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座及具有移动座的轨道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171098阅读:238来源:国知局
移动座及具有移动座的轨道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关于一种可移动的机构及其组合物,详而言之,指一种移动座及以一个或多个移动座组成的轨道装置。



背景技术:

要对各式板材进行加工,例如对石材挖孔,已知一种作业流程须先将板材固定在一加工台面上,接着再架设轨道,复将一加工机械组装于该轨道上,使该加工机械可受轨道的导引,以对板材进行切削。已知另一种作业流程则是准备一加工机台,该机台上已先布设有轨道及加工机械,接着将待加工的板材搬移至该加工机台上,并以夹具固定该板材,以进行该板材的切削作业。

已知技术中,用以导引加工机械的轨道均为固定,无法移动或难以移动,欠缺机动性与灵活性,并不方便将轨道及加工机械移动至别的地点施行切削作业。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移动座,其方便移动,并可快速定位及解除定位。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以至少一个上述的移动座组成的轨道装置,该轨道装置方便移动及定位。

本发明所提供的一种移动座,包含有:

一主体;

一气体流道,设于该主体内,该气体流道内的气体可流出该气体流道;

一吸盘,设于该主体的底面,该吸盘具有一环壁,并具有一气室,形成于该吸盘的环壁中;

一吸气道,设于该主体内,其一端连通该气体流道,其另一端连通该吸盘的气室;

一进气流道,设于该本体内,该进气流道的内端连通该气体流道;气体通过该进气流道流入该气体流道;

一滑道,设于该主体内,并与该气体流道或与该进气流道相交;

一支柱,设于该主体的滑道中,可沿着该滑道位移;

一操控件,装设于该主体,可在一锁定位置及一解除位置间操作,并可带 动该支柱位移;该操控件位于一锁定位置时,该支柱位于一通气位置,使该气体流道或该进气流道保持可流通状态;在气体流道内有气体流动时,该吸气道内的气体被吸往该气体流道;该操控件位于一解除位置时,该支柱位于一阻断位置,阻断该气体流道或该进气流道。

更进一步地,当所述支柱位于所述阻断位置时,所述支柱底端凸露出所述主体底面。

更进一步地,所述支柱底端设一移动部。

更进一步地,所述操控件为一扳杆,具有一凸轮部,所述扳杆枢接于该主体,可被扳动;当操控件位于所述锁定位置及所述解除位置时,该凸轮部分别位于一第一止点及一第二止点;另包含有:一弹性元件,设于所述滑道中,其弹性能使所述支柱往所述扳杆的凸轮部位移,使所述支柱一端保持接触该凸轮部。

更进一步地,所述支柱的身部设有一流通部;所述支柱位于所述通气位置时,该流通部位于所述气体流道中或所述进气流道中;所述支柱位于所述阻断位置时,该流通部离开所述气体流道或所述进气流道。

更进一步地,包含有:一阀件,其纵向具有一流路,该阀件设于所述气体流道中;该流路的后端连通所述气体流道;所述进气流道的内端连通该流路;所述吸气道一端也连通该阀件的流路,其连通该流路的位置位于所述进气流道与所述流路的连通位置的后方。

更进一步地,所述阀件为一长形体;一第一环槽与一第二环槽,设于所述阀件的周面;一第一径孔,设于所述阀件中,其两端分别连通该第一环槽及所述流路;一第二径孔,设于所述阀件中,其一端连通该第二环槽,另一端连通所述流路;各所述进气流道的内端连通该第一环槽;所述吸气道的一端连通该第二环槽。

更进一步地,一凹室,设于所述主体的底面,该凹室的外围设有一环形抵面;所述吸盘设于该凹室中;所述吸盘的环壁的外围凸伸出该凹室,其凸伸出的部位形成一唇缘,该唇缘正位于该环形抵面下方,可自由挠动;该唇缘与该环形抵面之间具有夹角;当所述吸气道的气体被吸往所述气体流道时,所述吸盘产生吸力,该唇缘平贴于该环形抵面。

更进一步地,包含有:一中继流道,设于所述主体内,其一端同时连通所述进气流道及所述气体流道。

更进一步地,包含有:一中继流道,设于所述主体内,其一端连通所述第 一环槽。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移动座,包含有:

