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齿轮和齿轮轴的连接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722860阅读:632来源:国知局
一种齿轮和齿轮轴的连接结构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齿轮和齿轮轴的连接结构,具体涉及一种齿轮的厚度有限且能够形成固定连接的齿轮和齿轮轴的固定连接结构,包括齿轮、齿轮轴,所述的齿轮套装在齿轮轴上,所述的齿轮一侧的齿轮轴上设置有一环形槽,所述的齿轮上径向设置有一固定孔一,所述的齿轮轴上也径向设置有一与固定孔一连通的固定孔二,所述的固定孔一与固定孔二内插接有一定位杆,本实用新型的齿轮一侧的齿轮轴上设置有一环形槽,环形槽的作用能够使得从动齿轮在非啮合状态时候,不会因为离齿轮轴较近,而对齿轮轴造成碰撞和刮擦,另外在固定孔一和固定孔二内安装固定销或者固定螺栓,都属于定位杆,能够很大程度上使得齿轮和齿轮轴的套装更加稳固,不会产生不稳定的现象。
【专利说明】一种齿轮和齿轮轴的连接结构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齿轮和齿轮轴的连接结构,具体涉及一种齿轮的厚度有限且能够形成固定连接的齿轮和齿轮轴的固定连接结构。

【背景技术】
[0002]齿轮之间一般要进行主动齿轮和从动齿轮的来回切换,从而形成正转和倒转,但是在现有技术中,从动齿轮如果处在非啮合状态时候,由于齿轮和齿轮套的不稳定性,会导致从动齿轮对齿轮轴的碰撞和刮擦,影响齿轮轴的使用寿命。


【发明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而提供一种不易发生碰撞和刮擦,且齿轮和齿轮轴的套装非常稳定的固定连接结构。
[000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
[0005]—种齿轮和齿轮轴的连接结构,包括齿轮、齿轮轴,所述的齿轮套装在齿轮轴上,所述的齿轮一侧的齿轮轴上设置有一环形槽,所述的齿轮上径向设置有一固定孔一,所述的齿轮轴上也径向设置有一与固定孔一连通的固定孔二。所述的固定孔一与固定孔二内插接有一定位杆。
[0006]所述的固定孔一与固定孔二内径相同。
[0007]所述的固定孔一设置在两个相邻两齿之间,所述的固定孔一的内径不大于两个相邻两齿的分度圆齿间距。
[0008]所述的对应的固定孔一和固定孔二的个数为两个。
[0009]所述的固定孔二的深度小于齿轮轴的半径。
[0010]基于以上所述,所述的固定孔二内侧面设置有螺纹,所述的定位杆的前端部设置有螺纹。
[0011]基于以上所述,所述的固定孔一和固定孔二内侧面均设置有螺纹,所述的定位杆整体均设置有螺纹。
[0012]基于以上所述,所述的定位杆顶端与相邻两齿之间的齿根结构相同,所述的定位杆的顶端设置有用以方便螺丝刀插入的平口槽。
[0013]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的优点:本实用新型的齿轮一侧的齿轮轴上设置有一环形槽,环形槽的作用能够使得从动齿轮在非啮合状态时候,不会因为离齿轮轴较近,而对齿轮轴造成碰撞和刮擦,另外在固定孔一和固定孔二内安装固定销或者固定螺栓,都属于定位杆,能够很大程度上使得齿轮和齿轮轴的套装更加稳固,不会产生不稳定的现象。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4]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0015]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0016]图3为定位杆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7]下面结合具体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描述。
[0018]如图1、2、3所示,一种齿轮和齿轮轴的连接结构,包括齿轮3、齿轮轴2,所述的齿轮3套装在齿轮轴2上,所述的齿轮3 —侧的齿轮轴2上设置有一环形槽1,环形槽I的作用主要是当主动齿轮和从动齿轮啮合的时候,由于一般采用的都是平键,这样容易造成齿轮和齿轮轴的松动,甚至左右打摆,这样当主动齿轮和从动齿轮拟合的时候容易跑偏,这样对齿轮轴会造成破损和碰撞。开设环形槽I后,主要是在该位置预留了一定空间,给左右摆动预留了空间,防止损坏齿轮轴,同时也给安装齿轮预留了空间。
[0019]所述的齿轮3上径向设置有固定孔一 4,所述的固定孔一 4设置在两个相邻两齿之间,所述的齿轮轴2上也径向设置有与固定孔一 4连通的固定孔二 5,所述的固定孔一 4与固定孔二 5内插接有一定位杆6。首先通过定位杆6的定位,能够同时将固定孔一 4和固定孔二 5串接起来,形成一个相对的固定,不会在轴向的方向形成轴向移动,防止齿轮产生轴向方向的摆动,增加了齿轮的稳定性。
[0020]基于以上所述,所述的固定孔一 4与固定孔二 5内径相同,如果固定孔一 4和固定孔二 5的内径不同,则齿轮会因为两个孔的内径的不同而在圆周运动的时候会有松动,t匕如固定孔一 4的直径大于固定孔二 5的直径的话,当安装完定位杆6时候,定位杆6与固定孔一 4之间会有一定的孔隙,这时候,齿轮就会沿着齿轮轴做微量的旋转,从而影响与其它齿轮啮合精度。如果固定孔二 5的直径大于固定孔一 4的直径,那么当安装完定位杆的时候,定位杆6与固定孔二 5之间就会有一定的孔隙,这时候齿轮轴旋转的时候,就会稍微的转动,影响齿轮的啮合效果,因为当齿轮轴旋转的时候,有可能齿轮不会旋转,而是之后旋转,那就会影响齿轮的啮合。
