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震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529527阅读:164来源:国知局
减震装置的制造方法

本公开的发明涉及至少包含输入要素以及输出要素的减震装置。



背景技术:

以往,作为动态减震器,公知有具备:包括与内燃机的曲轴连结的第一连杆以及与该第一连杆连结的第二连杆的连杆机构、以及与第二连杆连结并且经由连杆机构相对于曲轴以仅能够以规定角度相对转动的方式连结的环状的惯性体的装置(例如,参照专利文献2)。在该动态减震器中,曲轴与第一连杆的连结点相对于惯性体与第二连杆的连结点在圆周方向上分离,在第一连杆形成有质量体。而且,在该动态减震器中,若曲轴旋转,则在连杆机构的第一连杆以及第二连杆作用离心力,第一连杆以及第二连杆欲保持与离心力彼此平衡的位置。因此,在惯性体作用欲将连杆机构保持于彼此平衡位置的力(旋转方向的力),通过该力,惯性体进行与经由弹簧部件连结于旋转轴的大致相同的运动。由此,连杆机构作为弹簧部件发挥功能并且惯性体作为质量体发挥功能,从而使产生于曲轴的扭转振动减少。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1-263424号公报。

上述专利文献2所记载的动态减震器用于使内燃机的曲轴的振动衰减,但可以考虑将该动态减震器与至少包括输入要素以及输出要素的减震装置组合使用。然而,专利文献2未记载有任何在至少包括输入要素以及输出要素的减震装置组合上述动态减震器的情况。而且,在像这样将该动态减震器组合于减震装置的情况下,为了能够使传递至输入要素的振动更好地衰减,需要相对于减震装置适当地连结上述动态减震器。



技术实现要素:

因此,本公开的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能够使传递至输入要素的振动更好地衰减的减震装置。

在本公开的减震装置中,包括:来自发动机的扭矩被传递过来的输入要素、中间要素、输出要素、在上述输入要素与上述中间要素之间传递扭矩的第一弹性体、以及在上述中间要素与上述输出要素之间传递扭矩的第二弹性体,减震装置具备振动衰减装置,该振动衰减装置包括:支承部件,其与上述中间要素或者上述输出要素同轴并且一体旋转;恢复力产生部件,其经由连结轴与上述支承部件连结并且能够伴随着该支承部件的旋转而绕上述连结轴摆动;以及惯性质量体,其经由上述恢复力产生部件与上述支承部件连结并且伴随着该支承部件的旋转与该恢复力产生部件连动而绕上述支承部件的旋转中心摆动。

如该减震装置那样,通过将包括支承部件、恢复力产生部件以及惯性质量体的振动衰减装置与中间要素或者输出要素连结,从而能够通过上述振动衰减装置使在第一弹性体与第二弹性体之间常常较大地振动的中间要素的振动衰减、或者通过上述振动衰减装置使与扭矩的传递对象连结的输出要素的振动衰减。其结果,能够通过第一以及第二弹性体、以及上述振动衰减装置使传递于输入要素的振动极好地衰减。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包括本公开的减震装置的起步装置的简要结构图。

图2是表示本公开的减震装置所包括的振动衰减装置的主视图。

图3是图2所示的振动衰减装置的局部剖视图。

图4是表示图2以及图3所示的振动衰减装置的主要部分的示意图。

图5是用于对图2以及图3所示的振动衰减装置的动作进行说明的示意图。

图6是用于对图2以及图3所示的振动衰减装置的动作进行说明的示意图。

图7是表示振动衰减装置的振动次数、衰减率以及该振动衰减装置的构成要素的惯性的关系的图表。

图8是表示振动衰减装置的振动次数、衰减率以及该振动衰减装置的值lg/s的关系的图表。

图9是对本公开的减震装置所包括的振动衰减装置的振动衰减性能与离心摆式吸振装置的振动衰减性能进行比较的图表。

图10是本公开的变形方式的振动衰减装置的主视图。

图11是表示本公开的其他的变形方式的振动衰减装置的示意图。

图12是表示本公开的减震装置的变形方式的简要结构图。

图13是表示本公开的减震装置的其他的变形方式的简要结构图。

图14是表示本公开的减震装置的进一步其他的变形方式的简要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接下来,参照附图对用于实施本公开的发明的方式进行说明。

图1是包括本公开的减震装置10的起步装置1的简要结构图。该图所示的起步装置1例如搭载于具备作为驱动装置的发动机(内燃机)eg的车辆,除了具有作为振动衰减装置的四连杆式吸振装置20的减震装置10之外,还包括:与发动机eg的曲轴(输出轴)连结的作为输入部件的前盖3、固定于前盖3而与该前盖3一体旋转的泵轮(输入侧流体传动要素)4、能够与泵轮4同轴地旋转的涡轮(输出侧流体传动要素)5、在自动变速器(at)、无级变速器(cvt)、双离合变速器(dct)、混合动力变速器或减速器的变速器(动力传递装置)tm的输入轴is固定的作为输出部件的减震器毂7、以及作为单板油压式离合器的锁止离合器8等。

此外,在以下的说明中,“轴向”除了特别标记之外,基本上表示起步装置1、减震装置10(四连杆式吸振装置20)的中心轴(轴心)的延伸方向。另外,“径向”除了特别标记之外,基本上表示起步装置1、减震装置10、该减震装置10等的旋转构件的径向即从起步装置1、减震装置10的中心轴向与该中心轴正交的方向(径向)延伸的直线的延伸方向。而且,“周向”除了特别标记之外,基本上表示起步装置1、减震装置10、该减震装置10等的旋转构件的周向即沿着该旋转构件的旋转方向的方向。

泵轮4具有:紧密地固定于前盖3的未图示的泵壳、以及配设于泵壳的内表面的多个泵叶片(省略图示)。涡轮5具有:未图示的涡轮壳、以及配设于涡轮壳的内表面的多个涡轮叶片(省略图示)。涡轮壳的内周部经由多个铆钉而固定于减震器毂7。

泵轮4与涡轮5互相对置,在两者之间同轴地配置有对从涡轮5朝泵轮4的工作油(工作流体)的流动进行调整的导轮6。导轮6具有未图示的多个导轮叶片,导轮6的旋转方向仅被单向离合器61设定为一个方向。这些泵轮4、涡轮5以及导轮6形成使工作油循环的环路(环状流路),作为具备扭矩放大功能的扭矩转换器(流体传动装置)发挥功能。但是,在起步装置1中,也可以省略导轮6、单向离合器61,使泵轮4以及涡轮5作为流体偶联器发挥功能。

锁止离合器8是执行经由减震装置10将前盖3与减震器毂7连结的锁止并且将该锁止解除的部件。本实施方式中,锁止离合器8作为单板油压式离合器而构成,并具有:配置于前盖3的内部且该前盖3的发动机eg侧的内壁面附近并且相对于减震器毂7以能够沿轴向移动的方式嵌合的未图示的锁止活塞80。在锁止活塞80的外周侧并且前盖3侧的面粘附有摩擦件,在锁止活塞80与前盖3之间划分经由工作油供给路、在输入轴is形成的油路而与未图示油压控制装置连接的锁止室(省略图示)。