一主体;

一气体流道,设于该主体内,该气体流道内的气体可自该气体流道的后端流出;

一吸盘,设于该主体的底面;一气室,形成于该吸盘中;

一吸气道,设于该主体内,其一端连通该气体流道,其另一端连通该吸盘的气室;

一进气流道,设于该本体内,该进气流道的内端连通该气体流道;气体通过该进气流道流入该气体流道;

一滑道,设于该主体内,并与该气体流道或与该进气流道相交;该滑道的底端贯穿至该主体底面;

一支柱,设于该主体的滑道中,可沿着该滑道位移;一滚动元件,设于该支柱底端;

一操控件,装设于该主体,可在一锁定位置及一解除位置间操作,并可带动该支柱位移;该操控件位于该锁定位置时,该支柱位于一通气位置,使该气体流道或该进气流道保持可流通状态;在该气体流道内有气体流动时,该吸气道内的气体被吸往该气体流道;该操控件位于该解除位置时,该支柱位于一阻断位置,阻断该气体流道或该进气流道,且该支柱位于该阻断位置时,该滚动元件凸露出该主体底面。

藉此,扳动该操控件,以控制气体是否在该气体流道内流动,当该气体流道有气体流动时,该吸气道内的气体被吸往该气体流道,使该吸盘产生吸力,令该移动座吸着于一物体的表面。要移动该移动座时,只需停止该气体流道内的气体流动时,即可使该吸盘停止吸力。因此,可简单快速地定位该移动座或解除该移动座的定位状态。

本发明所提供的轨道装置,包含有:

复数个前述的移动座;

一对平行的第一梁及一对平行的第二梁,该对第一梁、该对第二梁与该等移动座连接成一呈平行四边形的构形,形成该轨道装置。

更进一步地,包含有:一动力传输件,供传输高压气体,该动力传输件设于所述轨道装置;多数管体,连接于该动力传输件及所述等移动座之间。

更进一步地,所述对第一梁与所述对第二梁中的每一梁具有一纵向的通道; 所述等管体设于所述等梁的通道中。

更进一步地,各所述移动座具有两个侧面,所述进气流道的外端位于所述移动座的一侧面;一中继流道,设于各所述移动座内,其内端连通所述进气流道及所述气体流道,该中继流道的外端位于所述移动座的另一侧面;各所述移动座的两个侧面分别连接前述梁的一第一梁与一第二梁;前述管体中的一管体设于该第一梁中,其一端连接所述进气流道/中继流道的外端;前述管体中的另一管体设于该第二梁中,其一端连接所述中继流道/进气流道的外端。

更进一步地,所述动力传输件设于一第一梁,并具有一输入埠与一输出埠;两个移动座,分别连接于该第一梁的两端;所述动力传输件的输出埠一三通接头,具有两个输出端;两个管体,各所述管体的一端分别连接于该两个输出端之一,其另一端连接于所述两个移动座的一侧的进气流道。

更进一步地,各所述移动座的所述滑道的底端贯穿至所述主体底面;当所述支柱位于所述阻断位置时,所述支柱底端凸露出所述主体底面。

利用移动座的定位及解除定位的特性,该轨道装置可快速地定位于特定位置,并快速地恢复其移动性。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发明提供一种移动座及具有移动座的轨道装置,只需简单的操作,即可使该轨道装置的移动座产生吸力而定位或停止吸力,以一个或多个移动座配合多数梁可快速定位或移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较佳实施例的轨道装置的立体图。

