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心力摆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481093阅读:252来源:国知局
离心力摆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一种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离心力摆。



背景技术:

已知具有摆法兰和布置在摆法兰上的摆质量的离心力摆。在此,摆质量借助于滑槽导向装置与摆法兰耦合。为了减振摆质量相互的止挡,在摆质量之间在端侧设置有具有弹性体减振器的减振装置。在运行时间上或者说在其中装配了离心力摆的车辆的运行时间上,减振装置的弹性体硬化并且变得多孔。在摆质量通过减振装置相互止挡时,这可能导致减振装置的断裂,从而减振装置的颗粒可能脱落。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任务在于,提供一种改进的离心力摆。

该任务借助于根据专利权利要求1的离心力摆解决。优选实施方式在从属权利要求中给出。

根据本发明看出,可以由此提供绕转动轴线可转动地能支承的改进的离心力摆,即,离心力摆包括摆质量和减振装置,其中,减振装置包括至少一个减振元件,其中,减振元件构造用于减振摆质量的止挡,其中,减振装置包括保持装置,其中,保持装置与减振元件连接。

以这种方式可以优化极限位置中摆质量的止挡行为。此外,减振元件的强度增大或者说限制了减振元件的最大应力。

保持装置具有沿周向方向延伸的保持区段和基本上沿轴向方向延伸的固定区段。保持区段与摆质量连接。固定区段包括内面。内面布置在固定区段的面对保持区段的侧上。减振元件布置在固定区段的内面上。由此,在减振装置止挡在另外的摆质量上时,保护了减振元件免于与另外的摆质量直接触碰接触,因为在此避免了减振元件和摆质量之间的直接接触。

在另一个实施方式中,摆质量具有一带有内壁的接收部。保持区段嵌接到接收部中并且提供了与摆质量的力锁合和/或形锁合连接。因此,保持装置可以特别好地固定在摆质量上。

在另一个实施方式中,保持区段具有第一贯通孔,并且,摆质量具有第二贯通孔。减振装置包括与两个贯通孔中的一个贯通孔相对应地构造的贯通销。贯通销延伸穿过第一和第二贯通孔。因此,保持装置可以特别好和可靠地在离心力摆的使用寿命上与摆质量连接。

在另一个实施方式中,保持区段具有第一区域和与第一区域邻接的第二区域。第一区域在轴向上相对于第二区域错开地布置。第一贯通孔优选布置在第二区域中。因此,保持区段可以以简单的方式压紧地布置在接收部中。

在另一个实施方式中,保持区段包括第三区域。第二区域布置在第一区域和第三区域之间,其中,第一区域和第三区域基本上布置在相同的轴向高度上。由此可以避免保持装置在接收部中倾斜。

在另一个实施方式中,减振装置包括卡锁装置。卡锁装置将减振元件固定在保持装置上。以这种方式可以提供减振元件和保持装置之间的简单的形锁合连接。

在另一个实施方式中,卡锁装置具有卡锁凸块和卡锁缺口。卡锁缺口构造用于接收卡锁凸块。卡锁凸块布置在减振元件的背离固定区段的侧上,并且,卡锁缺口布置在保持区段中。替代地可考虑的是,卡锁凸块布置在保持区段中,并且,卡锁缺口布置在减振元件中。以这种方式可以保证减振元件和保持装置之间的简单连接,该连接可简单地装配。

在另一个实施方式中,保持装置具有带状材料,其中,带状材料在保持区段中双层地敷设。此外,固定区段包括第一接片和第二接片。在此,第二接片相对于第一接片在轴向上相反地指向。因此,保持装置可以以简单的方式借助于冲压弯曲方法制造。

在另一个实施方式中,减振元件包括第一减振区段、第二减振区段和第三减振区段。第一减振区段和第三减振区段沿周向方向延伸地指向并且借助于沿轴向延伸的第二减振区段连接。在此,保持装置优选T形或L形地构造,从而保持装置可以至少部分由第一减振区段和第三减振区段包围。如果保持装置包括多个部件,这些部件可以借助于减振元件相互固定。

附图说明

接下来根据附图详细阐述本发明。在此,示出:

图1离心力摆的示意性俯视图;

图2在图1中示出的离心力摆的半纵剖面;

图3在图1到2中示出的具有根据第一实施方式的减振装置的离心力摆的立体视图;

图4在图3中示出的减振装置的立体视图;