经由形成于输入轴is的油路等从泵轮4以及涡轮5的轴心侧(单向离合器61的周边)朝向径向外侧朝泵轮4以及涡轮5(环路)供给的来自油压控制装置的工作油能够流入锁止离合器8的锁止室内。因此,若通过前盖3和泵轮4的泵壳划分的流体传动室9内与锁止室内保持为等压,则锁止活塞80未向前盖3侧移动,从而锁止活塞80与前盖3不摩擦接合。与此相对,若通过未图示的油压控制装置使锁止室内减压,则锁止活塞80通过压力差朝向前盖3移动而与前盖3摩擦接合。由此,前盖3(发动机eg)经由减震装置10与减震器毂7连结。此外,作为锁止离合器8,也可以采用至少包括一个摩擦接合板(多个摩擦件)的多板油压式离合器。

如图1所示,减震装置10作为旋转构件包括与锁止离合器8的锁止活塞80以一体旋转的方式连结的环状的驱动构件(输入要素)11、以及与变速器tm的输入轴is连结的环状的从动构件(输出要素)15。另外,减震装置10包括在同心圆上沿周向以隔开间隔的方式配置的多个(在本实施方式中,例如四个)弹簧(弹性体)sp作为动力传递要素。作为弹簧sp,采用未施加负载时以圆弧状延伸的以具有轴心的方式卷绕卷的由金属材料构成的弧形螺旋弹簧、未施加负载时笔直地延伸的以具有轴心的方式以螺旋状卷绕的由金属材料构成的直螺旋弹簧。另外,作为弹簧sp,也可以采用所谓的双弹簧。

作为减震装置10的输入要素的驱动构件11包括:环状的第一输入板部件,其以靠近锁止活塞80(前盖3)的方式配置;以及环状的第二输入板部件,其以相比第一输入板部件更从锁止活塞80分离的方式配置于泵轮4以及涡轮5侧并且经由多个铆钉与第一输入板部件连结(均省略图示)。

第一输入板部件通过减震器毂7被支承为能够旋转,并且与锁止活塞80以一体旋转的方式连结。另外,第一输入板部件具有:多个(在本实施方式中,例如四个)分别从前盖3(发动机eg)侧对各自对应的弹簧sp的外周部进行支承(引导)的外侧弹簧支承部、以及多个(在本实施方式中,例如四个)分别从前盖3侧对各自对应的弹簧sp的内周部进行支承(引导)的内侧弹簧支承部、以及多个(在本实施方式中,例如四个)弹簧抵接部(均省略图示)。第二输入板部件具有:多个(在本实施方式中,例如四个)分别从涡轮5(变速器tm)侧对各自对应的弹簧sp的外周部进行支承(引导)的外侧弹簧支承部、多个(在本实施方式中,例如四个)分别从涡轮5侧对各自对应的弹簧sp的内周部进行支承(引导)的内侧弹簧支承部、以及多个(在本实施方式中,例如四个)弹簧抵接部(均省略图示)。

在将第一以及第二输入板部件彼此连结时,第一输入板部件的各外侧弹簧支承部与第二输入板部件的对应的外侧弹簧支承部对置,第一输入板部件的各内侧弹簧支承部与第二输入板部件的对应的内侧弹簧支承部对置。而且,各弹簧sp被构成驱动构件11的第一以及第二输入板部件支承,例如在涡轮壳的内周部的附近沿周向以隔开间隔的方式(等间隔)排列。另外,在减震装置10的安装状态下,第一以及第二输入板部件的各弹簧抵接部在彼此邻接的弹簧sp之间与两者的端部抵接。

从动构件15配置于驱动构件11的第一输入板部件与第二输入板部件之间,并且经由多个铆钉或者通过焊接与涡轮5的涡轮壳共同固定于减震器毂7。由此,从动构件15经由减震器毂7与变速器tm的输入轴is连结。另外,从动构件15具有多个(在本实施方式中,例如四个)分别能够与对应的弹簧sp的端部抵接的弹簧抵接部(省略图示)。在减震装置10的安装状态下,从动构件15的各弹簧抵接部在彼此邻接的弹簧sp之间与两者的端部抵接。由此,从动构件15经由并列作用的多个弹簧sp与驱动构件11连结。

四连杆式吸振装置20与如上述那样构成的减震装置10的从动构件15连结,并配置于被工作油装满的流体传动室9的内部。如图2以及图3所示,四连杆式吸振装置20包括:作为支承部件(第一连杆)的从动构件15、作为恢复力产生部件(第二连杆)的多个(在本实施方式中,例如四个)曲柄部件21、作为连接部件(第三连杆)的多个(在本实施方式中,例如合计八个)连接杆22、以及作为惯性质量体(第四连杆)的一体的环状的质量体23。

如图3所示,各曲柄部件21具有两个板部件210。各板部件210以具有关于中心轴左右对称并且近似扇状的平面形状的方式由金属板形成。两个板部件210经由作为支承部件(第一连杆)的从动构件15在减震装置10的轴向相互对置并且固定或者插通于前端细的基端部(扇的要的位置)的连结轴a1、以及相比该基端部固定于更靠径向外侧的部分的连结部件211(例如铆钉)而彼此连结。连结轴a1插通于在作为第一连杆的从动构件15的外周部绕该从动构件15的轴心即旋转中心(旋转轴)rc以等间隔(在本实施方式中,90°间隔)形成的多个连结孔(圆孔)的任一个。由此,各曲柄部件21(板部件210)相对于从动构件15以能够绕连结轴a1旋转即摆动的方式连结(销结合)。此外,板部件210的中心轴是通过该板部件210的重心与连结轴a1的中心的线段。另外,连结部件211也可以从曲柄部件21省略。

各连接杆22通过金属板较窄地形成。各连接杆22的一端经由连结轴a2以能够旋转的方式与对应的曲柄部件21的板部件210连结(销结合)。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4所示,对于连结轴a2而言,其中心位于通过连结轴a1的中心与曲柄部件21的重心g(例如连结部件211附近)的直线上、并且以比该重心g更靠近连结轴a1的中心的方式相对于曲柄部件21(板部件210)以及连接杆22而配置。即,曲柄部件21的重心g在通过该重心g与连结轴a1的中心的直线上,相比连结轴a2的中心更从连结轴a1的中心分离。

质量体23是由金属板形成的环状部件,如图2所示,具有比从动构件15的外径大的内径以及外径。另外,质量体23具有多个(与曲柄部件21数目相同)绕该质量体23的轴心以等间隔(在本实施方式中,90°间隔)形成的连结孔,并经由插通于各连结孔的连结轴a3以能够旋转的方式与多个连接杆22的另一端连结(销结合)。由此,质量体23分别经由多个连接杆22以及曲柄部件21而与作为支承部件的从动构件15连结。另外,质量体23的内周面与多个(至少三个,在本实施方式中,例如四个)形成于从动构件15的外周部的突出部15p的外周面抵接(滑动接触)。由此,环状的质量体23以其中心与固定于减震器毂7的从动构件15的旋转中心rc一致的方式被该从动构件15支承,并能够绕旋转中心rc旋转。这样,利用从动构件15(第一连杆)支承质量体23(第四连杆),从而能够实现四连杆式吸振装置20的小型化。另外,在质量体23,供各曲柄部件21的连结部件211松动嵌合的多个(在本实施方式中,例如四个)避让孔23o沿周向隔开间隔(等间隔)地形成。其中,在从曲柄部件21省略连结部件211的情况下,避让孔23o从质量体23省略。而且,将质量体23的重量设定为,比一个曲柄部件21的重量足够重,比一个连接杆22的重量足够重,并且比曲柄部件21以及连接杆22的总重量重。

