新关闭上阀孔Ia ;此时落入下灰斗1-2内的物料将下阀片下压,打开下阀孔lb,物料从下灰斗1-2向外排出,物料排尽后,下阀片重新将下阀孔Ib关闭。本实施例的阀孔形状为梯形,相应的,阀片的形状也为梯形。
[0037]本说明书中各个部分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部分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它部分的不同之处,各个部分之间相同或相似部分互相参见即可。这些零部件之间的组合关系并不只是实施例所公开的形式,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实用新型。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实用新型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范围。
【权利要求】
1.双密封清灰阀,包括内为空腔的阀体,所述阀体上设置有上阀孔和下阀孔、以及封闭所述上阀孔的上密封组件和封闭所述下阀孔的下密封组件,所述上阀孔和下阀孔与所述阀体内连通; 其特征在于: 所述上密封组件包括上阀片、上连杆、上联动轴、上阀片连杆、上配重块及上配重块安装杆,所述上阀片设置于所述上阀片连杆上且位于所述上阀孔下方,所述上阀片连杆通过设置于所述阀体上的上联动轴与所述上连杆相连,所述上连杆和上阀片连杆可绕所述上联动轴的轴线转动,使所述上阀片打开或关闭所述上阀孔,所述上配重块安装杆与所述上连杆相连,所述上配重块设置于所述上配重块连杆上; 所述下密封组件包括下阀片、下连杆、下联动轴、下阀片连杆、下配重块及下配重块安装杆,所述下阀片设置于所述下阀片连杆上且位于所述下阀孔下方,所述下阀片连杆通过设置于所述阀体上的下联动轴与所述下连杆相连,所述下连杆和下阀片连杆可绕所述下联动轴的轴线转动,使所述下阀片打开或关闭所述下阀孔,所述下配重块安装杆与所述下连杆相连,所述下配重块设置于所述下配重块连杆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密封清灰阀,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阀片和上阀片连杆设置于所述阀体内,上联动轴穿过所述阀体侧壁通过轴承固定,所述上连杆设置于所述阀体外,所述下密封组件位于所述阀体外。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密封清灰阀,其特征在于:所述阀体内设置有上灰斗和下灰斗,所述上阀孔位于所述上灰斗底部,所述下阀孔位于所述下灰斗底部; 所述上阀片和上阀片连杆设置于所述阀体内,所述上连杆设置于所述阀体外,上联动轴穿过所述阀体侧壁通过轴承固定,所述上连杆设置于所述阀体外;所述下阀片和下阀片连杆设置于所述阀体内,所述下连杆设置于所述阀体外,下联动轴穿过所述阀体侧壁通过轴承固定,所述下连杆设置于所述阀体外。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双密封清灰阀,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连杆和所述上阀片连杆连为一体。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双密封清灰阀,其特征在于:所述下连杆和所述下阀片连杆连为一体。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双密封清灰阀,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配重块安装杆与所述上连杆连为一体。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双密封清灰阀,其特征在于:所述下配重块安装杆与所述下连杆连为一体。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密封清灰阀,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阀片和/或所述下阀片的密封面为平面或球面。
9.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双密封清灰阀,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灰斗和下灰斗的出灰面为斜面。
【文档编号】F16K1/18GK204127329SQ201420402988
【公开日】2015年1月28日 申请日期:2014年7月21日 优先权日:2014年7月21日
【发明者】关兴旺, 关珍旺, 关越, 张国庆, 郭云奇 申请人:宝鸡市晋旺达机械设备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