图5在图1和2中示出的具有根据第二实施方式的减振装置的离心力摆的立体视图;

图6在图5中示出的离心力摆的俯视图;

图7在图5和6中示出的减振装置的立体视图;

图8在图7中示出的减振装置的侧视图;

图9在图5到8中示出的在部分装配状态中的减振装置的立体视图;

图10在图1和2中示出的具有根据第三实施方式的减振装置的离心力摆的立体视图;

图11在图10中示出的减振装置的分解视图;

图12在图10和11中示出的减振装置的立体视图;

图13在图12中示出的减振装置的局部;

图14在图10到13中示出的在预装配状态中的减振装置的立体视图;

图15在图1和2中示出的具有根据第四实施方式的减振装置的离心力摆的立体视图;

图16在图15中示出的减振装置的分解视图;和

图17在图15和16中示出的减振装置的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示出离心力摆10的示意性俯视图。图2示出在图1中示出的离心力摆10的纵剖面。

离心力摆10绕转动轴线15能够转动地支承在机动车驱动系(未示出)中。在此,驱动系可以包括冲程活塞发动机,该冲程活塞发动机提供含有扭转振动的驱动转矩。离心力摆10用于至少部分减弱扭转振动,以便因此提供特别安静的驱动系。

离心力摆10包括摆法兰20和多个摆质量25、30,摆质量沿周向方向相互隔开间距地布置。摆质量25、30分别借助于滑槽导向装置35、40与摆法兰20耦合,其中,滑槽导向装置35、40引导摆质量25、30沿摆轨道进行摆质量25、30的摆动运动,从而摆质量25、30相对于摆法兰20受限制地可运动。

沿周向方向在第一摆质量25和第二摆质量30之间,一减振装置45布置在第一摆质量25上,并且,一另外的减振装置45布置在第二摆质量30上。减振装置45用于减振第一摆质量25在第二摆质量30上的止挡,例如在冲程活塞发动机停止时或在高的扭转振动引入到离心力摆10中时,从而避免了通常在摆质量25、30相互止挡时产生的碰撞噪音。此外,通过摆质量25、30止挡在布置在摆质量25、30上的对应的减振装置45上,可以沿周向方向限制各滑槽导向装置35、40或摆质量25、30的摆轨道。

第一摆质量25沿周向方向相对于第二摆质量30交替地布置。在该实施方式中设置例如四个摆质量25、30。当然,也可考虑的是,设置其他数量的摆质量25、30。

在该实施方式中,摆质量25、30分别包括第一摆质量件50和第二摆质量件55(参见图2)。摆质量件50、55布置在摆法兰20的两侧并且借助于间隔销60沿轴向方向相互连接。在此,间隔销60穿过摆法兰20。当然,也可考虑的是,摆法兰20具有两个轴向隔开间距的摆法兰区段,其中,摆质量25、30布置在摆法兰区段之间并且借助于滑槽导向装置35、40与摆法兰区段连接。

图3示出在图1和2中示出的具有根据第一实施方式的减振装置45的离心力摆10的立体视图。图4示出在图3中示出的减振装置45的立体视图。

摆法兰20具有缺口65,在该缺口中布置减振装置45。在该实施方式中,在摆质量25、30的分别面对其他摆质量25、30的侧面70的侧面上分别设置一减振装置45。当然,也可考虑的是,只在一个侧面70上设置减振装置45。

在该实施方式中,减振装置45基本上T形地构造并且具有保持装置75和减振元件80(参见图4)。保持装置75具有沿周向方向延伸的保持区段85和基本上沿轴向方向延伸的固定区段90。保持区段85大约在中间位置(沿轴向方向看)布置在固定区段90上。固定区段90具有止挡面95,该止挡面面对着沿周向方向相对置的其他摆质量30的或者说布置在其他(第二)摆质量30上的减振装置45的侧面70。在面对第一摆质量25的侧面70的侧面上,第一内面100布置在固定区段90上。在第一内面100上,减振元件80与固定区段90材料锁合地连接。尤其可考虑的是,减振元件80硫化在固定区段90上。当然,也可考虑的是,如在其他附图中阐述的那样,减振元件80以其他方式固定在固定区段90上。保持装置75可以例如借助于压铸方法特别简单和成本有利地制造。在该实施方式中,减振元件80具有弹性体作为材料。当然,也可考虑的是,减振元件80构造成其他类型。为了将减振装置45固定在摆质量25、30上,摆质量25、30为此具有接收部105。在该实施方式中,接收部105通过第一摆质量件50的面对摆法兰20的第一内壁110和通过第二摆质量件55的面对摆法兰20的第二内壁115构成。保持区段85嵌接到第一摆质量25或第二摆质量30的接收部105中。当然,也可考虑的是,接收部构造在摆质量件50、55的一个中或者尤其当设置单件式摆质量25、30时,该接收部通过摆质量25、30中的缺口65构造。