对于如上述那样构成的四连杆式吸振装置20而言,通过来自发动机eg的动力而旋转的作为第一连杆(旋转构件)的从动构件15、与以能够旋转的方式同该从动构件15连结的各曲柄部件21彼此成为转动副。另外,曲柄部件21与以能够旋转的方式同该曲柄部件21连结的连接杆22彼此成为转动副。另外,质量体23通过以能够旋转的方式与连接杆22连结而与该连接杆22成为转动副,通过被从动构件15支承为能够旋转而与该从动构件15成为转动副。即,从动构件15、各曲柄部件21、各连接杆22以及质量体23构成使从动构件15成为固定节的四节旋转连锁机构。

另外,在各曲柄部件21处于彼此平衡的位置时,从动构件15的旋转中心rc、从动构件15与曲柄部件21的连结轴a1的中心、以及该曲柄部件21与连接杆22的连结轴a2的中心如图4所示在一直线上。此外,曲柄部件21的“彼此平衡的位置”是伴随着从动构件15(第一连杆即旋转构件)的旋转而作用于曲柄部件21的离心力、与从作用于该曲柄部件21的重心g(参照图4)向朝向连结轴a1的中心的方向的力彼此平衡的位置,在曲柄部件21作用离心力时,是从作用于该曲柄部件21的重心g朝向连结轴a1的中心的方向的力的正交方向(与从重心g朝向连结轴a1的中心的方向正交的方向)的分力成为零的位置。

另外,如图4所示,在将从从动构件15的旋转中心rc直至将从动构件15与曲柄部件21(板部件210)连结的连结轴a1的中心的长度设为“la”,将从连结轴a1的中心直至将曲柄部件21(板部件210)与连接杆22连结的连结轴a2的中心的长度设为“lb”,将从连结轴a2的中心直至将连接杆22与质量体23连结的连结轴a3的中心的长度设为“lc”,将从连结轴a3的中心直至旋转中心rc的长度设为“ld”时,曲柄部件21(板部件210)构成为其长度lb比长度la、长度lc以及长度ld短。另外,从动构件15、曲柄部件21、连接杆22以及质量体23构成为满足la+lb<lc+ld。另外,连接杆22构成为其长度在不妨碍曲柄部件21、连接杆22以及质量体23的动作的范围内能够尽可能长。

对于如上述那样构成的起步装置1而言,在通过锁止离合器8将锁止解除时,如从图1可知的那样,来自作为原动机的发动机eg的扭矩(动力)经由前盖3、泵轮4、涡轮5、减震器毂7这样的路径朝变速器tm的输入轴is传递。另外,在通过锁止离合器8执行锁止时,如从图1可知的那样,来自发动机eg的扭矩(动力)经由前盖3、锁止离合器8(锁止活塞80)、驱动构件11、弹簧sp、从动构件15、减震器毂7这样的路径朝变速器tm的输入轴is传递。

在通过锁止离合器8执行锁止时,若伴随着发动机eg的旋转通过锁止离合器8而与前盖3连结的驱动构件11旋转,则驱动构件11的弹簧抵接部对对应的弹簧sp的一端进行按压,各弹簧sp的另一端对对应的从动构件15的弹簧抵接部进行按压。由此,传递至前盖3的来自发动机eg的扭矩朝变速器tm的输入轴is传递,并且来自该发动机eg的扭矩的变动主要通过减震装置10的弹簧sp衰减(吸收)。

另外,在起步装置1中,若伴随着锁止的执行而通过锁止离合器8与前盖3连结的减震装置10与前盖3共同旋转,则减震装置10的从动构件15也绕起步装置1的轴心与前盖3同方向旋转。而且,在本实施方式中,在执行锁止时,构成四连杆式吸振装置20的各曲柄部件21、各连接杆22以及质量体23与从动构件15的转速对应地相对于从动构件15摆动,由此,通过四连杆式吸振装置20使从动构件15的振动衰减。即,四连杆式吸振装置20以使各曲柄部件21、质量体23的摆动的次数(振动次数q)与从发动机eg传递至从动构件15的振动的次数(发动机eg例如为三缸发动机的情况下,1.5次,发动机eg例如为四缸发动机的情况下,两次)一致的方式构成,无论发动机eg(从动构件15)的转速如何,均使从发动机eg传递至从动构件15的振动衰减。由此,能够抑制减震装置10的重量增加,并且能够通过该减震装置10与四连杆式吸振装置20双方使振动极好地衰减。

接下来,对如上述那样构成的四连杆式吸振装置20的动作进行说明。

如上述那样,构成四连杆式吸振装置20的从动构件15、各曲柄部件21、各连接杆22以及质量体23构成使从动构件15成为固定节的四节旋转连锁机构。因此,如图5所示,若从动构件15向绕旋转中心rc的一个方向(例如,图5的逆时针方向)旋转,则各曲柄部件21通过质量体23的转动惯量(转动难度)相对于从动构件15绕连结轴a1向相反的方向(例如,图5的顺时针方向)旋转。而且,各曲柄部件21的运动经由连接杆22传递至质量体23,从而该质量体23绕从动构件15的旋转中心rc向与各曲柄部件21相同方向(例如,图5的顺时针方向)旋转。

另外,通过从动构件15旋转,从而在各曲柄部件21作用离心力,该离心力的分力成为欲使曲柄部件21返回彼此平衡的位置的恢复力。而且,作用于各曲柄部件21的恢复力经由连接杆22传递至质量体23。因此,作用于各曲柄部件21以及质量体23的恢复力克服使各曲柄部件21以及质量体23向此前的旋转方向旋转的力(转动惯量),各曲柄部件21以及质量体23绕连结轴a1或者旋转中心rc向与此前相反的方向旋转。

其结果,伴随着从动构件15朝一个方向的旋转,各曲柄部件21相对于该从动构件15绕连结轴a1摆动(往复旋转运动),各曲柄部件21的运动经由连接杆22传递至质量体23,从而该质量体23绕从动构件15的旋转中心rc向与各曲柄部件21相同方向摆动(往复旋转运动)。此时,在四连杆式吸振装置20中,如上述那样满足la+lb<lc+ld的关系,因此不存在四节旋转连锁机构的死点,从而能够使各曲柄部件21(以及连接杆22)与质量体23稳定并且流畅地摆动。由此,能够从摆动的质量体23(并且各曲柄部件21以及各连接杆22)将与从发动机eg传递至从动构件15的振动相反相位的振动经由连接杆22以及各曲柄部件21赋予从动构件15。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四连杆式吸振装置20中,将上述的长度lb设定为比长度la、lc以及ld短。由此,从动构件15、各曲柄部件21、各连接杆22以及质量体23构成将使从动构件15成为固定节并且作为原动节的各曲柄部件21的摆动运动经由作为连接部件的连接杆22转换为作为从动节的质量体23的摆动运动的摆杆曲柄机构。