图2为图1的底视图。

图3为图1的部分分解立体图。

图4为图1的一移动座的分解立体图。

图5为图1的5-5剖线的剖面图,显示移动座的纵向剖面图。

图6为图5的6-6剖线的剖面图。

图7为图5的7-7剖线的剖面图。

图8为本发明一较佳实施例的动力传输件的立体图。

图9为图1的9-9剖线的剖面图。

图10为图1的10-10剖线的剖面图。

图11为图1的11-11剖线的剖面图。

图12为本发明的轨道装置的一应用例。

图13为本发明的移动座以吸力吸着于一平面的作动状态。

图14为本发明的轨道装置产生定位时的局部侧视图。

图15为本发明的移动座解除吸力的状态。

图16为本发明的轨道装置可移动时的局部侧视图。

图17为本发明另一较佳实施例的轨道装置的局部剖面图。

图18为图17的18-18剖线的局部剖面图。

附图标记

10:轨道装置;15:把手;20:移动座;21:主体;211:枢孔;22:气体流道;24:阀件;25:流路;251:前段;253:后段;27:第一环槽;271:第一径孔;28:第二环槽;281:第二径孔;30:凹室;32:环形抵面;34:吸气道;36:滑道;361:抵缘;40:吸盘;41:环壁;42:唇缘;44:气室;45:夹固件;50:进气流道;51:中继流道;501、511:内端;52、53:接头;60:支柱;601:肩缘;62:流通部;63:端件;64:移动部;65:扳杆;66:枢轴;67:凸轮部;68:弹性元件;70、70a、70b:梁;72:通道;75:连接件;76、76a、76b:管体;80:动力传输件;82:接头;84:旋钮;85:三通接头;851:输入端;852:输出端;90:加工机械;92:滑轨;95、96:管路;100:平面。

具体实施方式

为进一步说明本发明的目的、特征以及所达成的功效,以下兹举本发明两个较佳实施例,并配合图示详细说明于后:

请参阅图1至图3,为本发明一较佳实施例所提供的可移动式轨道装置10,其包含有:至少一个(例如四个)移动座20以及四根梁70,分别为一对平行的短梁70a与一对平行的长梁70b,该等移动座20及梁70组接出呈平行四边形的该轨道装置10。

请参阅图4、图5,该移动座20具有一主体21;一气体流道22,设于该主体21内,该气体流道22的后端穿通至该主体21周面并连通外界,使气体可自气体流道22的后端流出主体21。一阀件24,呈长形,装设于该气体流道22中,其内部具有一纵向的流路25,该流路25具有一前段251及一后段253,该流路25的后端贯穿该阀件24的后端,使流路后端连通该气体流通22;该流路25构成该气体流道22的一部分。一第一环槽27与一第二环槽28,设于该阀件24的周面,该第一环槽27通过一第一径孔271连通该流路25的前段251;该第二环槽28通过一第二径孔281连通流路25。在气体流道22及该流路25的流动路径上,该第二环槽28位于该第一环槽27的后方。该流路25内可产生快速 气流,例如但不以此为限,在该流路25内设置喷嘴让气体快速流动,使该气体流道22内部形成一流速快的部位。本实施例所示的流路25仅例示,任何可使该流路25产生快速气流的设计及结构均可应用于本发明。

该主体21的底面设有一内凹的圆锥状凹室30,在该凹室30的外围更设有一环形抵面32。一吸气道34,设于主体21内,其一端连通该凹室30,而另一端连通该气体流道22,且连通该阀件24的第二环槽28,而对应该。

一吸盘40,由诸如橡胶或硅胶等挠性材质制成的盘状体,并装设于该主体21的凹室30中。一呈盘状的夹固件45,以一个或一个以上的螺接元件46螺接于该主体21,将该吸盘40固定于凹室30中。该吸盘40的周围形成一圆锥状的环壁41,该环壁41的外围凸伸出该凹室30,其凸伸出的部位形成一唇缘42,该唇缘42正位于该环形抵面32下方,常态时并未贴住或接触该环形抵面32,可自由挠动。该唇缘42与该环形抵面32之间具有夹角,界于20°至40°之间。一气室44,形成于该吸盘40中、由该环壁41所围绕形成的内凹空间。该吸气道34的一端位于该吸盘40中心,并穿越该吸盘40,连通该气室44。

请参阅图6,一进气流道50,设于该主体21内,其外端位于该主体21的一侧面,并装设一接头52,而其内端501连通该气体流道22的前端,并通过该第一环槽27、第一径孔271连通该阀件24的流路25的前段251。

该主体21更设有一中继流道51,其内端511连通该气体流道22的前端,并通过第一环槽27与该进气流道50连通;该中继流道51的外端位于主体21的另一侧面,并装设一接头53。