在保持区段85中设置有第一贯通孔120。在此,第一贯通孔120构造成长孔状地沿周向方向延伸。此外,在摆质量25、30中,大约沿周向方向在接收部105的高度上设置有第二贯通孔125,第二贯通孔平行于转动轴线15延伸地指向。贯通孔由贯通销130穿过,该贯通销在其纵向端部上、即在摆质量件55、60的背离摆法兰20的侧面上分别与摆质量件50、55铆接。在此,贯通销130也承担上述间隔销60的功能。保持装置75或者减振元件80可以以这种方式特别简单地与摆质量25、30形锁合地连接。

特别有利的是,在摆质量件50、55的侧面70上在径向上大约第二贯通孔125的高度上设置有隆起部135,其中,减振元件80以其面对所述侧面的第二内面140面式地贴靠在侧面70上、尤其是隆起部135上。由此可以避免保持装置75或者说减振元件80的倾斜。

此外,通过第一贯通孔120长孔形的构型可以提供在减振装置45和摆质量25、30之间的公差补偿,该摆质量通常冲制地制成。

图5示出在图1和2中示出的具有根据第二实施方式的减振装置200的离心力摆10的立体视图。图6示出在图5中示出的离心力摆10的俯视图。图7示出在图5和6中示出的减振装置200的立体视图,并且,图8示出在图7中示出的减振装置200的侧视图。图9示出在图5到8中示出的在部分装配状态中的减振装置200的立体视图。接下来应共同阐述图5到9。

减振装置200与在图3和4中示出的减振装置45相似地构造。与此不同地,保持区段85具有第一区域205、第二区域210和第三区域215。这些区域沿周向方向相互邻接。

第一区域205和第三区域215在轴向上布置在大约相同的高度上。沿周向方向布置在第一和第三区域205、215之间的第二区域210在轴向上相对于第一或第三区域205、215布置。在此,在该实施方式中,在第二区域210中设置有第一贯通孔120。

减振装置200构造用于借助冲压弯曲方法制造。为此,保持装置75具有第一保持装置件220和第二保持装置件225。保持装置件220、225L形地构造。

第一保持装置件220的第一区域205具有第一贴靠面221,第一保持部件220的第二区域210具有第二贴靠面222,并且,第一保持装置件220的第三区域215具有第三贴靠面223。第二保持装置件225的第一区域205具有第四贴靠面226,第二保持装置件225的第二区域210具有第五贴靠面227,并且,第二保持装置件225的第三区域215具有第六贴靠面228。

第一、第三、第四和第六贴靠面在轴向上布置在相同高度上,其中,第一贴靠面221在已装配状态中贴靠在第四贴靠面226上,并且,第三贴靠面223贴靠在第六贴靠面228上。

第二和第四贴靠面222、224在轴向上分别布置在保持区段85的相反的侧上。如果将两个保持装置件220、225推入到摆质量件50、55之间的接收部105中,那么可以在第二区域210相对于第一或第三区域205、215在它们的轴向布置方面相应地相协调时,或者换言之在第二贴靠面到第四贴靠面222的轴向距离相对于接收部105的轴向延伸相应地相协调时,提供第二区域210到接收部105的内壁110、115的力锁合连接。在此,第二和第四贴靠面222、224贴靠在接收部100的第一或第二内壁110、115上,并且,第二区域210将所述贴靠面压向内壁110、115。

在此,每个保持装置件220、225具有接片230、235,用于构造固定区段90。在此,第一保持装置件220具有第一接片230,该第一接片在轴向上相对于第二保持装置部件225的第二接片235在相反的方向上延伸。在接片230、235的第一内面100上分别布置减振元件部件245、250。减振元件部件245、250基本上具有方形的构型。