因此,对于四连杆式吸振装置20而言,在处于彼此平衡的位置的各曲柄部件21开始相对于从动构件15摆动时,能够通过摆杆曲柄机构的倍力作用,相对于质量体23,从各曲柄部件21经由连接杆22赋予更大的绕旋转中心rc的力矩(连接杆22的延伸方向上的力)。由此,能够使质量体23的惯性更大,因此能够抑制该质量体23的重量的增加,并且能够进一步提高四连杆式吸振装置20的振动衰减性能。

另外,如上述那样,在摆动的各曲柄部件21作为离心力的分力而作用有欲使该曲柄部件21返回彼此平衡的位置的恢复力。而且,在各曲柄部件21达到摆动范围的一端时(各曲柄部件21的摆角(摆动角)θ成为最大时),能够通过摆杆曲柄机构的作用,相对于质量体23而赋予从各曲柄部件21经由连接杆22而使该质量体23返回彼此平衡的位置的更大的恢复力(力矩)。此外,质量体23的“彼此平衡的位置”是各曲柄部件21处于各自的彼此平衡的位置时的质量体23的位置。

此处,参照图6,将作用于各曲柄部件21、质量体23的恢复力为例子,对四连杆式吸振装置20的倍力作用进行说明。如图6所示,在离心力的分力作为恢复力f21作用于曲柄部件21的重心g时,从曲柄部件21在连接杆22施加该连接杆22的延伸方向的力f22,由此,在质量体23的各连结轴a3的中心作用有力f22的反作用力即使该质量体23返回彼此平衡的位置的恢复力f23。此时,f21·lg=f23·s这样的关系成立,从该关系式得到f23=f21·lg/s这样的关系式。但是,“lg”是从动构件15与曲柄部件21的连结轴a1的中心直至曲柄部件21的重心g的长度,“s”是通过连结轴a2以及a3的中心的直线与同该直线平行地延伸并且通过连结轴a1的中心的直线的距离。如从图6可知的那样,在各曲柄部件21达到摆动范围的一端时(在各曲柄部件21的摆角θ成为最大时),距离s相对于从连结轴a1的中心直至曲柄部件21的重心g的长度lg非常短。因此,对于四连杆式吸振装置20而言,在各曲柄部件21达到摆动范围的一端时,能够从各曲柄部件21经由连接杆22在质量体23赋予较大的恢复力f23。

另外,在四连杆式吸振装置20中,各曲柄部件21与连接杆22的连结轴a2的中心相比各曲柄部件21的重心g更靠近从动构件15与各曲柄部件21的连结轴a1的中心。由此,从从动构件15与各曲柄部件21的连结轴a1的中心直至作为各曲柄部件21的力的作用点的重心g的距离lg大于从从动构件15与各曲柄部件21的连结轴a1的中心直至各曲柄部件21与连接杆22的连结轴a2的中心的距离lb。因此,对于四连杆式吸振装置20而言,与重心g位于连结轴a2的中心上或者比连结轴a2的中心更靠近连结轴a1的中心的情况相比,能够使值lg/s更大,从而能够进一步增大基于摆杆曲柄机构的倍力效果。因此,对于四连杆式吸振装置20而言,能够从各曲柄部件21经由连接杆22相对于质量体23赋予更大的恢复力f23。

这样,可相对于质量体23赋予较大的恢复力f23是指四连杆式吸振装置20具有较高的扭转刚性。另外,若将四连杆式吸振装置20的等效刚性设为“k”,将等效质量设为“m”,则通过四连杆式吸振装置20的振动次数q即四连杆式吸振装置20能够良好地衰减的振动的次数用表示。而且,如图7所示,质量体23(第四连杆)、曲柄部件21(第二连杆)等的转动惯量即等效质量m越大四连杆式吸振装置20的振动衰减率越提高,但根据这样的关系,振动次数q随着质量体23、曲柄部件21等的转动惯量变大而降低。另一方面,如图8所示,即使上述的恢复力f23即等效刚性k所相关的值lg/s变化,四连杆式吸振装置20的振动衰减率并不怎么变化,振动次数q随着值lg/s变大而变大。

因此,对于能够对质量体23赋予更大的恢复力f23而能够使等效刚性k更大的四连杆式吸振装置20而言,能够通过等效质量m、值lg/s的调整,不降低振动次数q而确保质量体23的重量、转动惯量(惯性)而从而提高振动衰减性能、或不降低质量体23的重量、转动惯量即振动衰减性能而提高(维持)振动次数q。其结果,对于四连杆式吸振装置20而言,能够抑制装置整体的重量的增加,并且能够进一步提高振动衰减性能以及设计即振动次数q的设定的自由度。

另外,在四连杆式吸振装置20中,各曲柄部件21(板部件210)形成为随着从与从动构件15的连结轴a1侧的端部朝向与连接杆22的连结轴a2侧的端部(与连结轴a1侧的端部相反的一侧的端部),宽度即与将连结轴a1的中心与连结轴a2的中心连结的直线正交的方向上的尺寸逐渐增加。由此,能够使抑制曲柄部件21的重量的增加并且使各曲柄部件21的转动惯量(惯性)更大而可作为离心摆式吸振装置的质量体发挥功能的各曲柄部件21所产生的振动衰减效果进一步提高。此外,在四连杆式吸振装置20中,各曲柄部件21包括具有扇状的平面形状的至少一个板部件210。由此,能够容易地构成能够抑制重量的增加并且能够使转动惯量(惯性)更大的曲柄部件21。

另外,在从动构件15与曲柄部件21的连结轴a1周边至少施加因作用于曲柄部件21、连接杆22的离心力所产生的负载,但通过抑制曲柄部件21的重量增加,能够降低该负载,并抑制对连结轴a1进行支承的从动构件15的轴承部周边的强度确保所伴随的大型化。此外,如上述那样,通过使曲柄部件21的重心g相比连结轴a2的中心更从连结轴a1的中心分离,与该重心g位于连结轴a2的中心上或者比连结轴a2的中心更靠近连结轴a1的中心的情况相比,作用于曲柄部件21的离心力增加。但是,对于四连杆式吸振装置20而言,如上述那样,能够抑制曲柄部件21的重量的增加,因此能够减少由使重心g比连结轴a2的中心更从连结轴a1的中心分离而产生的影响。而且,从各曲柄部件21赋予质量体23的恢复力f23相比作用于曲柄部件21的离心力(恢复力f21)更大程度上取决于上述的值lg/s,因此使曲柄部件21的重心g比连结轴a2的中心更从连结轴a1的中心分离的技术的意义非常大。