该进气流道50与该中继流道51位于该气体流道22两侧,形成对称的构造,其功能可互换,也即,当气体由符号51所示的流道流入该移动座时,符号51所示的该流道成为进气流道,而符号50所示的流道便成为中继流道。

复请参阅图4、图5及图7,一滑道36,以上下方向设于该主体21内,其底端贯穿该主体21底面。该滑道36与该气体流道22的后端相交,使得滑道36的中段与气体流道22连通。

一支柱60,其身部设有一流通部62,其在本实施例为一环槽,但不以此为限,例如可为孔。一移动部64,为一滚动元件,例如钢珠,藉由一端件63设于该支柱60底端,以减少支柱60底端在移动时的摩擦力。该支柱60设于该主体21的滑道36中,可沿着滑道36上下位移。

一操控件,一扳杆65,其一端具有一枢轴66,该枢轴66并形成有一凸轮部67。该扳杆65以该枢轴66枢接于该主体21顶端的枢孔211,该凸轮部67 伸入该滑道36;该支柱60顶端可接触该凸轮部67。

一弹性元件68,设于该滑道36中,其一端抵于该支柱60的肩缘601,而另一端定位于该滑道36的壁面所设的抵缘361,该弹性元件68的弹力保持将该支柱60往上推动,使该支柱60顶端接触扳杆65的凸轮部67。当该扳杆65的角位置如图5所示靠在主体21顶面时,位于一锁定位置,此时,该凸轮部67位于一上止点(第一止点),而该支柱60上移至一通气位置,该支柱60底端的移动部64移入该滑道36,并未外露出主体21;在此状态时,该流通部62恰位于气体流道22的后端之中。该当该扳杆65被扳动于一解除位置时,如图15所示,该凸轮部67位于至一下止点,并将该支柱60向下推动至一作动位置,令该流通部62离开该气体流道22,及使该移动部64露出主体21底面。

本实施例的该轨道装置10由四个移动座20及一对第一梁70a与一对第二梁70b所组接形成一呈平行四边形的框架,该四个移动座20分别位于该框架的四角隅,各移动座20的主体21的两个侧面分别以一连接件75连接一第一梁70a与一第二梁70b;该四根梁70的断面结构相同,该等梁70为挤型体,内部中空。请参阅图11,每一梁70的纵向具有一中空的通道72。若干把手15,装设于该梁70上,便于搬移该轨道装置10。

本较佳实施例以高压气体作为移动座20及轨道装置10的动力源。请参阅图8、图9,一动力传输件80,装设于一第一梁70a,其具有至少一输入埠、至少一输出埠以及至少一旋钮84,该输入埠一接头82,连接高压气体动力源;该旋钮84可开启或关闭该动力传输件80内部所设的流道(未示)。该输出埠一个三通接头85,装设于该动力传输件80,并位于该梁70a中。该三通接头85具有一输入端851以及两个输出端852,该输入端851供高压气体输入;两个管体76a,位于该梁70a的通道72中,其一端分别连接该两个输出端852,以供高压气体输出。该四根梁70的通道72内均容置一管体76,以传输高压气体。

复请参阅图10、图11,一移动座20一侧面的进气流道的接头52与该梁70a的一管体76a连接,其另一侧面的中继流道的接头53则与一设在一第二梁70b内的另一管体76b连接。高压气体由该管体76a流入该移动座20一侧的进气流道50后,并流入该阀件24的第一环槽27。该第一环槽27内的高压气体将分成两个流向,一个流向通过该第一径孔271流入阀件24的流路25;另一流向则流向该移动座20另一侧的中继流道51,此时,该中继流道51将高压气体传输给该第二梁70b的管体76b,以便令高压气体供给予连接于该管体76b另一端的另一个移动座。藉此,利用该等梁70的管体76,串接于该等移动座 20之间的进气流道与中继流道,可串接出一个高压气体的供给流路,使高压气体可供给所有的移动座。可理解的是,各移动座20可仅设置一进气流道50,且以多数独立的管体将高压气体个别地供给各移动座。

