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面异形薄板的定位过渡装置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5718121阅读:299来源:国知局
一种双面异形薄板的定位过渡装置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双面异形薄板的定位过渡装置,包括薄板状基体,所述基体的下表面为平面,所述基体的上表面设置有与待定位薄板相匹配的多个支撑凸台,所述支撑凸台上设置有贯通所述基体上下表面且与真空吸盘上的吸附孔对应的连接通气孔,所述支撑凸台的顶面设置有与所述基体径向平行且与所述连接通气孔相交的导气槽,所述基体上表面的四周设置有一圈密封槽,所述密封槽内设置有密封条。本过渡装置结构合理,成本低廉,适用于大尺寸且双面均有凹凸面的薄板的装夹加工,在原有拼接吸盘的基础上增加本装置即可实现对薄板的吸附,无需对真空吸盘进行拆除改造,且可重复使用。
【专利说明】一种双面异形薄板的定位过渡装置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属于辅助定位机械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双面异形薄板的定位过渡装置。

【背景技术】
[0002]在航空、航天、汽车、船舶等制造业中遇到加工双面具有异形凹凸槽的薄板,特别是装夹加工拒磁材料时往往都是难以装夹加工或是加工中产生较大变形影响产品质量。目前装夹加工拒磁材料薄板件通常采用真空吸盘装夹法,利用真空吸盘上的吸附孔吸住薄板,但受到真空吸盘制造能力限制不易制造能够形成一整个密封区域的大型吸盘,因此采用多块小吸盘拼接方式形成拼接吸盘,再分别用密封条密封出各个小的密封区域,然而,这样会产生两个问题:一是,在两个小密封区域的中间会形成一个非密封区,引起非真空区部分精度难以控制。二是,如果加工底面是有一定凸台或下陷时将无法形成小的密封区,且小吸盘拼接处将会漏气,无法工作。
[0003]如何解决大尺寸且双面都有凹凸面的薄板加工,能够容易实现、成本低的问题成为亟需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0004]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问题是提供一种双面异形薄板的定位过渡装置,用与真空吸盘与大尺寸异形薄板之间,实现异形薄板的精准定位。
[000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双面异形薄板的定位过渡装置,包括薄板状基体,所述基体的下表面为平面,所述基体的上表面设置有与待定位薄板相匹配的多个支撑凸台,所述支撑凸台上设置有贯通所述基体上下表面且与真空吸盘上的吸附孔对应的连接通气孔,所述支撑凸台的顶面设置有与所述基体径向平行且与所述连接通气孔相交的导气槽,所述基体上表面的四周设置有一圈密封槽,所述密封槽内设置有密封条。
[0006]利用多个小吸盘吸附在所述基体的下表面,形成真空吸力强大的多个密封区域,而与真空吸盘上的吸附孔相对应的连接通气孔在真空吸盘抽真空的过程中将所述基体上表面与待定位薄板之间的空气导出,且支撑凸台起到定位及支撑待定位薄板的作用,实现精准的真空吸附。
[0007]其中,为了使待定位薄板的凸部也能实现真空吸附,从而增大本过度装置与待定位薄板之间的真空吸附面积,所述支撑凸台径向的宽度小于待定位薄板上相应凹槽的宽度,两者之间的缝隙形成与所述导气槽相通的真空空间,在真空吸盘抽真空过程中,支撑凸台与待定位薄板凸部之间缝隙内的空气也被抽空,产生真空吸力。
[0008]进一步,为了使导气槽内的空气被快速吸出,且保证对待定位薄板的吸力均匀分布,所述导气槽径向的中轴线与所述连接通气孔的孔中心线相交。
[0009]进一步,为了更好的实现连接通气孔对待定位薄板的吸附作用,所述导气槽的宽度小于所述连接通气孔的孔径。
[0010]进一步,为了使整个真空吸盘通过本过渡装置对待定位薄板产生分布均匀的吸附力,位于同一径向线上的连接通气孔及与其相交的导气槽为一组吸附作组,多个吸附组对称地分布于所述基体径向中轴线的两侧,这样,可保证待定位薄板的两边收到对称且相等的吸附力,防止由于其一边的吸附力过小导致薄板掉落。
[0011]其中,所述密封条采用发泡硅胶制成,类似蜂窝状的立体结构,具有良好的回弹性和机械性能,保证了密封的严密性,且其带油液腐蚀,避免了待定位薄板上所带油液对其造成损坏。
[0012]本实用新型具有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本过渡装置通过在其上表面设置于待定位薄板相匹配的支撑凸台,实现了对薄板的支撑与定位,避免了薄板在吊装过程中的变形,与真空吸盘相应的连接通气孔则保证了过渡装置与待定位薄板之间的有效吸附力,本过渡装置结构合理,成本低廉,适用于大尺寸且双面均有凹凸面的薄板的装夹加工,在原有拼接吸盘的基础上增加本装置即可实现对薄板的吸附,无需对真空吸盘进行拆除改造,且可重复使用。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3]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主视示意图
[0014]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径向(A-A)剖视示意图
[0015]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0016]图4是图3中D-D方向的剖视示意图
[0017]图5是B-B部分的放大示意图
[0018]图6是C-C部分的放大示意图
[0019]图中:1_基体,2-支撑凸台,3-连接通气孔,4-导气槽,5-密封槽,6-密封条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做详细说明。