另外,四连杆式吸振装置20的质量体23是环状部件,因此在各曲柄部件21摆动时,能够使该质量体23绕从动构件15的旋转中心rc流畅地摆动。另外,通过使质量体23形成为环状,能够完全抵消作用于质量体23的离心力(离心油压),因此能够使该离心力相对于质量体23的摆动影响消失。此外,环状的质量体23以包围从动构件15的方式配置于该从动构件15的径向外侧,并且通过从动构件15的多个突出部15p被支承为能够绕旋转中心rc旋转。由此,能够抑制质量体23的重量的增加并且使该质量体23的转动惯量较大,因此能够抑制四连杆式吸振装置20的轴长的增加而使装置整体小型化。但是,只要通过曲柄部件21以及连接杆22能够将环状的质量体23支承为能够绕旋转中心rc旋转,也可以从从动构件15省略多个突出部15p。

另外,在四连杆式吸振装置20中,质量体23经由多组(在本实施方式中,四组)曲柄部件21以及连接杆22与从动构件15连结。由此,能够使环状的质量体23绕旋转中心rc流畅地摆动。另外,能够抑制相对于从动构件15摆动的各曲柄部件21的重量增加,并且能够通过各曲柄部件21的摆动使质量体23绕旋转中心rc摆动。此外,能够确保多组曲柄部件21以及连接杆22以及质量体23的总重量,并且能够使曲柄部件21以及连接杆22各自轻型化,因此能够进一步提高曲柄部件21以及连接杆22的耐久性。

另外,连结有四连杆式吸振装置20的减震装置10的从动构件15经由减震器毂7与涡轮5以一体旋转的方式连结。由此,使从动构件15的转动惯量(惯性)实际上增加从而能够良好地抑制质量体23的伴随着该从动构件15的旋转的摆角达到根据长度la、lb、lc以及ld决定的机构上的最大摆角(摆动极限)。其结果,能够良好地维持四连杆式吸振装置20的振动衰减性能。此外,涡轮5如图1中双点划线所示那样,可以与从动构件15直接连结,也可以与驱动构件11连结。

图9示出四连杆式吸振装置20的振动衰减性能与离心摆式吸振装置的振动衰减性能的比较结果。该图示出通过锁止的执行从发动机eg将扭矩传递至减震装置的驱动构件的状态下的从动构件的扭矩变动(振动等级)的模拟结果。图9的实线示出发动机转速与在从动构件15连结了四连杆式吸振装置20的减震装置10的该从动构件15的扭矩变动的关系。另外,该图的虚线示出发动机转速与在从动构件连结了离心摆式吸振装置的减震装置的该从动构件的扭矩变动的关系。

用于模拟的四连杆式吸振装置20的模型的质量体23的重量为450g,多个曲柄部件21以及多个连接杆22的总重量为400g。另外,用于模拟的离心摆式吸振装置的模型基于上述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那样的公知的结构而制成,该离心摆式吸振装置的多个质量体的重量一共为1100g。另外,包括离心摆式吸振装置的减震装置的该离心摆式吸振装置以外的部件的各种规格与包括四连杆式吸振装置20的减震装置10基本上相同,用于模拟的发动机eg的各种规格也与四连杆式吸振装置20以及离心摆式吸振装置共通。

如从图9所示的模拟结果可知的那样,对于包括四连杆式吸振装置20的减震装置10而言,与包含离心摆式吸振装置的减震装置相比,能够使从锁止转速nlup(例如,1000-1200rpm的值)直至例如2000rpm左右的低转速域的从动构件的振动等级更好地降低。而且,相对于用于模拟的离心摆式吸振装置的质量体的总重量为1100g,用于模拟的四连杆式吸振装置20的曲柄部件21、连接杆22以及质量体23的总重量为850g。因此,对于四连杆式吸振装置20而言,实现装置整体的轻型化(至少抑制重量的增加)的同时可进一步提高振动衰减性能。

图10是本公开的变形方式的四连杆式吸振装置20b的主视图。此外,对四连杆式吸振装置20b的构成要素中的与上述的四连杆式吸振装置20相同的要素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省略重复的说明。

该图所示的四连杆式吸振装置20b取代上述的四连杆式吸振装置20的环状的质量体(第四连杆)23而包括彼此具有相同的各种规格(尺寸等)的多个(图10的例子中,例如四个)质量体23b。各质量体23b由形成为圆弧状的金属板构成,并以绕旋转中心rc摆动的方式经由曲柄部件21(2枚的板部件210)以及两根连接杆22与从动构件15b连结。在各曲柄部件21处于彼此平衡的位置时,多个质量体23b以隔开间隔的方式沿从动构件15b的周向排列。而且,各质量体23b与对应的曲柄部件21以及连接杆22、以及作为第一连杆(旋转构件)的从动构件15b共同构成摆杆曲柄机构。此外,将各质量体23b、曲柄部件21、连接杆22的尺寸等设定为彼此邻接的质量体23b彼此在摆动时不碰撞。

另外,作为第一连杆的从动构件15b具有:分别向径向外侧延伸并且沿周向隔开间隔地排列的多个延伸突出部15e;以及以将旋转中心rc作为轴心沿轴向延伸的方式被多个延伸突出部15e支承的短尺寸圆筒状的环状支承部15g。而且,在各质量体23b,分别在从动构件15b的环状支承部15g的内周面上转动的多个(图10的例中,两端每端一个,合计两个)导辊23r以能够旋转的方式安装。这些环状支承部15g以及多个导辊23r构成一边受到作用于各质量体23b的离心力(离心油压)一边以使各质量体23b绕从动构件15b的旋转中心摆动的方式进行引导的引导机构。

在包括这样的多个质量体23b的四连杆式吸振装置20b中,能够抑制装置整体的重量的增加、并且能够进一步提高振动衰减性能以及设计的自由度。另外,对于包括多个质量体23b的四连杆式吸振装置20b而言,通过包括环状支承部15g以及导辊23r的引导机构对各质量体23b进行引导,从而能够使多个质量体23b绕旋转中心rc流畅地摆动。而且,通过将引导机构的环状支承部15g设置于连结有四连杆式吸振装置20b的减震装置10的旋转构件即从动构件15b(成为一体),能够缩小环状支承部15g与摆动的各质量体23b的速度差,从而能够抑制滑动阻力的增加。但是,环状支承部15g也可以设置于未连结有四连杆式吸振装置20b的减震装置10的旋转构件。另外,引导机构不局限于包括环状支承部15g以及导辊23r的机构。

此外,对于上述四连杆式吸振装置20、20b而言,将各曲柄部件21与连接杆22连结的连结轴a2的中心相比各曲柄部件21的重心g更靠近将从动构件15与各曲柄部件21连结的连结轴a1的中心,但不局限于此。即,只要可得到所要求的倍力效果,如图11所示,连结轴a2也可以配置为其中心比曲柄部件21的重心g更从连结轴a1的中心分离。

另外,在上述四连杆式吸振装置20、20b中,各曲柄部件21(板部件210)形成为随着从连结轴a1侧的端部朝向连结轴a2侧的端部而宽度变大,但不局限于此。即,如图11所示,各曲柄部件21(板部件210)也可以形成为与将连结轴a1的中心与连结轴a2的中心连结的直线正交的方向上的宽度成为恒定。由此,能够使各曲柄部件21轻型化。