[0021]基于以上所述,所述的固定孔一 4的内径不大于两个相邻两齿的分度圆齿间距,根据实际的情况,固定孔乙4是不可能设置在齿轮的位置,只能是设置在两个轮齿之间的位置的,为了不影响齿轮的啮合效果,固定孔一 4的直径不能够大于相邻两轮齿的间距的。如果大于相邻的两齿的近距,那么当两个齿轮啮合到设置固定孔一 4的位置的时候,轮齿的结构就会发生变化,肯定会影响啮合的效果的。
[0022]基于以上所述,所述的对应的固定孔一 4和固定孔二 5的个数为两个,两个固定孔的设置,能够很好的从两个不同的方向对齿轮进行固定,增加齿轮与齿轮轴的固定。
[0023]基于以上所述,所述的固定孔二 5的深度小于齿轮轴2的半径,因为设置了两个固定孔,因此,不管怎么样设置,为了不减小齿轮轴的强度,两个固定孔的深度不能够太深,如果太深,两个固定孔容易形成交叉和联通,这样就会减小齿轮轴的强度。
[0024]基于以上所述,所述的固定孔二 5内侧面设置有螺纹,所述的定位杆6的前端部设置有螺纹。安装的时候,定位杆6的直径可以设置的略微大于固定孔一 4的直径,这样定位杆6穿过固定孔一 4的时候,很轻送,然后通过螺纹连接的方式与固定孔二 5形成螺纹连接,增加齿轮与齿轮轴的相对固定效果。一般的固定都是采用的固定孔一4和固定孔二6内都没有螺纹,然后通过一个定位杆直接插入定位,这种定位容易在齿轮发生震动或者转动的时候,容易将定位杆产生轻微的震动,减小了定位杆与固定孔之间的紧固性。
[0025]基于以上所述,所述的固定孔一 4和固定孔二 5内侧面均设置有螺纹,所述的定位杆6整体均设置有螺纹。定位杆6、固定孔一 4和固定孔二 5整体的螺纹设置能够保证定位杆6与两个固定孔之间的紧密配合,使得齿轮和齿轮轴之间不会产生任何的松动和位移。
[0026]基于以上所述,所述的定位杆6顶端与相邻两齿之间的齿根结构相同,意思是,定位杆6插入两个固定孔内之后,会露出固定孔一 4 一部分,这之后如果齿轮之间啮合的话,那么就会与啮合的齿轮发生碰撞。将其设置成与其它的相邻的轮齿之间的结构相同的结构,就是在定位杆6的顶端设置凹槽结构,就与其它的轮齿之间结构相同,不会影响齿轮之间的啮合。所述的定位杆6的顶端设置有用以方便螺丝刀插入的平口槽7,设置有凹槽结构的时候,顶部是一个凹槽,那么定位杆6不容易被拿出,设置一个平口槽7结构时候,就容易通过螺丝刀将定位杆拧出,操作非常方便和简单。
[0027]在工作状态,齿轮和齿轮轴的啮合为正常状态,但是在非啮合的状态下,从动齿轮处于松弛的状态,现在使用的齿轮和齿轮轴的结合方法,一般是采用平键固定安装的方法安装,长时间的运转,会导致齿轮和齿轮轴的相对松动,所以在从动齿轮在非啮合的状态时候,很容易对齿轮轴造成碰撞和刮擦,但是本实用新型采用在齿轮一侧的齿轮轴上设置环形槽,就能够很好的解决这个问题,另外,在固定孔一和固定孔二内安装螺栓或者定位销,能够很好的对齿轮和齿轮轴进行定位。
【权利要求】
1.一种齿轮和齿轮轴的连接结构,包括齿轮(3)、齿轮轴(2),所述的齿轮(3)套装在齿轮轴(2)上,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齿轮(3)—侧的齿轮轴(2)上设置有一环形槽(1),所述的齿轮(3)上径向设置有固定孔一(4),所述的固定孔一(4)设置在两个相邻两齿之间,所述的齿轮轴(2)上也径向设置有与固定孔一(4)连通的固定孔二(5),所述的固定孔一(4)与固定孔二(5)内插接有一定位杆(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齿轮和齿轮轴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固定孔一(4)与固定孔二(5)内径相同。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齿轮和齿轮轴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固定孔一(4)的内径不大于两个相邻两齿的分度圆齿间距。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齿轮和齿轮轴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对应的固定孔一(4)和固定孔二(5)的个数为两个。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齿轮和齿轮轴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固定孔二(5)的深度小于齿轮轴(2)的半径。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齿轮和齿轮轴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固定孔二(5)内侧面设置有螺纹,所述的定位杆(6)的前端部设置有螺纹。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齿轮和齿轮轴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固定孔一(4)和固定孔二(5)内侧面均设置有螺纹,所述的定位杆(6)整体均设置有螺纹。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齿轮和齿轮轴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定位杆(6)顶端与相邻两齿之间的齿根结构相同,所述的定位杆(6)的顶端设置有用以方便螺丝刀插入的平口槽(7)。
【文档编号】F16D1/06GK204175820SQ201420553927
【公开日】2015年2月25日 申请日期:2014年9月25日 优先权日:2014年9月25日
【发明者】王建峰, 杨遂运 申请人:平顶山东方碳素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