在该实施方式中,保持装置件220、225在轴向方向上在第一和第三区域205、215上相互邻接地布置。当然,也可考虑的是,只有一个保持装置件220、225布置在接收部105中。在此,第一内壁110上的第一和第三区域205、215则相对于第二内壁115上的第二区域210压紧。也可考虑的是,第一保持装置件220与第二保持装置件225在第一和/或第三区域205、215中材料锁合地连接。因此,例如可考虑点焊第一和/或第三区域205、215,以便如此提供两个保持装置件220、225之间的连接。

图10示出在图1和2中示出的具有根据第三实施方式的减振装置300的离心力摆10的立体视图。图11示出在图10中示出的减振装置300的分解视图。图12示出在图10和11中示出的减振装置300的立体视图。图13示出在图12中示出的减振装置300的局部。图14示出在图10到13中示出的在预装配状态中的减振装置300的立体视图。

减振装置300与减振装置200的在图7到10中示出的实施方式相似地构造。减振装置300附加地具有卡锁装置305。减振元件80借助于卡锁装置305固定在保持装置75上。在该实施方式中,卡锁装置305在背离固定区段90的侧上具有减振元件80上的卡锁凸块310。在该实施方式中,卡锁凸块310构造为减振元件80中的隆起部。当然,也可考虑的是,卡锁凸块310具有其他类型的构型。此外,在保持区段85中设置有卡锁缺口315。卡锁缺口315具有收缩部(Einschnuerung)320,该收缩部在装配状态中卡住卡锁凸块310。由此保证卡锁凸块310在卡锁缺口315中的卡锁功能。

减振元件80具有第一减振区段325、第二减振区段330和第三减振区段335。第一减振区段325和第三减振区段335基本上沿周向方向延伸,而与之不同的是,第二减振区段330基本上沿轴向方向延伸。第二减振区段330将第一减振区段325与第三减振区段330连接。在此,卡锁凸块310布置在第二减振区段330中。通过U形的构型,第一保持装置件220和第二保持装置件225可以通过第一减振区段325和第三减振区段335轴向地相互压,从而对于减振装置300在摆质量25、30的接收部105中的装配而言,用于固定两个保持装置件220、225的附加连接步骤不是必需的。

图15示出在图1和2中示出的具有根据第四实施方式的减振装置400的离心力摆10的立体视图。图16示出在图15中示出的减振装置400的分解视图,并且,图17示出在图15和16中示出的减振装置400的侧视图。

减振装置400基本上与在图5到9中示出的减振装置200相同地构造。与此不同的是,取代减振元件80和保持装置75之间材料锁合的连接,减振元件80借助于形锁合连接405进行连接。形锁合连接405在接片230、235中具有空隙410。与空隙410相对应地,减振元件80具有榫415,该榫在已装配状态中嵌接到空隙410中。附加地也可考虑的是,榫415的外直径选择得大于空隙410的内直径,从而通过榫415和空隙410之间的力锁合连接支持形锁合连接405。此外可考虑的是,如在图5到9中所阐述的那样,减振元件部件245、150也附加地材料锁合地与接片230、235连接。

在图5到17中,保持装置75具有带状材料。在此,保持区段85中的带状材料双层地敷设,其中,第一接片230和第二接片235在固定区段90中朝轴向方向相反地相互指离。通过带状材料,保持装置75可以以简单的方式借助于冲压弯曲方法制造。

指出的是,减振装置45、200、300、400也可以构造成其他类型。在此,减振装置45、200、300、400的在图1到17中示出的实施方式的特征当然可以相互组合。在此,尤其可考虑的是,减振装置45、200、300、400也布置在摆法兰20上。

参考标记列表

10 离心力摆

15 转动轴线

20 摆法兰

25 第一摆质量

30 第二摆质量

35 第一滑槽导向装置

40 第二滑槽导向装置

45 减振装置(第一实施方式)

50 第一摆质量件

55 第二摆质量件

60 间隔销

65 缺口

70 侧面

75 保持装置

80 减振元件

85 保持区段

90 固定区段

95 止挡面

100 第一内面

105 接收部

110 第一内壁

115 第二内壁

120 第一贯通孔

125 第二贯通孔

130 贯通销

135 隆起部

140 第二内面

200 减振装置

205 第一区域

210 第二区域

215 第三区域

220 第一保持装置件

225 第二保持装置件

230 第一接片

235 第二接片

245 减振元件部件

250 减振元件部件

300 减振装置

305 卡锁装置

310 卡锁凸块

315 卡锁缺口

320 收缩部

325 第一减振区段

330 第二减振区段

335 第三减振区段

400 减振装置

405 形锁合连接

410 空隙

415 榫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