另外,在上述四连杆式吸振装置20、20b中,从动构件15、15b,曲柄部件21、连接杆22以及质量体23、23b构成摆杆曲柄机构,但不局限于此,即只要可得到所要求的倍力效果,从动构件15、15b、曲柄部件21、连接杆22以及质量体23、23b也可以不一定以构成摆杆曲柄机构的方式形成。另外,四连杆式吸振装置20、20b也可以构成为具有将曲柄部件21支承为能够摆动而与该曲柄部件21成为转动副、并且与质量体23、23b成为转动副的专用的支承部件(第一连杆)。即,曲柄部件21也可以经由作为第一连杆的专用的支承部件而间接地与减震装置10的旋转构件连结,该情况下,四连杆式吸振装置20、20b的支承部件与成为振动的衰减对象的例如减震装置10的从动构件15之类的旋转构件以同轴并且一体旋转的方式连结即可。通过这样构成的四连杆式吸振装置20、20b,也能够使旋转构件的振动良好地衰减。

另外,对于包含驱动构件(输入要素)11、中间构件12(中间要素)以及从动构件15(输出要素)作为旋转构件、并且包含将配置于驱动构件11与中间构件12之间而传递扭矩的第一弹簧sp1以及配置于中间构件12与从动构件15之间而传递扭矩的第二弹簧sp2作为动力传递要素的图12所示的那样的减震装置10b而言,如该图所示,四连杆式吸振装置20、20b可以与从动构件15连结,也可以与中间构件12连结。

如图12所示,通过使四连杆式吸振装置20、20b与减震装置10b的从动构件15连结,能够通过四连杆式吸振装置20、20b使与扭矩的传递对象亦即变速器的输入轴连结的从动构件15的振动良好地衰减。另外,通过将四连杆式吸振装置20、20b连结于中间构件12,能够通过四连杆式吸振装置20、20b使在第一弹簧sp1与第二弹簧sp2之间经常较大地振动的中间构件12的振动良好地衰减。即,通过将四连杆式吸振装置20、20b连结于中间构件12或者从动构件15,能够抑制减震装置10b的重量增加,并且通过第一以及第二弹簧sp1、sp2以及四连杆式吸振装置20、20b使传递于驱动构件11的振动极好地衰减。

另外,在四连杆式吸振装置20、20b与减震装置10b的从动构件15连结的情况下,也可以涡轮5直接与从动构件15以一体旋转的方式连结或经由减震器毂7与从动构件15以一体旋转的方式连结。由此,使从动构件15的转动惯量(惯性)实际上增加从而能够良好地抑制质量体23的伴随着从动构件15的旋转的摆角达到机构上的最大摆角(摆动极限)。其结果,能够良好地维持四连杆式吸振装置20、20b的振动衰减性能。另外,在四连杆式吸振装置20、20b与减震装置10b的中间构件12连结的情况下,也可以涡轮5直接与从动构件15以一体旋转的方式连结或者经由减震器毂7与从动构件15以一体旋转的方式连结。由此,通过四连杆式吸振装置20、20b使在第一以及第二弹簧sp1、sp2之间经常较大地振动的中间构件12的振动良好地衰减,并且使从动构件15的转动惯量(惯性)实际上增加而能够使该从动构件15的振动等级降低。

另一方面,在四连杆式吸振装置20、20b与减震装置10b的从动构件15连结的情况下,涡轮5也可以与中间构件12连结。由此,能够使位于减震装置10b的扭矩传递路径中比从动构件15更靠上游侧的中间构件12的转动惯量(惯性)实际上增加而使从该中间构件12的振动等级即中间构件12传递至从动构件15的振动的等级降低。其结果,能够抑制曲柄部件21、质量体23等的重量增加、并且通过四连杆式吸振装置20、20b使从动构件15的振动更好地衰减。另外,在四连杆式吸振装置20、20b与减震装置10b的中间构件12连结的情况下,涡轮5也可以与中间构件12以一体旋转的方式连结。由此,使中间构件12的转动惯量(惯性)实际上增加从而能够良好地抑制质量体23的伴随着中间构件12的旋转的摆角达到机构上的最大摆角(摆动极限)。其结果,能够良好地维持四连杆式吸振装置20、20b的振动衰减性能。

另外,对于减震装置10b而言,驱动构件11也可以与涡轮5以一体旋转的方式连结。由此,使位于减震装置10b的扭矩传递路径中比中间构件12、从动构件15更靠上游侧的驱动构件11的转动惯量(惯性)实际上增加从而能够降低该驱动构件11的振动等级即传递于中间构件12、从动构件15的振动的等级。其结果,能够抑制曲柄部件21、质量体23等的重量增加、并且能够通过四连杆式吸振装置20、20b使中间构件12、从动构件15的振动更好地衰减。

另外,对于包含驱动构件(输入要素)11、第一中间构件(第一中间要素)121、第二中间构件(第二中间要素)122以及从动构件(输出要素)15作为旋转构件,并且包含配置于驱动构件11与第一中间构件121之间而传递扭矩的第一弹簧sp1、配置于第二中间构件122与从动构件15之间而传递扭矩的第二弹簧sp2、以及配置于第一中间构件121与第二中间构件122之间而传递扭矩的第三弹簧sp3作为动力传递要素的图13所示那样的减震装置10c而言,如该图所示,四连杆式吸振装置20、20b也可以与从动构件15连结,也可以与第一中间构件121或者第二中间构件122连结。

通过将四连杆式吸振装置20、20b连结于减震装置10c的从动构件15,能够通过四连杆式吸振装置20、20b使与扭矩的传递对象亦即变速器的输入轴连结的从动构件15的振动良好地衰减。另外,通过将四连杆式吸振装置20、20b与第一或者第二中间构件121、122连结,能够通过四连杆式吸振装置20、20b使在第一以及第二弹簧sp1、sp2之间或者第二以及第三弹簧sp2、sp3之间经常较大地振动的第一或者第二中间构件121、122的振动良好地衰减。即,通过将四连杆式吸振装置20、20b与减震装置10c的从动构件15,第一中间构件121或者第二中间构件122连结,能够抑制减震装置10c的重量增加,并且能够通过第一~第三弹簧sp1、sp2、sp3以及四连杆式吸振装置20、20b使传递至驱动构件11的振动极好地衰减。