[0021 ] 如图1所示,本双面异形薄板的定位过渡装置,包括薄板状基体I,所述基体I的下表面为平面,所述基体I的上表面设置有与待定位薄板相匹配的多个支撑凸台2,所述支撑凸台2上设置有贯通所述基体I上下表面且与真空吸盘上的吸附孔对应的连接通气孔3,所述支撑凸台2的顶面设置有与所述基体I径向平行且与所述连接通气孔3相交的导气槽4,所述基体I上表面的四周设置有一圈密封槽5,所述密封槽5内设置有密封条6。
[0022]支撑凸台2嵌入待定位薄板上的凹部,对薄板起到支撑于定位作用,而薄板上的凸部则嵌入相邻支撑凸台2之间的空间内,待定位薄板与基体I的上表面凹凸嵌合。
[0023]连接通气孔3与真空吸盘上的吸附孔相对应,在真空吸盘抽真空的过程中,待定位薄板与本过渡装置之间的空气通过连接通气孔3被抽空,而且,基体I四周的密封槽5及密封条6围成了一个保证本过渡装置与待定位薄板相吸附的密封区域。
[0024]导气槽4与连接通气孔3贯通,增大了支撑凸台2与待定位薄板凹部之间的真空空间,保证了真空吸附力的大小足以吸附住待定位薄板。
[0025]其中,为了使待定位薄板的凸部也能实现真空吸附,从而增大本过渡装置与待定位薄板之间的真空吸附面积,所述支撑凸台2径向的宽度小于待定位薄板上相应凹槽的宽度,两者之间的缝隙形成与所述导气槽4相通的真空空间,如图5所示,在真空吸盘抽真空过程中,支撑凸台2与待定位薄板凸部之间缝隙内的空气也被抽空,产生真空吸力。
[0026]进一步,为了使导气槽4内的空气被快速吸出,且保证对待定位薄板的吸力均匀分布,所述导气槽4径向的中轴线与所述连接通气孔3的孔中心线相交。
[0027]进一步,为了更好的实现连接通气孔3对待定位薄板的吸附作用,所述导气槽4的宽度小于所述连接通气孔3的孔径。
[0028]进一步,为了使整个真空吸盘通过本过渡装置对待定位薄板产生分布均匀的吸附力,位于同一径向线上的连接通气孔3及与其相交的导气槽4为一组吸附组,多个吸附组对称地分布于所述基体I径向中轴线的两侧,这样,可保证待定位薄板的两边收到对称且相等的吸附力,防止由于其一边的吸附力过小导致薄板掉落。
[0029]其中,所述密封条6采用发泡硅胶制成,类似蜂窝状的立体结构,具有良好的回弹性和机械性能,保证了密封的严密性,且其带油液腐蚀,避免了待定位薄板上所带油液对其造成损坏。
[0030]如图3-6所示,在使用时,首先将真空吸盘上的密封胶条根据本过渡装置尺寸铺设好,真空吸盘上的密封胶条在本过渡装置的下表面形成一个密封区域,将本过渡装置安装在铺设好的下密封条上,使其全部涵盖真空吸盘的密封胶条所形成的密封区域,然后在本过渡装置的密封槽5内铺设密封条6,密封条6的铺设使本过渡装置与待定位薄板之间形成一个密封区域,避免了真空吸附时发生密封不严的问题,完成密封区域的建立后在进行抽真空操作。
[0031]以上对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进行了详细说明,但所述内容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不能被认为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实施范围。凡依本实用新型申请范围所作的均等变化与改进等,均应仍归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专利涵盖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
1.一种双面异形薄板的定位过渡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薄板状基体(1),所述基体(1)的下表面为平面,所述基体(I)的上表面设置有与待定位薄板相匹配的多个支撑凸台(2),所述支撑凸台(2)上设置有贯通所述基体上下表面且与真空吸盘上的吸附孔对应的连接通气孔(3),所述支撑凸台(2)的顶面设置有与所述基体(I)径向平行且与所述连接通气孔(3)相交的导气槽(4),所述基体(I)上表面的四周设置有一圈密封槽(5),所述密封槽(5)内设置有密封条(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面异形薄板的定位过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凸台(2)径向的宽度小于待定位薄板上相应凹槽的宽度,两者之间的缝隙形成与所述导气槽(4)相通的真空空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面异形薄板的定位过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气槽(4)径向的中轴线与所述连接通气孔(3)的孔中心线相交。
4.根据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双面异形薄板的定位过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气槽(4)的宽度小于所述连接通气孔(3)的孔径。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面异形薄板的定位过渡装置,其特征在于:位于同一径向线上的连接通气孔(3)及与其相交的导气槽(4)为一组吸附作组,多个吸附组对称地分布于所述基体(I)径向中轴线的两侧。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面异形薄板的定位过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条(6)采用发泡硅胶制成。
【文档编号】F16B47/00GK204061502SQ201420445870
【公开日】2014年12月31日 申请日期:2014年8月7日 优先权日:2014年8月7日
【发明者】隋国发, 房浩弟, 张 杰, 王崇阳, 王东, 葛佳 申请人:天津航天长征火箭制造有限公司, 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