请参阅图12,为该轨道装置10的一应用例,其中,一滑轨92,装设于第二对梁70b之间,并可滑移;一加工机械90,装设于该滑轨92上,并可在滑轨92上滑动。藉此,该加工机械90可作二维位移,以利对工件或板材进行加工。该加工机械可为电动或气动的器械;本应用例的加工机械90为气动机械;一高压气体的管路95,连接于该动力传输件80;一管路96,自该动力传输件80连接该加工机械90,以提供高压气体予该加工机械90。

使用时,该轨道装置10放置于一平面100上,如图13,该平面100可为待切削物件或待切削板材的表面,也可为各种不同材质的工作台面。

图13显示该扳杆65位于该锁定位置,该支柱60位于该通气位置,支柱60底端的移动部64位于该滑道36内,并未露出主体21;而支柱的流通部62恰位于气体流道22中,并未遮断气体流道,该气体流道处于气体可流通的状态。在此状态下,当高压气体沿着该等管体76流向每一个移动座20的进气流道50后复流入各移动座的气体流道22。该高压气体接着自该第一环槽27流入阀件24的流路25,并产生一快速流动的气流,进而使该吸盘40产生吸力,令移动座20吸着于该平面100,使该轨道装置10固定于该平面100,如图14所示,无法移动。

本发明利用柏努力定律(Bernoulli’s principle):流速与压力成反比,使该吸盘产生吸力。如图13所示,该流路25形成一气流的快速流动部位;该吸盘40的吸气道34一端恰连通于该流路25。该流路25内的气体为快速气流,压力低。相对于该快速气流,该吸盘40的气室44及该吸气道34的气体流速慢、压力高,在压力差的作用下,气室44及吸气道34内的气体将被吸往该流路25,因此,该吸气道34及该气室44产生负压(即气压低于大气压力),进而使该吸盘40产生吸力,吸着在该平面100。产生吸力时,该吸盘40的环壁41的唇缘42平贴于该凹室30的环形抵面32。

依申请人的实物样品的测试结果,本发明的吸盘40可吸着于不同材质的表面,例如金属、玻璃、木材、石材、砖头与混凝土等材质的表面。该轨道装置10利用该等移动座20的吸盘而定位后,操作人员便可操作该加工机械,进行切削作业。

本发明能快速地解除该轨道装置10的定位状态,并能轻松地移动该轨道装 置10。请参阅图15,要停止该吸盘40的吸力时,只需将该扳杆65扳动至该解除位置,该凸轮部67位移至一下止点(第二止点),并将该支柱60向下推动至作动位置。此时,支柱60底端的该移动部64凸伸出该主体21底面,而该流通部62离开该气体流道22,气体流道22的后端受该支柱60阻断,使该气体流道22以及该流路25内的气体无法流动,流路25及该吸气道34间的压力差小或无压力差,该吸盘40便不再产生吸力,如此,可快速地停止该等移动座20的吸力,使轨道装置10处于可移动的状态,同时,该轨道装置10的四个角落以该四个移动座20底面的移动部64(滚珠)接触该平面100,可轻松省力地移动该轨道装置10。

将该轨道装置10移动至下一个施工位置或场所后,再次将该扳杆65扳回该锁定位置,回复图13的状态,即可使移动座20的吸盘40恢复吸力,令该轨道装置10重新吸定位。

本发明的移动件可方便、快速地产生吸力及解除吸力,使得以一个或多个移动座组成的轨道装置能快速定位及解除定位,并方便移动,可提高移动轨道及加工机械的机动性与灵活性。

上揭实施例仅说明本发明而非限制,有许多修改均可达成相同作用,例如图17、图18的轨道装置所示,实施上,也可使该滑道36与进气流道50相交,令该支柱60可阻断或开启一进气流道50,使高压气体在气体流道22内流动或停止流动,如此,也可控制该吸盘的吸力。

又如,该支柱位于该阻断位置时,其底端完全移出该气体流道或该进气流道,使气体流道或进气流道呈流通状态。又例如,该扳杆不以利用凸轮驱动该支柱位移为限,可使扳杆与该支柱一端枢接,并使该扳杆利用杠杆方式带动该支柱在该通气位置及阻断位置间位移。再者,该气体流道内不以设置该阀件为必要。

本发明为同类物品所首创的结构,并具进步性功效,因此依法提出申请。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