另外,在减震装置10c中,涡轮5也可以与驱动构件11、第一以及第二中间构件121、122、以及从动构件15的任一个连结。即,若将驱动构件11以一体旋转的方式连结于涡轮5,则使位于减震装置10c的扭矩传递路径中比第一以及第二中间构件121、122、从动构件15更靠上游侧的驱动构件11的转动惯量(惯性)实际上增加而能够降低该驱动构件11的振动等级即传递于第一中间构件121、第二中间构件122、从动构件15的振动的等级。而且,若在减震装置10c的第一中间构件121、第二中间构件122以及从动构件15的任一个连结四连杆式吸振装置20、20b以及涡轮5双方,则良好地抑制质量体23伴随着第一中间构件121、第二中间构件122或者从动构件15的旋转的摆角达到机构上的最大摆角(摆动极限),从而能够良好地维持四连杆式吸振装置20、20b的振动衰减性能。而且,在四连杆式吸振装置20、20b与减震装置10c的第一或者第二中间构件121、122连结的情况下,通过将涡轮5直接与从动构件15以一体旋转的方式连结或者经由减震器毂7与从动构件15以一体旋转的方式连结,从而能够通过四连杆式吸振装置20、20b使第一或者第二中间构件121、122的振动良好地衰减、并且能够使从动构件15的转动惯量(惯性)实际上增加而降低该从动构件15的振动等级。

此外,上述的减震装置10、10b、10c在驱动构件11与从动构件15之间包括单一的扭矩传递路径,但不局限于此。例如,减震装置10除了驱动构件11-弹簧sp-从动构件15这样的第一扭矩传递路径,也可以包括与该第一扭矩传递路径并列产生作用的第二扭矩传递路径。另外,减震装置10b除了驱动构件11-第一弹簧sp-中间构件12-第二弹簧sp2-从动构件15这样的第一扭矩传递路径之外,也可以包括与该第一扭矩传递路并列产生作用的第二扭矩传递路径以及从第一或者第二扭矩传递路径的中途分支而达到从动构件15的第三扭矩传递路径的至少一个。而且,减震装置10c除了驱动构件11-第一弹簧sp-第一中间构件121-第三弹簧sp3-第二中间构件122-第二弹簧sp2-从动构件15这样的第一扭矩传递路径,也可以包括与该第一扭矩传递路径并列产生作用的第二扭矩传递路径以及从第一或者第二扭矩传递路径的中途分支而达到从动构件15的第三扭矩传递路径的至少一个。

另外,较大的振动几乎不衰减地从发动机eg传递至减震装置10、10b、10c的驱动构件11,因此在将四连杆式吸振装置20、20b连结于驱动构件11的情况下,导致质量体23的伴随着驱动构件11的旋转的摆角容易达到机构上的最大摆角(摆动极限),从而存在无法有效地发挥四连杆式吸振装置20、20b的振动衰减性能的担忧。因此,四连杆式吸振装置20、20b如上述那样,优选与减震装置10、10b、10c的从动构件15、中间构件12、第一或者第二中间构件121、122连结。

另外,包括四连杆式吸振装置20、20b的减震装置10、10b、10c用于包括流体传动装置(扭矩转换器)、锁止离合器8等的起步装置1,但也可以用于起步装置1以外。如图14所示,例如减震装置10b的驱动构件11可以与发动机(原动机)eg的输出轴连结(直接连结),减震装置10b的从动构件15也可以与该发动机eg的动力传递对象连结,即,减震装置10、10b、10c配置于发动机与动力传递对象之间而对使来自该发动机的振动衰减有用。

如以上说明的那样,本公开的减震装置包括来自发动机eg的扭矩被传递过来的输入要素11、中间要素12、121、122、输出要素15、15b、在上述输入要素11与上述中间要素12、121之间传递扭矩的第一弹性体sp1、以及在上述中间要素12、122与上述输出要素15、15b之间传递扭矩的第二弹性体sp2,减震装置10b、10c具备振动衰减装置20、20b,该振动衰减装置20、20b包括:支承部件15、15b,其与上述中间要素12、121、122或者上述输出要素15、15b同轴并且一体旋转;恢复力产生部件21,其经由连结轴a1与上述支承部件15、15b连结并且能够伴随着该支承部件15、15b的旋转而绕上述连结轴a1摆动;以及惯性质量体23,其经由上述恢复力产生部件21与上述支承部件15、15b连结并且伴随着该支承部件15、15b的旋转与该恢复力产生部件21连动而绕上述支承部件15、15b的旋转中心rc摆动。

如该减震装置那样,通过将包括支承部件、恢复力产生部件以及惯性质量体的振动衰减装置与中间要素或者输出要素连结,能够通过上述振动衰减装置使在第一弹性体与第二弹性体之间经常较大地振动的中间要素的振动衰减、或者能够通过上述振动衰减装置使与扭矩的传递对象连结的输出要素的振动衰减。其结果,能够通过第一以及第二弹性体、以及振动衰减装置使传递于输入要素的振动极好地衰减。此外,振动衰减装置的支承部件也可以是减震装置的中间要素或者输出要素本身或者中间要素或者输出要素的一部分(构成部件),也可以与中间要素或者输出要素独立。

另外,上述振动衰减装置20、20b的上述支承部件也可以与上述输出要素15、15b一体旋转,上述输出要素15、15b也可以与流体传动装置的涡轮5以一体旋转的方式连结。即,在振动衰减装置的支承部件与输出要素一体旋转的情况下,使涡轮与输出要素连结而使该输出要素的转动惯量(惯性)实际上增加,从而能够良好地抑制惯性质量体伴随着支承部件(输出要素)的旋转的摆角达到机构上的最大值(摆动极限)。其结果,能够良好地维持振动衰减装置的振动衰减性能。

另外,上述振动衰减装置20、20b的上述支承部件也可以与上述中间要素12一体旋转,上述中间要素12也可以与流体传动装置的涡轮5以一体旋转的方式连结。即,在振动衰减装置的支承部件与中间要素一体旋转的情况下,通过使涡轮与中间要素连结而使该中间要素的转动惯量(惯性)实际上增加,从而能够良好地抑制惯性质量体伴随着支承部件(中间要素)的旋转的摆角达到机构上的最大值(摆动极限)。其结果,能够良好地维持振动衰减装置的振动衰减性能。

另外,上述振动衰减装置20、20b的上述支承部件也可以与上述输出要素15、15b一体旋转,上述输入要素11或者上述中间要素12也可以与流体传动装置的涡轮5以一体旋转的方式连结。即,在振动衰减装置的支承部件与输出要素一体旋转的情况下,通过使涡轮与输入要素或者中间要素连结,能够使位于减震装置的扭矩传递路径上比输出要素更靠上游侧的输入要素、中间要素的转动惯量(惯性)实际上增加而使该输入要素、中间要素的振动等级、即从输入要素、中间要素传递至输出要素的振动的等级降低。其结果,能够通过振动衰减装置使输出要素的振动更好地衰减。

另外,上述振动衰减装置的上述支承部件也可以与上述中间要素一体旋转,上述输入要素也可以与流体传动装置的涡轮以一体旋转的方式连结。即,在振动衰减装置的支承部件与中间要素一体旋转的情况下,通过使涡轮与输入要素连结,能够使位于减震装置的扭矩传递路径中比中间要素更靠上游侧的输入要素的转动惯量(惯性)实际上增加而使该输入要素的振动等级、即从输入要素传递至输出要素的振动的等级降低。其结果,能够通过振动衰减装置使输出要素的振动更好地衰减。

另外,上述振动衰减装置20、20b的上述支承部件也可以与上述中间要素12一体旋转,上述输出要素15、15b也可以与流体传动装置的涡轮5以一体旋转的方式连结。即,在振动衰减装置的支承部件与中间要素一体旋转的情况下,通过使涡轮与输出要素连结,能够通过振动衰减装置使在第一弹性体与第二弹性体之间经常较大地振动的中间要素的振动衰减,并且能够使输出要素的转动惯量(惯性)实际上增加而降低该输出要素的振动等级。

另外,上述中间要素也可以包括上述第一以及第二中间要素121、122,上述减震装置10c也可以包括在上述第一中间要素121与上述第二中间要素12之间传递扭矩的第三弹性体sp3,上述第一弹性体sp1也可以在上述输入要素11与上述第一中间要素121之间传递扭矩,上述第二弹性体sp2也可以在上述第二中间要素122与上述输出要素15、15b之间传递扭矩。在像这样包括第一以及第二中间要素的减震装置中,振动衰减装置的支承部件也可以与第一或者第二中间要素一体旋转,也可以与输出要素一体旋转。而且,流体传动装置的涡轮以一体旋转的方式连结于第一或者第二中间要素也可以。

另外,上述惯性质量体23可以是以包围上述支承部件15的方式配置的环状部件,也可以通过上述支承部件15被支承为能够旋转。这样,通过利用支承部件支承惯性质量体,从而实现振动衰减装置的小型化、并且在恢复力产生部件摆动时能够使惯性质量体绕支承部件的旋转中心流畅地摆动。另外,通过使惯性质量体形成为环状,能够使作用于该惯性质量体的离心力(离心液压)相对于惯性质量体的摆动的影响消失。此外,通过将环状的惯性质量体配置于支承部件的径向外侧,能够抑制惯性质量体的重量的增加并且增大该惯性质量体的转动惯量,抑制振动衰减装置的轴长的增加。

另外,上述振动衰减装置20b也可以包括多个上述惯性质量体23b,上述惯性质量体23b也可以分别经由上述恢复力产生部件21与支承部件15b连结。采用这样的结构,也能够抑制装置整体的重量的增加、并且进一步提高振动衰减装置的振动衰减性能以及设计的自由度。

另外,上述振动衰减装置20b也可以进一步包括引导机构15g、23r,该引导机构15g、23r对上述多个惯性质量体23b分别以绕上述支承部件15b的上述旋转中心rc摆动的方式进行引导。由此,能够使多个惯性质量体绕上述旋转中心流畅地摆动。

另外,上述振动衰减装置20、20b也可以进一步包括连接部件22,该连接部件22经由第二连结轴a2以能够旋转的方式与上述恢复力产生部件21连结并且经由第三连结轴a3以能够旋转的方式与上述惯性质量体23连结。在这样的振动衰减装置中,支承部件、恢复力产生部件、连接部件以及惯性质量体构成使支承部件(旋转构件)成为固定节的四节旋转连锁机构。由此,能够伴随着支承部件的旋转,从惯性质量体,经由连接部件以及恢复力产生部件,对与支承部件一体旋转的中间要素或者输出要素赋予与该中间要素或者输出要素的振动相反相位的振动。

另外,上述第二连结轴a2的中心也可以比上述恢复力产生部件21的重心g更接近上述连结轴a1的中心。这样,通过使恢复力产生部件与连接部件的第二连结轴的中心比恢复力产生部件的重心更接近支承部件与恢复力产生部件的连结轴的中心,从而从支承部件与恢复力产生部件的连结轴的中心直至恢复力产生部件的力的作用点(重心)的距离大于从该连结轴的中心直至第二连结轴的中心的距离。由此,能够进一步增大基于四节旋转连锁机构(摆杆曲柄机构)的倍力效果,从而能够从恢复力产生部件经由连接部件相对于惯性质量体赋予更大的恢复力(力矩)。其结果,能够使振动衰减装置的等效刚性进一步增大,不降低振动衰减装置的振动次数、即不降低通过该振动衰减装置能够良好地衰减的振动的次数而确保惯性质量体的重量、转动惯量(惯性)从而提高振动衰减性能、或不降低惯性质量体的重量、转动惯量即不降低振动衰减性能而提高(维持)振动次数。

另外,上述恢复力产生部件21也可以以随着从上述连结轴a1侧的端部朝向与该端部相反的一侧的端部而宽度逐渐增加的方式形成。由此,能够抑制恢复力产生部件的重量的增加、并且能够进一步增大该恢复力产生部件的转动惯量(惯性),从而能够进一步提高基于恢复力产生部件的振动衰减效果。另外,在支承部件与恢复力产生部件的连结轴周边至少施加基于作用于恢复力产生部件的离心力的负载,但通过抑制恢复力产生部件的重量增加,降低该负载,能够抑制伴随着确保支承部件与恢复力产生部件的连结轴周边的强度带来的大型化。其结果,能够良好地抑制振动衰减装置整体的重量的增加和大型化。

另外,上述恢复力产生部件21也可以包括:具有扇状的平面形状的至少一个板部件210。由此,能够容易地构成能够抑制重量的增加并且进一步增大转动惯量(惯性)的恢复力产生部件。

另外,上述输出要素15、15b也可以有效地(直接或者间接地)连结于变速器tm的输入轴is。

本公开的其他的减震装置包括:来自发动机eg的扭矩被传递过来的输入要素11、输出要素15、15b、以及在上述输入要素11与上述输出要素15、15b之间传递扭矩的弹性体sp,减震装置10具备振动衰减装置20、20b,该振动衰减装置20、20b包括:支承部件15、15b,其与上述输出要素15、15b同轴并且一体旋转;恢复力产生部件21,其经由连结轴a1与上述支承部件15、15b连结并且能够伴随着该支承部件15、15b的旋转而绕上述连结轴a1摆动;以及惯性质量体23,其经由上述恢复力产生部件21与上述支承部件15、15b连结并且伴随着该支承部件15、15b的旋转与该恢复力产生部件21连动而绕上述支承部件15、15b的旋转中心rc摆动。

如该减震装置那样,通过将包括支承部件、恢复力产生部件以及惯性质量体的振动衰减装置与输出要素连结,能够通过上述振动衰减装置使与扭矩的传递对象连结的输出要素的振动衰减。其结果,能够通过弹性体以及上述振动衰减装置使传递于输入要素的振动极好地衰减。此外,振动衰减装置的支承部件可以是减震装置的输出要素本身或者该输出要素的一部分(构成部件),也可以与输出要素独立。

另外,上述输出要素15、15b也可以与流体传动装置的涡轮5以一体旋转的方式连结。由此,使输出要素的转动惯量(惯性)实际上增加而能够良好地抑制惯性质量体的伴随着支承部件(输出要素)的旋转的摆角达到机构上的最大值(摆动极限)。其结果,能够良好地维持振动衰减装置的振动衰减性能。

另外,本公开的发明不限定于任何上述实施方式,当然可以在本公开的外延的范围内可进行各种变更。而且,用于实施上述发明的方式只是记载于本发明的具体一个方式,不限定发明的要素。

工业上的利用可能性

本公开的发明能够在使旋转构件的振动衰减的振动衰减装置的制造领域等利用。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